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74阅读
  • 3回复

[中台湾]中彰投苗区域治理平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3-03-11

一、缘起:
1.103年12月,中彰及中投首长就任后分别签署首长会谈共识。104年1月成立中彰投区域治理平台。
2.苗栗县于105年1月正式加入平台运作机制,四县市共同签署中彰投苗区域治理宣言。
二、平台主办(幕僚)机关:
四县市计画单位(台中市研考会、彰化县计画处、南投县计画处、苗栗县计画处)
三、平台运作方式:
1.会议地点:采四县市轮办机制,依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苗栗县顺序轮办。所需经费由各县市自筹办理。
2.会议时间:原则上于一年召开2次首长会议(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并于首长会议前1~2周召开副首长会议;惟实际配合各县市议会会期及首长(副首长时间)进行微调。
3.会议资料、纪录:首长会议、副首长会议由台中市政府研考会统筹;其余由各议题小组轮值县市统筹办理。
4.开会通知单:由轮办县市发文。
四、议题小组运作方式:
1.组织编制:
(1)由台中、彰化、南投、苗栗四县市对应局处(单位)为对口,成立28个议题小组。
(2)依据当次首长会议轮值县市模式,由各县市对应局处轮流担任各议题小组之主政机关。(例如上半年轮由彰化县举办首长会议,则上半年筹备期,由彰化县对应局处担任各议题小组主政机关)。
2.开会模式:
(1)首长会议:每年2次(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由轮值县市计画单位召开。
(2)副首长会议:每年2次(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于首长会议前由轮值县市计画单位召开。
(3)幕僚工作会议:每年至少2次(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得视情况增加),于副首长会议前由轮值县市计画单位召开,并邀集相关议题小组出席,俾先行汇整及检视各县市提案。
(4)议题小组定期会议:每年至少2次(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得视情况增加),由当次轮值县市主政机关邀集议题小组成员,讨论跨域合作业务,并将决议提送四县市计画处(研考会),以利汇整提送副首长会议讨论。
3.奖励方式:
由台中市政府研考会于每年年初针对前一年度跨域合作执行情形,汇整建议奖励方式于副首长会议审议,以鼓励踊跃提案并具体落实之绩优议题小组。
4.计画追踪:
为确保各项合作共识落实推动,针对历年议决案解除列管原因为「已建立常态合作机制」之案件,幕僚小组可依实务需要,要求各议题小组提供推动成果资料,必要时得邀请主办机关(单位)进行『执行情形工作报告』」。


https://www2.chcg.gov.tw/main/files/1061129%E4%B8%AD%E5%BD%B0%E6%8A%95%E8%8B%97%E5%8D%80%E5%9F%9F%E6%B2%BB%E7%90%86%E5%B9%B3%E5%8F%B0%E9%81%8B%E4%BD%9C%E5%88%B6%E5%BA%A6_13_1061213.pdf

https://www2.chcg.gov.tw/main/main_act/main_print.asp?main_id=17647&act_id=326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3-03-11
研究生:    吳峯銘
研究生(外文):    Fong-MingWu
論文名稱:    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機制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aichung-Changhua-Nantou-Miaoli Regional Governance Platform Mechanism Research
指導教授:    丁仁方丁仁方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    Jen-Fang Ti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9
中文關鍵詞:    跨域治理、區域治理、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
外文關鍵詞:    Taichung-Changhua-Nantou-Miaoli regional governance platform、cross-domain cooperation、selfish departmentalism.

