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39阅读
  • 5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20):精河直隶厅(博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26
精河直隶厅:冲,繁,难。隶伊塔道。汉、魏,乌孙。晋,铁勒部。北魏为金山以南诸部。隋、唐,西突厥,后设嗢鹿州都督府。元,曲只兒地。明,准噶尔各鄂拓克台吉游牧地。乾隆二十二年,准部平,始建安阜城于精河,设典史。四十八年,于城东二里建新城,仍旧名,设都司、粮员、巡司,裁典史,隶乌鲁木齐都统。光绪十四年,置直隶厅,改隶。东距省治一千七十五里。广六百五十馀里,袤四百五十馀里。北极高四十四度四十分。京师偏西三十二度四十分。天山支脉自东北来,袤延境内。北:喀拉达坂、索达坂。南:登努勒台山、乌兰达坂、布里沁达坂。西:德木克沁喀三达坂,别珍岛。博罗塔拉勒河出厅西,东流,布哈水南流,库森木什水北流注之。精河出登努勒台山,有五水南来注之。奎屯河自库尔喀喇乌苏厅西流入,合古尔图河,与博罗塔拉河、精河均潴于喀喇塔拉额西柯淖尔。驿五:安阜、托里托、和木图、沙泉、托多克。博罗塔拉巡司一。北山,旧土尔扈特、察哈尔部游牧地。南山,哈萨克部游牧地。卡伦十三。为中、俄交界,归察哈尔营辖。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59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26
 博尔塔拉,蒙古语意为“青色的草原”。
  战国时期至西汉,博尔塔拉先后为塞种、月氏和乌孙的游牧地,后又相继为悦般和西突厥占据。唐朝在此设双河都督府,隶北庭大都护府。宋至元初属西辽。元时隶属阿里麻里行省。名“博落脱儿”。明为瓦刺游牧地,名“瓦刺”。清初为准噶尔部游牧地,后隶伊犁将军府管辖;1888年设精河厅,隶镇迪道。1913年置精河县,1920年置博尔县,1942年置温泉县。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7月13日,并相继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1983年始设州、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5年撤销博乐县,成立博乐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26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博乐市中心有一座广场,既称“东归”广场,又叫“西迁”广场。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博州的蒙古族一部分是从内地西迁的察哈尔蒙古的后裔,另一部分则是由国外东归的吐尔扈特蒙古后裔,因此博州的蒙古民族文化融会了两大部落的精华。

    察哈尔蒙古部落的前身是从蒙古各个部落中择优挑选混合组成的成吉思汗护卫军,因勇猛善战和周密护卫赢得了成吉思汗喜爱。此后,这支护卫军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势力强盛的部落集团。1762年——1763年,清乾隆皇帝为保卫和开发新疆,有计划地戍边移民,从察哈尔蒙古中抽调2000名兵丁携家眷从今天的河北张家口、宣化、山西大同一带西迁到新疆,安置在博尔塔拉,充实边防,永久驻守、屯垦戍边,开发新疆。

    吐尔扈特与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并称蒙古四大部,17世纪20年代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1771年,吐尔扈特部落不堪忍受沙俄的民族、宗教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17万人毅然踏上东归祖国的万里征程,一边突破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一边与饥饿疾病顽强抗争,历时半年多,7万多人回到祖国,其中一部分被清政府安置在博尔塔拉游牧,被先期抵达这里的察哈尔营接纳。

    如今生活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蒙古族同胞与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族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26
精河县境在秦末为塞种人游牧地,西汉时期先后为月氏和乌孙游牧地,魏属悦般、柔然和西突厥牧地。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朝在西突厥地区凤瑶池都督府,精河属瑶池都督府管辖。宋属喀喇汗(黑汗)王朝管辖。元属阿力麻里行中书省管辖。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瓦刺人入主察台后王领地亦力巴里等地区精河属瓦刺人管辖。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在精河东岸筑安阜城,设典史一名,隶乌鲁木齐都统管辖。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自伏尔加河流域回归祖国后,其中一部西路旧土尔扈特约400户近3000人,被安置于精河放牧。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政府又于城东二里处筑一新城,仍称安阜城,并改典史为粮同,隶镇迪道。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设精河抚民直隶厅,简称精河厅,隶伊塔道。精河厅的境城包括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所辖的范围。

民国2年(1913年)4月,精河厅改设精河县。

民国9年(1920年)10月,博尔塔拉从精河县析出,成立博乐县。 民国33年(1944年)三区(伊犁、塔城、阿山)革命爆发。

民国 34年(1945年),成立三区革命精河县政府,属伊犁三区临时政府领导。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后,精河县改属伊犁专署领导。

