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99阅读
  • 9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82):思恩府(武鸣府城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4-30
思恩府:繁,难。隶右江道。明正统四年升府,六年改军民府,领州二,县二,土巡检司九。顺治初,改明军民府复为府。康熙二年,镇安土府改流官来属。三年,降直隶土田州来属。五年,升安隆长官司为西隆州,上林长官司为西林县,并来属。雍正七年,升镇安土府为府,以向武、都康、上映三土州隶之,析土田州置百色?。八年,改西隆州西林县隶泗城府。十年,改奉议州判隶镇安府。十二年,降直隶宾州,并所领迁江、上林二县来属。乾隆七年,析土田州置阳万土州判。同治九年,废那马土司,改置那马?。光绪元年,升百色?为直隶?,废土田州,置恩隆县及上林土县、下旺土司,往属之。五年,改阳万土州判为恩阳州判,并属百色直隶?。东北距省治千百五十里。广三百三十五里,袤二百四十里。北极高二十三度二十七分。京师偏西八度五分。领?一,州一,县三,土司七。土司疆域,华离瓯脱。无附郭县。东北:三台山,东溪出。西北:笔架山,西溪出。夹城而南,合为府江,入武缘。

武缘繁,难。府南七十五里。明正统七年,府迁治乔利,在今治北四十里白山土司境。嘉靖七年,徙县北止戈里之荒田驿,即今治安山。府治北:蜿蜒山。东北:大名。东:思?粦山。县东:黄道山。北:高峰岭。府江二源,至府城南合流,左受大揽江,右受仙湖江,经治西,与南流江会。南流江自上林经县东北,受名山、黄塘各墟水,折西南,驮浅江出县东南,西流注之,会府江。又西南,左受那楞江,又西,右受三朝水,西南流,入隆安。思恩营驻城。府城有分防汛。西有高井寨巡司,旧驻上林土县,乾隆十九年移驻罗墟。

宾州繁,难。府东二百里。明属柳州府。顺治初因之。雍正三年升直隶州,领迁江、上林、来宾、武宣四县。十二年降州来属。南:仙影山。西:古漏山,古漏水所出。镇龙山,东南七十五里。思览江,上源曰北江,自上林流经州东北,武陵江出州南,合龙龚江曰李依江,又合丁桥江,北流注之,东入迁江,下流为清水江。丁桥江出州西南,二源合东北流,歧为二,至州治东北复合,入李依江。宾州营驻城。东:安城汛。有安城镇巡司。驿二:在城,清水。

迁江冲,难。府东少北三百二十里。明属宾州。顺治初,隶柳州府。雍正三年改属直隶宾州,十二年来属。北:泊鉴山。西北:云屏。东北:莲花。东南:牛眠、纱帽。红水江自上林入,东南流,左受俭排水,经治北,会清水江,东入来宾。思览江自宾州入县南,屈曲北流,左受贺水曰清水江,北注红水江。北三江出忻城土县,经县东,北流入来宾,注红水江。东南有清水镇。宾州营分防汛驻城北。北四墟、西洛峒有汛。西:平阳墟巡司。上林繁,难。府东百八十里。明属宾州。顺治初,隶柳州府。雍正三年改属直隶宾州,十二年来属。北:八角山。东北:云凌山。东南:张光岭。南北两江合流,其下红水江,经县北,缘忻城南界,东南流入迁江。北江出县西北清水隘,东南流,经治北,右受南江,曰鼓江。又东,汇水自县东北二源合南流注之。又东,右受狮螺江,东南入宾州。县丞驻三里城。乾隆三年改州同,置三里营驻焉。东邹墟,北六便,东北乔贤墟、思吉镇有汛。又东北周安镇、东南思陇墟二巡司。驿一:思陇。

那马厅 府西北八十五里。明,那马土巡司。顺治初因之。同治九年废那马土司,改置通判,仍属府。东:岜鹿山。东南:岜颜山。西南:苏?韦山,苏?韦水出焉,北流,右受岜马山水,北入兴隆土司。西南:穠企水,出穠企山,北入旧城土司。

