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03阅读
  • 4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19):塔尔巴哈台直隶厅(塔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26
塔尔巴哈台直隶厅:繁,疲,难。隶伊塔道。塔城左翼副都统、参赞大臣、领队大臣、副将驻。汉,匈奴右地。三国,鲜卑右部。北魏,高车、蠕蠕地。北周、隋,属突厥。唐属车鼻南境,为葛罗禄,后南徙,地属黠戛斯。后周时,贡于辽。南宋为乃蛮国。元封诸王昔里吉。明为土尔扈特部地,后属准噶尔。乾隆二十二年,准部平,始内属。二十九年,筑城雅尔,名曰肇丰。三十一年,改筑城于楚呼楚,距雅尔二百里。名曰绥靖,易其地名为塔尔巴哈台。设参赞大臣、协办领队大臣,专理游牧,领队大臣各一,管粮理事、抚民同知,寻改通判,隶伊犁将军。光绪十四年,置直隶厅,改隶。于?治东南里许筑新城,改参赞大臣为左翼副都统。东南距省治一千六百二十四里。广一千二百里,袤八百里。北极高四十七度五分。京师偏西三十度三分。天山支脉,蜿蜒南部。东:斋尔山、苏海图山、巴戛阿拉戛凌图山。东南:喀图山。西南:巴尔鲁克山。东北:阿尔泰山、赛里山、和博沙克里山、芍陇山。北:塔尔巴哈台山,支峰为毛海柯凌山、乌什岭、额依宾山。额尔齐斯河自科布多部西流入,纳哈布干诸水,西入俄界,潴于斋桑淖尔。额敉勒河出额依宾山西麓,西流,至库尔噶苏台,合南源,西流,乌拉斯台水、乌宗戛拉水自俄境南流注之,博尔里河合察罕河北流注之,又东入俄境。和博克河出额依宾山东麓,东南流,合和博沙尔克河、巴杏萨拉水,又东南入昌吉,渗于沙。苏尔图河出斋尔山,东流,会纳木河,又东潴为艾拉克淖尔。达尔达木河亦出斋尔山,东流,潴为盐池。说尔噶其河亦出斋尔山,东南流,入绥来,潴于阿尔雅淖尔。驿十二:郅支、干吉莫多、色特尔莫多、固尔图、霍洛、托罗布拉克、雅玛图、昆都伦、乌土布拉克、沙尔札克、乌纳木、库克申仓。有回庄九。额鲁特部、察哈尔部十牛录、旧土尔扈特部十四牛录游牧地。哈萨克四部游牧地:曰柯勒依,附以新旧两乌瓦克小部;曰赛布拉特,附以阿克奈曼部;曰曼毕特;曰吐尔图。卡伦六。厅境西北与俄界,自精河厅至厅迤南,立土斯赛第三十四牌博,至布尔罕布拉克第五十五牌博,凡牌博二十二。又东循哈巴尔乌苏塔尔巴哈台山梁,至穆斯岛,折北行,曰依生克里的,曰布罗呵卡,曰二支河等处,凡立牌博二十七。咸丰元年,俄约定为商埠。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59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26
秦代,今塔城地区辖境为呼揭、塞种等人游牧之地。汉初。辖境南部为乌孙游牧地。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匈奴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国26国。今塔城地区辖区属匈奴。西汉神爵二年(60),西域都护府成立,塔城地区境域大部分隶属其管辖,但北部一带仍为匈奴控制。东汉至魏晋时期,辖境为西域长史府所辖。南北朝时期.今塔城辖境为悦般、高车、突厥诸部落游牧之地,后为突厥汗国辖地。隋代,为西突厥铁勒等部之地。唐显庆二年(657),唐统一西域后,在今塔城地区境内设阴山、匐延、玄池、大漠、盐泊等州都督府,这些都督府先隶于安西大都护府下设的昆陵都护府,后隶于北庭大都护府。唐天宝年间。在今塔城地区境内设有曹禄州(在今塔城市西)、火拨州(在今和布克赛尔),并有青海军城(在今沙湾县)、叶河守捉(在今沙湾县)、黑水守捉(在今乌苏县)、东林守捉(在今乌苏县)等军事设置。

