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政府同意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提出嘉兴要着力打造成为浙江与上海创新政策率先接轨地、高端产业协同发展地、科创资源重点辐射地、一体化交通体系枢纽地、公共服务融合共享地,为浙江全面接轨上海提供示范。
此次嘉兴获得省级支持接轨上海,在长三角各城市之间也引发了关注与讨论。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则认为,浙江在嘉兴设立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与中央提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举措形成呼应。作为我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接轨上海的“嘉兴经验”有哪些?又会给杭州都市圈发展带来什么机遇?
接轨上海的“嘉兴经验”由于地缘接近,文化相似,嘉兴一直发挥着我省与上海连接的“桥头堡”作用。
早在1992年,上海市设立浦东新区之际,嘉兴市在浙江省率先提出接轨上海,并将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2014年,嘉兴市政府印发《嘉兴市深化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深入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更好地发挥嘉兴接轨上海“桥头堡”作用,抢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全面深化与上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特制定行动计划。
近年来,沪嘉两地在文化、经济、交通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对接与交流,嘉兴于去年开展了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对接方案的研究,沪乍杭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去年10月27日,嘉兴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合作,联合建立八大诊疗中心,在全省开创全面对接上海医疗资源的先例。
在产业对接上,嘉兴通过上海这一产业大平台,去年共引进内资项目220个,实到资金73.8亿元;外资项目117个,实际利用外资14.18亿美元。
主动承接上海资源外溢尽管在我省,嘉兴与上海的对接成效显著。然而在长三角其他城市中间,抢占上海溢出资源的竞争也很激烈。
陈建军教授把上海对周边城市的影响辐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技术与人才的输出,也是被称之为“星期六工程师”们最为活跃的时候。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国企的一些工程师们,每逢周末就到外地挣外快,他们被称之为“星期六工程师”。
此时,民营企业发达的浙江,在这帮“星期六工程师”的指导下,迅速发展了起来,比如现在桐乡石门的女鞋基地,最早的技术指导员就是来自上海的“老师傅”。
第二阶段是上海产业增量的转移,由于上海城市要素的制约,许多上海民营、外资企业向周边城市转移。
“在这轮产业转移浪潮当中,江苏获得了机会,苏州等江苏城市发展了起来,嘉兴则落在了后头。”陈建军认为,第二阶段中,长三角的北翼和南翼经济发展拉开了差距。
第三阶段就是现在以资本要素转移为主要特征,“嘉兴乃至浙江的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与上海的资本市场形成了互补,上海许多资本向嘉兴和杭州涌进。”陈建军说。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上海的集聚效应被扩散效应所替代,同时这几年上海和浙江协同发展、良性竞争和差异化互补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面临新一轮上海资源外溢,浙江应该把握机遇。”陈建军表示。
沪浙两地形成产业互补新格局作为杭州都市圈城市,此次嘉兴在省级层面获批成为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将为杭州都市圈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上海是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但是受限于土地、人力成本、要素资源等问题,上海的产业、资本、人才等资源开始外溢。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认为,杭州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板块,也有望通过嘉兴这个枢纽,带动杭州都市圈城市主动承接上海的人才、科技、要素资源外溢。
“近年来,浙江在长三角发展的优势开展显现。”陈建军表示,浙江的优势主要在生态和产业结构上,“浙江近几年持续开展‘五水共治’,深入宣传‘两山’理念,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目共睹,营造了很好的投资环境。”
此外,杭州成为创业创新的天堂,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渐成杭州都市圈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未来浙江接轨上海,不再是简单的单方面的拥抱上海,而是沪浙两地形成产业互补,嘉兴也将成为杭州对接上海的纽带。”陈建军表示。
[ 此帖被山川形便在2017-07-30 11:1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