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楼上)
天津府
清初袭明制,称天津、天津左、天津右卫。(《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三页五八五)
顺治九年六月丁未(1652年7月12日)裁天津左、右二卫入天津卫。(《世祖实录》卷六十五)
雍正三年三月乙巳(1725年4月19日)裁天津卫改置天津州属河间府。(《世宗实录》卷三十)是年九月甲子(1725年11月4日)升为直隶州,析河间府属之青、静海二县,顺天府属武清县一并来属。(《世宗实录》卷三十六)四年八月(1726年9月)析武清县还属于顺天府。(光绪《顺天府志》卷三十五)九年二月丙辰(1731年3月30日)升直隶州为府,同置附郭天津县,并降沧州直隶州为散州,与所属之南皮、盐山、庆云三县一并来属。(《世宗实录》卷一0三)
至清末,天津府领州一:沧。县六:天津(附郭)、青、静海、南皮、盐山、庆云。
河间府
清初袭明制,称河间府,属北直隶。领州二:景、沧。县十六:河间(附郭)、献、阜城、肃宁、任丘、交河、青、兴济、静海、宁津、吴桥、东光、故城、南皮、盐山、庆云。(《康熙会典》卷十八、雍正《畿辅通志》卷十三)
顺治二年闰六月己巳(1645年8月16日)属直隶。(《世祖实录》卷十八)十六年七月戊子(1659年9月15日)裁兴济县并入青县。(《世祖实录》卷一二七)
雍正三年三月乙巳(1725年4月19日)裁天津卫改置天津州来属。(《世宗实录》卷三十)是年九月甲子(1725年11月4日)升天津州为直隶州,析青、静海二县往属之。(《世宗实录》卷三十六)七年闰七月辛卯(1729年9月11日)升沧州为直隶州,析东光、南皮、庆云、盐山四县往属之。(《世宗实录》卷八十四)九年二月丙辰(1731年3月30日)析沧州直隶州属东光县还属于府。(《世宗实录卷一0三)
至清末,河间府领州一:景。县十:河间(附郭)、献、阜城、肃宁、任丘、交河、宁津、吴桥、东光、故城。
承德府
雍正元年十月乙卯(1723年11月6日)置热河直隶厅,无属领。(《世宗实录》卷十二)七年十月丁巳(1729年12月6日)析直隶厅属之东八沟地方置八沟直隶厅。(《世宗实录》卷八十七)十一年(1733年)改热河直隶厅为直隶州,并更名承德。(乾隆《热河志》卷五十五)
乾隆元年三月二十九日(1736年5月9日)析直隶州属之西土城子地置四旗直隶厅。(档·《乾隆元年三月二十九日朱批张廷玉题奏》)五年三月乙酉(1740年4月4日)析直隶州属之东塔子沟地置塔子沟直隶厅。(《高宗实录》卷一一二)七年二月初五日(1742年3月11日)复改承德直隶州为热河直隶厅。析直隶厅属之西地置喀喇河屯直隶厅。(档·《乾隆七年二月初五日朱批张廷玉题奏》)四十三年二月甲午(1778年3月1日)升热河直隶厅为承德府,降八沟直隶厅为平泉州,降喀喇河屯直隶厅为滦平县,降四旗直隶厅为丰宁县,降三座塔直隶厅为朝阳县,降塔子沟直隶厅为建昌县,降乌兰哈达直隶厅为赤峰县,一并来属。(《高宗实录》卷一0五0)
光绪二年四月十一日(1876年5月5日)于围场二道沟地置围场厅来属。(《德宗实录》卷五十二)六年(1880年)移围场厅治于克勒沟。(《河北省行政区沿革表》页260)二十九年四月甲午(1903年5月6日)升朝阳县为朝阳府,析建昌县往属之。(《德宗实录》卷五一四)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906年1月22日)析围场厅往属于宣化府。(档·《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朱批袁世凯奏折》)三十四年二月十五日(1908年3月17日)升赤峰县为赤峰直隶州。(档·《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五日会议政务处议复折》)
宣统元年十二月十啊迹龋裕担啤剿取迹龋浴秸(1910年1月28日)于唐三营地置隆化县来属。(《清代地理沿革表》页十三)三年闰六月初五日(1911年7月30日)析宣化府属之围场厅还属于府(档·《宣统三年闰六月初五日朱批溥颋奏折》)