    唐末,今辖境一带为葛逻禄等回鹘别部游牧地。唐开成五年(840)后,叫鹘大规模西迁  其中一支途经本地迁往葱岭以西,今塔城地区为其控制。后辖境属喀拉汗国。宋代,今辖境  属西辽统辖,汉文史籍中出现也迷里(亦称叶密立,在今额敏县境)名称。至南宋嘉定十一年  (1218),成吉思汗派兵击灭乃蛮王子屈出律篡夺的西辽政权,今塔城地区辖境归蒙古汗国所  统治。成吉思汗分封时,今辖境一带为窝阔台领地,汗府设在叶密里。蒙哥汗继位后(1251)  设别失八里行尚书省。塔城为其辖区。元至大二年(1 309),窝阔台后王察八儿弃地逃往内地  今辖境属察合台汗国统辖,元至正六年(1346)后归东察合台汗国。明代,塔城境域为瓦剌蒙  古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地。明祟祯元年(1628) 土尔扈特部西迁后,塔尔巴哈台一带为准噶尔部牧地。明祟祯八年(1 635)。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洪台吉建立准噶尔汗国,将其统治的中心移至和布克赛尔。今塔城地区辖境为汗国核心地带。



    二、清代建置

    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灭准噶尔汗国,塔尔巴哈台一带内附。不久,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今塔城地区辖区为其控制。乾隆二十二年(1737),清朝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收复塔尔巴哈台。乾隆二十九年(1764),在原伊克明阿特部牧地设塔尔巴哈什参赞大臣。大臣府驻雅尔(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之乌尔扎尔)。两年后,移治于塔尔巴哈台山阳之楚呼楚,重建新城汉名“绥靖城”。.参赞大臣为塔城地区当时最高之军政长官,受伊犁将军节制。参赞大巨府下设领队大臣、协办大臣、管粮通判等衙署及印房满汉办事公所、军台处办事公所、营务处办公所、粮饷处办事公所、驼马处办事公昕。设参赞大臣后,军府制与扎萨克制并行。

    参赞人臣着重于驻防巡守、稽查卡伦、屯垦戍边等军事管理。兼管通商事务。本地的特产、赋税、诉讼等政务则通过朝廷册封的当地部落首领王公贵族管理,参赞人臣只履行节制、监督之责。

    清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下设道府厅县以便治理。光绪十四年(1888),裁塔尔巴哈  台管粮通判,改置抚民直隶厅。直隶厅上隶于新疆省下设的伊塔道。同时节制于塔尔巴哈台  参赞大臣。参赞人臣主管旗营及蒙哈部落,直隶厅办理屯垦事宜。

    今塔城地区辖境南部一带,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库尔喀喇乌苏办事大臣;次年在今  乌苏镇址筑“庆绥城”。乾隆三十七年(1772),设领队大臣、县丞各1员。管理土尔扈特部及本境精河等处屯田。乾隆四十六年(1781)。改县丞为同知:乾隆四十八年(1783),复改置粮务厅,隶于乌鲁木齐都统。光绪十二年(1886)裁库尔喀喇乌苏粮员,置抚民直隶厅属镇迪道辖。

    三、民国时期建置

    民国1年(1912),塔城地区建置沿袭清制。民国2年(1913),塔尔巴哈台抚民直隶厅改为塔城县,仍属伊塔道辖;库尔喀喇乌苏抚民直隶厅改为乌苏县,属迪化道辖。民国4年(1915),从玛纳斯县析置沙湾县,属迪化道;设和什托洛盖县佐。

