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顺德8月被赋予地级市管理权限,9月份实行大部门制改革,关于顺德的宣传铺天盖地,有部分人甚至提及“为何老炒顺德”的疑问,下面从汪洋书记选择挂点说起,分析为何要“炒”顺德。
一、为何汪洋书记不选择珠三角外的县、市挂点?
2008年底,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一系列的改革随之展开,适逢广东省委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纲要》的改革内容,具体到《纲要》第十章第(一)点,实行大部门制等,在推进过程中,按照政府做事惯例,一般选择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省铺开。由于《纲要》实施的迫切性,因此汪洋书记必定在珠三角范围内选择县、市挂点,而不选择珠三角以外的县、市。
总的来说,这次选择,是政策的必然性。
二、为何汪洋书记挂点选择县(区),而不选择市?
原因很简单,县(区)是国民经济和行政建制的基本单元,在全省乃至全国,它比建制市更具代表性。当然,这里不排斥深圳有其代表性的一面,但也只能代表部分地级市而已。因此,在县(区)进行改革,影响面和影响力都更大。同时,考虑到深圳关系的复杂性,即使省委书记挂点,但部分十分复杂特别是涉及上层建筑的关系,就连省委也不能完全把控,而选择一个县(区),不仅局面可控,实施难度小,也让社会民众感受到省委书记对基层的殷切关怀和高度重视,这叫做“领导艺术”。
三、为何要“炒”顺德,而不“炒”禅城、南海等地?
上述第二点说过汪洋书记挂靠县(区)的原因,但为何不选择其他县(区),而唯独选择顺德?原因如下:
(一)先说明,为何要“炒”。
众所周知,任何官方的改革、活动都要宣传。若选择禅城、南海等地方进行改革,一样需要“炒”。因此,“炒”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不是目前对顺德宣传一下,就叫故意、特意去“炒”。用官方的话说,宣传就是为了“改革深入人心”,那么,达到这个目的,传统的手段就是大肆宣传,在部分人眼中就是“炒”。说白了,这是政治需要。
(二)选择顺德,真正原因如下:
1、基于“小地方、大成效”的原则。
凡是改革,在小城市能干出惊天动地的成效,一直是上级最认可和最赞赏的模式。那么,在“小地方”上,禅城、南海、顺德都有这个条件,但要作出惊天动地的成效,起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经济实力出众,这方面南海、顺德有绝对的条件,在珠三角的县(区),两者都出类拔萃,在全国县(区)经济名列前茅,禅城因经济总量过小而无法竞争;二是有改革基础。这方面,南海、顺德都有丰富的改革经验,但顺德20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省多项改革,在规格、经验上略胜一筹。至于产生,多年来并没太多改革经验,虽然放到禅城不是不可以,但未知要素太多,而且禅城作为佛山市中心区,身份过于特殊,代表性不强,因此也失去争取试点的竞争力。
基于上述原则,省委可选择南海或顺德作试点。
2、基于政策因素,省委必须选择顺德,而不选择南海。
原因非常简单,由于南海是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因此,省委不能再选择南海作为试点,只能选择顺德。这也是不选择南海作为试点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可以预见,由于南海试点的规格层面很高,很可能在行政机制上有“大动作”,大家拭目以待吧。
3、解决市管县(区)模式下经济发展问题的需要。
顺德虽然地方小,但在广东县(区)里面,有着最为复杂的经济关系,遇到经济发展问题也最早,因此有很强的代表性。当然,南海的情况也和顺德极为类似,但基于上述第2点因素,这里不讨论。自2003年顺德随其他四区归并到佛山后,近7年来,顺德的经济遇到了明显的困难和停滞,发展明显慢于归并到佛山前的顺德。很明显,省委并不是考虑佛山市管理的手法高低问题,而是考虑解决在地级市设区、管区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发展问题。目前这种问题在南海并不明显,但在顺德则表露无遗,因此,选择顺德作试点,解决这种市管区过程中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必须和必然的。这才是从大局上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作出深层次的决策。
4、专家的力挺和客观意见,为省委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有人说,顺德重金贿赂各位专家,但这种说法完全是捕风捉影,毫无依据。一是这些人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存在贿赂问题,纯粹是胡思乱想;二是各位专家也要为自身言论负责,假如为一点钱银而背上巨大的政治风险,是不值得的。闲话不提,这次王挺等专家,力陈顺德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确实为省委决策提供了决定性的参考。
5、顺应民意。
当然,禅城从来不会主动申请脱离佛山市(也不可能),而南海民间要改革的呼声也不如顺德民间强烈。其实,很客观地说,省委选择顺德很大程度上只是基于上述4个原因,只是卖个顺水人情给顺德人民,赚个“顺应民意”的美名。
上述我从深层次讨论“炒”顺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对于南海,并非没有“炒”的资本,原因在上面分析的很清楚,就不再详细分析了。当然,这也不是某些人说顺德有钱“炒”的问题,按此道理,禅城更有“资本”去“炒”……这一切问题,对某些人,不认真思考而乱叫,甚至对骂,都不是办法。只有对已知要素认真分析,才能更清楚看到深层次的原因。希望大家发表言论前,多一点理智,多加点思考,多提点理据,方为可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