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10阅读
  • 15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47):永昌府(保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6-02
永昌府:要。隶迤西道。明为军民府。领州一,县二,土府一,土州二。顺治十六年,凤溪、施甸二长司省入。乾隆三十年,削“军民”字。三十五年,置龙陵。嘉庆中,腾越升直隶?。道光二年降。东距省治一千三百四十五里。广六百九十里,袤一千一百二十里。北极高二十五度六分。京师偏西十七度四分。领?二,县二,土府一,土州二,宣抚司五,安抚司三,长官司二。

保山繁,难。倚。城内:太保山,县以此名。东:哀牢山。西:九隆。南:法宝。西北:怒江,自云龙入,纳西溪、雪山、蒲缥、坪市、八湾诸水,东南入潞江。东北:澜沧江,自云龙来,与永平分水,纳罗岷北山水、沙木河水,东南入顺宁。南甸河,上流为清水河,有二源,合流而南,郎义河自城北来会,至城东,汇为青华海。折东南,穿峡口洞出,为枯柯河,南入湾甸土州。南:蒲关、水眼关。北:甸头关。东南:老姚关。东北:山塔关。西北:马面关。施甸、沙木和巡司二。

永平简。府东北百七十里。东:天马、罗武。西:和丘。北:罗木。西南:博南山、花桥山。银龙江出东北阿荒山,南流至城东南,纳罗木场、曲洞河、花桥河诸水,入顺宁,入澜沧江。东:胜备江,源出罗武山,东南纳九渡、双桥诸水,至蒙化入碧溪江。西南:花桥关。东北:上甸关。

龙陵厅 要。府西南二百九十里。明,猛弄司。乾隆三十五年置同知,徙驻。东:怒江,自潞江土司东南流入境,纳野猪河、施甸河、邦买、回环诸水,南流折西,历孟定土府入缅甸。龙川江缘厅西界,纳香柏河、芒市河,西南流,合南歌郎水,迳遮放南入瑞丽江。东:象达关。南:遮放副宣抚司,本陇川宣抚司地,明万历十二年以多恭为副宣抚使,管遮放。今因之。

腾越厅?要。迤西道驻。府西三百六十里。腾越镇总兵驻。明属永昌府。嘉庆二十五年升直隶厅。道光二年降厅。光绪间,开埠通商。东:高黎贡山,一名昆仑岗,山顶有泉,东入保山,西入腾越,又名分水岭。北:明光。西:雅乌猛弄。西北:姊妹山。龙川江源出西藏桑楚河,亦曰麓川江,至城东,纳曲石江水,折而西,至天马关入缅甸。大盈江亦曰大车江,源出赤土山,曰马邑河,西流至城东北,纳马场河、黄坡、缅箐、桥头、曩拱诸水,南与槟榔江会,有盏达河北流来注,西南迳铜壁关东、铁壁关北,入蛮募土司,入大金沙江。西:槟榔江,东南流,入干崖土司,会大盈江。东:龙川江关。南:镇夷关。西:滇滩关。西北:神护关。

孟定土府府东南八百七十里。明,土府。顺治初因之。土官罕氏世袭,隶府。北:无量山,跨镇康、耿马两土司界。南丁河,自缅宁入,纳无量山水,西南流,纳南卡、南路、南们、南底、南滚诸水,西迳府北,折南入阿瓦。怒江自龙陵入,俗名喳哩江,迳府北入缅甸。为府境之险要。

湾甸土州府东南二百二十里。土官景姓世袭,隶府。西北:高黎贡山。东:孟通山。枯柯河自保山入,南流,姚关水来会,又南至城西北,会镇康河。镇康河自镇康入,左纳响水河,右纳杜伟山水,北与枯柯河会,合为南甸河。折西,流入龙陵,注怒江。有黑泉,毒不可涉。北:姚关。

镇康土州府南三百八十里。古石睒黑僰所。土官刁姓世袭,隶府。东南:乌木龙山。西:无量山,即蒙乐山。镇康河有二源,一出乌木龙山北麓,西北流,一出无量山北麓,东北流,合为乌木龙河,迳城西南,怕红河来会,为镇康河,折北迳城西,入湾甸。南:昔剌寨。西南:控尾寨。