摘要
政府是國家資源的整合者與分配者。上至中央政府下至縣市政府均有對於行政管轄範圍內的各項行政事務與公共服務提供完善治理制度的義務。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我國行政轄區過小的單一縣市已不足以成為一個效率的單元經濟體,也不符合區域獨立治理的規模,包括交通網絡的規劃、國土特色的開發、都市計畫的發展等都面臨相當的困境,故縣市必須設法透過「合併」或「合作」的方式提升區域治理的層次,形成可以與全球城市競爭的區域治理型態。
在國外區域治理較為著名的有英、美、日、德的跨域合作等,都為垂直與水平形式的跨域治理提供合理可行的策略方針。
近年來臺灣面對區域化全局競爭的威脅與地方政府行政能量懸殊差異下,如何能夠消弭城鄉差距與解決大都會區內部治理問題,已成為各地方政府極力思索的重要課題。臺中市升格為直轄市之前,中部四縣市(臺中市、臺中縣、彰化縣、南投縣)即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分工關係;2010 年臺中市升格改制後,挾帶著直轄市光環與豐沛的行政資源是否能夠持續扮演區域整合的領導者?
本研究發現,「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此治理模式能充分整合域內各縣市公部門資源,以實質合作取代政黨對立,並共同解決民生議題,又可避免地方政府被邊緣化,可視為未來地方治理的重要趨勢。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2)
第二節 國內外文獻回顧(3)
第三節 國外跨域合作實務經驗(9)
第四節 小結(19)
第二章 跨域治理之理論與發展(21)
第一節 治理與區域治理之理論內涵(21)
第二節 跨域治理之發展途徑(27)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30)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研究限制(33)
第三章 我國跨域治理之發展現況(36)
第一節 我國跨域合作之型態分析(36)
第二節 我國跨域合作之現況分析(40)
第三節 我國跨域治理之法制分析(45)
第四節 小結(49)
第四章 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個案研究(51)
第一節 區域治理平台之戰略構面分析(51)
第二節 區域治理平台之結構構面分析(55)
第三節 區域治理平台之運作構面分析(59)
第五章 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SWOT分析(68)
第一節 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優勢分析(69)
第二節 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劣勢分析(71)
第三節 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機會分析(74)
第四節 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威脅分析(7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83)
第一節 研究結論(83)
第二節 研究建議(87)
參考書目(91)
一、中文部分(91)
二、西文部分(94)
附件一、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歷年決議事項表(96)
附件二、深度訪談逐字稿(104)

