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95阅读
  • 1回复

[江苏]高质量创建江苏省天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关于省级高新区建设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1-05-25
发布日期:2021-02-23   来源:政府办  

区政协课题调研组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技创新创业的聚集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常州市天宁区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城区经济新高地、城市发展新空间、产城融合新样板”,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亟需充分发挥高新区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政协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参加专家论坛,召集相关委员协商,提出如下意见:

一、先进地区高新区发展状况

(一)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聚焦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及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梳理产业链要素资源,绘制产业图谱,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0.1%。三大新兴产业继续快速。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第一。新增上市企业6家,在港交所已上市的14家内地生物医药企业中,有8家主体或研发生产机构位于园区;累计132个药物品种获批临床,其中85个是I类新药品种,10家企业12个产品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成为唯一进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的PD-1单抗药物,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成为首款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在美上市的国产抗癌药;“国家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建设方案获科技部认可,“基于大数据的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协同运营平台科技示范项目”获立项公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引进先进微球研究所、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汉骅等重大项目和平台,华兴源创正式挂牌成为科创板第一股,旭创、感芯微、东微半导体等一大批纳米企业跻身国家和省市瞪羚企业行列;大力推进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的申报,纳米新材料集群以小组第一顺利入围国家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先后引入华为创新中心、云从羲和等知名企业,推动华为、微软等7家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落户园区,积极参与创建科技部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出台《苏州工业园区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试验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试验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和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应用。

(二)常熟高新区

常熟高新区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着力打造区域发展竞争力。进一步强化产业是高新区发展生命线的理念,注重项目质态、加快项目推进、提升产业层次。一是提升发展支柱产业。围绕高新区现有的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主导产业,主动出击,更加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步伐。加强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对接,充分利用江苏自贸区的“溢出效应”,通过对标杆型、领军型机构的引进,开拓招商新局面。要继续加大标杆企业增资扩产,在巩固提升“丰田系”“三菱系”“大陆系”三个百亿级企业系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延锋系”“法雷奥西门子系”“马勒系”三个五十亿级企业系,瞄准引进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系统总成及核心零部件,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同时,充分利用高新区现有的产业平台,致力引进其他标杆型、旗舰型、基地型的项目,为高新区下一轮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加快布局新兴产业。要紧紧围绕“三园一岛”产业方向,重点紧盯世界500强、行业100强、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瞪羚”企业等多个层面,招引一批行业领军、创新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从而带动产业集聚,形成产业生态。氢能源汽车产业要紧盯丰田及其在我国的氢能源合作企业,努力招引核心零部件企业落户;人工智能产业要加快产业园载体建设,发挥RFC联盟的带动效应和臻迪的全产业链优势,推进相关项目加快落户达产;金融科技产业要以启动海星岛载体建设为契机,加快“蚂蚁金服” “复星金融”投资的相关金融科技企业落户;中日创新合作产业要以日本高端制造项目为引领,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半导体、物联网、5G等领域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力促项目早日落地。三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和完善党政负责人挂钩服务、项目集中会办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探索建立重大项目个性化服务新机制,逐步形成符合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的专业服务模式,推进项目服务精细化、专业化、长效化。

二、天宁高新区创建背景

郑陆镇由原先的郑陆、东青、三河口、焦溪等4个乡镇合并形成,并于2015年因区划调整由武进区划入到天宁区,自此成为天宁区高新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

为更好地把郑陆打造成天宁产城融合新高地和常州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天宁区拟将以郑陆镇为主体,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宁高新区规划面积共88.93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东至新沟河、南至舜平路、舜新路、西至河横路、北至舜山路,面积为3.25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发展,天宁高新区从原先的苏南乡镇企业集群区转型成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新产业特色集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环境优良的先行区。随着天宁城区向东拓展的趋势加快,高新区已成为天宁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三、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发展定位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实施机遇,紧密结合“江苏制造2025行动纲要”和常州市“五大明星城”发展要求,坚持“整体推进、高端引领、市场驱动、协同发展”原则,立足高新区产业发展现实,瞄准前沿发展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引进和培育并举,着力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优化高新区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一首位+三支柱”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化应用进程,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打造长三角先进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全国有影响、华东有地位的长三角 “三新”经济新高地,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创新创业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经济总量实现突破,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企业集群发展明显,力争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充满创新活力的省级一流高新区,积极向国家级高新区迈进。

确定重点发展“一首位+三支柱”产业,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将先进材料产业打造成为首位产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与医药打造为支柱产业,推动“三新”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发展。将先进材料产业打造成100亿级集聚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成100亿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50亿级集聚产业,生命健康与医药产业打造成50亿级产业。到2025年,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苏南领先水平。

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梯队,促进全产业链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30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10家,上市挂牌企业数30家。

