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77阅读
  • 1回复

[现势沿革]汉阳撤县建区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3-22
南携长江,北挽汉水,京珠高速纵贯,沪蓉国道横穿,“高山流水结知音”源起于古,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崛起于今——蔡甸,一个优势独特的新型城区,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五大”以来,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一路高歌猛进,成就辉煌:经济总量接连翻番;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改革开放屡建佳绩;经济园区一片生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个集现代工业发展区、都市农业先进区、商贸物流繁荣区、旅游度假新兴区于一体的经济强区和文明新区,正在武汉西南展现丰姿,闪烁着明珠般亮丽的光彩。

(一) 撤县缘起

国务院1988年10月批准在汉阳县沌口地区建设30万辆轿车总装厂。1990年12月19日,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合资生产轿车项目的合同在巴黎签字,中法合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部和30万辆轿车总装厂定在沌口地区兴建。12月27日,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文件,明确在汉阳县沌口地区建立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
汉阳县委、县政府一致认为,在抓住机遇,锐意改革的同时,为了更好地配合这一重大项目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与繁荣武汉市和汉阳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必要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即撤销汉阳县建制,设立武汉市蔡甸区。
从获悉国务院批准在汉阳县沌口地区建设30万辆轿车总装厂之日起,至1992年的4年间,汉阳县委、县政府为实现撤县设区这一构思,上上下下形成共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有效工作,得到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先后多次逐级上呈《请示》,以知晓当时省、市、县三级上下一致,恳请撤县建区的心声。

湖北省人民政府于1992年4月10日呈报国务院的《请示》①中称:
汉阳县是湖北省武汉市所辖的一个郊县,位于市西南长江、汉水交汇处,距市区中心17公里。全县面积1091平方公里,人口49.7万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汉阳县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尤其是二汽与法国合资的三十万辆轿车总装厂基地定在该县沌口地区后,更加快了全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经认真研究,省政府拟同意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

撤县设区有利于轿车开发区的建设。
汉阳县沌口轿车产业开发区是国家三大轿车基地之一,主要包括二汽与法国合资的年产三十万辆轿车总装厂等项目。轿车生产一期工程每年投资10亿元人民币,1995年建成投产,年生产轿车十五万辆,产值一百多亿元。汉阳县还将陆续建设以轿车产业为主体的与之相关的高新技术和其他产业,为外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但汉阳县现行行政体制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许多矛盾难以解决,对外商、外资的吸引力不强,制约了开发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只有撤县设区,改变管理体制,才能保证开发区整个机制的协调运转。

撤县设区的条件基本具备。
1991年,汉阳县有非农业人口近2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6亿元,占总产值的80%;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汉阳县处于汉江和长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东、南、北三面被市区包围,区位的优势及良好的地质地貌条件,是发展工业的理想地方。
目前,境内已有50家省市企业,一些三线军工厂家也陆续迁入。该县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且大都以武汉市区为依托或接受其辐射,农业生产主要是为市区提供农副产品。
总之,全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已经呈现出人口结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内部结构以副食品生产为主的特点,与城区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非常密切,具备了撤县设区的基本条件。

撤县设区以整县划为市辖区为宜。
汉阳县撤县设区曾设想过划出沌口地区给武汉市单独设区而保留汉阳县建制的方案。但经过反复分析论证,认为这一方案弊多利少。
一是解放后曾先后五次从汉阳县划出部分土地给武汉市区和洪湖县,使其由解放初的大县变为现在的人口、面积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小县,以至作为县的行政区域再不能划割。
二是控制全县80%以上农田用水的三水大系都是通过沌口咽喉之地,防洪抗旱任务很大,涉及到市区和轿车开发区的安全,不能人为分割水系。
三是目前沌口地区的税收占全县税收的三分之一以上,沌口划出后该县经济将失去平衡。而且对轿车开发区的建设、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不利。
权衡利弊,还是以汉阳县成建制划为市辖区为宜。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后,以汉阳县的行政区域为蔡甸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蔡甸镇,区级机构和干部编制不增加。