白山土司府北八十里。旧治西南乔利墟。明末移治陇兔村。吴三桂乱,徙博结村,即今治。南:独秀山。西南:九兒山。红水江在北,左界安定土司,东北流,入忻城,合姑娘江,屈东南入上林。
兴隆土司府北七十里。西南:七首山。西北:天堂岭。红水江自都阳土司境南流入司西北,右界恩隆。折东南,经都阳土司南、旧城土司东北,复入司境。又东北,右受那马水,罗墟、乔利墟水合西流注之,北入白山、安定二土司界。
定罗土司府西九十里。北:罗汉山。东北:五更。架溪出旧城土司,东南流,至五更山,右受一水,伏流,经那马合穠企水,至旧城贡村墟入红水江。
旧城土司府西北百五十里。北:八峰山。东北:崠嵝山。红水江界司东北境,穠企水流合焉。那感水出治前,南流入武缘。
古零土司府东北八十里。南:纱帽、象山。东北:狮子山。古旺墟水出司东局董村,东南流入龙洞,复出,经古旺墟,至上林注汇水。


都阳土司府西北二百八十五里。北:岜皁山。南:强山。西:宝珠岩。红水江界恩隆境入司西南,屈东北,右受北来一水,东南入兴隆土司。
安定土司府北百六十里。北:大察山。东南:八仙山。红水江自兴隆土司北流,经司东南,合九邓墟水,迳灭蛮关入,左纳刁江,折东南入上林。匹夫关。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51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4-30
武鸣县府城镇曾是明清时期思恩府府治所在地,那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块被列为武鸣县文物保护对象的“卧牛石”。说起卧牛石,它背后还藏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和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神牛下凡的美丽传说府城镇自古就是农田广袤、物产丰富之地。从很久以前开始,每年开春时节,当地官府和农民都组织春牛出游,人们还敲锣打鼓,借此感谢耕牛辛勤的付出。传说有一年开春,天下大旱,万顷良田全部干裂生烟。农历二月十九这一天,晴空突然闪过一道霹雳,紧接着一场百姓苦盼已久的瓢泼大雨降下。更令人惊奇的是,当天夜里,一头披挂彩带、周身闪耀磷光的神牛从天而降,整夜不歇地自动翻耕水田。等到天亮人们赶来,神牛已经化做一尊石像,卧于田垅之间。思恩府乡民随即大呼“观音菩萨显灵啦”,并跪地长揖。据说那天正是观音念及思恩府一带人民勤劳善良,于是撒甘霖、遣神牛救了百姓。后来,人们特意划地保护那尊石牛像,以志纪念。这虽然是民间传说,但也反映出当地人民勤于耕作,爱护耕牛的优良传统。郡守劝农的历史故事:卧牛石前,看到“牛头”上刻有“卧牛石”三个大字,“牛腹”则刻着“郡守李彦章劝农至此”九个大字。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4-30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府城是旧思恩府的府治所在地,但比较详细了解它的历史变迁和府城圩农贸集市形成的过程的并不很多。
  思恩府,唐朝开始设思恩羁糜洲,洲治在寨城山,即今平果县的旧城镇,州官是土官世袭制,父子相接。宋朝,侬智高起兵反宋,朝廷派狄青率兵征讨,浙江余姚县人岑仲淑随军南下,因打仗有功,授武荫侯,封为思恩土州知州,此后思恩土州的知州为岑氏家族世袭。明朝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至正统年间。广西的思恩县(今环江县)、庆远(今宜州)、河池、马平县(今柳城县)等地壮、瑶等少数民族起义,崇善(今崇左市)的土官起兵反叛朝廷。思恩土州官岑瑛领土兵,受镇远侯顾兴祖调遣先后到马平、宜山、崇善征剿。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思恩土州升格为思恩土府,正统六年改为思恩军民府,岑瑛以打仗有功任知府,府官仍为岑氏家属世袭。