四、发展基础及现状

(一)发展现状

1、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高新区作为天宁区重点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各方面一直保持良好发展的态势。经济运行持续向好。2019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20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总产值17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实际到账外资6175万美元。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高新区现有工业企业19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8家,高新技术企业54家,亿元企业37家。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承载各级在建重大项目16个,其中省重点项目3个,完成陶瓷滤波器、特种电缆材料等项目5个,新建新型复合材料、中空纤维膜、危化品大数据中心等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

2、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经过多年发展,高新区已初步形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与医药产业集群。在新材料领域,集聚了武进不锈、强力先端、天晟新材、亚玛顿、华鑫合金等一批知名企业,2019年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42亿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形成了航天云网江苏公司、找纱科技、瑞讯电子、三维电子、仁千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2019年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25亿元。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形成了深兰机器人、富洋机器人、中坦机器人、勃肯特机器人、我耀机器人、邦邦机器人、引途机器人、华力液压、欧爱欧等一批龙头企业,产品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中高端干燥设备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2019年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20亿元。在生命健康与医药领域,形成了以佳尔科、康华医疗、康进医疗等骨干企业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和制药产业,2019年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22亿元。

3、创新资源要素不断集聚

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效激了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9年,高新区规上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75%,全年共申请专利4812件,授权专利2570件,其中发明专利15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件,获省科技进步奖3个,入选第六批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企业创新能力增强。高新区拥有省市级“两站三中心”共达48个,高新技术企业54家,25家省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省双创人才5人,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2人,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为921人,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达25%。产学研合作加快。高新区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成功举办2019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天宁分论坛,获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镇。

4、制造业基础较为扎实

高新区现已形成武澄、三河口、花园、东青四个板块产业集聚区,板块内产业各有侧重。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渐形成规模并涌现了一批“专精特新”行业龙头企业。三河口和花园板块主要集聚干燥设备、医疗器械企业、新材料企业。作为全国最大的干燥设备产业集聚地,集聚干燥企业约3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6家,高企13家,干燥设备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产品占据了全国40%的市场。一次性医疗企业约6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高企10家。武澄板块是高新区产业提升发展的策源地和孵化器,核心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产业孵化、科技金融、人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现代服务业,其西侧作为高新产业示范区,将发挥产业开发空间大的有利优势,主要承载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与孵化,加快高新区产业能级与质量的提升。目前三河口、花园、东青板块已初步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花园板块的新材料产业为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与医药提供关键材料,东青板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通过数字赋能的方式,提升其他板块产业的生产效率。四大产业板块功能清晰,实现了产业差异化协同发展。

5、园区硬件环境不断优化

高新区以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大在“新基建”、道路管网、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产业发展的硬件环境显著提升。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航天云网、国家ITS等重量级平台,推进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平台及二级标示解析节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5G基站、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建设,有力支撑园区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提升,武澄西路、工业大道西延、舜山路西延等连接城区主干道全线通车,园区内五纵五横道路框架体系基本建成,实现内循环“畅通舒美”、外联结“快连快通”。水、电、燃气管网有序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投运,建成污水主管网约42千米,支管网约6千米。完善生活设施配套,星级酒店、购物广场等商业设施和医院、学校、体育馆、季子文化广场等文体设施相继建成开放,建成36公里全域生态慢行系统、黄天荡湿地滨湖慢道,生活居住品质不断提升。

(二)存在问题与挑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高新区全社会研发费用投入占比、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偏低,产业高层次人才不多。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不够大。产业层次偏低,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兴产业发展占比较低,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三是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效率不够高。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分散,建设投入力度不足,供给侧服务能力偏弱。

五、具体应对举措

(一)强化科学规划引领

为加快推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按照科技部有关高新区“五位一体”发展要求和全省高新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特编制《江苏天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25年)》。本规划在分析江苏天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发展现状基础上,明确高新区发展战略定位,厘清高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确定主要任务,优化总体空间布局,提出支撑高新区发展的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

(二)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多层次企业集群

1.培育壮大龙头骨干型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全力扶持龙头企业跨越发展。梳理“天宁区重点企业名单”,着力破解龙头企业发展遇到的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瓶颈。筛选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带动力强的骨干型企业,推进企业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大企业和行业“单打冠军”。

2.精心培育中小创新型企业。深入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培育计划,精心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小企业质量和效益,促进高新区的中小企业切实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重点支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加大小微企业孵化力度,健全潜力企业孵化和推出机制,加强人才培训、资金扶持、金融支撑、共性技术供给等支持政策。

3.积极招引国内外创新型企业。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与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发展领域,发挥检验检测龙头企业集聚优势,优先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以及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创新型企业,以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产业协作为导向,以商招商,招引一批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型企业以及能为龙头企业配套的中小型企业,推进高新区产业快速发展。