至清末,承德府领州一:平泉。厅一:围场。县三:滦乎、隆化、丰宁。
朝阳府
乾隆五年三月乙酉(1740年4月4日)于塔子沟地置塔子沟直隶厅。(《高宗实录》卷一一二)三十九年五月癸酉(1774年6月29日)析厅东境置三座塔直隶厅。(《高宗实录》卷九五九)四十三年二月甲午(1778年3月1日)降塔子沟直隶厅为建昌县,三座塔直隶厅为朝阳县,均往属于承德府。(《高宗实录》卷一0五0)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甲午(1903年5月6日)升朝阳县为朝阳府,析承德府属建昌县,与新置之阜新、建平三县一并来属。(《德宗实录》卷五一四)三十四年二月十五日(1908年3月17日)于库街地置绥东县来属。(档·《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五日朱批会议政务处奏折》)宣统二年二月癸巳(1910年3月29日)阜新县治自鄂尔土板徙治水泉。(《宣统政纪》卷三十
至清末,朝阳府领县四:建昌、阜新、建平、绥东。
赤峰直隶州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癸酉(1774年6月29日)于八沟直隶厅北境置乌兰哈达直隶厅。(《高宗实录》卷九五九)四十三年二月甲午(1778年3月1日)降直隶厅为赤峰县,往属于承德府。(《高宇实录》卷一0五0)
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五日(1908年3月17日)升赤峰县为直隶州,并置开鲁、林西二县来属。(档·《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五日朱批会议政务处奏折》)
至清末,赤峰直隶州领县二:开鲁、林西。
宣化府
清初袭明制,称宣府镇,领卫十五:宣府左、宣府右、宣府前、万全右、怀安、万全左、保安右、蔚州、怀来、保安、延庆右、开平、龙门、永宁、延庆左。所六:兴和、云州、龙门、长安、美峪、广昌。其中蔚州、延庆左、保安、永宁四卫、美峪、广昌二所散见于各州县。属北直隶。(《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八页七七八、《雍正会典净卷一一六)
顺治二年闰六月己巳(1645年8月16日)属直隶。(《世祖实录》卷十八)七年九月己未(1650年10月3日)裁保安右;延庆右二卫入怀来卫,延庆左卫入永宁卫。(《世祖实录》卷五)十年(1653)裁宣府左、右二卫、兴和一所入宣府前卫。(康熙《畿辅通志》卷二)十一年(1654年)裁美峪所入保安卫。(《雍正会典》卷一一六)十六年十月戊戌(1659年11月24日)裁龙门所入龙门卫,裁长安、云州二所。(《世祖实录》卷一二九)十八年(1661年)裁广昌所。(《雍正会典》卷一一六)
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十六日(1693年4月21日)裁宣府镇改置宣化府,裁宣府前卫置府之附郭宣化县、裁万全右卫置万全县、裁怀安卫置怀安县、裁蔚州卫置蔚县、裁怀来卫置怀来县、裁龙门卫置龙门县,并于赤城堡置赤城县,顺圣西城地置西宁县,降延庆、保安二直隶州为散州,一并属宣化府。裁开平卫入赤城县、永宁卫入延庆州、保安卫入怀来县、万全左卫入怀安县。(《圣祖实录》卷一五八)
雍正六年四月丙午(1728年6月3日)析山西省大同府属之蔚州来属(咳世宗实录》卷六十八)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乙亥(1757年4月25日)裁蔚县并入同城之蔚州。(《高宗实录》卷五三四)
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906年1月22日)析承德府属之围场厅来属。(档·《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朱批袁世凯奏折》)
宣统三年闰六月初五日(1911年7月30日)围场厅还属于承德府。(档·《宣统三年闰六月初五朱批溥颋奏折》)
