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16阅读
  • 4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02):莱州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3-06
  莱州府:冲,繁。旧隶登莱青胶道。明,领州二,县五。光绪三十一年,胶直隶,割高密、即墨。西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广二百九十里,袤四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七度十分。京师偏东三度四十二分。领州一,县三。

掖冲,繁。倚。掖山,东二十里,今大基,掖水出,迳城南,合三里河。又二十里,崮山。西北:斧山。府北际海,西北自昌邑迤东为海沧口,其胶莱北河入,有土山,迤东浞河入,古过国在焉。又东,白沙、英村、果村河、掖水、淇水、苏郭河入。又东,太平湾口,龙王河入。有小石岛。其西,芙蓉岛、古傅岩。其东,三山岛口,纳万岁河。其西岸,万里沙。又东,硃桥河入,至招远界。地理志“曲城阳丘山,冶水出”。左传尤水即小姑。其西,硃东河,并入平度。沙丘城。海沧镇。县丞驻硃桥。柴胡、沧海二废司。飞霜驿。

平度州简。府南百里。雍正十二年削所领濰、昌邑。东:六曲山。北:公沙、天柱、大泽。明堂,白沙河出,南迳鱼脊山,至分水口,东为胶莱南河,左合云河、落药河,入州。东北:小沽河,自掖缘界合硃东河,墨水从之。西为胶莱北河,缘界合现河、龙王、韩村、药石河,西北入掖。二镇:亭口、灰埠,州同驻,又驿。

濰冲,繁,难。府南少西二百五十里。西南:程符山。西:黑山。海,北百里,自寿光而东,尧丹河入。其桂河入,会大于、白狼,及孝义河入。又东至昌邑界。东南:塔山,溉水出。又东,寒浞河、瀑沙、浮塘、张固河。又东,濰水,自安丘缘界,左合汶河,并入昌邑。固底镇巡司。古亭驿。

昌邑冲,繁。府南百十里。城东:东山。南:陆山。海,北五十里,自濰而东,其寒浞、瀑沙、浮塘、张固四河并入焉。又东,安丘、濰水入。又东,胶莱北河自平度缘界,迳密阜。其西,汉故下密密乡在焉。又北,迳狗冢山,合媒河入,至平度界。夏店驿。铁路。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4:11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3-06
莱州市因古莱州府驻地而得名,旧称掖县。古为莱夷地。掖县一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单)夜邑万户”。《说苑》作掖邑。以掖水(今南阳河)得名。莱州之名始于隋朝,582年改光州为莱州,为莱州地名之始。www.xzqh.org
夏称莱夷地,有过国。商为莱侯国。周属莱子国。战国时,齐置夜邑。秦属齐郡东境。西汉置掖县,为青州东莱郡治。晋为东莱国治。南北朝时,北魏分青州东部置光州,辖东莱、长广、东牟三郡,掖为州、郡治隋废郡改光州为莱州,领县九;后又废州复东莱郡。唐复改东莱郡为莱州。宋、元皆沿唐制。明升莱州为府,辖二州五县。清因之。中华民国废府留县,由省直辖。1938年3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胶东行署北海区。1941年1月,析掖县南部置掖南行署。1956年3月,复并入掖县。

1988年2月24日,撤销掖县,设立莱州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3-06
平度,夏朝为莱夷地,地处古青州。商朝为莱国地,地处古营州。西周为莱国之棠邑,地处古幽州。春秋,初为莱国。周灵王五年(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属齐国。战国为齐国即墨邑。田齐时,即墨城(今古岘大朱毛村一带)为齐国东部之政治中心。秦始设郡,以今胶东半岛地为胶东郡,即墨城为郡治。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楚项羽分原齐国为三,以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六月,胶东国复并入齐。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灭齐,齐地尽归于汉,以胶东为郡,治即墨,并置即墨、郁秩、卢乡、平度、下密等县。郁秩县治在今平度城,卢乡县治在今灰埠镇城子村,平度县治在今新河、灰埠以北。汉文帝前元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胶东郡为胶东国 ,都即墨。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废胶东国,复改为郡。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始正式重建胶东国,仍都即墨,食八邑,传至王莽代汉始绝。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封贾复为胶东侯,侯国都郁秩,食六邑。章帝建初元年(76年),原胶东侯国废,新胶东侯国只食郁秩一县,郁秩之名废,即为胶东侯国。