潞江安抚司隶府。府西南百三十五里。明,柔远府,旋改潞江长官司。永乐九年升安抚司。顺治初因之。土官线氏世袭。东:雷弄山。南:掌元山、高仑山。潞江自保山入,南流入龙陵。南:何坡寨。西南:景罕寨。东南:细甸。皆蛮酋结寨处。南:全胜关。

孟连长官司隶府。在厅南。古名哈瓦。明永乐四年置长官司,直隶云南都司。嘉靖中裁。万历十三年复置。顺治初因之,属永昌。乾隆二十九年改属顺宁。光绪二十年还属。东北:孟连河,东南流入阿瓦。

南甸宣抚司隶腾越厅。厅南七十里。明置南甸府,属腾冲,旋改州。正统八年升宣抚司,直隶布政司。顺治初因之,改隶腾越。土司刁氏世袭。东:丙弄蛮干山,土酋世居其上。南:沙木笼山。西南:牙山,延袤百馀里,山泉流入南牙江。南牙江一名小梁河,即大盈江上流,纳猛送水,西入干崖。
干崖宣抚司隶腾越厅。厅西南百二十里。明置府,属麓川平缅司。永乐元年析置长官司。正统九年升宣抚司,直隶布政司。顺治初因之,改隶腾越。土官刁氏世袭。东:云笼山,云笼河出焉。南:云晃山。西:刺朋山布岭。北:白莲山,土官居之。大盈江自南甸入,名安乐河,西迳司北,与槟榔江会,又西南入盏达。
盏达副宣抚司隶腾越厅。厅西南百四十里。本干崖地。明正统中置。万历中为缅据。顺治中复置。嘉庆二十四年隶腾越。土官刁氏世袭。北:盏达山,盏达河出焉,西南会曩送河入槟榔江。槟榔江自干崖入,迳司东南境,西南流入腊撒。
陇川宣抚司隶腾越厅。厅西南百四十里。明置麓川平缅军民宣抚司。正统十一年改置,治陇把,与干崖、南甸称为三宣抚,后入于缅。顺治初复置,隶腾越。土官多氏世袭。有摩犁、孔明、寄箭、罗木诸山。东:龙川江,亦曰麓川江,自芒市入,西南流入遮放。西北为大金沙江。
芒市安抚司隶腾越厅。厅东南四十里。古为怒谋、大枯睒、小枯睒之地。明,芒市府。正统九年改置长官司,直隶布政司,后升安抚。顺治初因之,改隶腾越。土司放氏。西南:青石山,峭拔万仞,夷砦居之。芒市河源出司西北境,西南流入遮放。
猛卯安抚司隶腾越厅。厅西南百四十里。本木邦地。明析置蛮莫宣抚司。万历三十年,改土酋长。顺治初复置。十六年改今名。土司思姓。司治后蛮哈山,山如象鼻。北:等练山,山有等练城,又有雷哈、打线诸地,皆司境险要。东:龙川江自遮放入,纳碗顶河、蛮胆河诸水,又西南出汉龙、天马关间,又西入缅甸。又西南,那莫江,下流入大金沙江。
户撒长官司隶腾越厅。厅西南百九十里。本莪昌夷地。明置土司。雍正二年裁。乾隆三十一年复置。腊撒长官司隶腾越厅。厅西南二百二十里。与户撒同时置。西北:槟榔江自盏达入,西南流入缅甸。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8:04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6-02
保山古称永昌,历史上开发较早,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不韦县。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设永昌郡,保山古名永昌便由此始。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在太保山下始建土城,至今已有1240多年历史。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设保山县(因县城西倚太保山而得名),直至1950年1月保山和平解放,仍设保山县。1983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保山县建保山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6-02
保山古称永昌,历史上,曾是滇西最早的原始居民“蒲缥人”的栖息地;战国中期,为古哀牢国统治中心;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此设县置吏,“哀牢转衰”;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内属”,保山市的前身永昌郡宣告成立。文献记载,当时的永昌郡地域极广,大致相当于今滇西、滇南及缅北广大地区,有231897户计1897344人,为卓立东汉的天下第二大郡。此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朝,天子几度易姓,永昌郡制有存有废,辖地亦有伸缩。至唐宋时期,保山先属南诏,为永昌节度;继归大理,前期仍承节度,后改为永昌府。两个地方民族政权都建都大理,又倚保山为其向西发展的基地。元初,设永昌三千户,隶大理上万户府,后相继改设永昌府、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帅府不在大理而在保山)。明代,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这一今名即首用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清代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全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府置县,易名保山,同时在其原辖地腾冲设腾越道,辖域相当于今保山、临沧、丽江、大理、德宏、怒江、迪庆7地州;1930年裁道设第一殖边督办署,辖12县、10行政区;1940年改设腾龙边区行政监督;1942年设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保山;1948年改设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再移腾冲,辖4县、7设治局。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6-02
保山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哀牢归汉、永昌建郡、邓子龙戎边、滇西抗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里曾留下永历帝、徐霞客、徐悲鸿、马可波罗等人的足迹;这里曾养育了“九隆传人”柳貌、蜀汉名将吕凯、“永半朝”王宏祚、回民领袖杜文秀、民国元老李根源、一代英哲艾思奇等著名人物。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6-02
永平建置历史悠久,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就已立县,取名博南县,属永昌郡管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借东汉明帝“永平”年号为名,改置永平县。1950年1月,永平县划归滇西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大理地区行政公署。1956年11月,大理白族治州建立,永平县隶属其管辖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6-02
龙陵古称“勐弄”、“黑水陇”(土著民族语)。民国《龙陵县志》记载,改勐弄为龙陵约在清朝初年,以山脉水势为据,龙陵“自雪山(高黎贡山北面)起,至高黎贡山,高峰插天,直出云表。左怒江,右龙江,由磨盘山(古城山)、五峰山……达摩山,左旋黄草坝,横结为龙陵”。据此,取龙川江之“龙”和高黎贡山南脉山峦陵岗绵亘之“陵”,故称龙陵。

