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63阅读
  • 2回复

[历史地名]来苏小路今何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10-27
   少时,读《中国古代史常识 历史地理部分》一书有一条 为什么说“剑阁天下雄”,“瞿塘天下险”?其中提到剑阁时,提到“来苏小路”有些印象。



[ 此帖被河山在我心在2014-10-27 20:45重新编辑 ]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10-27
     宋乾德二年十一月,赵匡胤发兵分两路攻蜀。令王全斌、崔彦进为西川行营凤州路正副都部署,王仁赡为都监,率北路步骑3万,自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沿嘉陵江南下;令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归州路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率东路步骑2万自归州(今湖北秭归)溯江而上。两路分进合击,直指成都。乾德三年正月初,蜀军退守剑门,王全斌知剑门天险,不易强攻,命史延德率兵一部,经城东南来苏小路迂回至剑门南,,率主力从正面进攻。宋军前后夹击,速克剑门,直捣成都,灭后蜀。
    那条神秘的 来苏小路 究竟在何处?
    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六 四川一  “剑门”条:
   “宋乾德三年,王全斌伐蜀,发利州至益光即益昌,今昭化县,得降卒牟进言,益光江东越大山数重,有狭径,名来苏,蜀人于江西置栅守之,对岸有渡,路出剑门南二十里,至青缰店与官道合,由此进兵则剑门之险不足恃也。康延泽曰:蜀人并力守剑门,若令诸帅协力攻取,而命别将取来苏,达青缰,北击剑阁,与大兵夹攻,破之必矣。全斌从之,剑门遂下。”
     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八  四川三  “剑州”下“来苏寨”条:
   “州东南七十里。后唐长兴初,石敬瑭拔剑门,孟知祥将庞福诚等屯阆州北来苏村,由间道入剑州守之。宋乾德三年,王全斌伐蜀,至益昌得降卒言,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而自帅大军由阁道攻剑关。延德至来苏,造浮桥于江上。时蜀人于江西岸置栅,见桥成即弃栅而遁。延德西出青缰达官道夹攻剑门,克之。《九域志》蓬州仪陇县有来苏镇,去剑门甚远。非是。”
     从以上描述大致可以推断, 来苏小路 ”当由“来苏寨”而来。“来苏寨”,当在剑州(今剑阁县)东南七十里,阆州(今阆中市)北,嘉陵江沿岸。
   《漫话剑门蜀道》“剑门蜀道干道旁的小路、间道”中,有
     来苏路:《资治通鉴 后唐纪》胡注称:“益昌江东越大山数重,有狭径名来苏,蜀人于江西置栅守之,渡江出剑门西二十里至青强店与官道合。”指从剑阁县张王乡至剑门关南青强店(在今剑阁县剑门镇青树村境内,当地人称青树子)的小路。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西川牙内指挥使庞福成和昭信指挥使谢锽从来苏间道趋剑州,夜袭朝廷官军。宋太祖乾德二年(964),王全斌伐蜀,派偏将史延德领兵出来苏,至青强店,北下与大军夹击后蜀军,克剑门。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十月,李自成由陕入川破广元,陷昭化,进逼剑门。遭清军抵御,李自成乃走间道,抵江口西渡,经来苏路往剑门关南破剑州。
    《漫话剑门蜀道》“古城堡寨戍遗址”中,有
    来苏寨 来苏寨在剑阁县张王乡境。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西川牙内指挥使庞福诚和昭信指挥使谢锽屯来苏村,闻剑门失守,遽引所部之兵千馀人,抄小路赶往剑州。乘夜发动突然袭击,北军大惊,空营逃跑,退保剑门。宋太祖乾德二年(964),王全斌伐蜀,派偏将史延德领兵趋来苏,跨江搭浮桥而渡。蜀军弃寨而逃。史延德遂至青强店。北下与大军夹击后蜀军,克剑门。


巧合的是,从今天的剑阁县张王乡到今剑阁县剑门镇青树村有条公路,名为青张路,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来苏小路”?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11-04
不知道有没有剑阁的朋友考证一下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