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唐至德二年为县治所在地,旧无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知县谭经始筑城,周五里,高一丈八尺,厚一丈。据山临河,立四门:东门为鸡鸣,西名龙化,南曰凤翔,北称象驯。门各有楼,城外藉如兰溪为池,环西、南、北三门,西南门有桥。崇祯十年(1637),知县宛三奇为防御盗寇侵扰,将城增高四尺五寸,又于城外建敌楼二座。崇祯十四年,知县吴陶和于城南隅另辟一门,名文明门,后因城内火灾遂闭。清时,城垣岁久皆圮。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罗惟清又重建,城高一丈,厚七尺二寸,周三里一分,并开后坑河一道,复开文明门,又因城内多火灾,被知县王尹芳关闭。民国27年(1938),日军飞机轰炸,梅城遭到严重破坏,到处废墟瓦砾。至今尚能见到城垣残迹。1975年,治理尧渡河时,将所剩城墙全部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