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沐爱县
在四川省宜宾市的版图上,曾经有一个沐爱县,它设治于1945年,1948年正式建县,1950年刚解放时即被撤销,1953年原沐爱县全境划入筠连县。由于沐爱县只存在了5年的时间,人们对他不很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沐爱县的历史。
一、设县的缘起
旧沐爱县在今筠连县东部,原属高县管辖。以往高县的版图很奇特,形似一个头部稍向左斜的“8”型(今高县北部原为庆符县),上下两头大,而中间极狭。所以以往的高县便自然地分成下乡(今高县文江、罗场、嘉乐等地)、上乡(今筠连县沐爱、落木柔、蒿坝等地)两个部分,中间虽然是连在一起的,但上乡人民往来高县县城都必须经过筠连县城,由此造成很多不便,昔日的高县便成了相对分开的以高县城为中心的“下乡”和以沐爱为中心“上乡”两块。在清朝时期,高县县官每年都必须在沐爱住上二三个月,以处理“上乡”的事物。
进入民国后,高县“上乡”划成了14个乡镇,一些地方势力人士逐渐崛起。由于距县城远,“上乡”人士到县城往往被视为土包子而倍受歧视。1942年,国民党实行“粮赋征实”政策,高县县长蒋融被“下乡”官绅串通,以“平衡赋税”为由将“下乡”应交的粮赋的一部分转嫁给“上乡”。本来“上乡”粮赋就比“下乡”重,这样“上乡”的粮赋就比“下乡”又多了30%到50%。就更重了!消息转出,“上乡”人的一片哗然!沐爱的一些地方人士何心一(曾任国民党珙县党部书记长,时闲赋在家)、罗玉葱(高县团练局长,“上乡”镇舟人)、袁凯臣(沐爱袍哥舵把子)、郭伯筠(沐爱中学校长)等召集“上乡”人民,公推出罗玉葱为代表向上请愿,一面控告高县当局为政不公,抗交多余部分的粮赋,一面以沐爱地域辽阔与高县相距太远为由,向省政府、国民党政府(当时在重庆)要求分治单独设县。罗玉葱等人还广泛联系“上乡”在外任职人士,利用私人关系游说张群(四川省主席)、关麟征(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刘文辉(西康省主席,罗玉葱曾在其手下任职)、冷薰南(宜宾专员)等军政要员,经过两年多不懈的努力,1945年初由国民党行政院批准,设立沐爱设治局,准予在三年的设县筹备期满后设立沐爱县。
分治成功的消息转回沐爱后,在地方士绅的鼓躁下,沐爱人民群情激奋、欢喜若狂。沐爱中学的滕昭吾老师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四处教唱:“我们受待遇不平,才起分治革命,到今朝设治已成,十四乡一律平等,共同奔向美好的前程!……”。然而在当时的现实下,“美好的前程”只能是一个梦想而已!
二、纷争的政局
分治后设立的沐爱县,只有7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足8万,与当时的筠连县一同名列四川省的六等小县。沐爱分治后论功行赏,罗玉葱、郭伯筠当上县参议会正、副参议长,何心一、郭效周当上了国民党县党部正、副书记长,除了县长按规定必须由外籍人担任外,其他要职均被地方人士瓜分。一致对外的分治运动结束后,各种势力间的内斗就开始了。
1945年6月,乐山人李维乐当上了第一任沐爱设治局长(即县长)。李维乐年轻气盛,急于建功立业,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推进各项工作,这样既触犯了地方势力的利益,又使一些老气横秋的旧官僚很不习惯,于是驱逐李维乐的计划便开始出笼了。1946年春节,沐爱地方人士告诉李维乐,说当地有请官员穿上古装游春的风俗,请他入乡随俗。李维乐不知有计,便在元宵节那天穿上县官的戏装坐上八抬大轿鸣锣开道上街游春。不想刚走了半条街,便遇上了回乡过年的聂运平、王明方等十多个青年学生,当场将李维乐拖出轿子轮班轰炸似地质问其施政方针,使李维乐难辨众口、回答不得,地方人士袖手旁观、沿街群众跟着起哄,弄得李维乐威信尽失、狼狈躲回县衙。接着下来沐爱街上接二连三出现丑化李维乐的标语,三个月后,李维乐便被调离沐爱。
