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贸时报2009年1月5日消息:
为促进对俄经贸合作,着力打造中国最大的对俄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日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推出了以坚持“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易兴市、旅游活市”战略为核心的“134”工程。
据悉,所谓“134”工程是指建立一个贸易区、打造三个中心和实施“四大战略”。
建立一个贸易区。即“符牡图金三角”贸易区,成为东北亚首个跨国自由贸易区。符牡图金三角,泛指中国黑龙江省的大牡丹江地区、中国吉林省的大图们江地区、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大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同时也包括朝鲜先锋、罗津地区所形成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呈三角形的国际地缘经济区,其中牡丹江、延吉、符拉迪沃斯托克三大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区域是大金三角的核心区域。
打造三个中心。即面向国内外两个消费市场,建设东北亚生产加工中心;围绕东出海参崴、南下珲春口,建设东北亚商贸物流中心;整合“湖、森、雪、边、俗、特、红”七大特色旅游资源,建设东北亚旅游观光、避暑休闲中心。
实施“四大战略”。一是大市场战略。着眼于远东和黑龙江东南部经济圈的市场需求,在市区重点建设对俄果菜食品出口集散地,完善木材集散、装饰材料集散两大中心和水产品、肉类、金属材料、煤炭、机动车、粮油等六大批发市场,着力提高市场单体交易规模、集约化程度、服务功能,形成了境外、口岸和市区遥相挥映、相互支撑的市场体系。二是大通道战略。把启动陆海联运通道作为拉动牡丹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打通经俄罗斯的出海通道。加快牡丹江航空口岸和绥芬河、东宁口岸的扩能改造,加快东宁铁路与俄罗斯对接进程,积极推进鹤大公路杏山至省界段建设、东宁口岸界河桥改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滨绥铁路及绥芬河到俄远东港口铁路的运能运量;加快牡丹江连接哈尔滨、鸡西、吉林等国内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构筑牡丹江连接京沪广、俄韩日等国内外空中黄金通道,打造高效快捷的对外立体交通网络;加快牡丹江、绥芬河、东宁、穆棱的物流体系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优化通关环境,尽快启动连接省内、东北地区各大城市,途经俄远东港口群转运国内东南沿海的“出境不出口”通道,并使之成为东北地区连接太平洋沿岸国家和世界各地的新的出海通道。三是大基地战略。着眼于服务全国对开发俄罗斯市场的需求,加快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的建设,完善83.3平方公里的7个对俄进出口园区,重点开发牡丹江中俄信息产业园区、牡丹江对俄科技园区和绥芬河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等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区,举全市之力打造木业产业集群,成为拉动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四是大平台战略。把整个牡丹江区域作为承接产业资本转移的最佳项目和载体包装、推介,以对俄的优势引资,以丰富的资源引资,以优惠的政策引资,以良好的生态引资,以诚信的服务引资。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首要任务和主攻方向,积极引进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促进对外开放战略升级。深入研究俄罗斯市场需求和牡丹江市发展对俄出口加工业的重点,利用与俄罗斯良好的公共关系、人脉关系,瞄准国内外对俄出口加工企业进行定点、逆向招商,大力发展对俄进出口加工业,促进对俄开放由贸易型向加工型转变,变单通道为“筑堤围坝”,带动沿边经济、路边经济、双边经济、多边经济的发展,为国内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有效承接韩国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发达城市的产业转移,借助域外的人才、技术、资本优势,推进牡丹江跨越式发展。
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域内有绥芬河公路、铁路,东宁公路和牡丹江航空港四个全天候通关的国家一类口岸。完善的市场体系,使牡丹江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粮袋子、菜篮子、衣柜子、鞋盒子,目前,以牡丹江为中心建立起来的200公里紧密供应圈,覆盖了黑龙江东南部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而辐射东北北部地区和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2007年过货能力1200万吨、过客能力200万人次,对俄贸易额占全省的60%、全国的15%,是中国对俄经贸第一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