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祭祀一直是中国传统信仰中主要的组成部分。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合在一起即为立国之本,社稷又代表国家。社稷坛由五色土铺就,五色土分别为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以及中央黄土,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又暗指普天之下、四海之内皆王土。
东方青色土是江河下游地区的沼泽土,因其厌氧环境有机质含量较高,铁离子被还原成2价亚铁离子,因此,成青黑色。西方白色土是盐碱地的颜色,南方红土是在强氧化和淋溶条件下的土壤,铁和铝离子含量丰富,红色是三氧化铁的颜色。北方黑色土,主要位于北纬40°以北地区,有机质分解缓慢,因有机质含量高呈黑色。中央黄色土,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和山前大冲击扇,是一种风成土壤,钙离子含量丰富,呈浅黄色。五色土概念形成很早,反映了人们对土壤分布直观和朴素认识。同时,青、白、红、黑则分别是代表东西南北四方的颜色。
五色土对应的是古天文学二十八宿中四象的概念——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种神兽。左(东)右(西)南(下)北(上)代表方位,古代帝王一般座北面南,因此左侧是东方,右侧为西方。青、白、红、黑则分别是代表东西南北四方的颜色。青龙大概是以江河下游湿地分布的鳄鱼(扬子鳄)为原型;白虎应该属于新疆虎(里海虎、高加索虎)一种生活在荒漠河谷灌丛中的老虎,而不是东北虎或者华南虎;朱雀大概是南方森林中的鸟类;玄武是北方水中一种介于龟蛇之间的神兽,但是北方寒冷,水生爬行动物并不多,所以玄武一直具有神秘色彩。
“四象”的概念大概上古五帝中的“颛顼”时代已经出现。河南濮阳发掘的一座仰韶文化晚期的墓葬中,墓主人两侧分别有用蚌壳摆成的龙形与虎形图案。这是一座部族首领的大墓,甚至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颛顼陵。
颛顼是上古英雄传说时代的“五帝”之一,介于炎黄与尧舜禹之间。颛顼时代是华夏古国形成的重要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颛顼时代是“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砺。幽陵大概是今天东北地区的黑土或黑钙土丘陵。在司马迁时代,交趾指今天的越南北部。流沙大概是从黄河以西到新疆东部的沙漠地带。蟠木是什么东东?据说是东海之中的一棵大桃树,可能是今天日本本州岛的富士山吧(何新《诸神的起源》)。
由此可见,颛顼大联盟的范围很广,完全有可能认识到不同地方土壤颜色不一样。用土地的颜色暗喻不同的地方,并与四方各族崇拜的图腾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