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325阅读
  • 97回复

[首都]历代建都三大规律(原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3-13
首先说明两点
1、在这里我讲的朝代不论皇帝姓啥,经过天下大乱,从枪杆子里打出来的政权才算改朝换代,权臣篡权的合并做一朝看待。
2、主要分析统一政权,也涉及一些不同一,但占据要地,地盘较大的政权
至于何为要地?请往下看:

第一条规律我暂时命名为,要地原则
先理一理历朝建都概况
夏商首都迁移无定,多为传闻,从我最推崇的周朝开始
1条评分
实在 奖励 +10 说的有道理 2011-03-14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3-13
周朝--------镐京(西安),后迁洛邑(洛阳)
秦朝--------咸阳
西汉--------长安
东汉--------洛阳
魏晋--------洛阳
东晋南朝--建康
西魏北周隋----长安,后迁洛阳
唐朝-------------长安
北宋-------------开封
元朝--------------大都
明朝--------------南京,后迁北京
清朝、北洋民国------北京
国民党国--------南京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3-13
看图,这些首都大都在   西安----北京-----南京(或杭州)组成的这个三角形里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3-13
而且,这个三角形基本涵盖了中国关内最大的平原连绵区: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除长安洛阳外,都在这个平原连绵区,洛阳离此很近,西安远一些,所以,建都关中时,往往以洛阳为陪都,再看看人口分布图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3-13
这个平原连绵区长期是中国耕地最集中,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只有控制了他,才能控制全国。所以我所说的要地是:
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这个平原连绵区,及与之比邻,联系便利的地方(关中、洛阳盆地,也可以再加上南襄盆地、江汉平原)。
中国的首都必须在这个要地范围里,提议在其他地方建都的都是胡闹。
[ 此帖被zhaohz在2011-03-13 20:40重新编辑 ]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3-13
所谓的七大古都可分两类,也可分四组。
平原连绵区内一类,区外一类,平原上往往靠山的边缘才有大城市,如北京、石家庄、郑州、济南;或者是交通极为便利之地,如运河沿岸。因为四战之地不利防守。
     北京地处大平原北端,北依燕山,西依太行,东距海很近,西南有永定河,据说古代这里还曾有一片沼泽。
     南京有长江天险,长三角自成一体,不大,这样易于控制,又很富足。还有长江水运。但只能领袖南半壁江山,控制整个大平原有难度,所以明太祖把战略要地徐州划入南京(南京直辖区即南直隶),这样看,南京似乎比北京差一些
     开封位于四战之地,形势又差了不少,好歹北边还有一条黄河可以防敌。它是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的,
    这三都北侧非山即河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3-13
平原连绵区外的一类,有洛阳长安。
长安位于四塞之地的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关中不太大,这样易于控制,又很富足,对关东形成了不小的优势。而西北侧和游牧民族接触多,民风剽悍,战斗力强。有武力优势。只是离平原连绵区远了些需要洛阳来辅助。
洛阳位于一个小盆地内,便于防守,这点比开封强,但盆地太小,盆地内形不成关中或长三角那样的力量,也有四面临敌的可能性。所以比西安差一些。
所以西安〉洛阳〉开封       北京〉南京〉开封