至清末,宣化府领州三:延庆、保安、蔚。县七:宣化(附郭)、万全、怀安、西宁、怀来、龙门、赤城。
张家口直隶厅
雍正二年七月十三日(1724年8月31日)于张家口下堡城内置张家口直隶厅。(《世宗实录》卷四、乾隆《口北三厅志》卷一)
至清末,张家口直隶厅无属领。
独石口直隶厅
雍正十二年九月初六日(1734年10月2日)于独石口城置独石口直隶厅。(乾隆《口北三厅志》卷四)
至清末,独石口直隶厅无属领。
多伦诺尔直隶厅
雍正十年七月十四日(1732年9月2日)置多伦诺尔直隶厅。(乾隆《口北三厅志》卷一、卷四)
至清末,多伦诺尔直隶厅无属领。
附:沧州直隶州
清初袭明制,称沧州,属河间府。(《康熙会典》卷十八)
雍正七年闰七月辛卯(1729年9月11日)升沧州为直隶州,析河间府属之南皮、庆云、盐山、东光四县来属。(《世宗实录》卷八十四)九年二月丙辰(1731年3月30日)降为散州,与其所属南皮、庆云、盐山三县一并往属于天津府;东光县还属于河间府。(《世宗实录净卷一0三)
附:晋州直隶州
清初袭明制,称晋州,属真定府(后改正定府)。(《康熙会典》卷十八)
雍正二年六月丙申(1724年8月13日)升晋州为直隶州,析正定府属之无极、藁城二县来属。(《世宗实录》卷二十一)十二年三月甲辰(1734年5月1)降为散州,与所属二县还属于正定府。(《世宗实录》卷一四一)
附:延庆直隶州
清初袭明制,称延庆直隶州,属北直隶。领县一:永宁县。(《康熙会典》卷十八)
顺治二年闰六月己巳(1645年8月16日)属直隶。(《世祖实录》卷十八)十六年七月戊子(1969年9月15日)裁永宁县入州。(《世宗实录》卷一二七)
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十六日(1693年4月21日)降直隶州为散州,往属于宣化府。(《世宗实录》卷一五八)
附:保安直隶州
清初袭明制,称保安直隶州,属北直隶,无属领。(《读史方舆纪要诤卷十七页七七0)
顺治二年闰六月己巳(1645年8月16日)属直隶。(《世祖实录》卷十八)
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十六日(1693年4月21日)降为散州,往属于宣化府。(《圣祖实录》卷一五八)
附:四旗直隶厅
乾隆元年三月二十九日(1736年5月9日)置直隶厅,无属领。(档·《乾隆元年三月二十九日朱批张廷玉题奏})四十三年二月甲午(1778年3月1)降直隶厅为丰宁县,往属于承德府。(《高宗实录》卷一0五0)
附:八沟直隶厅
雍正七年十月丁巳(1729年12月6日)置八沟直隶厅,无属领。(《世宗实录》卷八十七)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癸酉(1774年6月29日)析厅北地置乌兰哈达直隶厅。(《高宗实录》卷九五九)四十三年二月甲午(1778年3月1日)降直隶厅为平泉州,往属于承德府。(《高宗实录》卷一0五0)
附:塔子沟直隶厅
乾隆五年三月己酉(1740年4月4日)置塔子沟直隶厅,无属领。(《高宗实录》卷一一二)四十三年二月甲午(1778年3月1日)降直隶厅为建昌县,往属于承德府。(《高宗实录》卷一0五0)
附:喀喇河屯直隶厅
乾隆七年二月初五日(1742年3月11日)置喀喇河屯直隶厅,无属领。(档·《乾隆七年二月初五朱批张廷玉题奏》)四十三年二月甲午(1778年3月1日)降直隶厅为滦平县,往属于承德府。
附:三座塔直隶厅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癸酉(1774年6月29日)置三座塔直隶厅,无属领。(《高宗实录》卷九五九)四十三年二月甲午(1778年3月1日)降直隶厅为朝阳县,往属于承德府。(《高宗实录》卷一0五0)
卫所
