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091阅读
  • 79回复

[安徽]今天的桐城已经不是历史上的桐城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5-06-05
以下是引用唐傲在2005-6-5 11:23:31的发言:
>

当年曾国藩还想让桐城文化走出安庆,走出安徽

如果当时桐城文化真的传播到外地并且很正宗的话

那所传播的地区是不是都要划到现在的“桐城市”

不然就被你们一些桐城人所谓的“文化分割”呢???




桐城是桐城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化流传到了东夷,但是东夷还是叫日本.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5-06-05
以下是引用宜城村干部在2005-6-5 13:48:28的发言:

跨行政区借地发展的例子也不多,如江阴,还有楼上的,他们好像都是跨地级区划,操作起来问题更大,安庆要是对大渡口进行开发,就很类似了


[em06]ps,好像杭州是想要那地方的?!


江阴和杭州都没有把借地的开发区的行政区划划给自己。还给靖江、海宁带来不少的税费。澳门驻军的营房还在珠海,难道要把珠海的澳门驻军军营的行政区划划归澳门?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05-06-05
以下是引用宜城村干部在2005-6-5 13:48:28的发言:

跨行政区借地发展的例子也不多,如江阴,还有楼上的,他们好像都是跨地级区划,操作起来问题更大,安庆要是对大渡口进行开发,就很类似了


[em06]ps,好像杭州是想要那地方的?!



杭州要了么?没有吧,顺便说一下,这个项目操作过程中,我的一铁杆兄弟参与了,所以还是非常清楚的,杭州政府要了这个地方,要了其投资权,而不是管辖权.


再就是杭州操作中不仅和海宁有关系,西和西南和临安\富阳也有这样的关系,但是银湖开发区依然是紧靠杭州的富阳土地,没有划入杭州,而临安\富阳被副省级杭州管辖.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05-06-05
以下是引用尹人在2005-6-5 14:30:19的发言:
>

江阴和杭州都没有把借地的开发区的行政区划划给自己。还给靖江、海宁带来不少的税费。澳门驻军的营房还在珠海,难道要把珠海的澳门驻军军营的行政区划划归澳门?



阁下过虑了,我只是陈列事实,说明这类例子不多


ps,我对安庆历任领导的能力是存疑的,魄力是没有的,不然大渡口可以采取类似江阴的方式进行开发的


安庆——旅游圣地、宜人之城!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05-06-05
安庆对东至的大渡口就别想了,那是池州市的,跨地区,不象搞桐城的罗岭那样轻松。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05-06-05
<B>以下是引用<I>小河弯弯</I>在2005-6-5 11:33:38的发言:</B>
<P>狡辩。现在还提倡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呢,难道要把全世界都要划到中国来?或者非要把中国进行分拆?曾国潘说过要将桐城分拆才能让桐城文化走出安徽么?</P>



其它罗岭一直都在,只是你们已将他放心外,倘若没有严,罗岭还值得两位上级争来争去吗?
[ 此帖被皖州在2009-10-26 13:3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05-06-05
以下是引用唐傲在2005-6-5 17:10:33的发言:
>

我要的就是这句话,


那罗岭是属于桐城还是宜秀
不都没出市没出省吗


再说,你们所谓的桐城文化至少走出桐城了(遍布安庆)


那你们桐城人整天叽歪什么

....................................


你说话实在是不好听,估计没刷牙,这难道就代表安庆人?哎,一个不好的习惯,我想安庆人不会认同你这样的小丑也是他们的同类吧.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5-06-05

拿安庆为什么不能采取江阴靖江模式投资罗岭,而一定要把代管的地方划为自己的一部分呢!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05-06-05
以下是引用尹人在2005-6-5 18:00:59的发言:

拿安庆为什么不能采取江阴靖江模式投资罗岭,而一定要把代管的地方划为自己的一部分呢!



支持,说白了,安庆的领导就当心gdp给桐城做了.


哎,能发展大了?小家子气,无包容之心,如何包容这么多城市?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05-06-05
以下是引用笑傲桐川在2005-6-3 12:43:50的发言:

首先我告诉你,枞阳从桐城析出是一个历史的错误,是对桐城文化的摧残!


枞阳失去、杨桥失去、罗岭失去....桐城还能失去什么?


还有关于桐城的名人,你这种说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我没有必要给你一一指出,只想简单告诉你,桐城人自江南渡江而来,先经过东乡、南乡,然后再逐渐迁往西乡、北乡,发迹和中举进入仕宦的桐城名人大多世居县城!


你需要我列举吗?如果是地方志业内人士或熟悉桐城历史人就不必说了吧!