(三)优化产学研合作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引进新型研发机构,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导向,积极引进或支持龙头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新型研发机构,采取灵活的组织运行机制和财政支持政策。加强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龙头企业的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创新联盟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加快“三站三中心”等研发载体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以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等各种形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推进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3.加快研发和转化先进科技成果。围绕关键技术、重大产业化技术,组织实施一批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针对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与医药等领域,筛选出若干重大科技难题,积极组织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争取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泛应用前景的重大创新成果。及时关注各级科技部门在各高校院所的立项课题,瞄准与高新区有关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转化项目,组织有实力的企业提前介入,夯实高端战略产品技术储备。

(四)完善各种服务平台,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1.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集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科技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吸引会计、法律、技术咨询、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在高新区布局,逐步形成全方位、市场化、标准化的专业服务体系。

2.建设众创空间及孵化器。整合互补性资源,对功能布局、产业方向、管理模式进行整体规划,加快建设“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体系。鼓励孵化器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采取“创投+孵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孵化体系内资金和项目的共享,支持发展虚拟创新社区等新型孵化器。加快发展以园区众创空间为核心平台的众创社区。

(五)引培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1.加快引进高端人才。积极对接省“双创计划”、省“十大领域海内外引才行动计划”、常州“龙城英才计划”,大力引进高端领军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打造高端人力资源平台,积极引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分支机构,研究制定有竞争力的人才招引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区外、境外设立研究中心,聚焦产业,差别化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拓展引才渠道,搭建实体和网络人才引进平台,通过行政引才、项目引才、民间引才等多种形式引进就职于国际知名企业、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顶尖人才。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在企业、高校院所之间的双向流动机制,支持高层次领军人才实行“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的两栖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国家级“职教园”高级蓝领发展,培养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专业人才。

3.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才参与技术产业化活动,推动引导将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由专利发明人和所在企业共享。推行项目经理制,赋予其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充分发挥科技引领、项目攻关和人才培养的先导作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全面加速推进江苏天宁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建设,在现有成立的高新区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完善高新区规划建设组织架构,尽快设立天宁高新区管委会(筹),作为区政府的派出专业机构,形成易于调动相关部门和各种资源支持高新区建设的有利局面。建立创建高新区工作协调机制,各职能部门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在投资安排、项目决策、财税金融、土地供应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综合协调,形成合力,集成更多资源和力量推动建设目标的实施。

(二)强化产业项目招引

突出重大项目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协调推进机制,力争在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上取得更大成效。聚焦三新经济,吸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项目落户,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产业链招商,鼓励产业链骨干企业引进配套企业,支持配套企业引进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区内上下游产品配套采购。围绕产业项目准入、建设管理、人才引进、创业投资等方面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相关细化实施方案,出台产业发展的意见办法。对于重大项目,采取“一企一策” “一事一议”的方式,在资金、土地、人才等各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三)加大金融财税支持

深化落实国家、省、市及有关部门颁布的各项政策,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包括减税、减费、贴息等。鼓励支持企业申请国家、省、市各类政府投资基金、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和重大科研项目基金。加强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运用风险补偿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园区企业信贷支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鼓励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挂牌交易,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进一步完善政策工具,加大普惠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大力推进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重点政策的落实。

(四)深化土地要素支撑

继续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规定,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供应指标,保障年度各类重点建设项目及民生工程项目用地需求,促进节约、集约、高效用地。加强产业用地集约利用,强化土地规划控制职能,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突出重点”的工业用地差别化管理政策,从产业类型、科技含量、投资强度、环境影响等角度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严把项目准入关,坚持项目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并重。建立健全园区土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集约利用的动态评估与考核机制。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制定园区土地退出相关管理办法,梳理整治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鼓励企业通过新增项目、技术改造、合资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五)多举措优化服务环境

重点构建和完善集科技创新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行政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法律服务平台等多平台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顺应“互联网+”趋势,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为企业创新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公共服务。打造一流硬件设施环境,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条件。打造优质公共服务环境,推动区内高水平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租购并举的多元化住房保障,有效吸引高素质人口的转移。打造便民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建立高新区政务服务平台,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人才落户门槛,放宽学历要求、年龄限制、缴纳社保等条件,简化人才落户办理手续。

(六)强化督促考核

科学制定高新区考核评价办法,突出对科技投入、创业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产出、孵化绩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核和评价。制定园区领导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工作任务年度分解计划,将科技创新、项目进展等方面的考核与相关部门及领导的年终考核相挂钩,推动园区职能部门与企业通力合作加速园区建设。对评价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追踪分析和相应调整,形成有效考核管理机制。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价,组织第三方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增强规划实施效果。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5-26
以我从事的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常州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力度比湖州要小的多。还要加码。对比苏州,这几年在这一领域的力气比较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