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朱敏洁】时隔13年,中国国家主席再次访问菲律宾。
11月20日上午,刚结束文莱行程的习近平抵达菲律宾,进行任内首次对菲律宾的国事访问。
几天前,APEC峰会“风波”尚未平息,西方媒体乐于将中美描述峰会争锋相对、南海相互角力的两方。此次习近平访问菲律宾——美国在南海传统坚固“盟友”,更让外媒抓住中国对菲投资、中菲南海争议、中菲南海联合开发等事一一检视。
自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2016年上台起,中菲两国关系由冷转暖,相互合作日益增多,外界早已将菲律宾弃美投中作为主论调。
11月20日,习近平抵达菲律宾开始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
中菲订单进程几何?11月20日,彭博社刊文称,“习近平到访马尼拉预计签署数十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菲律宾官方称,双方将签署数十个涉及基建、经贸、安全等领域的协议,这些协议是基于杜特尔特两年前访华时中方作出的240亿美元投资承诺。
根据菲律宾ABS-CBN新闻网站20日晚间最新消息,中菲共签署29项协议,并公布协议清单(见文末)。
不过,彭博社文章开头就“不太友好”地写道,菲律宾根本无视美国关于不要接受中国现金的警告。
文章认为,这次访问反应出杜特尔特上台后中菲关系逐渐转暖,菲律宾选择倾向中国而远离美国这个长期防务同盟。随后亚洲国家便开始接触商讨南海争端问题。当今年APEC峰会宣言首次因为中美贸易紧张态势而“流产”之时,习近平访菲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大。美国副总统彭斯在APEC峰会攻击中国,呼吁各经济体拒绝中国贷款以免陷入“债务陷阱”。
本周一,菲律宾财政部长本杰明·迪奥科诺(Benjamin Diokno)在马尼拉出席一个论坛时表示,
“我们对他的声明当让应该保持审慎,美国当然不希望全世界都依赖中国”,彭斯的声明显然对杜特尔特政府不奏效,因为杜特尔特政府有一个严格的程序来评估来自北京的资金。
事实上,中国此前承诺的大部分项目都还没有通过,240亿美元的投资只有少部分项目已正式启动;其中投资7.8亿美元、兴建三座岛屿的工程——位于杜特尔特家乡达沃市的一片涝地,由于没有太大的商业前景而在去年被取消。迪奥科诺认为,
中国的官僚机构有点难以适应岛屿国家的一些需求,但“这次访问将促成项目加速,我们非常乐观地认为,这将对中国相关机构产生压力,催促他们加快进程。”但缓慢进度无疑成为杜特尔特政敌的攻击对象。
彭博社透露,
双方签署的协议包括中方投资20亿美元将马尼拉北部的前美军克拉克空军基地的一部分改造成工业园区,以及对贯穿吕宋岛的一条铁路贷款。此外,菲律宾贸易部长拉蒙·洛佩兹(Ramon Lopez)稍早前在东盟峰会上还表示,很多中国公司正在菲律宾寻找生产基地,以避免美国贸易战征收关税。
洛佩兹在APEC会议上一方面“安抚”各方称,菲律宾不会同意任何“不合理条款”交易(包括中国在内),但又强调,与北京的交易成本“确实合理或比其他国家更有力”。
南华早报11月18日还称,上周二(13日)下午,中菲刚签署了卡里瓦大坝(kaliwa dam)贷款项目,总值约187亿比索(折合3.56亿美元),旨在为马尼拉市提供更安全的饮用水。
尽管菲律宾国内一直有人反对大坝修建,认为将导致原住民社区迁移和环境破坏,但瓦拉斯科表示,这已经是一个“既定协议”了。
相对其他忧心忡忡的人而言,马尼拉市自来水厂和污水排放系统负责人雷纳尔多·瓦拉斯科(Reynaldo Velasco)非常坦率地称,与中国的合作为菲律宾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包括较低的贷款利率以及承诺不在项目中使用中国独家资源。
“这就是给予和得到——你需要,他们投资,所以有些情况你必须要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好像放弃了一切、你好像和中国过于友好。”
另据南华早报18日另一篇报道中提到,“十大管道项目”中,目前有一个总投资6200万美元的赤口河灌溉工程正落地开始实施。
在杜特尔特看来,过去与美国和欧洲的密切关系没能为菲律宾带来任何物质利益。最近的东盟会议上,他呼吁美国正视中国在南海存在的这一事实。
联合开发南海露出曙光除了这些常规基建项目外,外界针对中菲关系最为关注的肯定是南海问题。
菲律宾星报11月21日最新消息,20日晚,
中菲签署一份在菲律宾以西的南海区域联合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在习近平与杜特尔特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外长王毅与菲律宾外长特奥多罗·洛钦签署备忘录。
据参议员安东尼奥·特里拉尼斯四世20日透露的草案协议,中菲在该地区共同勘探石油和天然气不会影响两国对有争议海域的主权权利和主权要求。
根据中国版协议两页草稿,油气联合勘探将遵循“相互尊重、公平互利、灵活务实、平等友好协商一致”的原则;在第五章节“相关立场”中提到,“