    民国5年(1916),裁撤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设塔城道。原属迪化道之乌苏县、沙湾县改隶塔城道。当时,塔城道辖塔城、乌苏、沙湾3县。

    民国7年(1918),从塔城县析置额敏县。民国18年(1929),改塔城道为塔城行政区,道尹公署改为行政长公署,农牧区实行千、百户长制。是年,改和什托洛盖县佐为和什托洛盖设治局。民国29年(1940),设图尔班宗设治局于察汗托海(老裕民),隶属塔城县。民国30年(1941),撤销图尔班宗设治局,成立裕民县;改和什托洛盖设治局为和丰设治局。民国31年(1942),设置托里设治局,隶属额敏县;民国32年(1943),塔城行政长公署改称新疆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3年(1944),和丰设治局升格为和丰县。当时,塔城区辖塔城、额敏、乌苏、沙湾、裕民、和丰6县。

    民国34年(1945)8月,“三区”革命临时政府塔城专员公署成立。民国35年(1946)8月,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塔城专员公署称新疆省塔城专员公署。当时,塔城专员公署辖有塔城县、额敏县、乌苏县、沙湾县、裕民县、和丰县。民国38年(1949),划额敏县第八、九、十区组成克烈半个县,县城设在托里。

    四、新中国成立后建置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塔城专员公署经改组仍沿用前称。1950年4月,专区各县在“三区”革命政权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县人民政府;5月29日,塔城专员公署改为塔城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12月,塔城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新疆省人民政府塔城专员公署,是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1952年5月,成立托里县。1954年,改和丰县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区(县级),翌年称自治县。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7年2月,经新疆军区同意成立塔城专区夺权指挥部;4月。改称塔城专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经自治区革委会批准,成立塔城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塔城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沙湾县划归石河子地区管辖。1976年,乌苏县改为乌苏中心县。1978年,沙湾县重新划归塔城地区;同年,乌苏中心县撤销,恢复乌苏县。1979年6月,塔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行政公署。1984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改塔城县为塔城市。至2002年底,塔城地区辖塔城市、额敏县、乌苏市、沙湾县、裕民县、托里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26
1918年8月设置额敏县(因额敏河得县名),由塔城县属额敉勒河地方析置,治额敏镇(今县城)。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26
托里在汉代属匈奴领地。隋唐为突厥游牧地。明代为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牧居地,明末清初为准噶尔据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为塔城直隶厅所辖。民国2年(1913年)隶于塔城县。民国7年(1918年)隶属新成立的额敏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额敏县析出设置托里中心区,1952年改设托里县,现隶属塔城地区。

托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秦汉时期,匈奴、塞种、乌孙、鲜卑等诸多古代民族在此游牧射猎,纵马驰骋,繁衍生息。西汉时期属西域都护府。东汉时期,汉将窦先大破匈奴,鲜卑族转据其地,县境属鲜卑政权的牧场。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属柔然族政权和突厥汗国。隋时属西突厥汗国。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唐置瑶池都督府,隶于安西都护府,托里受其管辖。唐显庆三年(658),唐以葛逻禄之谋落部置阴山都督府,托里北境为其活动区域,托里南境为胡禄屋部的盐泊都督府所制。西辽延庆无年(1124)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称帝,托里区域属西辽。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7),成吉思汗分封诸子,其三子窝阔台在叶密立和霍博区域,托里属窝阔台的封地。明正德九年(1514),萨亦德建立叶尔羌汗国,其领域逐渐扩展到塔城一带,势力达于本境。明万历年三十五(1607),在额尔齐斯河、伊姆河一带游牧之卫拉特部的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部众已达12万人。土尔扈特部主要游牧在塔城、托里等区域。明崇祯八年(1635),土尔扈特部牧民向额尔齐斯以西迁徙至伏尔加河区域游牧,托里成为准噶尔部游牧区;7年后,巴图尔珲台吉继承为准噶尔汗,托里为其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托里属准噶尔汗国领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5),清朝统一天山北部;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廷授明瑞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托里受其管辖。民国7年(1918),托里属额敏县辖地。民国34年(1945),属“三区”革命政府塔城专员公署额敏县管辖。民国38年(1949),托里从额敏县析出成立克烈半县,属“三区”革命政府塔城专署。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7月,克烈半县改称为克烈中心区,隶于塔城专区。1952年10月,托里县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9 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托里县隶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专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26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新疆图志》卷六十四记“有和博克河,赛尔山,是为两地,分和博、赛尔呼为一处,相沿已久”。