李维乐调走后由隆昌人程方久继任。程方久思想迟顿、作事古执,由于是国民党内“老党”成员,一上任便被沐爱的“老党”势力(何心一、罗玉葱等人)左右,竭力打压“新党”,不久就与沐爱的“新党”势力(郭伯筠、郭效周等人)搞得势同水火。1947年8月,省政府派人到沐爱查铲鸦片烟苗,当了解到与云南边界的老母坎、五道河有人种鸦片时,“新党”便告程方久渎职,并通过在国民党中央供职的郭仕弘(沐爱落木柔人,与郭伯筠等是亲戚)告状,使军方派飞机到现场航拍摄影。程方久等见事不妙便先发制人,从郭伯筠、郭效周二人的佃户家里找到几株烟苗,反告二人种烟,将二人抓起来押到宜宾治罪。郭伯筠也有通天本领,一到宜宾即被释放,并不停上告程方久。“新”、“老”两党在沐爱荷枪实弹,形成火并之势。宜宾专署了解到此事是地方党派内斗后,便将程方久免职、郭伯筠调离沐爱,查出的种烟人等一律枪毙。一场“种烟风波”,结果两败俱伤。
1947年底,成都人钟家荣继任沐爱设治局长(1948年6月后改称为沐爱县长)。沐爱地方人士鉴于“种烟风波”的教训,加上国民党统治即将崩溃而自顾不暇,互相争斗逐步平息。但钟家荣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乘机大肆搜刮钱财,地方人士也乘机助纣为虐,搞得民怨沸腾,1949年11月,钟家荣谎称到成都开会,便带着财物逃离了沐爱…….
沐爱分治建县,本为反对高县当局的苛政,但建县后苛捐杂税并末减轻,地方上层反而加剧了内斗,人民生活并未改善,到后来物价飞涨,人民痛苦更甚!沐爱建县的历史也就走向了尽头。
三、最后的归宿
钟家荣逃走后,沐爱地方人士为求自保,便成立了沐爱县解放委员会,开展维持社会治安、保护仓库、档案,阻止国民党残军入境等工作,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但解放委员会中既有革命派,也有骑墙派和死硬份子,鱼龙混杂、良莠难分。1950年2月,高县副县长王子英带兵接管沐爱,宣布沐爱重归高县管辖,并解散解放委员会。不久,被打散回家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头目田动云占领了沐爱,并勾结川滇黔反动势力在沐爱成立了“川滇黔军政委员会”,为害三省边区直到1950年9月被解放军击溃为止。
沐爱第二次解放后仍归高县,被划为了四(沐爱)、五(落木柔)、七(蒿坝)三个区。随着土改建政的实施,政事日繁,沐爱等地距高县太远这个不合理行政区划的弊端又显现出来,1953年8月,宜宾专署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将原沐爱县境全部划给筠连县管辖,并于同年10月正式实施。沐爱划入筠连后,使筠连县的面积、人口均增加了一倍左右。筠连县随即对原来犬牙交错的地界作了调整,使行政区划趋于合理,今日的沐爱等地已成了筠连县的有机组成部份。
以沐爱地域、人口而言,本不具备建县条件,但不合理的行政区划及高县施政、地方势力坐大等人为因素,才造成了建县的结果。由于根基不稳,五年时间便宣告终结,留下了一段令人唏嘘感叹的历史。今天的筠连县沐爱镇还留有旧沐爱县衙,旧沐爱县衙在清朝时为高县县官驻节沐爱的办公场所,故县衙大门不向南开而朝着高县方向北开,沐爱建县后对县衙作了大规模的新修。整个县衙是传统的吊架型房屋建筑,依山沿梯而上分作一、二、三堂,布局精心、气势雄伟。旧沐爱县衙现基本保存完好,与山西洪洞、江西浮梁、河南内乡等同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旧县衙建筑,也是全国唯一门向北开的旧县衙建筑,可供人们凭吊这段陈旧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