联合勘探不应影响双方各自对主权和海洋权益的立场。”
草案指出,如果联合勘探取得成果,应该为开发所发现资源的另一项合作协议铺平道路,“在不损害各自立场的情况下,双方应根据联合勘探的结果,制定包括联合勘探在内的有关双边合作安排。”
联合勘探结果将只由菲律宾和中国分享。这份备忘录援引中菲在2016年10月21日、2017年11月16日的联合声明以及2017年5月15日两国能源机构之间的谅解备忘录作为协议的政治基础。
在解决争端方面,草案规定,“协议执行中的任何争议或协议的解释或任何其他相关争议应通过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草案还同意设立政府联合指导委员会及企业联合工作组。委员会由中菲外交部门及能源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领导。工作组将讨论联合勘探的细节,之后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菲方指定的能源公司根据讨论结果签署协议;联合勘探合同最终由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备忘录草案中还规定,关于海上油气联合勘探的相关文件、资料或数据,双方当事人必须保密,但双方另有规定的除外。
事实上,从今年9月,媒体不断放消息称,中菲正在商讨南海共同开发的相关问题。
南华早报18日刊发的题为“习近平访问是中菲关系迈向黄金时代的标志吗?”一文中写到,菲律宾能源部长阿尔方索·库西(Alfonso Cusi)11月8日称,访问期间不会签署勘探协议,“就目前我所知道的,签署协议是不存在的,具体情况将取决于会谈前的事态发展,可能还存在变化”,但他预计两人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如果达成勘探协议,将服从总统的更好的判断。
文章还透露,目前正在与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谈判,
在南海无争议的卡拉棉群岛勘探,但该协议仍需通过菲律宾的宪法修正案。
点击查看大图
习近平访问是中菲关系迈向黄金时代的标志吗,截图来自南华早报
困扰菲律宾的国内能源短缺问题,让杜特尔特政府迫切希望能与中国合作开发南海,以解决困境。今年4月,菲律宾官方称,国内最大的马兰帕亚天然气田将在2022年后开始枯竭。 早在2017年3月,时任菲律宾外长卡耶塔诺(Alan Cayetano)访华称,中菲双方“必须维护和平稳定局面,营造良好环境,通过寻求共同开发自然资源使两国人民受益”。
同年5月,杜特尔特称愿意同中国共同勘探南海的自然资源。7月,杜特尔特发表国情咨文称,期待中菲之间开展联合石油勘探,
并按时最终将会以合资项目形式落地。 今年8月9日,菲总统府发言人罗克(Harry Roque)透露,菲中共同开发南海的框架协议“尚没有时间表,但鉴于中国领导人有望来访,我会说将在那之前达成。”
8月29日,卡耶塔诺称,期待菲律宾和中国在南海争议地区进行天然气和石油联合勘探的协议“有望”在两个月内签署。
至于合作细节问题,罗克在今年3月表示,中菲在南海的任何能源勘探项目,合作对象只能是中国的某家公司,不能是中国政府。10月5日,卡耶塔诺又表示,菲方希望迅速与中国签署南海开发协议,按照开发3:2的分成提议,即礼乐滩附近的油气资源联合开发,中方占60%,菲方占40%。 长久以来,在权利重叠声索区域联合开发的难度十分巨大。对菲律宾而言,还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症结。
有外媒分析,菲律宾宪法对开发自然资源有着严格的限制:“对自然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使用,必须在国家的全面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国家可以直接进行上述活动,也可以与菲律宾公民,或者与菲公民控制资本六成以上的企业或组织签署共同生产、合营,或产量分成协议。”
按宪法要求,菲律宾在开发资源上是国家行为,即便有“活动”的空间,企业或者组织也有严格的规定。
菲律宾过去也有过与中国勘探南海的试水项目。2004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联合海洋勘探谅解备忘录》,一年后越南也加入;2005年3月,三方签署《在南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但这个协议被认为违反菲律宾宪法的有关规定。
在阿罗约总统任内,2006年签署第556号行政令,要求该国有公司为每个区块公开招标,并禁止任何政府机构转让协议,包括勘探合同。以往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可以直接接洽潜在合作伙伴、安排股权转让,然后再等待董事会和能源部批准。这一改变就使得菲律宾国有企业在与外国伙伴合作上受到限制。
杜特尔特政府对此表示,正在推动这一行政令的修改,菲律宾需要时间在法律层面为协议开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