魏为胶东、即墨、卢乡三县及下密县之东部和长广县(故城在今莱西市境)之西部。

晋置长广郡,郡治在不其县城(今即墨市境)。自刘裕代晋(420年)到宋明帝泰始六年(470年),为胶东、即墨、卢乡县。北魏,献文帝皇兴四年(470年),将原长广郡西界扩大到胶水,移郡治于胶东城(今平度城)。长广、即墨属长广郡。北齐文宣帝天宝七年(556年),将长广郡治移至中郎城(今龙口市境),即墨、卢乡、长广三县合并为长广县,长广县治移原胶东城(今平度城)。

隋初为长广县。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卢乡县。仁寿元年(601年),改长广县为胶水县。

唐代中后期至明初为胶水县,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为平度州,领昌邑、潍县。清为平度州,约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为散州,不再领县。1913年平度改州为县。

抗日战争期间,平度城及其周围地区成为沦陷区,自1938年初,成立伪平度县公署,至1945年9月结束。民国平度县政府,自1937年底始,先后驻祝沟、丈岭和台头,至1945年春结束。

1940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大泽山区,成立了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9月,抗日民主政权分平度县为平北(习惯上仍称平度)、平西、平南三县。1945年,由平南县析置平东县。同年,将属于昌邑县的“三泊”地带划归平南县,属于莱西南县的河里套区划归平东县。解放战争期间,为平北(平度)、平西、平南、平东四县。1949年10月1日建国时,平度县人民政府驻平度城,平西县人民政府驻张舍,后迁城子、昌里,平南县人民政府驻蓼兰,平东县人民政府驻南村,后迁古岘。1952年6月,平南县改为蓼兰县。1953年9月,平西、蓼兰合并,称蓼兰县,县人民政府驻蓼兰;平度、平东合并,称平度县,县人民政府驻平度城。1956年6月,平度、蓼兰合并,称平度县,县人民委员会驻平度城。1957年3月,周戈庄区及万家、兰底、崔家集区的部分村庄分别划归高密、胶县、昌邑。1983年10月,平度县划归青岛市。1989年7月,平度撤县设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3-06
潍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生活定居。夏商代,境内有斟灌、斟鄩、寒、三寿等封国。周初,武王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昌乐境内)。春秋时期,现市辖区分属齐、鲁、杞、莒等国。战国时,大部属齐,诸城等地属鲁。秦代,东部属胶东郡,高密置县,西部属临淄郡,东南部属琅琊郡。汉代,市境为青、徐2州刺史部所辖,分属北海、琅琊、齐3郡和甾川、高密、胶东3国。三国时,地属魏。南北朝时,南朝地为刘宋,北朝地属元魏。隋代市境属北海、高密郡。唐代属河南道,青、密2州。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莱州2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清朝为青州、莱州2府所辖,属山东省。民国时期,先属胶东道、莱胶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后属山东省。1948年潍县解放,成立潍坊特别市(省直辖)。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为省辖市。1950年,潍坊市撤销,1951年重建潍坊市,为县级市,属昌潍专署。1967年3月13日,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名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地区建制,改建省辖(地专级)市,沿用原潍坊名称,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奎文、潍城、坊子、寒亭4区,青州、诸城、安丘、昌邑、寿光、高密6市(县级),临朐、昌乐2县,共有152 个乡镇、 38 个街道办事处、 9600个自然村。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3-06
昌邑市历史悠久,据北孟千戈庄出土的黑陶片鉴定,属龙山文化,距今4000多年。据载夏禹分天下为九州始,此地即属青州,春秋设城邑。属纪国,齐师灭纪,改称都昌,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析北海安乡置昌邑。金代昌邑属山东东路益都府潍州。明洪武九年,改属莱州府,洪武十年并入潍县。1941年,昌邑县人民政府在瓦城成立,1945年日军投降,分置昌邑、昌南两县属胶东区西海专区,1950年改属昌潍专区,1983年属潍坊市。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