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坐落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曾为康熙帝四子雍亲王的王府,后改为行宫,于乾隆九年(1744年)正式改为藏传佛教寺庙,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步入雍和宫内,黄色琉璃瓦格外显眼,宫内大小佛堂琳琅满目,一尊尊佛像形态各异,手持法物均有不同,其建筑风格融汉、满、蒙等各民族建筑艺术于一体,相当独特。据了解,“男雍和,女红螺”,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指男子去雍和宫祈愿最灵,女子去红螺寺祈愿最佳。坊间盛传,雍和宫许愿相当灵验,因此,雍和宫内常年香火旺盛,中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据悉,每至阳历新年第一天,前来雍和宫上香的香客可达数万人之多,可以说,雍和宫已经成为北京市民祈福佑安的一大去处。
历经岁月的冲刷,雍和宫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雍和宫经历了几个兴衰的发展时期,雍和宫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初为雍和宫亲王府。雍正即位后,将其中的一半改为黄教上院,另一半作为行宫,后行宫为火所焚,遂于雍正三年(1725)年将上院改为行宫,称“雍和宫”。解放后,雍和宫历经多次修复于1981年对外开放;1957年10月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了包括雍和宫在内的北京市第一批39个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雍和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