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14阅读
  • 5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48):袁州府(宜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4-10
  袁州府:冲,繁。分巡道治所萍乡。原为盐法道兼巡袁州、瑞州、临江三府,驻南昌。光绪三十三年改专分巡加兵备衔,拟由南昌移治,南昌并属焉。东北距省治四百八十里。广三百里,袤二百八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四十九分。京师偏西二度五分。沿明制,领县四。

宜春冲。倚。南:仰山。北:喝断山。东:震山、万胜冈。西南:望凤山。袁江,古牵水,自萍乡入,合鸾溪为稠江,至城北为秀江,右合清沥江、九曲水,左渥江,入分宜。西北:沧江岭水,入萍乡。太平关镇汛。黄圃巡司。

分宜冲。府东八十里。东:钟山。西:昌山。北:贵山。东北:鸡足山。袁江西南自宜春入,迳城南为县前江,东行出钟山峡,入新喻。东北:竹桥水、麻田水、砚江,入安福、庐陵。贵山镇。安仁废驿。

萍乡冲,繁。府西一百四十里。西:徐仙山。南:笔架。东南:罗霄山,罗霄水出焉。分二支:一东流合牵水、渝水,折东迳宣凤汛,入宜春,为袁江;一西流合泉江,迳城南,会罗霄西北水,折西北,迳湘东镇,右合平溪岭水,入湖南醴陵,注渌江。四镇:宣风、芦溪、上栗、插岭关。巡司二:芦溪巿、安乐。有草巿废司。铁路达湖南醴陵。

万载繁,难。府北九十里。北:龙山。东:东岐山。西:铁山。西北:紫盖山。龙江,古蜀水,源出县西剑池,会别源钵盂塘水,东汇于金鐀湖。其西流者入湖南浏阳。又东流至楮树潭,合野猪河,至城北,会龙河。又西,左合康乐水,入上高界。巡司驻珠树潭。

注:今析置萍乡。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31 17:12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4-10
宜春市
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遣大将陈婴平定江南(旧说平江南者为灌婴,据宋人赵与时考证,平江南者为堂邑侯陈婴,非颖阴侯灌婴)。汉高祖六年(前201),令天下郡邑皆筑城。于是两座新城出现于今宜春市境在。一为宜春,一为建成。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建成之名,以其"创建城邑"故名(成、城二字古代通用)。初设时的宜春县管辖今袁河流域城区,包括今袁州区、新余市、萍乡市一部和樟树市一部。晋大康元年(280),晋武帝司马炎灭吴,以宜春之名与宣穆皇太后张春华(司马炎祖母,司马懿之妻)同名,为避讳,改宜春为宜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复名宜春。初设时的建成县管辖今锦江流域地区,包括今高安市、上高县、宜丰县、万载县及樟树市一部。唐武德五年(622),因建成县名与太子李建成同名,为避讳,改名高安。高安以其"地形似高而安"而名。西汉元光六年(前129),汉武帝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成为宜春侯,元朔二年(前127),又封刘成兄弟刘拾为建成侯。刘成于宜春城中筑宜春台,刘拾亦在建成城东南二里筑金沙台,均为一方名胜。今金沙台已废,宜春台尚存。元鼎二年(前115),刘拾免,建成侯国除。元鼎五年(前112),刘成免,宜春侯国除。

今宜春市境域,汉代属豫章郡(治所在今南昌)。三国孙吴宝鼎二年(267),设立安成郡(治所在今安福)、袁河流域地区归安成管辖。隋王朝统一天下,废安成郡。开皇十八年(598)设袁州,治所设于宜春县。袁州以袁山而名,而袁山又以隐居于此的高士袁京而名。初设时,袁州辖宜春、萍乡、新喻三县。宋开宝八年(975),万载县由筠州划入。淳化三年(992),划新喻入临江军。此后九百余年,袁州一直管宜春、萍乡、万载、分宜四县。宜春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州府级行政机构是袁州,其次为靖州,再次为临江军。靖州设于唐武德五年(622),治所在今高安。未几,以米岭产米改名"米州",继而又以羊山产竹而改名"筠州",武德八年(625)废。南唐保大十年(952)复置筠州。宋宝庆元年(1225),理宗赵昀登基,因州名与皇帝之名同音,为避讳,须改名,此时恰好州衙后山碧落堂长出灵芝一株,视为祥瑞之兆,故而改名"瑞州"。瑞州辖高安、上高、新昌(今宜丰)三县。南唐升元二年(938)割高安、新淦两县之地田置清江县于萧滩镇(今临江镇)。宋淳化三年(992),于清江县置临江军(元改临江路,明改临江府)。其辖境相当于今樟树市、新干县、峡江县与新余市渝水区。明清时,奉新、靖安、丰城、铜鼓(其时为义宁州属地)为南昌府管辖。今宜春市境域分属袁州、瑞州、临江、南昌四府。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4-10
民国初年,载撤府一级行政机构,各县直属于者。1913年10月,江西分设赣东、赣西、赣南、赣北四道,赣西道治所设于宜春县。辖赣西21县,1914年6月,赣西道改名庐陵道。1916年治所由宜春迁吉安。1927年废道,各县又直属于省。

