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972阅读
  • 47回复

[规律]1911以后复兴的县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ein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8-11-06
今河北省安新县(渥城)
【清代所废县治,城池范围清晰】


战国为燕国浑埿城。金章宗时重筑,称‘渥城’。

建制
金泰和四年,金章宗以浑埿城为渥城县。

撤销
至元二年(1265)省入归信县为新安镇,四年(1267)其地改属容城县。

恢复
九年(1272)复置新安县。

撤销
洪武七年(1374)省入安县。

恢复
十三年(1375)复置新安县,改属安州。

撤销
道光十二年六月省入安州。


现代
1913年安州改为安县。
1914年安县更名安新县(应得名于安州、新安合称)(仍治原安州城)。
1950年,安新县迁治新安(渥城)。
1958年,与徐水、容城合为徐水县。
1961年,析出复名安新县至今,治渥城。

绕死了……

[ 此帖被ein在2019-10-06 22:5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8-11-07
北京市房山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迁驻良乡,是曾经的良乡县驻地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8-11-08
解放后花县县治从花山迁至新华,新华基本就是明朝从化县最初的县城流溪马场。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8-11-08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一个经典的,永年县驻地临洺关镇是古临洺县城。?(2018-07-12 06:52)?

1其实广平府城与邯郸市地位互换才是经典。
你是xxx又如何?然而我赵日天并不服!
ein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8-11-12
南朝在广西的宁海县

治所在今东兴市,也有说在越南芒街的









ein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8-11-14
今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区浦口城
【明代县治迁出,城池范围清晰】

洪武四年建浦子口城(浦口城/浦镇,在今浦镇火车站附近)。有巡检司治。

洪武九年六月设江浦县,治浦口城

洪武二十四年,江浦县迁治旷口山南(珠江镇/江浦街道,今文德路地铁站)

清末津线通车,在浦子口城南门附近设浦镇站,在铺镇站东南约3km处江边设浦口站
浦口站作为终点站,是舍车登船的要冲,附近发展为城市。
此时——“浦口”地名迁移,指的是江边浦口站附近;而浦子口城一般称作“浦镇”。
解放后设两浦区,指的即应是浦口浦镇

大致可以看做是作为原县治的浦子口城的复兴。

2002年,江浦县浦口区合并,留名不留驻,新浦口区珠江镇

当然,以上地区早已同城化,至少都与南京同城化了。


这是一个擦边不太算的…………
[ 此帖被ein在2019-10-06 22:57重新编辑 ]
ein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8-11-20
今甘肃漳县
【清代所废县治,城池轮廓清晰】

建制
东汉置鄣县,治今县西南五里(?),以鄣川水得名。

撤销
西晋县废。

恢复
北魏复置,改鄣县为彰县,属广宁郡。

改名
隋复作鄣县。

撤销
唐广德中地入吐蕃。北宋置盐川寨。金改寨为镇。

恢复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镇置鄣县,属巩昌路。

改名
明改漳县。

迁治
明正统中迁治三台山麓今址,属巩昌府。

撤销
清道光九年(1829年)县入陇西县。


现代
1913年复置漳县。
1958年撤销,并入武山县。
1961年复置。

[ 此帖被ein在2019-10-06 23:11重新编辑 ]
ein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8-11-23
安徽省枞阳县治东南隅之“下枞阳”,古为枞阳县治,隋唐时改名同安、桐城,迁治今桐城县治。

解放后复设县于枞阳。

[ 此帖被ein在2018-11-27 15:45重新编辑 ]
ein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8-11-27
今灵宝市治虢略镇,古城鸿胪川。
隋弘农郡、弘农县治于此,后改名虢略县,原时废为镇,六十年代因三门峡水库,灵宝迁治虢略。
ein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8-11-27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南唐改义安县为铜陵县,自顺安迁至五松,现迁回顺安 (2018-07-12 19:20) 

铜陵县/义安区没有迁治顺安吧
ein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8-11-27
古狼孟县治,在今阳曲县治黄寨附近。(并没有看到细致的地图)

阳曲县汉末内迁,治今阳曲镇,后宋初迁治太原府城(唐明),现代析太原府城置市,残渣化的阳曲县迁治黄寨。

黄寨在清代有城堡,狼孟古城在黄寨东门外约100m。
ein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18-11-27
娄烦镇,隋唐起为州县治。元废。
1958年,原娄烦镇被淹没。娄烦镇西迁数公里。
1971年,置娄烦县治新娄烦镇。

