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30日 来源: 无锡日报
28日,市委常委会刚刚研究通过江阴市行政区划调整有关事项,29日一早,江阴就马不停蹄地组织召开动员大会。会上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新的临港经济开发区,将在理顺行政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向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发力冲刺。这是江阴时隔近10年之后再次作出区划调整的“大手笔”。借助调整,这座城市在转型提升、跨越发展征程中的智慧和力度表露无遗。
时隔10年之久的“大手笔”
江阴的老百姓依然记得,上世纪90年代起,江阴在十余年间就进行了3轮行政区划调整,镇街数由30个减少为17个。每一轮调整,都使基层架构进一步合理、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但是调整的步伐近10年来却停滞了。以临港经济开发区为例,成立以来虽然表面上是一体化管理,但实际上却是“两镇两街”4个相对独立运作的行政板块,“空架子、两张皮、多主体”造成了建设的分散、资源的浪费,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去年,江阴对临港经济开发区和申港街道试点实施一体化管理,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更坚定了江阴把“区街一体化”全面推进的决心。据悉,此次临港新城的更名,就是通过3个镇街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合并,彻底打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行政性障碍”,使行政区划与发展载体、产业布局、功能配套有效对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集聚发展,加速成为临港产业城、澄西卫星城、生态宜居城。而由此形成的扁平化管理机制,则使所有工作更富效率。
为城市“西进”打开空间
在江阴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进程中,“北优、西进、南拓、东调”是主城区发展的指导思想。
夏港街道的东部区域处于“西进”的主战场,也是“一江一河”标志区建设的重点区域。但由于历史原因,澄江街道、夏港街道在形成区划上没有清晰界限,居民居住相互交叉,拆迁政策各不相同,这一现状对主城区的建设、管理不利。而且夏港街道下辖的部分村和社区,以前就隶属澄江街道管理,村民对澄江街道有更强的归属感。
通过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把夏港街道与澄江街道相邻的村整体划入澄江街道,既能理顺关系、顺应民意,更好地发挥主城区社区属地管理职能,又能为城市“西进”打开空间、扫清障碍,如此“一箭双雕”之举,乃城市之福、百姓之福。
根据城市规划,江阴城西地区将建成融生态绿化、游览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商业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水宜居新城,而新的区划调整无疑将对城西地区整体规划和成片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形象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调整不改对老百姓的民生承诺
区划调整后,镇街的名字变了、管辖范围变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和福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从29日举行的临港经济开发区行政区划调整动员大会上获悉,有关部门将充分考虑被撤并镇街民生政策的差异性,在调整期间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做到“五个不变”:对群众承诺的民生实事不变,确保按计划推进、如期完成;各地现行的安置政策保持不变;居民、村民各项福利暂时不变;就学政策和施教区保持不变;原镇街的便民机构、服务窗口不变,确保调整期间机构不撤、功能不弱、管理不松,确保群众生活不受影响。
而此次区划调整也将成为统筹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通过调整,将全面提升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适时整合优化各类便民服务机构和窗口,最终达到便民高效的目标,让群众享受到区划调整后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临港经济开发区和澄江街道,也将抓紧梳理辖区内涉及民生的相关政策,先稳定现状,后逐步适调,为最终实现区域政策一体化打牢基础。(胡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