此外,南襄盆地、江汉平原也是自成一体,临近大平原,也算是首都备选地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3-13
四组的分法,南京杭州一组,洛阳开封安阳一组,北京、西安各自单独一组
我国可分三部分,潼关巫山以西为西部,东部以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在西部建都的大多在西安;南方建都的大多在南京,北方建都的大多在洛阳、开封、安阳,这一带可称为中原;来自塞外的游牧民族大多建都北京,为燕代。
[ 此帖被zhaohz在2011-03-13 21:53重新编辑 ]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3-13
四组分别为西部、南方、中原、燕代。
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条规律:就近原则。也就是说每个朝代夺权政权的根据地(不是起兵地),离这四个区中的哪一个近,就建都在哪里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3-13
朝代-----------------起兵地----根据地----------------首都
周朝---------- ------关中------关中--------------------镐京(西安),后迁洛邑(洛阳)
秦朝-----------------关中-------关中----------------------咸阳
西汉-----------------沛县--汉中-关中--------------------长安
东汉-----------------南阳-------河北------------------------洛阳
魏晋-----------------------------许-----------------------------洛阳
东晋南朝-----------------------江浙-----------------------------建康
西魏北周隋--------关中-------关中-----------------------长安,后迁洛阳
唐朝-----------------晋阳-------关中--------------------------长安
北宋----------------陈桥-------中原----------------------------开封
元朝----------------漠南--------漠南---------------------------大都
明朝------------------淮南------江浙---------------------------南京
明成祖---------------北平-------燕代--------------------------北京
清朝、北洋民国------辽东-------------------------------------北京
国民党国------------广东--------江浙--------------------------南京
[ 此帖被zhaohz在2011-03-13 22:28重新编辑 ]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03-13
唐朝及以前经济发达区主要在渭河与黄河下游,唐朝之后经济发达区转移到江浙一带,建国初是沪宁杭、辽中南、京津唐三大区,改革开放后变成沪宁杭、珠三角、京津唐三大区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3-13
西安周秦汉隋唐五度建都,优势有
1、当时经济发达,特别是秦汉时,关中集中了天下财富十分之六,(司马迁描述当时关中的富裕,称“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又临近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大平原。
2、对内,位于四塞之地的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关中不太大,这样易于控制,又很富足,对关东形成了不小的优势,民风剽悍,战斗力强。有武力优势 ,强形巨势 霸天下之资
3、对外军事斗争的中心在西北,西汉有匈奴在北、东汉有西羌在西、直到唐朝仍以突厥吐蕃为两大敌手。
但是唐亡以后,这些优势都失去了,就再也不曾正式建都了
唐末回鹘、吐蕃两大帝国相继瓦解,契丹兴起,对外军事斗争转向东北,关中就鞭长莫及了;安史之乱时,关中经济已经明显衰败了,不得不依赖东南财赋。关中的形胜虽还在,可惜经济实力已不足以控制东部了
[ 此帖被zhaohz在2011-03-16 13:45重新编辑 ]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3-13
洛阳的优势
1。、当时经济文化发达,在人口中心附近
2、居天下之中,西有关中,东有黄淮平原、北过黄河在太行山西侧是军事重地河东(山西),太行山东侧是河北,南面经南襄盆地通荆楚达岭南。距离较远的巴蜀、江浙、岭南当时实力较差,分别通过关中、黄淮、荆楚遥控即可。实力较强的关中、黄淮、荆楚、河东、河北都与洛阳相邻,不愧是天下之中。
唐亡以后,这些优势也都丧失了
经济文化发达区都转移到了江浙。
人口中心南移,特别是元明两朝,大平原人口很少了,江西竟成了人口及稠密的地方。
[ 此帖被zhaohz在2011-03-13 23:34重新编辑 ]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3-13
至于天下之中嘛,现在也该让位了吧,距离较远的巴蜀、江浙、曾经实力较差,宋朝以后分别超过关中、黄淮
。现在的天下之中应该在南襄盆地。周边有关中、黄淮、荆楚、巴蜀(包括汉中)大江浙(包括淮南)、洛阳盆地。只有河东(可通过洛阳联系)、河北(可与黄淮合为一区)、岭南距离较远。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3-13
关于开封。
长安的优势在于武力强大,洛阳的优势在于天下之中,而且经济文化发达;北京类似前者,南京有些类似后者。开封属于哪一类呢?也许有点不伦不类,它是一时无奈之选,但当时也的确没有更好的选择。这是一个国内外形势都发生巨变的过渡时期。所以他比四大古都是有差距的。可以参考我的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79706    
非要归类的话,我宁可把他和西安、北京归为一类。
当时,长安由于经济衰败,不得不依赖东南财赋。陆地运输运费甚巨,那时大规模运输物资主要靠水运(直到清末仍是如此)。水运到长安,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要经过三门峡,三门峡这一段很是艰险,经常在这一带转到陆运绕过三门峡再转水运,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 此帖被zhaohz在2011-03-14 22:15重新编辑 ]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3-13
引用一段史料来说明问题

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三十二(节选)

 关中仓廪竭,禁军或自脱巾呼于道曰:“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也!”上忧之甚,会韩滉运米三万斛至陕,李泌即奏之。上喜,遽至东宫,谓太子曰:“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时禁中不酿,命于坊市取酒为乐。又遣中使谕神策六军,军士皆呼万岁。时比岁饥馑,兵民率皆瘦黑,至是麦始熟,市有醉人,当时以为嘉瑞。人乍饱食,死者复伍之一。数月,有肤色乃复故。

再引诗为证:“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六军军士得知这一情况,“皆呼万岁”。)于此可见运河对维持唐朝统一政权所起的重大作用。但反过来说,正是由于运河的存在和通航,唐朝中央政府才能够对广大东南地区进行竭尽脂膏的搜刮,所以李方敬在《汴河直进船》一诗中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就是说开通运河是唐朝为了搜刮浙江福建东南一带民脂民膏 !朝廷当权者尽得其利而老百姓却苦不堪言!  