枞阳从桐城拆出????!!!你也太搞笑了吧?应该是桐城从以前的桐庐县(县城在今枞阳县汤沟镇)、从枞阳拆出吧!!!

清时及以前一直到建国后的1955年,现桐城和枞阳是一个县叫桐庐县,县政府在今枞阳县汤沟镇,后来由于区划调整(还有汤沟紧邻长江,经常被淹的缘故),分成两个县,桐城县和湖东县(今枞阳县,县政府仍在汤沟镇),由于长江防汛的原因后来湖东县改为枞阳县(县城驻今枞阳镇)。


桐城文化,桐城派其实大家应该知道这不只是或者说根本现在的桐城的。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有句话叫“枞阳出人,桐城出名”。其中缘由略说一二。(以下所述,县志和地方志上都有记载,真实可信,可以上安徽档案馆查实)


知道了上述变故,大家应该很明白为什么说桐城派、桐城文化并不只是或者说根本现在的桐城的,还有“枞阳出人,桐城出名”的含义了。桐城派、桐城文化真正意义上应该叫桐庐文化,或者说枞阳文化。原因,大家应该知道:桐城派的几个大家、几个开山鼻祖:方苞 ,刘大魁,姚鼐等等其实都是现枞阳人,方苞是今枞阳后方乡人,刘大魁是今枞阳汤沟镇人,姚鼐是今枞阳麒麟镇人,还有一些桐城派的大家,其实大部分都是枞阳人。现在他们的墓地都还在枞阳境内呢!!!只不过以前桐城枞阳是一个县(更有甚者,县城还是在今枞阳境内)。大家便以讹传讹将桐城派、桐城文化归结到今天的桐城,其实我觉得这对枞阳很不公平。希望了解的人不要再以讹传讹。


桐城派是清时的桐庐派,今时的枞阳派。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05-06-05
以下是引用purelove在2005-6-5 19:23:35的发言:
>枞阳从桐城拆出????!!!你也太搞笑了吧?应该是桐城从以前的桐庐县(县城在今枞阳县汤沟镇)、从枞阳拆出吧!!!

清时及以前一直到建国后的1955年,现桐城和枞阳是一个县叫桐庐县,县政府在今枞阳县汤沟镇,后来由于区划调整(还有汤沟紧邻长江,经常被淹的缘故),分成两个县,桐城县和湖东县(今枞阳县,县政府仍在汤沟镇),由于长江防汛的原因后来湖东县改为枞阳县(县城驻今枞阳镇)。


桐城文化,桐城派其实大家应该知道这不只是或者说根本现在的桐城的。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有句话叫“枞阳出人,桐城出名”。其中缘由略说一二。(以下所述,县志和地方志上都有记载,真实可信,可以上安徽档案馆查实)


知道了上述变故,大家应该很明白为什么说桐城派、桐城文化并不只是或者说根本现在的桐城的,还有“枞阳出人,桐城出名”的含义了。桐城派、桐城文化真正意义上应该叫桐庐文化,或者说枞阳文化。原因,大家应该知道:桐城派的几个大家、几个开山鼻祖:方苞 ,刘大魁,姚鼐等等其实都是现枞阳人,方苞是今枞阳后方乡人,刘大魁是今枞阳汤沟镇人,姚鼐是今枞阳麒麟镇人,还有一些桐城派的大家,其实大部分都是枞阳人。现在他们的墓地都还在枞阳境内呢!!!只不过以前桐城枞阳是一个县(更有甚者,县城还是在今枞阳境内)。大家便以讹传讹将桐城派、桐城文化归结到今天的桐城,其实我觉得这对枞阳很不公平。希望了解的人不要再以讹传讹。


桐城派是清时的桐庐派,今时的枞阳派。



呵呵,楼上的这位,佩服你改写历史的勇气!建议你赶快去改写中国二十五史,改写中国近代史。大师啊,今天我终于知道,全中国人都学错了历史,学错了文学史啦。

[em02][em02][em02][em02]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05-06-05
戴方刘姚,桐城派四个最重要的人.
戴名世,今桐城孔城人.
方苞,生于六合.其先祖居休宁,后迁贵池,元末方德益迁桐城县城!当时桐城文庙门前狭窄不宜通行,方德益让出居地一半,使得文庙门前更加宽敞;他还曾捐资修建过桐溪桥(龙眠河上),当时人皆称善举!
请大家记住,方法为其五世孙,方以智为其九世孙,而方苞为其十一世孙!
方法墓地在今龙眠双溪,方苞为其后裔,曾多次前往祭奠,并有祭诗多首!

刘,桐城东乡人.
姚鼐,其祖上姚旭自明朝就定居于县城,传至姚鼐已近300年!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05-06-05
枞阳从桐城拆出????!!!你也太搞笑了吧?应该是桐城从以前的桐庐县(县城在今枞阳县汤沟镇)、从枞阳拆出吧!!!

