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马鞍山、壶瓶山等多处越族聚居遗址,距今约4~5千年。传说时代,有鲧建尧郭迎尧巡狩;舜生上浦姚丘,厄会诸侯于百官,因有余姚、上虞、舜江、百官等地;大禹治水,娶妻涂山,计功诸侯于茅山,改名会稽山,遂有会稽之称。后死葬会稽,今存大禹陵等18处遗迹尚历历在目。帝启袭位,史建夏朝,立庙南山,以奉禹祀。帝相失国,少康中兴,无余封国,始号于越。春秋战国,允常称王,僭称越国。句践继位,构筑小城、大城(统称蠡城)。遂有大越灭吴扩土,横行江淮之间,号称霸主。秦始皇统一中国,郡县天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更名大越为山阴,县制同此而始。析山阴东部置会稽镇山为大。山阴在山之北为小,故多撤山阴而存会稽。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山、会并设才成定制,均以城河为界,东会稽,西山阴,且同城而治。千有余年而至民国(1912),废府并县,袭府名而为绍兴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10月,析绍兴县城区为绍兴市,驻城;析绍兴县东部为会稽县,驻皋埠;西部仍绍兴县,移驻柯桥,柯桥为县治始此。1950年5月9日,两县一市合并,仍绍兴县,治城区。9月15日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县级),县、市同城而治。1958年2月21日,撤市并入绍兴县。1962年1月11日,再析城区置市(县属)。1963年1月3日又撤县属市建制,称绍兴县城关镇。1981年3月31日,撤绍兴县,建绍兴市,仍县级。1983年7月23日,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撤绍兴专员公署,设绍兴市(地级),撤县级市,恢复为绍兴县,驻市。是年9月20日,省府办公厅通知,析绍兴县城区和周边亭山、禹陵、灵芝、城东,梅山5乡和东湖1镇建越城区(县级),隶绍兴市。市、县、区同城而治。至2000年7月,再析绍兴县之东浦、鉴湖、皋埠、马山、斗门(不含新马山村、新合作村、新皇甫村,新孙端村、新豆姜村和新斗门村)5镇以扩大越城区地域。是年10月,绍兴县行政中心搬迁柯桥试运行。2001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遂于3月23日举行绍兴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至柯桥揭牌仪式。
县市本一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