[ 此帖被zhaohz在2011-03-14 19:50重新编辑 ]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3-13
上回说到:“长安由于经济衰败,不得不依赖东南财赋。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要绕过三门峡再转水运,实在是太不方便了。”若建都三门峡东面的洛阳可以不必再绕道,反正长安是不能维持了
    不过此时的洛阳,已不是当初的洛阳了。经济文化中心都移到东南去了,五代时,以南唐文风最盛,南唐使者认为中原王朝在衣着上已染胡风,不肯服(带皮毛的衣服)。再看以唐朝继承者自居的后唐,李嗣源入洛,竟然不知何为正朔。由于人口南迁,洛阳甚至已经算不上是天下之中了,他比开封的唯一优势是周围有一些不高的山,防守容易一点,但物资运输上比开封远了400华里。即便如此,宋太祖仍念念不忘想迁都洛阳,宋太宗即位后并无西迁之意,所以最后不了了之。
[ 此帖被zhaohz在2011-03-14 20:24重新编辑 ]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3-13
从周到唐,之所以多建都长安洛阳,要么是考虑军事,要么是考虑经济文化中心。
现在军事斗争中心和虑经济文化中心都转移了,就得重新考虑了。
       现在可以分析一下
1、若考虑经济文化中心,就该建都江淮了。扬州和南京经济文化都不错,南京有长江天险,胜过扬州。但面对塞北游牧民族强大的武力,建都东南就会丢失中原,以至于亡国。还是建都武力较胜的地方。但又不能远离江浙,运输不便。
2、晋陕两地都是运输不便。只能考虑大河两岸了。

3、当时大名为河北重镇,但同样是四战之地,开封还有一条黄河可做防线,大名连这样的防御条件都不具备。前面说过洛阳顶多算与开封旗鼓相当,算不上有多大优势。这时即便建都洛阳也是考虑军事多于考虑经济文化

  而开封已拥有了雄厚的基础,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起,运河的运输就日益重要,沿运河兴起一系列大城市,运河两端的北京杭州逐渐兴起,但位置偏远发展不是最快的,而运河与黄河长江交汇处的开封、扬州发展才叫快。当时号称“扬一益二”,扬州的富庶类似于今天的上海,开封也就是在隋唐三百年间崛起的。

建都开封虽有很大的缺点,但仍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北京成为首都还需要等约一百年。)五代和北宋只有后唐拥有燕山防线,不过后唐以唐朝继承者自居(虽然是沙陀人),是建都洛阳的。其余四代和北宋都控制不到燕山,所以建都哪里也不安全。军事斗争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东北,中原王朝的首都势必东移。(也许后唐有点太怀旧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而中原王朝东北部只有唯一一条天然防线-------------燕山,形势非常脆弱。因为一旦游牧民族进入大平原并站稳脚跟,就可以随时南下,蹂躏中原,防不胜防。
也许,军事斗争的中心转移到东北,就注定了华夏民族的千年杯具。世界上的民族大体分三类:农耕、游牧、工商。只有农耕民族可以自立。后二者只有在附近的农耕民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够依附之而发展起来。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类似的经历,自己先繁盛--------------游牧民族占据其一部分地方(最终退回去或被同化)---------游牧民族再起,占据其全部土地。
[ 此帖被曲径通幽在2011-03-15 22:40重新编辑 ]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3-14
扯得太远了,收回来,言归正传,说说北京
北宋连这样的唯一的天然防线也不在自己手上,难为大宋了!
其实,即便幽云十六州在自己手上,汉族人也不会首创设北京为首都的
河北北部一直是边远地区,经济文化一直远比不上大河两岸 ,安史之乱后,盘踞这里的大多是不听朝廷调遣的胡族将领,文化教育就更谈不上了。从江浙调运物资更不便。只有胡人才会首先在此建都
按照我的第一条理论,要地原则。胡人的要地不是大平原及周边,而是塞北及周边。北京正好是塞北的周边,翻过燕山就是塞北嘛。
至于身为汉人的明成祖建都北京,那时北京已经过辽金元的200年陪都,150多年首都,形势已成,运河也改道山东,与唐宋之交又大不相同了。

关于建都北京的利弊,可以参考我的转帖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81719
[ 此帖被曲径通幽在2011-03-15 22:39重新编辑 ]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3-14
再说南京
南京和北京类似的一个地方是都在大平原的边缘,一个北临长江,一个北依燕山,都是形势险要。论经济实力,南京从六朝建都奠定了基础,陈亡后,建康城虽然被毁,但形势已成,江浙已有了一定的经济文化实力,唐朝之后一直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直到如今。北京经辽金元的经营也有了相当的基础。虽比不上江浙,还可以依靠大运河来弥补。所以,宋朝建都开封只是一个过渡。
周到唐            军事在关中,经济文化在河洛
元明清            军事在燕代,经济文化在江浙
建都考虑更多的是军事,所以长安优于洛阳,北京优于南京,长安离大平原较远,往往需要洛阳做陪都,北京俯视大平原,对陪都的需求就弱多了。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03-14
工业文明兴起后,游牧民族优势全失,形势又要大变了。
现今,经济文化中心仍在江浙,估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变。
天下之中在南襄盆地,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也不会变。
军事中心仍在燕代,但弱化了许多
1、游牧民族优势全失、俄罗斯民族的鼎盛时期(上世纪70年代)已过,很难再次成为世界两强之一。
我国北部边疆千年来的军事重压,已大大缓解,俄罗斯人口急剧下降,民众纷纷内迁,现在是俄国防我们,不是我们防俄国