清时及以前一直到建国后的1955年,现桐城和枞阳是一个县叫桐庐县,县政府在今枞阳县汤沟镇,后来由于区划调整(还有汤沟紧邻长江,经常被淹的缘故),分成两个县,桐城县和湖东县(今枞阳县,县政府仍在汤沟镇),由于长江防汛的原因后来湖东县改为枞阳县(县城驻今枞阳镇)。

-------------------------------------------------------------------------

这话说得真是无知者无畏!真正的枞阳不会连这种起码的常识都不知道!

真佩服你说话的勇气!说得跟神话一样,而且还是外国的----天方夜谭!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05-06-05

你肯定没听过浙江的桐庐吧,这就是枞阳不能叫桐庐的原因!

顺便告诉你一下:安徽的桐庐县从1949年到1951年,只存在了短暂的两年,就因为重名改湖东县,55年再改枞阳县。

汤沟不过是就是旧时桐城东乡名镇(桐城四大名镇之一,枞汤孔练中一个)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05-06-05
真是佩服你们桐城人!无语。你们去查查,桐城派辉煌的年代老桐庐县的县城在什么地方---是在现在的枞阳县汤沟镇吧。桐城派的那些人出身地以及上学、生活、以及他们死后的墓地在什么地方---都是在今枞阳县境内吧。你们去瞻仰瞻仰吧。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05-06-05
以下是引用purelove在2005-6-5 19:23:35的发言:
>枞阳从桐城拆出????!!!你也太搞笑了吧?应该是桐城从以前的桐庐县(县城在今枞阳县汤沟镇)、从枞阳拆出吧!!!

清时及以前一直到建国后的1955年,现桐城和枞阳是一个县叫桐庐县,县政府在今枞阳县汤沟镇,后来由于区划调整(还有汤沟紧邻长江,经常被淹的缘故),分成两个县,桐城县和湖东县(今枞阳县,县政府仍在汤沟镇),由于长江防汛的原因后来湖东县改为枞阳县(县城驻今枞阳镇)。


桐城文化,桐城派其实大家应该知道这不只是或者说根本现在的桐城的。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有句话叫“枞阳出人,桐城出名”。其中缘由略说一二。(以下所述,县志和地方志上都有记载,真实可信,可以上安徽档案馆查实)


知道了上述变故,大家应该很明白为什么说桐城派、桐城文化并不只是或者说根本现在的桐城的,还有“枞阳出人,桐城出名”的含义了。桐城派、桐城文化真正意义上应该叫桐庐文化,或者说枞阳文化。原因,大家应该知道:桐城派的几个大家、几个开山鼻祖:方苞 ,刘大魁,姚鼐等等其实都是现枞阳人,方苞是今枞阳后方乡人,刘大魁是今枞阳汤沟镇人,姚鼐是今枞阳麒麟镇人,还有一些桐城派的大家,其实大部分都是枞阳人。现在他们的墓地都还在枞阳境内呢!!!只不过以前桐城枞阳是一个县(更有甚者,县城还是在今枞阳境内)。大家便以讹传讹将桐城派、桐城文化归结到今天的桐城,其实我觉得这对枞阳很不公平。希望了解的人不要再以讹传讹。


桐城派是清时的桐庐派,今时的枞阳派。




天,还有这样的人,这么大的笑话也敢放这里?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05-06-05
以下是引用purelove在2005-6-5 19:58:53的发言:
真是佩服你们桐城人!无语。你们去查查,桐城派辉煌的年代老桐庐县的县城在什么地方---是在现在的枞阳县汤沟镇吧。桐城派的那些人出身地以及上学、生活、以及他们死后的墓地在什么地方---都是在今枞阳县境内吧。你们去瞻仰瞻仰吧。


从你的话中推出的意思是:桐城派辉煌于1949年------1951年,建国后的两年!哈哈


本年度最大网络笑话!


枞阳网友中的走过路过(wyf)、程璟等很精通历史的,怎么不过来看看笑话!


伪装枞阳人挑拨是非,连枞阳人都会生气!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05-06-05

倒,还号称一家呢

安庆——旅游圣地、宜人之城!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05-06-05
以下是引用宜城村干部在2005-6-5 22:12:36的发言:

倒,还号称一家呢


关键是这个人不象枞阳人,而是有意挑拨桐枞矛盾的,呵呵。

vz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05-06-05
以下是引用之江云梦在2005-6-3 13:07:24的发言:

呵呵,义乌也不是历史上的乌伤了,具体的说过去的乌伤成了现在的金华诸县,假如有一种乌伤文化的话,那就是以母县义乌为中心金华诸县共有的乌伤文化,


徽州因为少了一个县而耿耿于怀,那绍兴岂不是要被历史上大量的"丢城失地"而气死?