这个并不算
ein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8-12-07
河南平舆县,1951年复设


河南沈丘县,今治为古项城县治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8-12-10
回 ein 的帖子
ein:河南平舆县,1951年复设
河南沈丘县,今治为古项城县治 (2018-12-07 01:35) 

臨泉是古沈丘,
沈丘是古項城,
項城還有沒有了哈。。。
相呴,相濡,相忘。

北安市、德都縣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8-12-18
勉县县城。1935年8月从旧城(今武侯镇莲水村)东迁今址;今县城位于古沔阳县城以西2公里。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ein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8-12-29
隋清源县,清乾隆废。
治所在今清徐县治。
ein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9-10-07
今湖南省株洲市
【唐代所废县治,古地方志所记载位置较为清晰,至清代有遗迹残存。清中期以前的格局不可考。】

建制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孙权置建宁县。
治今株洲市区之河流建宁港的南岸,即解放街、南湖街一带。
此地之樟树坪小学,旧时称为“府台衙门”,又叫“衙门”。
《湘潭县志》记载:“同治初,株洲人得甓砖若城基,即建宁故城之迹。”

迁治
吴太和二年,迁治株洲以南20+km的今淦田镇建宁村。此处有城址遗迹。

迁治
晋时迁治回株洲市区解放街附近(?)。

撤销
隋废入湘潭县。

恢复
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治株洲市区解放街附近?)。

撤销
贞观元年(627) 废。


湘江中流有一岛,在建宁港以北,宋代以来被称为“槠洲”、“株洲”、“蓼洲”,此岛于七十年代被炸掉不存。后世以“株洲”指代今株洲市区包含建宁故址一带。

株洲杨氏族谱有绘于清乾隆二十四年的《“株洲街杨氏落屯所”图》,表明此时建宁港以南的东西走向的今解放街(即株洲正街、株洲老街)已经形成,此时已使用“株洲”称呼此聚落,此时有长沙桥(后称徐家桥、建宁桥)北跨建宁港。

1904年,株萍铁路通车。在株洲城区即沿今星通路自东向西通向湘江,在今星通路建设路交口处设【株萍铁路株洲站】(后称株洲南站)

株萍铁路通车后,株洲城区跨越建宁港向北发展,由徐家桥北至株萍铁路的街道逐渐形成,即株洲新街(即今建宁街)。
1933年,徐家桥定名为建宁桥,今建宁街被定名为建宁街(?)。

1911年1月开通【粤汉铁路株洲站】,站址位于今株洲站行包房处

1937年9月,株萍路并入浙赣铁路,于南岳岭下新建【浙赣铁路株洲总站(亦称北站)】,与【粤汉铁路株洲车站】平面相对。

1936年,国民政府铁道部始于株洲田心筹建株洲机车厂。
解放后,株洲为“一五”期间全国8个重点工业建设城市之一,156个重点项目中的中南硬质合金厂(今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三三一厂(今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株洲电厂和株洲洗煤厂等4个项目安排在株洲。


1950年6月,株洲镇升格为区级镇。
1951年6月6日,湘潭县辖株洲镇升格为专辖县级株洲市。
1953年4月14日,株洲市改为省辖市(县级)。
1956年,株洲市改为省辖地级市。








ein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9-10-07
今安徽省淮北市
【北齐撤销县治,六十年代兴建新城 被人为规划为城区,有古城遗址发掘,可大致推断城址】


约公元前21世纪,商汤的十一世祖相土,由商丘东迁于此。此后,此地称为相,山即名为相山。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迁都相城。
春秋时期,据《舆地志》、《括地志》载:公元前588年至公元前576年期间,宋共公瑕为避水患,将宋国国都由睢阳(今商丘)迁至相城,约历90年。


