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城墙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名城墙,位于中国河北省大名县,为原大名府城墙。大名城墙可指大名府故城城墙或明清大名府城墙。大名府故城因洪灾而埋入地下。明代大名府城墙则延续至今。2006年,大名府故城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名明清城墙列入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2 形制3 参考文献
历史大名府故城城墙主条目:大名府故城
大名府故城位于今大名县东北6公里处大街乡。明建文三年(1401年),漳河、卫河发洪水,导致大名府城埋入淤泥之中。
明清城墙1401年,因大名旧城已湮没,指挥使吴宓于艾家口(今大名镇)筑新城。
成化八年(1472年),大名知府熊祥主持修建四门城楼。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大名知府姚如循将城墙外包砖石。
1945年起,城墙逐渐毁损。至1980年代,仅存四门及部分墙段。1985年,复建北城门城楼。2009年至2013年,当地政府重修城墙。
[1]形制大名城墙周长4.5公里,经复建后大名城墙高9.2米,宽8.34米。大名城墙设四门
参考文献- ^ 大名修复明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