像台州,黄岩人要恢复黄岩市,但是即使恢复了广义上还不是台州人.台州名字源天台,台州历史在临海,.台州地市可以不存在,台州作为台州地区共有的地理文化是不会冥灭的.


即使桐城在地理上分割但是文化上就一定会被分割吗?不要说现在的桐城,无论是枞阳还是罗岭都是共有桐城文化的地域,肉体上分离,精神上却没有分离.朝鲜还南北分裂那,谁说他们不是共有着一个文化?回民分布全国,但都是一样戴小白帽的阿拉子民.


多少县分分合合?桐城只是少了个镇,人家都有出让县城的,有大半个县都大"搬家"到人家地盘上的.可是文化没有断裂,人民也依旧富足.



终于看到了正常观点,区划与文化有关,但并不需要局限于文化;安庆确实没有必要划走罗岭镇,但不至于连骂政府都要用文化开篇吧!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05-06-06
以下是引用purelove在2005-6-5 19:23:35的发言:
>枞阳从桐城拆出????!!!你也太搞笑了吧?应该是桐城市 从以前的桐城县(县城在今枞阳县汤沟镇)、从枞阳拆出吧!!!

清时及以前一直到建国后的1955年,现桐城市和枞阳(建国初称桐庐)是一个县叫桐城县,县政府在今枞阳县汤沟镇,后来由于区划调整(还有汤沟紧邻长江,经常被淹的缘故),分成两个县,桐城县和湖东县(今枞阳县,县政府仍在汤沟镇),由于长江防汛的原因后来湖东县改为枞阳县(县城驻今枞阳镇)。


桐城文化,桐城派其实大家应该知道这不只是或者说根本现在的桐城的。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有句话叫“枞阳出人,桐城出名”。其中缘由略说一二。(以下所述,县志和地方志上都有记载,真实可信,可以上安徽档案馆查实)


知道了上述变故,大家应该很明白为什么说桐城派、桐城文化并不只是或者说根本现在的桐城的,还有“枞阳出人,桐城出名”的含义了。桐城派、桐城文化真正意义上应该叫桐庐文化,或者说枞阳文化。原因,大家应该知道:桐城派的几个大家、几个开山鼻祖:方苞 ,刘大魁,姚鼐等等其实都是现枞阳人,方苞是今枞阳后方乡人,刘大魁是今枞阳汤沟镇人,姚鼐是今枞阳麒麟镇人,还有一些桐城派的大家,其实大部分都是枞阳人。现在他们的墓地都还在枞阳境内呢!!!只不过以前桐城枞阳是一个县(更有甚者,县城还是在今枞阳境内)。大家便以讹传讹将桐城派、桐城文化归结到今天的桐城,其实我觉得这对枞阳很不公平。希望了解的人不要再以讹传讹。


桐城派是的以清*时桐城县人居多的文学派别并非一县之派。


今天的桐城市非古桐城县

就像今天的洛阳不是汉时的洛阳

汉时的洛阳城在今天洛阳偃师市

感觉他们好像没有为这事争来争去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05-06-06
以下是引用唐傲在2005-6-6 11:56:14的发言:
>

今天的桐城市非古桐城县

就像今天的洛阳不是汉时的洛阳

汉时的洛阳城在今天洛阳偃师市

感觉他们好像没有为这事争来争去


   那是那是,就象今天的安庆市非古安庆一样.古时的安庆郡治在潜山梅城,怀宁是附廊嘛,一直是随迁的。

这里不是讨论桐枞,有人故意转移话题挑拨。现在让我们回到文章的正题,如何避免罗岭再一次从桐城析出给后人带来千古之憾!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05-06-06

照此逻辑今天的安庆也不是当年的省会时代的安庆,更不是严凤英时代的安庆了。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05-06-06
严凤英时代?她是艺术家,没有主过政
安庆——旅游圣地、宜人之城!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05-06-06
以下是引用宜城村干部在2005-6-5 22:12:36的发言:

倒,还号称一家呢



枞阳有那么不知道枞阳历史的枞阳人?我的眼中,我的枞阳朋友都是精通枞阳和桐城历史的,不会闹这样的笑话,只可能是个别不明理的安庆人跟着他们不英明的政府领导后面鼓吹,盗用枞阳人的名义,挑拨关系。



我认为枞阳人没必要对这个问题很敏感,而且可以肯定一点,枞阳人即使要发言,至少还是维护桐城文化一体性为多,绝对不会这个时候说出一个笑话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