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历年行政区划调整纵览
常州是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时属吴国,称延陵邑,为吴公子季礼封地.秦时设延陵县.汉改名毗陵县.晋分治武进、晋陵二县,并置晋陵郡.隋朝废郡制,于常熟县设常州,后移州治于晋陵,为称常州之始.唐、宋沿用.元称常州路.明、清改为常州府.民国时废府存武进县.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划城区及近郊设常州市,由常州专署管辖.市区域以外,仍为武进县.常州专署辖常州市和武进、江阴、宜兴、金坛、溧阳五县.专署驻本市,属苏南行政公署领导.1953年改为省辖市,市人民政府驻局前街.辖广化、天宁、钟楼、戚墅堰四个城区及郊区.市区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50万,其中城区40万,少数民族约千人.
1983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武进、金坛、溧阳三县划归常州市管辖.从1983年市管县后算起,迄今为止,常州市又经历了四轮较大幅度的行政区划调整.
第一轮:1992年建立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2年,为促进常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常州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把原郊区的三井乡和原武进龙虎塘镇的2个行政村划归其代管,1995年4月,又将圩塘镇、新桥镇、龙虎塘镇全部划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
第二轮:1999年武进、金坛、溧阳三辖市撤乡并镇
1999年,为增强农村经济综合实力,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进程,常州所辖三市撤乡并镇,扩大乡镇规模.武进由原来的56个乡镇调整为30个,金坛由原来的28个乡镇调整为15个,溧阳又原来的36个乡镇调整为18个,郊区的太塥乡并入武进雪堰.这次行政区划大范围乡镇调整,开创了江苏省撤乡并镇先例.
第三轮:2002年武进撤市设区、撤消郊区、新建新北区
撤消武进市,设立武进区.原武进市的薛家、安家、魏村、罗溪、西夏墅、小河、孟河7个镇划归新建的新北区管辖;郊区更名为新北区.实际上是撤消郊区,在原新区的基础上新建新北区,管辖12个乡镇和1个街道;将原郊区的新闸镇和永红、五星、西林、北港4个乡划归钟楼区管辖;将原郊区的茶山、雕庄、红梅、青龙4个乡划归天宁区管辖.实际上是郊区(除划出部分乡镇归钟楼区管辖外)与天宁区合并.经上述调整后,常州市共辖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世堰5个区,管辖金坛、溧阳2个县级市,常州市仍保持7个县级行政区建制;市区面积由280平方公里扩大到1864平方公里,人口由89.48万增加到208.57万.与苏南其它城市相比,市区面积超过了苏州、无锡,仅次于南京,市区人口与苏州、无锡基本持平.此次调整有三大特点:一是武进撤市设区,保留域名,体现了常武区域共同发展的宗旨;二是以新区为基础设立新北区,是行政管理体制的一大创新;实行以区带乡,拓展中心城发展空间,有效解决了城区发展的瓶颈制约.
第四轮:2003年新北、天宁、钟楼行政区划调整
此次调整,对加快常州市沿江区域发展,优化乡镇、街道资源配置,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推动特大城市建设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4 13:50:3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