建制
秦置相县。治今淮北市区。

改名
王莽时,相县改吾符亭。

改名
东汉初改名相县。

废除
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除相县。

1958年5月,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治所?)。
1959年,建设一条从濉溪县城至杜集的公路,其中相城一段为今淮海路。
1959年7月,濉溪市委进行第一次总体规划,计划建城于濉溪县城西北侧与之隔一条铁路相邻的三堤口。(当时命名为濉溪市也是有与濉溪县紧邻而同城的考虑?)
1960年2月17日,撤销淮北煤矿筹备处,正式成立濉溪矿务局。
1960年4月6日批准划出濉溪、萧县两县接合部,设立省辖地级濉溪市,时与濉溪县合署办公。
1963年的洪涝灾害,三堤口地区被淹没,遂将主城迁移到相山地区。
1963年,濉溪市进行第二次总体规划,确定相城为中心城区。(但1961年以来就有很多濉溪市的活动在相城举行?)
1971年4月2日,濉溪市更名为淮北市。



相山的步行街至矿工总医院一带为相故城,此已经“融华仕家”工地的考古发掘证实;否定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把相故城标在渠沟镇“钟楼”一带的绘制疏漏。
城分内、外两城。
外城形状呈方形缺角,东起长山路内侧,西至濉溪路,北起民生巷,南至火车站南500米,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2000米;内城位于外城的东北部,伯姬黄堂基所在处。东起闸河路,西至新华巷,南至古城路,东西长约500米,南北约700米。现市第二中学驻地为宋宫所在地。郦道元《水经注》云:“睢水又东经相县故城南,宋共公之所都也,国府园中犹有伯姬黄堂基。”黄堂,宋国的宫殿。黄堂基,宋宫失火,伯姬焚死后留下的一个高于地面的台基。


ein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9-10-07
今河北省魏县
【清代被废县治,城池轮廓清晰】


建制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置魏县,治所在于村(今大名县城北25里魏庄、祝村一带)。

撤销
北齐天宝七年(556),魏县废入贵乡县,这是魏县首次并入他县。

恢复
隋开皇六年(586),复魏县于旧治(于村,史称汉城)。

迁治
唐天宝三年(774),县治因水患迁至汉城北(旧县庙)(今大名县北马头村东),其版图仍故。

迁治
宋熙宁六年(1073),水圮魏县城,治所南迁洹水镇(今境旧魏县村)(北周至北宋之洹水县治)。

迁治
明洪武三年(1370),魏县因水患迁治五姓镇(今治),境域如故。

撤销
乾隆二十二年(1757),漳卫发水,城毁县废;次年,漳河南北306村并入大名县,东北31村划归元城县。


现代
1946年复置,即今魏县。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9-10-07
江西省樟树市。1950年清江县从临江镇迁到樟树。樟树秦朝就是新淦县城,隋平陈后县城搬迁到现在的新干县城。后唐设立清江县,驻地在临江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19-10-07
没有复兴被时间彻底湮没的州治、县治数不胜数。
ein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19-10-12
今江苏省张家港市
【唐代所废县治,古地方志所记载位置较为清晰,似已无县治时代遗迹?明代筑城,轮廓格局可考】


建制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分无锡、毗陵二县置既阳县,治今治即杨舍镇。


改名?
南朝宋改名暨阳。属晋陵郡。

改名
梁太平元年,改名梁丰。

撤销
隋开皇九年废。

恢复
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暨阳县,属常州。

撤销
武德九年废入江阴县。

现代
1962年1月1日,建立沙洲县,治杨舍。(抗日时亦有民主政权沙洲县)
1986年9月批准改张家港市。


“杨舍”:城内普贤庵南有杨舍人墓,相传有杨姓官舍人者葬此,故此地以杨舍命名。
“张家港”:明永乐年间,泰州人张抗定居今张家港市张家埭;清道光、咸丰年间,张氏后裔在今张家埭东端将镇山与香山间的水漕疏浚成河,名张家港;1958年11月至1959年5月,江阴县人民委员会疏浚张家港河流,建节制闸;1968年春动工、1969年10月建成、1970年投用张家港港口;1986年改市,市以港口名。
ein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19-10-12
今江苏省海安市
【唐代所废县治,古地方志所记载位置较为清晰,似已无县治时代遗迹?明初常遇春筑城,轮廓格局可考】


建制
南朝宋泰始七年 (471) 置海安县,属新平郡。治所即今江苏海安县。南齐属海陵郡。


撤销
后废。


恢复
唐景龙二年 (708) 复置,属扬州。


撤销
开元十年 (722) 又废。


现代
1943年析泰县、如皋、东台部分地区置紫石县,治海安镇。
1948年名海安。
2018年改县级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