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清朝以后,安徽(以及安庆)行政区划变迁情况:
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使(治江宁)领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九府及徐、滁、和、广德四州。
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分设安徽省,设巡抚,治安庆。
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年),分江南一按察使治于安庆。
康熙五午(一六六六年),扬州、淮安两府及徐州划属江宁右布政使。
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改江宁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仍驻江宁。
清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安徽属两江总督。
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原属凤阳府的颍、亳、泗三州和原属庐州府的六安州直隶安徽省,安徽省领安庆(领地同明朝)、徽州(领地同明朝),宁国(领地同明朝)、池州(领地同明朝)、大平(领地同明朝)、凤阳(领凤阳、怀远、定远、凤台、灵璧五县和寿、宿两州)、庐州(领合肥、舒城、巢县、庐江四县和无为州)七府及滁(领地同明朝)、和(仍领含山)、颍(领颍上、霍丘两县)、亳(领太和县)、泗(领盱胎、天长、五河三县)、广德(仍领建平县)、六安(领英山、霍山两县)七州。
清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升颍州为颍州府,原属安徽省直隶的亳州改属颍州府,安徽省领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凤阳、庐州、颍州八府和滁、和、泗、广德、六安五州。
清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O年)安徽布政使自江宁徙治安庆。
清嘉庆八年(一八O三年),以安徽巡抚兼提督统辖安徽。
清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年),太平军攻占安庆,安徽巡抚徙庐州府。
咸丰十一年(—八六一年),守城太平军在安庆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安徽巡抚再迁安庆府。
民国元年(—九一二年)—月,裁凤阳、颍州、庐州,安庆、徽州、池州、宁国、太平八府,四月废州。
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六月,分安徽地置淮泗、安庆,芜湖三道,下领六十县。
建国后的安庆市:
1949年设安庆市,由安庆专署领导。1951年安庆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辖。1952年安庆市由省直辖。1960年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1961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1949年设安庆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安庆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1951年桐庐县改名为湖东县。1952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辖13县。1954年湖东县由汤沟镇迁驻枞阳镇。1955年湖东县改称枞阳县。1956年至德县迁驻尧度镇。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辖1市、12县。1959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辖1市、11县。1960年原由省直辖的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以铜陵市部分地区复设铜陵县(驻原县城)。安庆专区辖2市、12县。1961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辖1市、8县。1970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桐城、枞阳、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驻梅城镇)等8县。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安庆地区辖8县。
国务院1988年8月17日批准: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
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民政部1996年8月20日批复 民行批[199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