扎萨克印

  西辽延庆四年(1127年),属契丹人所建西汗辽国即哈喇契丹所辖,称为“霍勃”(火孛),是历史文献出现最早的地名;1225年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此地为三子窝阔台封地一部分,曰“霍博”。清天聪八年(1635)准噶尔部巴图尔继任珲台吉后,势力日益壮大,迅速统一了新疆北部地区的卫拉特各部,势力达到天山南北及中亚草原。1639年,巴图尔珲台吉在和布克赛尔县城东南5公里处修建城堡一座--道尔本厄鲁特森木,作为准噶尔汗国的政治活动中心。1640年,他邀集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为首的东西蒙古27位首领,在塔尔巴哈台会盟,制定了《卫拉特法典》。经巴图尔努力,和布克赛尔定为新都,1671年巴图尔第六子噶尔丹称汗,将政治中心迁移到伊犁河谷后逐渐衰落。

  1771年1月17日渥巴锡率领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南岸3.3万余户16.9万多人踏上了重返故乡的征程,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底七月初,进入中国境内。完成了本世纪人类最后一次大迁徒。1771年9月,乾隆帝在热河木兰围场和避暑山庄等地召见了渥巴锡等人,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其堂侄策伯克多尔济为布延图亲王。乾隆帝还亲自撰写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碑文,至今屹立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内。策伯克多尔济所率的3旗2151户9565人被清政府安置到纳穆(今和布克赛尔县纳木郭勒,即白杨河流域),冬天移往霍博克萨里一带,称“旧土尔扈特北路”。1775年清政府将旧土尔扈特部加以调整,划分为东、南、西、北四路,分设四盟长,策伯克多尔济被封为“乌纳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北部盟长”。该部从策伯克多尔济亲王受封为盟长始,到巴尔吉提(女)亲王止,经历了9个亲王的统治。1801年,清政府理藩院向和布克赛尔喇嘛昭颁发钦赐庙匾一块,赐名为“普恩寺”。

  民国时期,为加强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与承化(阿勒泰)的联络,于民国4年(1915)设和什托洛盖县佐。1929年改县佐为和什托洛盖设置局;1941年改称和丰设置局;1944年升格为县,依旧为亲王管理北部,县管理南部,县制与札萨克制并存,同年省政府决定将和丰县政府由和什托洛盖迁往蒙古王爷的所在地──今和布克赛尔镇所在地; 1945年8月18日三区革命部队解放和丰,建立了三区革命政权和丰县政府,隶属塔城专区。

  1950年4月,和丰县人民政府成立。195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和丰县委员会成立,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着手废除了千户长、百户长、亲王制度,先后在全县建立了区、乡、村三级人民民主政权。

  1954年9月10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区(县级)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1984年实行乡村制。夏孜盖、铁布肯乌散、查干库勒、莫特格改为同名的乡人民政府,1984年9月,和什托洛盖改为和什托洛盖镇,原查干库勒乡人民公社三大队升建为谢木那仁库热乡(1986年更名为巴音傲瓦乡)。原农区的12个生产大队根据聚居地划为57个村;原牧业的26个牧业、草原、机耕队压缩为27个专业队,和布克赛尔镇建制不变。至此,全县辖5乡2镇4个牧场84农牧业村(队)至今。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