切换到宽版
  • 1496阅读
  • 0回复

[历史人口](摘自安徽省志)太平天国对安徽人口德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8-03
— 本帖被 keating 从 方舆文化 移动到本区(2022-07-13) —
咸丰三年后与同治年间难以稽考,纵观历史人口的变化,无不与兵祸凶荒有关。清自顺治至道光,中历康、雍、乾、嘉先后六朝近二百年,东南不见兵革,政在与民休息,使民安居乐业,人口滋生自繁。至咸丰、同治间,东南九省战争迭起,达十余年。咸丰三年(1853年)3 月始,安徽省以长江中流屏蔽太平天国,受兵祸特重,在清军绞杀太平军与捻军起义的十余年战争中,本省成为太平军与清军搏斗的主要战场,人口受到极大的损失。曾国藩驻皖南徽州数年,杀戮无常,致使“万山之中,村落为墟”,“皖北则益以苗捻之役,又大兵后累有凶年,人民死丧无数”(注:安徽通志馆编纂《安徽通志搞·民政考稿》,民国23 年铅印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卷21《豁免皖省钱漕粮折》中说:“惟安徽用兵十余年,通省沦陷,杀戮之重,焚掠之惨,殆难言喻,实为非常之奇祸,不同偶遇之偏灾”。清军豫胜营李世忠部驻守全椒,专为坚壁清野之计,糟蹋得“数十里无人烟。耕种者百人内三四人而已”。“城外附郭处,常有狼群来往”,“计米价一千数百文,物价皆贵饿死者盈路,人相食”,(注:同治《续修全椒县志》(抄本)10 卷,杂类志。) 湘军在剿杀太平军时特别残忍,他们攻陷宁国府城时,“大呼直入,一律斩无遗”。攻陷安庆时,“诛戮殆尽,并无一名漏网”,(注:《曾国藩全集》(家书一),岳麓书社1986 年版第769 页。)浮尸蔽长江。镇压捻军的清军,“专以杀戮为功”,破圩、寨,便把圩、寨人,“诛戮不留遗种”,(注:任重光“上毛钦帅平贼义”,《捻军》第6 册第196 页。)“遍地尸横,一无漏网”。(注:同治三年十一月初九日姜虎“当德府军事探报”《近代史资料》1982 年第4 期。)“咸丰间兵事,歙人受祸,实为奇酷,......全县人口十损七、八”。(注:《歙县志》卷11,烈女。)由于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农民大起义失败后,外省农民向安徽省迁移,时省内“生者寥寥,昔日良田美园,变成荒原旷场,无复有人过问矣。因此客籍农民迁入垦荒者,接踵而至。贵池县因是项原因而移入之农民,约占全县百分之七十”。“宣城县因是项原因而移入外籍农民,估计约有百公之七十”。(注: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豫鄂皖赣四省之租佃制度》1936 年版,第7 页。)
  大战之后,常有大疫。咸丰十一年(1961 年)前后,从江西彭泽到安徽东流一带,由于“连年战斗,尸骸腐朽,蒸郁积为瘟气,......肿头烂足而死者十有八九,多道毙。(注:邓文滨撰《醒睡录》初集:“迁徙须防乱后瘟”。) “宁国各属军民死亡相连,道 望,河中积尸生虫,往往缘船而上,河水及井水皆不可食。其有力者用舟载水于数百里之外。臭秽之气中人,十病八九。诚宇宙之大劫,军行之奇苦也”。(注:《曾国藩全集》(家书),岳麓书社1986 年版,第997 页。)
  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和广德四府一州,“其民死于兵疫饥饿者十之八九,存者无见,”。(注:明传:“上皖南道表爽秋视察”,《台湾日记与禀启》第一册第140 页。)其中徽、宁两府,“孑遗之民,存什一于千百”。“积骸成莽,人类将尽”。(注:沈葆祯《沈文肃公政书》奏折卷7。) 据口碑相传,湘军进旌德县挨村洗劫残杀,见男人说中“长毛”,“逢人便杀”,咸丰三年(1853 年)该县城乡人口约30 万,同治二年(1863 年)清军光复,最后仅剩18 人,(注:“太平天国时清军石营碌旌德时一些传说”《安徽史学工作通讯》总第3 期。0黟县户口统计,嘉庆十五年(1810 年)户32732,人口246478,到同治六年(1867 年),户19097,口155445 。(注:吴克俊等纂《黟县四志》卷9,户口。)又同治六年(1867 年)的户口与口竟成1:8.3 之比,原因是很多“小口”(孤儿)、“女口”无家可归,成为“附口”。“皖北之河运漕一带,有百里无人烟者”。(注:冯桂芬:“垦荒议”《校 庐抗议》第115 页。)清军与太平作战中,“皖民之(被)掳杀,流亡死伤以百万计”。(注:王定安:《湘军志》卷6 第1 页。) 清军进剿捻军,杀良冒功,滥行残杀。蒙城、亳州是捻军的起义中心,清军因“痛憾蒙亳”,不分青红皂白地“剿洗”,以绝所谓“祸种”。
  百姓饿死亦有不少,原因多种,或避乱荒山避处,饥饿而死;或处在围城中,粮绝而死又或在粮荒粮贵下,无力买粮,活活饿死。人口骤减,田地荒毁,许多地方,无以为食。“皖南食人肉,每斤卖百二十文”。(注:《曾国藩全集》(家书二),岳麓书社1986 年版,第997 页。)“ 口粮极缺,则到处皆然。......皖南百姓则皆人食人矣。”(注:《曾国藩全集》(家书二),岳麓书社1986 年版,第814 页。)
  战争、瘟疫、饥饿使安徽遭受严重破坏,最甚者为皖南,其次是皖北滁州、全椒、来安、天长、眙盱等属和淮北的凤阳、颍州、泗州等属,稍轻的是沿江的安庆、池州、太湖、庐江、和州、六安各属。从安庆往皖北的宿县、亳州一带“千余里间,人民失业,田庐荡然”。“田地荒芜,耕种无人”,“终日不过行人,百里不见炊烟”,晼晫从东流至江西彭泽,“沿山数百里,人烟寥落”。凤阳、定远等县“环视数百里内,蒿深弥望,炊烟几绝晼晬从霍山、六安往河南的光山固始,沿路四野,杂生草木,“长如拱把”;行人在大路上须“辟荆而走”。晼晭从凤、颍东至江苏的徐、泗,西北至河南的归、陈各府属,“旷土闭田,比比皆是”,“几于千里废耕”。晼晱豫东与安徽毗邻带,“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二百余里,皆无人烟”。晼晲由上观之,太平天国、捻军失败后,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仅五十余年,人口凋敝,很难恢复,元气尽丧,又加上鸦片之祸,农村经济衰败,这就形成了安徽人口史上的一个低谷。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