https://hdl.handle.net/11296/5r3j9w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3-03-11
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機制研究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仉桂美,2011,〈新直轄市之定位與角色分析〉,《中國地方自治》,64(11):4-15。
仉桂美,2011,〈新區域主義下大臺北都會區之跨域治理〉,《中國地方自治》,64(6):4-19。
王佃利、史越,2013,〈跨域治理理論在中國區域管理中的應用—以山東半島城市群發為例〉,《東岳論叢》,(10):113-116。
王鵬,2013,〈跨域治理視角下地方政府間關系及其協調路徑研究〉,《貴州社會科學》,(278):142-143。
行政院,2010,《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臺北市:行政院。
吳庚,1992,《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市:三民書局。
吳松林,2008,〈臺灣跨域治理發展前瞻探討:全球在地化契機〉,《研考雙月刊》,32(5):16-25。
呂育誠,2012,〈跨域治理概念落實的挑戰與展望〉,《文官制度季刊》,4(1):85-106。
呂炳寬,2005,〈以行政契約作為地方跨域治理之法制基礎:北基垃圾處理合作案為例〉,臺中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研討會。
李長晏,2004,〈全球化治理: 地方政府跨區域合作分析〉,《研考雙月刊》,28(5):55-65。
李長晏、詹立煒,2004,〈跨域治理的理論與策略途徑之初探〉,《中國地方自治》,57(3):4-31。
李長晏,2004,〈從全局治理論區域政府的設計〉,《全球政治評論》,8:139。
李長晏、黃源協、黃建銘、陳建仁、石振國,2006,《府際合作治理制度之規劃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李長晏,2008,〈英國跨域治理的制度發展〉,《研考雙月刊》,32(5):34-45。
李長晏、曾淑娟,2009,〈北臺與高高屏區域聯盟治理營運之比較〉,《臺灣民主季刊》,6(2):1-60。
李長晏,2011,〈英國都會體制變革與區域治理組織的制度發展-以大倫敦都會政府為例〉,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學術研討會。
李長晏,2012,《區域發展與區域治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元照出版社。
李長晏、陳建仁、曾士瑋、陳怡儒、楊惠雯,2016,《我國中央與地方府際合作機制與法制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
村田敬次郎,1965,《新廣域行政論-明日地方自治》,東京:第一法規出版株式會社。
汪明生、邱靖蓉,2008,〈課責與南部地方政府間夥伴關係建立之研究:PAM與IAD 觀點〉,臺中東海大學TASPAA 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5-6。
汪明生、邱靖蓉,2009,〈問責性與跨域治理之條件檢视與體制建構-PAM 與IAD觀點〉,《Journal of US-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6(2):23-29。
林水波、李長晏,2005,《跨域治理》,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進忠、邱敬斌、高亞玫、邱秋瑩,2009,〈改進政府機關間溝通與協調作法探討—以地方政府間跨域合作為例〉,《飛訊》,85:1-15。
林慈玲,2008,〈日本的廣域行政〉,《研考雙月刊》,32(5):46-57。
林建元、林相伯、陳一夫、蕭琬玲、賴慧勳,2011,〈三大城市區域與七大發展區域生活圈跨域合作機制推動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43-44。
紀俊臣,2004,〈地方自治團體跨區域事務合作之研究〉,《中國地方自治》,57(8):4-18。
紀俊臣,2008,〈論臺灣跨域治理的法制及策略〉,《中國地方自治》,61(8):3-10。
徐秀英,2002,〈從地方治理的觀點探討台灣鄉村發展的企業化策略―以桃園縣為例〉,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榮、徐紅、鄒珊珊,2007,《城市治理:中國的理解與實踐》,復旦大學出版社。
張沁園,2006,〈SWOT 分析法在戰略管理中的應用〉,《企業改革與管理》(2):62-63。
張成福、李昊城、邊曉慧,2012,〈跨域治理:模式、機制與困境〉,《中國行政管理》,3:102-109。
許世雨,1995,〈非營利部門與公共行政〉,《中國行政》,58:61-85。
陳立剛,2001,〈府際關係研究-區域治理問題及其策略〉,《中國地方自治》,54(1):20-29。
曾建元,2006,〈地方政府層級與跨域府際關係的安排〉,《中華行政學報》,(3):203-216。
黃子庭,2007,〈以日、德經驗論台灣跨域治理的法制思維及策略〉,《嘉義大學通識學報》,(5):420-422。
黃絲梅,2015,〈中彰投區域聯合治理的可行性與發展性:中部崛起觀點〉,《中國地方自治》,68(4):4。
黃萬翔,2009,〈從全球競爭觀點看台灣區域發展與區域合作〉,《研考雙月刊》,4:12-13。
葉晉嘉、吳濟華、朱俊德,2006,〈地方永續發展跨域治理操作機制研究―以高高屏地區為例〉,《城市發展》,(1):28-53。
葉嘉楠、李長晏,2004,〈行政革新與政府再造之落實〉,《國家建設計畫研擬專題研究系列》,4:311。
趙永茂,1997,〈地方政府組織設計與組織重組之問題探討〉,《政治科學論叢》,8:183-212。
趙永茂,2003,〈台灣府際關係與跨域管理: 文獻回顧與策略途徑初探〉,《政治科學論叢》,(18):53-70。
趙永茂,2007,〈英國地方治理的社會建構與發展困境〉,《歐美研究》,37(4):593-663。
趙永茂、孫同文、江大樹,2001,《府際關係》,臺北市:元照出版社。
劉坤億,2006,〈臺灣地方政府間發展夥伴關係之制度障礙與機會〉,《臺灣民主季刊》,3(3):1-33。
劉明德、徐玉珍,2011,〈地方政府跨域合作模式與案例分析—台灣與德國之比較〉,《公共行政學報》,(41):37-75。
鄭安廷,2010,〈行政區域整併為強化區域治理效能的唯一選擇?從英國區域政府政策的轉變看行政區變革的挑戰〉,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TASPAA)研討會。
顏聰玲,2014,〈雲嘉南區域合作平台發展歷程與落實區域合作關鍵因素分析〉,《政策與人力管理》,頁5。
二、西文部分:
Alter, Catherine, and Jerald Hage.1993.Organizations working together (Vol.191):Sage Publications,Inc.
Axelrod, Robert, and William Donald Hamilton.1981.“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Science ,211(4489):1390-1396.
Friedrich-Ebert-Stiftung, Kommunale Akademie.2008. Interkommunale Zusammenarbeit.Handreichung für die Kommunalpolitik, Texte der Kommunal Akademie,4.
Gern,A.1992.Kommunalrecht fuer Baden-Wuerttemberg(5nd Ed.).Baden: Nomos VerlGes.
Huang, Rong-Yang, and Yan-Yi Chang. 2018.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of functional orientation mechanism for cross-regional governance: case study of the regional 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s (REOC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Online), 10(3):28-49.
Kwon, Sung‐Wook, and Richard C. Feiock.2010.“Overcoming the barriers to cooperation: intergovernmental service agreement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70(6):876-884.
Leach, Robert, and Janie Percy-Smith. 2001. Local governance in Britain.London:Palgrave.
Parkinson, M., Champion, T., Simmie, J., Turok, I., Crookston, M., Katz, B., & Park,A.2006.“State of the English citiesVolumes 1,2.
Rhodes, R. A. 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l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Schärer, L. 2007.“ Sharing power for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in local governance and decentralisation (Vol. 6), Swiss:Helvetas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ommermann, K. 1999. Accountability management of intergovernmental partnerships in a legal perspective.Paris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Walker, D. B. 1995. The rebirth of federalism:Slouching toward. Washington: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3-03-12
新竹计己玩计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