  龙陵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烧炭田坡、豆地坪、三江口、船口坝、大花石、马鞍山等遗址证明)。先秦时期,龙陵属“濮”部(即哀牢族)。汉初(公元前206)至元始四年(公元4年),“越”人西移境内,以龙川江一带为“百越”部落,境内属哀牢国地。东汉永平十二年(69),置哀牢县,境内属永昌郡。隋、唐时期,哀牢族东移,在古城寺设诸葛亮城,龙陵属南诏国永昌节度。宋代,大理国在怒江以西设软化府,龙陵属软化府管辖。元代,龙陵属云南省柔远路,属大理金齿宣抚司管辖。

  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克复金齿,在潞江坝设长官司。明洪武二十三年,在龙陵的勐淋(今镇安)设守御所。明万历十三年(1585),改守御所为守御千户所,辖18土舍,龙陵境域四至为:东至由旺250里与保山交界,南至街坡160里与芒市长官司交界,西至蛮连270里与腾越(今腾冲)交界,北至荡习河180里与上江十五喧交界。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始建龙陵厅。清雍正元年(1723),将勐糯杨土舍划归施甸长官司管辖,区域为大寨、田坡、沟心寨、杞木林、大田坝。乾隆三十五年(1770),将潞江、芒市、遮放3土司划归龙陵厅管辖。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将施甸长官司管辖的勐糯划归龙陵厅,龙陵厅在勐糯设伙头。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央勘界,将木邦宣抚司所辖勐板土千总划归龙陵厅管辖。光绪二十五年(1899),勐板土千总划归龙陵厅管辖,龙陵厅下设4乡约、11伙头、3土司、1千总。

  民国初期,废乡约(伙头)制,实行村、甲制。民国2年(1913)改厅建龙陵县。民国19年改村、甲制为区、乡(镇),龙陵下设8区、59乡(镇)。民国21年龙陵县管辖的芒市、遮放、勐板3土司划出置设治局,龙陵县总面积为3540平方公里,境域四至为:东至莽林寨、长安街250里处与保山县分界,南至等谷、怒江250里处与镇康、缅甸分界,西至遮冒、后库250里与梁河、腾冲分界,北至高黎贡山分水岭与保山、腾冲分界。