清初袭明制,直隶省境内置卫六十三:定边、通州、通州右、通州左、神武中、武清、兴州中屯、营州前屯、兴州后屯、营州后屯、密云中、密云后、蓟州、镇朔、营州左屯、营州右屯、遵化、忠义中、东胜右、兴州左屯、兴州前屯、营州中屯、保定左、保定右、保定中、保定前、保定后、茂山、天津、天津左、天津右、河间、大同中屯、沈阳中屯、真定、神武右、定州、永平、东胜左、卢龙、兴州右屯、抚宁、开平中屯、山海、宣府左、宣府右、宣府前、万全右、怀安、万全左、保安右、蔚州、怀来、保安、延庆右、开平、龙门、永宁、延庆左、延庆、涿鹿、涿鹿中、涿鹿左。所十七:梁城、渤海、宽河、白羊口、镇边城、紫荆关、倒马关、沧州、顺德、兴和、广昌、平定、龙门、四海冶、长安、云州、美峪。(《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一十八、《大明官制》卷一、《雍正会典》卷十六)
顺治元年(1644年)裁沈阳中屯一卫。(《雍正会典》卷一一六)七年九月己未(1650年10月3日)裁保安右、延庆右、延庆左等三卫,四海冶一所。(《世祖实录》卷五十)九年(1652年)裁武清、营州左屯、涿鹿中、涿鹿左等四卫,顺德一所。(《雍正会典》卷一一六)是年六月丁未(1652年7月12日)裁定边、通州右、神武中、保定中、保定前、保定后、兴州中屯、营州后屯、密云后、镇朔、营州右屯、东胜右、天津左、天津右、神武右、东胜左、卢龙、兴州右屯、抚宁等十六卫,渤海、宽河、白羊口、镇边城、平定等五所。(《世祖实录》卷六十五)是年十一月戊寅(1652年12月10日)裁通州、营州前屯、兴州左屯、兴州前屯、营州中屯等五卫。(《世祖实录》卷七十)十年(1653年)裁宣府左、右二卫,兴和一所。(康熙《畿辅通志》卷二)十一年七月甲午(1654年8月18)裁开平中屯一卫,美峪一所。(《世祖实录》卷八十五)十二年五月甲辰(1655年6月24日)裁茂山、兴州后屯、大同中屯等三卫,紫荆关、倒马关二所。(《世祖实录》卷九十一)十六年(1659年)裁蓟州、定州、遵化等三卫,沧州、长安、云州等三所。(《雍正会典》卷一一六)是年十月戊戌(1659年11月24日)裁龙门所。(《世祖实录》卷一二九)十八年(1661年)裁广昌所。(《雍正会典》卷一一六)
康熙三年(1664年)裁密云中卫;六年(1667年)裁忠义中卫;十二年(1673年)裁通州左卫。(《雍正会典》卷一一六)二十七年十月戊申(1688年11月1)裁保定左、保定右、涿鹿、河间、真定、永平等六卫。(《康熙朝东华录》卷四十三)三十二年三月十六日(1693年4月21日)裁宣府前、万全右、怀安、万全左、蔚州、怀来、保安、开平、龙门、永宁十卫。(《世祖实录》卷一五八)
雍正三年三月乙巳(1725年4月19日)裁天津卫、梁城所。(《世宗实录》卷三十)四年三月癸巳(1726年4月2日)复置梁城所。(《世宗实录》卷四十二)九年二月丙辰(1731年3月30日)寻裁梁城所。(《世宗实录》卷一0三)
乾隆二年三月初七日(1737年4月6日)裁山海卫。(档·《乾隆二年三月初七朱批李卫题奏》)二十六年四月二十三日(1761年5月27日)裁延庆卫。(档·《乾隆二十六年四月二十三日朱批傅恒题奏》)
通永道
原为通蓟兵备道,领顺天府属通州、三河、武清、宝坻、蓟州、遵化、丰润、玉田等八州县事宜。道治通州。(雍正《畿辅通志》卷六十)
康熙八年六月丙子(1669年7月12日)改道名为通永道,兼辖永平一府。(《圣祖实录》卷三十)
雍正四年(1726年)改为河道,其所领一府,八州县往属霸昌道。(雍正《畿辅通志》卷六十)十一年十月甲寅(1733年11月7日)复改河道为通永道,析霸昌道属之永平一府及其八州县一并还属通永道。(《世宗实录》卷一三六)
乾隆八年七月十一日(1743年8月29日)置遵化直隶州来属。(档·《乾隆八年七月十一日朱批张廷玉题奏》)
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十四日(1904年12月21日)裁霸昌道,析其所领顺天府之西、南、北三路厅来属。(档·《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十四日朱批袁世凯奏折》)
至清末,通永道领府二:顺天、永平。直隶州一:遵化。仍治通州。
大顺广道
清袭明制,称大名道,领大名、广平、顺德三府,治大名府。(雍正《畿辅通志》卷六十)
雍正四年(1726年)改为清河道,徙治保定府,无属领。(雍正《畿辅通志》卷六十)十一年十月甲寅(1733年11月7日)复置大顺广道,治大名府,辖大名、顺德、广平三府。(《世宗实录》卷一
