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日本政府統治台灣已經過了25年了。剛剛開啟殖民統治時,台灣
人民激烈反抗,日本政府高壓
管理。雙方對立嚴重。這可以從日治時期初期不穩定的
行政區劃看出一點端倪。日治初期由於抗日活動頻繁,為了穩定統治的需要,台灣行政區劃變化相當繁複。在縣制時期的7年間即變更了7次。一直到1901年廢縣實行廳制之後,行政區劃才比較穩定。
經過多年的對立之後,台灣人民的反抗活動日趨平息。日本政府的統治風格也逐漸從軍事統治轉換到比較日常的統治方式。
在一百年前的今天,1920年9月1日,日本政府推動了一項重大的台灣行政區劃的改革。這個改革終結了日本政府統治前25年的繁複的行政區劃制度改變。成為一項穩定的制度,一直施行到1945年敗戰。
那就是台灣州制。
在這之前台灣實施的廳制。是將台灣分成比較小的政區。1901~1909分成20廳,1909~1920分成12廳。到了1920年9月1日,這12廳只有東部的花蓮港廳跟台東廳保留。其他十廳合併成五州。
州下轄郡/市,郡下轄街/庄。形成一個三級的結構。日本政府並改正地方制度,規定州、市、街庄不僅是行政區劃,也是地方公共團體。且此次改革以文官擔任地方行政長官,並提高地方官的地位,擴大其權限,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基礎。
當時台灣西部共分成
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五州。
從政區數目的減少就可以推知,州的面積普遍比過去的廳來的大。而當時的人不知道,這些州的界線,許多竟然沿用百年,依然是現在台灣諸多縣市依循的界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五州之中的高雄州,是高雄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台灣的地方自治史上。高雄取代打狗,也是1920年9月1日啟用的事情。
有一段小插曲是,據說一開始傳出要設立高雄州,而且要將阿緱廳廢除,改隸於高雄州的時候。阿緱廳的人非常生氣,不想接受,認為這種地方制度勢必造成阿緱的沒落,繼之以打狗之興起。當時阿緱廳的人甚至還發起抗議事件。可是,總督府還是沒有採納。後來依然設立高雄州,然後阿緱廳屬於高雄。一百年後,打狗跟阿緱的
城市發展消長,大家也都一目了然了。
當時這種事情不是只有高雄有。嘉義人知道總督府打算建台南州,讓嘉義屬於台南州管轄的時候,也發起了ˊ一陣嘉義建州運動。只是後來也是失敗收場。
最後一個也是同一天(1920年9月1日發生),但可能不是跟行政區劃有直接關係的事情是這一天也是嘉南大圳開工的日子。改變嘉南平原的農業生態的工程跟改變台灣地方自治的制度是同一天誕生的。
而這都是百年前的事情了。
[ 此帖被minimal在2020-09-01 20:2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