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行至山东东阿境内时,也就进入到黄河下游河道最窄的地方——艾山卡口。
艾山处于黄河左岸的东阿境内,其对面为平阴外山,两山挟持,形成天然的河道卡口。“艾山卡口”素来被称为黄河下游河道从宽变窄的分界。艾山卡口以上河段河道宽一般在5到10公里,而艾山卡口往下的河段河道宽仅为1.5公里左右,一下子缩小了五倍多。而艾山脚下井圈险工13号坝与对岸山头对持,黄河河道宽度只有275米(井圈险工形成于清光绪九年,即1883年,河道尺度当是从那时沿用至今),被誉为黄河下游河道最窄之处。
当急速的黄河水从上游蜂拥而来到达艾山河段时,便被挤在狭窄的河床内,咆哮、怒吼、奔腾,形成一个不是壶口却胜似壶口的壮丽景观。有诗咏道:“秋观浪涌冬观冰,正月十六放河灯。黄河鲤鱼跳卡口,艾山脚下锁蛟龙。”
艾山,又称蛤蟆山。在黄河岸边的艾山东南坡上,有一块奇异的大石头攀附在崖壁上,形状如同一只硕大无比的蛤蟆,由远望去犹如大蛤蟆一颠一颠地朝山上爬行。这就是当地人称之为“黄河泛舟观动石,一只蛤蟆爬峭壁”的黄河景观。
艾山,作为黄河岸边的一个山体,一直在时时守护着这滔滔不息的黄河,成为黄河堤防工程上的坚实堡垒;艾山卡口,作为黄河文化的一个符号,早已被镌刻在治黄史册,优美的传说,伴着黄河的涛声一代一代的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