强国不但需要军事、经济实力、还需要甚至是更需要软实力----------------文化。就像人虽然离不开吃喝,但要建立胜过他人的优势更需要的恐怕不是“我粮食多,所以我比你强”,要有更高层的优势才会脱颖而出,就像国民经济里农业很重要,但领先世界绝不能仅仅靠农业。苏联时代有一套理论(斯大林主义)可以向世界输出,以后衡南再有这样一套可以输出的东西了。
像秦、元这样靠赤裸裸的暴力维持的强国,很难持久的,军事扩张停止之日,就是暴力帝国灭亡之时我们更仰慕万国来朝的大唐,而非秦。元就是这个道理。

2、东北地位下降不可逆转,建国初,东北一度设立过7个直辖市,其中辽宁就有五个,(可以参考我的帖子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81074可见当时的东北之重要性,直到改革开放前,辽宁一直是我国省市区中工业第一,这样的辉煌都不可能重现了,东北人回迁山东的也不少。

3、现在化的交通,变相缩短了距离,建都东北一隅的必要性大大下降。
4、北京当初不当的城市规划造成的恶果(大城市病,交通拥堵)不可逆转
5、北方环境问题会因首都在此而加重,特别缺水的问题。

(不过北京现在仍是军事重地,这一点还没有完全变过来。)
所以从大趋势看,未来有可能南迁,或建陪都。
[ 此帖被曲径通幽在2011-03-15 22:36重新编辑 ]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03-14
第三条规律,我暂时命名为;敌对势力原则.
先说明一下本原则适用范围

          把我国传统汉区(关内十八省)按照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来划分,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线,潼关、巫山以西为西部。这样分成四块,每一块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连这其中的一块也没有统一起来的(大多是较小的地方割据政权),不适用本原则。反之就适用。

可以建都的城市分布如下
西部北方:关陇------------西安
西部南方:巴蜀------------成都
东部南方:江浙------------南京 、杭州
东部北方:中原------------洛阳、开封、安阳
                  燕代------------北京
[ 此帖被zhaohz在2011-03-15 21:09重新编辑 ]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3-15
本原则可表述为:
1、建都偏在某一方向的政权,往往被相反方向的力量灭亡。
2、建都天下之中的政权,往往是最后,四方皆乱,中央无力控制形式而造成政权瓦解。
3、正常迁都的,往往被来自旧都方向的力量所灭。

当然,统一政权是被相反方向的反叛力量灭亡;
分裂的政权是被相反方向的外部力量灭亡。
这里所说的“政权”仍然按照主贴里“权臣篡权的合并做一朝看”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3-15
不属于正常迁都的有
1、王朝趋于完结时,皇帝被权臣强迫迁都的。如东汉末年被董卓挟持迁都长安,被曹操挟持迁都许
2、王朝趋于完结时,皇帝为避敌被迫迁都的。如金朝末年迁都汴梁。
这样一来,正常迁都的从周朝开始有
1、周平王迁都洛邑
2、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3、隋炀帝迁都洛阳
4、金朝迁都燕京(金朝进入中原后,仍有一段时间,首都在上京,上京可算作正式首都,清朝都于沈阳时只统治塞北之地,不算)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03-15
1、周平王从西侧的关中迁都洛邑,最后被同样来自西部的力量----秦所灭
2、魏孝文帝从北侧的平城迁都洛阳,最后被同样来自北侧的力量----北部六镇的叛乱所瓦解,尔朱氏、高欢相继控持朝政,宇文泰则割据关中;
3、隋炀帝从西侧的关中迁都洛阳,最后被同样来自西部的力量----唐所取代
4、金朝从塞外迁都燕京,最后被同样来自西部的力量----蒙古所灭
这都符合本原则的第三款
当然,隋朝也可以看成不是被唐朝所灭,而是亡于农民起义。当时四方皆叛,倒是符合本规律第二款。其实,隋炀帝建东都后到处巡游,没有在首都呆过几天,倒是在江都(扬州)时间较长。
[ 此帖被zhaohz在2011-03-15 22:10重新编辑 ]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