至清末,大顺广道领府三:大名、顺德、广平。仍治大名府。
清河道
雍正四年(1726年)改大名道为清河道,治保定府。无属领。(雍正《畿辅通志》卷六十)十一年十月甲寅(1733年11月7日)析保定、正定二府、易、冀、赵、深、晋、定六直隶州来属。(《世宗实录}卷一三六)十二年三月甲辰(1734年5月1日)降晋州直隶州为散州。(《世宗实录》卷一四一)
至清末,清河道领府二:保定、正定。直隶州五:易、冀、赵、深、定。仍治保定府。
天津道
清袭明制,称天津道,治天津卫。(光绪《畿辅通志》卷六)
雍正四年(1726年)改为河道。十一年十月甲寅(1733年11月7日)复设天津道。辖天津、河间二府。(《世宗实录》卷一三六)领府二:天津、河间。
至清末,天津道仍领府二。仍治天津府。
热河道
乾隆五年(1740年)置。析霸昌道属承德一直隶州,四旗、八沟、塔子沟三直隶厅来属,治承德州。(光绪《畿辅通志》卷六)七年二月初五日(1743年3月11日)置喀喇河屯直隶厅来属。(档·《乾隆七年二月初五朱批张廷玉题奏》)三十九年五月癸酉(1774年6月29日)置乌兰哈达、三座塔二直隶厅来属。(《高宗实录》卷九五九)四十三年二月甲午(1778年3月1日)升承德直隶州为府,降四旗、八沟、塔子沟、喀喇河屯、乌兰哈达、三座塔等六直隶厅为州县。至此,仅领承德一府。(《高宗实录》卷一0五0)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甲午(1903年5月6日)置朝阳府来属。(《德宗实录》卷五一四)三十四年二月十五日(1908年3月17日)置赤峰直隶州来属。(档·《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五日朱批会议政务处奏折》)
至清末,热河道领府二:承德、朝阳。直隶州一:赤峰。仍治承德府。
口北道
清袭明制,称口北道,领宣府一镇。治宣府镇。(雍正《畿辅通志》卷六十)
康熙元年八月己未(1662年9月30日)裁怀隆道,其所属保安、延庆二直隶州来属。(《圣祖实录》卷七)三十二年三月十六日(1693年4月21日)改宣府镇为宣化府,降保安、延庆二直隶州为散州。领宣化一府。(《圣祖实录》卷一五八)
雍正二年七月十三日(1724年8月31日)置张家口直隶厅来属。(《世宗实录》卷四)十年七月十四日(1732年9月2日)置多伦诺尔直隶厅来属。(乾隆《口北三厅志》卷一)十二年九月初六日(1734年10月2日)置独石口直隶厅来属。(乾隆《口北三厅志》卷四)
至清末,口北道领府一:宣化。直隶厅三:张家口、多伦诺尔、独石口。仍治宣化府。
附:霸昌道
康熙八年六月丙子(1669年7月12日)霸易、昌密二道并为霸昌道,治昌平州。领顺天府属大兴等十九州县。(后置之西、南、北三路厅)(《圣祖实录》卷三十)
雍正元年十月乙卯(1723年11月6日)置热河直隶厅来属。(《世宗实录》卷十二)四年(1726年)通永道属永平一府、顺天府东路一厅来属。(雍正《畿辅通志》卷六十)七年十月丁巳(1729年12月6日)置八沟直隶厅来属。(《世宗实录》卷八十七)十一年(1733年)改热河直隶厅为承德直隶州。(乾隆《热河通志》卷五十五)是年十月甲寅(1733年11月7日)永平一府、顺天府东路一厅还属通永道。(《世宗实录》卷一三六)乾隆元年三月二十九日(1736年5月9日)置四旗直隶厅来属。(档·《乾隆元年三月二十九日朱批张廷玉题奏》)五年(1740年)析道属承德一直隶州、四旗、八沟二直隶厅往属热河道。(光绪《畿辅通志》卷六)至此,领顺天府属西、南、北三厅。仍治昌平州。
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十四日(1904年12月21日)裁霸昌道,其所领三厅往属通永道。(档·《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十四日朱批袁世凯奏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7 22:40:4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