  1932年10月,江西省呈准设立13个行政区,后变动频繁。1943年调整为9个行政区。第一区专员公署驻丰城县,辖丰城、新建、南昌、进贤、高安、清江、新淦7县。第二区专员公署驻宜春县,辖宜春、萍乡、万载、铜鼓、修水、宜丰、上高、新喻、分宜9县。奉新、靖安属第九区(治武宁),此况一直维持至1949年江西解放。

  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湘赣战役"解放赣江以西地区。7月1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区组建于南昌,7月20日驻宜春县城。1952年9月,袁州分区并入南昌分区。1958年12月,南昌专员公署由南昌市迁入宜春县,更名宜春专员公署。时辖宜春、萍乡、分宜、新余、清江、丰城、万载、铜鼓、宜丰、上高、高安、奉新、靖安、南昌、新建、安义、进贤17个县。尔后,南昌、新建、进贤、萍乡、新余、分宜、安义相继划出。1979年划宜春县城区设宜春市,1985年并宜春县入宜春市。1988年撤丰城县改丰城市,撤清江县改樟树市。1993年改高安县为高安市。至此,宜春地区共辖四市六县。2000年5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春地区,改设宜春市。并改原县级宜春市为袁州区。至此,宜春市共辖袁州、奉新、靖安、宜丰、上高、铜鼓、万载一区六县,并代管丰城、樟树、高安三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4-10
分宜县建于北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宋属袁州。元初隶湖南行省,后隶江西省袁州路。明清两朝属袁州府。民国初废府留县,分宜属庐陵道;民国15年(公元1926年)废道尹,分宜直属江西省政府;民国21年改属江西第八行政区,民国24年改属第二行政区。1947年7月15日,解放分宜,成立分宜县人民政府,属袁州专区。1952年袁州与南昌两专区合并,称南昌专区,分宜属南昌专区。1983年7月,新余复市,分宜划归新余市管辖。

分宜古为吴、楚之地。后属袁州府宜春县。宋雍熙元年(984年8月),析宜春之神龙、招贤、丰乐、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10乡,立分宜县,仍属袁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全县计16798户,28492人。
元初,袁州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袁州府升为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分宜属袁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路为府。明、清两朝,分宜属袁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废府留县,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3年,全省分四道(豫章、赣南、浔阳、庐陵),分宜属庐陵道。民国15年,废道尹制,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21年,江西省分为13个行政区,分宜属第8行政区。民国24年,江西省调整为8个行政区,分宜改属第2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江西初设9个专区,分宜属袁州专区。1952年,调整为6个专区,袁州专区与南昌专区合并,分宜属南昌专区。1958年,南昌专署迁宜春,改名为宜春专区(后称宜春地区),分宜属之。1983年7月,恢复新余市,分宜属新余市管辖。

分宜人文历史源远流长。科举时代,先后考取进士78名,江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卢肇、明朝太常侍卿黄子澄、礼部尚书邓仲夏、明朝在位十八年的内阁首辅严嵩都是分宜人。宋应星在分宜任教渝时写下了我国第一部科学巨著《天工开物》。古代分宜诗文享誉全国,始于唐朝卢肇的《文标集》,承接光大了袁州剌史韩愈开启的袁州文化。迄元朝欧阳玄《圭斋文集》、誉为元代文人之冠。至明朝严嵩的《钤山堂集》,分宜诗文已达第三个高峰。分宜史书著作,以元朝欧阳玄为最,他编修了元朝《四朝实录》,任《宋史》、《辽史》和《金史》的总裁官。近代分宜更是为红色政权演绎了不朽的历史篇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震、肖克等先后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4-10
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三苗族在萍乡生产劳动和繁衍生息。西周时,萍乡属扬州,春秋属吴国,战国为楚地,汉高祖刘邦时属豫章郡宜春县地,三国吴帝孙皓于宝鼎二年(267)设立萍乡县,县治设芦溪古岗。唐武德二年(619),县治从芦溪古岗迁至萍乡凤凰池(今市治所)。唐贞观元年属江南西道袁州府,元元贞元年(1295)萍乡由县升格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由州改为县。清属江西省袁州府。民国3年(1914)属庐陵道。民国15年直隶于省。民国20年,属第八行政区。民国24年属第二行政区。建国后属南昌专区,1959年1月,南昌专区改名为宜春专区,萍乡属之。1960年9月撤县设市,由宜春专区代管。1970年3月萍乡为省辖市。1971年经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立4个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4-10
孙吴黄武年间(222-229年)设阳乐县。西晋时阳乐县名改为康乐。杨吴顺义元年(921年)置万载县,始用“万载”县名。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