  民国25年(1936),龙陵县废区改乡(镇)、保、甲制,龙陵县设3镇5乡、82保、890甲,龙山镇辖14保、镇安镇辖10保、象达镇辖6保、平达乡辖15保、龙江乡辖6保、潞江乡辖15保、自强乡辖7保(民国35前叫归顺乡),凤岭乡(今邦迈)辖8保。民国31年,龙陵县归属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民国37年改由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49年11月11日,龙陵解放,在镇安成立龙陵县临时人民政府,同年12月27日临时人民政府迁往龙陵。1950年3月龙陵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废除原乡(镇)、保、甲制,实行区、乡制,属保山专员公署管辖,下设四个区,第一区驻镇安、第二区驻龙山、第三区驻象达、第四区驻潞江坝,四个区共置27个乡镇人民政府。1952年划为67个乡镇。

  1952年12月,龙陵县的后库乡划归腾冲县,面积5平方公里,腾冲县的汉弄村划归龙陵县,面积5平方公里,龙陵县的龙洞乡、思腊乡、等子乡划归保山县,面积110平方公里。1953�1956年乡镇作过调整。1956年4月龙陵县改由德宏州管辖,同年12月改龙陵县人民政府为龙陵县人民委员会。1958年1月将龙陵所辖的潞江坝(第四区)13个乡划归保山县,面积630平方公里。1952�1958年龙陵县所辖区、乡和保山县、腾冲县作了大量的调整。划出给两县的总面积为745平方公里,划入本县的总面积为85平方公里。调整后龙陵县东西最大横距为6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为78公里,境域四至以东、南、西、北为序,分别与施甸、永德、镇康、缅甸、潞西、梁河、腾冲、保山相接,总面积为2884平方公里。直到2004年总面积不变。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6-02
腾冲历史悠久,西汉时称滇越,东汉属永昌郡,通博南,为滇缅古道上的重镇,历来是滇西门户,地理位置极为事要。唐置羁縻州,元置腾冲府,明设腾越卫(州);清设腾越厅,民中设腾冲县。腾冲地处边防,为历代军事重镇,明设八关九隘;清建碉五十三座、堡二十四座,后又建卡八十;民国设腾越道,腾冲城是总关隘。腾冲于公元448年(明正统十三年)建石头城,被称为"极边第一城"。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6-02
腾冲是中国西南最古老的商埠。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开辟的一条上千公里的商贸通道,北起四川成都,南下大理,经保山、腾冲等地,西去缅甸、印度、阿富汗、伊朗的陆上贸易通道,古称“蜀(今成都)身毒(今印度)道”,后称“西南丝路”。公元前122年,西汉杰出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向汉武帝报告了他在大厦(今阿富汗)见到蜀布和邛竹杖以及蜀都商人通商身毒(印度)、大厦的情况。
腾冲是滇西最早设置海关的边地。基于腾冲对东南亚、南亚通商贸易的独特地位,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法英签订《滇缅商务条约》。从此英国、印度、缅甸货物从腾冲大量入境。中英签订《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光绪二十三年,中国英国续订《中缅条约附款》规定,开腾越为商埠。光绪二十五年,英国领事杰尔逊从缅甸入腾冲与腾越厅商议开设海关事宜。1902年4月,腾冲海关正式成立开关,辖盈江、瑞丽、畹町、镇康。从此,腾冲的通商贸易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从光绪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英国先后在腾冲开设领事馆和海关后,国内外商人以腾冲为据点,进行进出口贸易,年出口货值关平银一二百万两,年进口货值关平银三五百万两,年入超值都在关平银二百万两以上,腾冲已成为滇缅贸易的三大口岸之一。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6-02
施甸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县境南部姚关蒜园村的小汉庄北侧万仞岗发掘出土的智人头骨化石(称姚关人),距今约8000年左右。从发现多处旧石器、新石器遗址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片及兽骨化石,表明距今约3500——4000年左右,古人类活动频繁,各族先民在这块上劳动、生息、繁衍。在姚关境内先后出土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展示2000多年前,境内的人民从事原始农业、牧业和狩猎的场景,创造出了灿烂的史前文化。
  据《云南各族古代史略》文字记载,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就置了不韦县,县令陈立,属益州郡;到南北朝(齐)(561-578年)时期置不建县,隶永昌郡;元朝十一年(1274年)设石甸长官司,隶镇康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更名施甸,隶永昌府;二十二年置施甸巡检司;嘉靖十九年(1540年)置姚关守备道;清顺治六年(1649年)设平彝州;十八年裁州并入保山县;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设永昌府分防施甸巡政厅;民国元年(1912年)设施甸分治县,二十一年裁撤分治县。1950年设三、四、五、六、七区,属保山县;1962年12月1日,经国务院第123次会议批准设立施甸县,隶属德宏州;1963年12月改属保山地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6-02
佤族是中国云南省的古老民族之一。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元封2年),汉武帝置益州郡,辖境达今高黎贡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当时分布在澜沧江以西的佤、布朗、德昂等族的先民,已在汉朝的统属之下。公元69年(东汉永平12年),置永昌郡,辖区包括今临沧、思茅地区和德宏、西双版纳两自治州的佤族分布区。此后,经魏晋南北朝,中原王朝均沿东汉建置,设立永昌郡。唐代,佤族先民受南诏统治。宋代,佤族分布区的北部属大理政权的永昌府管辖。源潮,佤族居住娣区分被属于云南兴盛的镇康路和孟顶路军民总管府。 明朝设立孟连长官司。 再有佤族分布的其他地区有设置了镇康御夷州和孟定御夷府,后又将孟定御夷府分置耿马宣扶司,也称孟定府。清代前期沿明制而略有变更。至光绪十三年(1887)设镇边直隶厅,辖孟连、西盟、澜沧、沧源等地。中华民国时期,沧源、耿马置设治局,镇康、双江、澜沧(包括孟连和西盟)均改为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6-02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