(二) 撤县步骤

为了做好撤县设区申报工作的成功,汉阳县委、县政府特组以县长王远昌为团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艾群为副团长等10人的工作团专程赴京向国家民政部及有关部委汇报撤县设区工作。
工作团从1992年4月24日离汉赴京至5月19日返回,历时26天。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重点做好向国家民政部部、司、处三级领导同志的汇报工作,使他们了解汉阳县撤县设区的目的、意义和已具备的条件,争取早日审核报批。审核报批县以上行政区划的设立、撤销更名等项工作是民政部的一项重要职责。为此,工作团研究确定了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
民政部有一位正部长和五位副部长,争取做到逐一拜会他们,当面汇报,至少要拜会大部分部长,特别是分管此项工作的副部长,做到在部长办公会上讨论这个问题时能够顺利通过。
在向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司、区划变更审核处两级领导人汇报工作时,要做到向主要的司、处长汇报工作,以便司、处两级能及时审核报批。
经过多方面的工作,在部级领导中,先后拜会副部长范宝俊、副部长阎明复和常务副部长多吉才让,并当面汇报工作,得到他们的支持。
多吉才让副部长听了我们的汇报后爽快地说:“从改革开放的角度来看,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同意你们撤县设区的意见,我将把你们的报告提到部长办公会上讨论决定。”在场的工作团的同志听了多吉才让副部长的话后,感到十分宽慰。

此外,工作团在离汉进京前,县长王远昌和民政局长黄有益曾驱车前往鄂州看望在那里治病的连尹副部长,并汇报工作,连部长也表示支持撤县设区工作,在撤县设区的报告上签署了同意的意见。
六位正副部长中,已做好四位部长的工作,基本上实现工作目标。在司、处级领导中,向司长张文范、处长张伟林及朱副处长汇报了工作,交谈一些有关问题,气氛十分融洽,他们也表示支持撤县设区工作。
张文范司长说:“我个人同意你们的意见,我们审核后及时报部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通过做这些扎实工作,为撤县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积极做好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厅、国家财政部、国家建设部的工作,在国务院征求这些部委意见时,能做到大力支持,不出现梗阻。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人事局副局长徐承全的引荐下,工作团拜会了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钱副主任,汇报撤县设区的工作,他表示从编办这个角度协助搞好这项工作。财政部、建设部的负责人也表示支持。

(3)广泛做好在中央有关部委和中共北京市委工作的汉阳老乡的联络工作,发动他们为撤县设区工作积极出谋划策。
在京工作的汉阳老乡很多,主要有: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艾知生,全国科协成员、原全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经理陈祖涛,北京武警总队政委孟振德,中共北京市委秘书长欧阳文安,中共中央办公厅人事局副局长徐承全,司法部律师事务司司长李必达,全国妇联组织部副部长闵道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高风,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局处长王智纯,空军后勤运输处处长夏澜成,北京饭店副总经理高进烈,西苑饭店副总经理文登玉。

对汉阳老乡,工作团的负责人重点登门拜访,还先后在西苑饭店、北京饭店举行过两次聚会,向他们反复说明工作团来京的意图、要达到的目的,请他们献计献策,鼎力相助。
汉阳老乡非常支持撤县设区工作,帮助解决了许多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工作团进京时,王智纯热忱地安排工作团的全体同志下榻于市中心的中组部招待所,妥善解决了住宿问题;工作团需要交通工具时,孟振德做到要车随叫随到;高进烈、文登玉二位为老乡聚会提供了场所。
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艾知生也在他的办公室亲切会见了县长王远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艾群等同志,进行了长达40多分钟的亲切交谈。当得知家乡撤县设区一事后,主动要了一份报告,应允亲自送给分管民政工作的国务委员陈俊生和李鹏总理,为工作团的工作加快了进程。由于工作团全体同志的扎实工作,又得到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取得当年申报撤县设区当年获得批准的最佳效果。

①湖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武汉市汉阳县撤县设区的请示》(鄂政发[1992]35号),1992年4月10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3-22
从汉阳改区就可以看出(汉阳改区当然不要是盲目的,这里只是引申来看),地方政府变更行政区划的报审程序原来就是派出一个游说团一样的工作团到北京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面前一个个游说,逐个突破,同时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脉资源动用一切可动用的关系来疏通关节,以此来达到变更的目的,这么严肃的事情听起来就像业务开发客户公关的过程一样,难道不需要下来核实条件是否属实么?这恐怕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报审程序吧?按照法制程序来讲,应该是地方政府报批,主管部门再派调查组下来一一核实、调查,核实无误,确定合乎变更条件之后,再呈报最高领导核准吧。难怪一窝蜂的出现了那么多的县改市,县改区,原来都是这样公关来的,难怪中国会出现一堆的农业大市、农业大区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