1950年1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六军工兵团团部和所属二营进驻精河县,一面开荒种地,一面帮助地方建立共产党组织和人民政权。从此,县党委成为精河县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这是精河县有史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954年7月,博尔塔拉自治区成立(1955年2月改称自治州),精河县改属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区(州)领导。

1988年,精河县直辖3个乡、2个镇、3个国营农牧场,境内还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所属八十二团场、八十三团场、九十一团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26
春秋战国、秦时期(公元前770~前206),温泉地区为塞种人的游牧地。
西汉初年(公元前三世纪末),月氏被迫西迁驱逐塞种人远徙,占据塞种人之地。温泉地区遂为月氏之牧地。
汉文帝三至四年(公元前177~前176),匈奴与乌孙合击西迁的月氏,月氏不敌南迁。乌孙西迁至伊犁河流域,温泉地区易为乌孙牧地。
晋安帝年间(五世纪初), 柔然武力侵扰乌孙迫使其南迁。悦般在柔然撤兵之后,乘“乌孙故地”空虚, 便占据整个伊犁河流域,建悦般国。 温泉地区即成为悦般国辖地。
隋开皇二年(582),西突厥成为“乌孙故地”的主宰者,温泉地区隶西突厥。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唐朝在西突厥地区设瑶池都督府,温泉地区隶瑶池都督府管辖。
唐显庆三年(658),唐朝撤瑶池都督府,在博尔塔拉河流域设双河都督府,温泉地区隶属双河都督府。
唐长安二年(702),唐在庭州设北庭大都护府,双河都督府归北庭大都护府节制。
唐神龙二年(706),因突骑施控制西突厥地域,唐朝授突骑施乌质勒为瑶池都督,温泉地区受其统辖。
唐至德元年(756),葛逻禄人占据突骑施部故地。
唐开成五年(840),博尔塔拉河流域,归属由回鹘、葛逻禄等部族共建的“喀拉汗王朝”统辖。
蒙古太祖二十年(1225),成吉思汗分封其诸子,博尔塔拉河流域一带为三子窝阔台的领地。
蒙古至元元年(1264), 忽必烈在阿里麻力建行中书省(今伊犁霍城附近),温泉地区隶属阿里麻力行中书省管辖。
蒙古至元十四年(1277), 温泉地区隶属察合台后王所建别失巴里地方政权。
明永乐十六年至宣统三年(1418~1428),察哈台后王歪思汗率部迁伊犁河流域, 改别失八里为亦力把里,温泉地区仍为其辖地。
明正德四年~十三年(1509~1518)哈萨克牧地扩大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阿拉套山为哈萨克人的游牧地。
明永乐十五年(1587),瓦剌势力扩展至天山西部,温泉地区逐渐成为瓦剌的牧地。
明崇祯七年(1634), 准噶尔蒙古占据温泉地区。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清政府设伊犁将军府。温泉地区为伊犁将军节制的。
清乾隆二十七~二十九年(1762~1974),清政府从河北张家口调察哈尔官兵2000名,携眷分别博尔塔拉河一带。并设察哈尔领队大臣,专管察哈尔官兵事务。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察哈尔营分为左、右翼,温泉地区为左翼。各设八个佐领,每翼四旗。
民国3年(1914)1月24日,改察哈尔营领队大臣为领队官,原左 、右翼总管,副总管,佐领、骁骑校等它均行载撤。
民国27年(1938)2月1日,察哈尔营奉命,改为温泉设治局。
民国31年(1942)5月10日,温泉县,设治局改为温泉县,隶属伊犁专区管辖。县名沿袭设治局名。
民国34年(1945)3月3日,三区政府成立温泉总管府,之后又改为温泉政府。
民国35年(1946)4月10日,将温泉并入博乐县,同年12月1日,恢复温泉县建制归伊犁专区管辖。
1954年7月13日,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区成立,温泉县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辖县之一。1955年2月14日,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区改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仍是博乐塔拉蒙古自治州辖县之一。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5-26
温泉县原为察哈尔老营总管驻地,1942年才由“设置局”改升三等县。温泉县城虽小,但是三面环山,四季温差小,降水充沛,牧草繁盛。县城内有20多种少数民族长期居住,其中蒙古族占较大的比例,而温泉县的蒙古族中,又以乾隆二、三十年间,由张家口等地迁往新疆的察哈尔蒙古为主。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