  公元前424年后,傣族先民在今瑞丽江河谷建立勐果占壁王国(傣语称勐卯弄),建雷允城,遗址尚存。约公元前四世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国际陆路交通线“西南丝路”开通,中印贸易便已开始,德宏即为西南丝路的必经之地。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探寻到的“滇越乘象国”,即指今德宏和缅甸的部分地区。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西南夷,德宏为益州郡哀牢地。
  东汉属永昌郡哀牢县(今盈江县)。魏晋南北朝属西城县(今盈江县)。唐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和丽水节度。宋大理国时,属永昌、腾越金齿部地。元代置茫施(潞西)、镇西(盈江)、平缅(陇川)、麓川(瑞丽)四路及南甸(梁河)军民府,隶属金齿宣抚司六路军民总管府。1287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随元军南下,途经德宏地区,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载了德宏见闻。明代设南甸(梁河)、干崖(盈江)、陇川宣抚司,盏达(原莲山)、遮放副宣抚司,芒市、勐卯(瑞丽)安抚司,隶属永昌府腾越州。清沿明制,乾隆年间增设腊撒、户撒两个长官司(今属陇川县户撒乡),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设勐板土千总(今潞西芒牛坝一带)。南甸、干崖、陇川、盏达、勐卯、户撒、腊撒土司隶属腾越厅管辖;芒市、遮放土司和勐板土千总隶属龙陵厅管辖。1874年在今盈江县芒允乡发生震惊中外的“马嘉里事件”。1911年10月27日,盈江土司刀安仁、张文光(均为同盟会员)领导“腾越起义”,推翻清政府在腾越边地的统治,宣告成立“滇西军都督府”。民国时期改府厅置道,设弹压委员;1917年改弹压委员为行政委员,设立政区,隶属腾越道。1927年废腾越道,隶属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1932年改行政区为设治局,设潞西、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6个设治局(为准县级),属殖边督办。1940年废殖边督办,隶属腾龙边区行政监督。1938年8月31日,滇缅公路全线通车,成为抗战期间中国与国际联系的陆路唯一交通要道。1942年5月,日军入侵,德宏沦陷。1945年1月国土光复后,仍置设治局,先后隶属云南省第六区(保山)及第十二区(腾冲)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7月潞西设治局改为潞西县,县城设在芒市。
  1950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潞西,德宏解放。军政代表团接管设治局,建立潞西县和瑞丽、陇川、盈江、莲山、梁河5个各民族行政委员会,隶属保山专区。1952年经政务院批准,瑞丽、陇川、盈江、莲山、梁河改设县,并设畹町镇(县级镇),均隶属保山专区。1953年7月,成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5月保山专区并入德宏,改自治区为自治州,辖保山、腾冲、昌宁、龙陵、潞西、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10县及畹町镇。1958年10月,莲山县与盈江县合并为盈江县。1963年8月,德宏与保山地区的建置分开,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盈江、陇川、瑞丽5县及畹町镇。1969年11月撤销德宏州,并入保山地区。1971年11月恢复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瑞丽、陇川、盈江5县及畹町镇。1985年改畹町镇为县级市。1992年6月瑞丽撤县改市。1997年4月潞西撤县设市。1999年2月8日,撤销畹町市,设立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副县级)。至此,德宏州辖2市三县,即潞西市、瑞丽市和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6-02
盈江西汉为益州郡滇越乖象国。东汉、蜀汉、两晋为永昌郡哀牢县。南朝北魏太和三年(479年)设立西城县。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南诏改设押西城。宋属腾越府乞兰部,元朝十三年(1276年)设镇西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设镇西府。永乐元年(1403年)设置干崖长官司,正统九年(1444年)升宣抚司。天顺二年(1458年)干崖宣抚司派副使管理盏达地区。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置盏达副宣抚司,两司均由永昌府腾越厅统辖。民国元年(1912年)分别设干崖、盏达弹压委员和改设盈江、莲山设治局。1950年5月15日,盈江、莲山两地和平解放建县制。1958年10月两县合并为盈江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06-02
考古学家曾在瑞丽南姑坝、芒约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它表明,早在四千年前,瑞丽(过去称勐卯)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据傣文史籍《嘿勐沽勐》记载:公元前364年,傣族先民就在今瑞丽江河谷建立了勐卯果占壁王国,建雷允城,遗址至今尚存。称雄于世的勐卯果占壁王国当时被尊为“勐卯弄”,即大勐卯。东汉属永昌郡哀牢县,唐宋时隶属南诏、大理国管辖。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麓川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平缅宣慰使司,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建平麓城,三十二年(1603年)设勐卯安抚司。民国四年(1915年)设勐卯行政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瑞丽设治局。1942年日军侵入瑞丽,设治局人员撤离;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瑞丽光复,瑞丽设治局恢复,与勐卯土司并存。195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41师121团1营进驻瑞丽,瑞丽和平解放,建立各民族民主联合政府。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设瑞丽县。1956年1月,中共瑞丽工委改为中国共产党瑞丽县委员会;同年5月,改瑞丽县各族人民政府为瑞丽县人民委员会。1958年11月30日,陇川、瑞丽合并为瑞丽县,12月1日正式合署办公,县府设勐卯镇。1959年11月1日,陇川、瑞丽分设,恢复原建制。1980年12月,改瑞丽县革命委员会为瑞丽县人民政府。1990年国务院批准瑞丽为旅游开放县。1992年6月9日,国务院决定瑞丽为我国沿边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地区一些开放政策;6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瑞丽县,设立瑞丽市(县级),由原县辖行政区划改为市辖行政区划。1999年2月8日,国务院决定撤销畹町市,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瑞丽市,设立畹町经济开发区(副县级)。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7-06-02
陇川县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于云南设郡县,陇川属益州郡不韦县。东汉归永昌郡衷牢县,唐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宋属大理金齿。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麓川部酋兴起,在勐卯(今瑞丽)统一了几个部落,随之兼并勐宛(陇川),建立麓川王朝政权。元至元十三年(1276), 在陇川坝北置平缅路。至顺元年(1330)置麓川军民总管, 统管原麓川政权地区。 至正十五年(1355)在姐兰(今缅甸南坎附近)置平缅宣慰使司。“三征麓川”后,明正统九年(1444)拆麓川平缅宣慰使司,立陇川宣抚司,辖今陇川、瑞丽、遮放及缅甸高丽等地。清沿明制。民国时期,1912年设弹压委员,划入户撒、腊撒两司地。1916年改为行政委员,旱季住章凤,雨季住杉木笼。同年,户撒划归干崖,腊撒划入勐卯。1932年改置陇川设治局,隶云南第一殖边督办。1950年5月,陇川解放。1951年12月21日成立陇川县各民族联合政府,隶属保山专区管辖。1953年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8年原为盈江县的户撒区及原属梁河县的邦角文化站划入陇川。同年10月,瑞丽、陇川县合并,称瑞丽县。1959年10月,瑞、陇分开,重置陇川县,隶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2-12-09
受用,太謝謝了
现居成都府双流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01-08
保山唐朝好像归属过南诏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