岑瑛任知府后,觉得府治在寨城山十分偏僻,交通阻塞,便把府治搬迁到乔利(今马山县乔利镇)。明弘三年(公元1490年),岑瑛的孙子岑浚任知府时,起兵反叛朝廷,攻打官军,劫武缘(今武鸣)、上林县,扩大地盘。十八年(公元1505年),广西总兵毛锐,奉令调集1.8万兵力征讨,岑浚兵败退入寨城山,官军追击,岑浚死于乱军之中。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朝廷对思恩府实行“改土归流”,即取消知府由岑氏土官世袭制,改为按500里内不得为官的规格,由外地选任知府,数年轮流的流官制。明朝嘉靖初期,思恩府田州(今田阳)土官卢苏、王受起兵反明,后来又暴发声势浩大的八寨农民起义波及思恩、邕州、柳州、庆远4府几十个州、县,震撼了明皇朝。新建伯王守仁(王阳明)奉命到广西率兵镇压,招抚卢苏、王受,扑灭了八寨农民起义的烈火以后,到乔利察看地形,遂写奏疏经朝廷准奏,将思恩府治迁到“四野宽衍皆膏腴之田,而后山起伏蜿蜓为平原环抱,涵蓄两水夹绕”、“四面山势重迭,盘回皆轩豁秀丽”的“武缘县荒田驿”,即今府城粮所、府城高中一带,此后修筑城墙,周长312丈、高2.1丈、厚1.2丈,墙上垛口686个,开了个城门,命名为“鸣凤门”、“思正门”、“悦化门”。初时,思恩府辖范围今马山、平果直至与云南省交界。经历次变更,清朝时思恩府辖一州、三县、九土司、一土州、一土县;宾州(今宾阳县)、武缘(今武鸣)、上林、迁江(今属来宾)县,白山、古零、定罗、兴隆、那马(今皆为马山县地)、下旺、旧城(今皆属平果县地)、都阳、安定(今皆属都安县)土司,田州土州(今田阳县)、上林土县(今田东县地)。清朝倒台后,1912年裁思恩府,抗日战争时期拆城墙,今有城墙土堆痕迹。
  明朝嘉靖七年,思恩府搬来后并没形成贸易市场,城墙内范围窄小,也不可能形成市场。形成市场主要是土兵操练而来。当时,思恩府军事组织先后设有分巡道、思恩营(指挥官级:守备)、思恩协(指挥官级:副将,广西总兵直属),正规兵员最多时是705名,布防在武缘县与土司交界的镆鎁、博涩、高井、西舍、横山5个兵寨共485名,驻武缘120名(包括每塘站各2名)、驻田州土州100名。因此,府衙无正规军守卫,思恩府知府除清朝道光年间李彦章驻府衙时间较长和其前任金梦麟、姚文光、张绥远、程伯銮、戈琦、李可琼等人偶住一些时间外,几十任知府都住宾州,同知、副住武缘。府衙的守卫由9个土司轮流派士兵,每月由一个土司派100名(一说70名)守城,兼揖盗,为府衙官吏供柴、抬轿、挑水、甚至充驿塘站差事。每年农历霜降季节的第一日即“霜降日”,9个土司及土州、土县的土司亲自率领精壮士兵,集中到教场祭旗操练、演习,知府、同知、守备、副将、参将等大小官员亲临检阅。各司士兵“或皮铠兜鍪络以长,或毡笠绒衣结束大带,或彩缯缠头以别伍,或画衣饰甲以别营”,各据方位,行图布阵,“金鼓喧阗,旗幡炫耀”。各土司自备酒肉,操演完毕“各领牛酒,依方位札队,席地杂沓而饮”。校场外,村民密集赶热闹,“远近商贾幅辏,形成民间集市贸易市场,其位置大体是今府城镇人民政府门前的四包围旧市场。此操演制度至清朝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废止,守城官兵定员76名,驿路、塘站共派兵员30名。原校场遂形成市场,壮语称为“haw  camh"(壮文),汉语译为“站圩”,今府城圩四周村民七、八十岁以上者,仍有人称府城圩为“站圩”。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4-30
武鸣自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县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在宋、元、明、清朝为武缘县。民国二年(1912年)武鸣县人陆荣廷任广西都督,意“以武而鸣于天下”,改武缘县为武鸣县,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汉为领方县地,隋置武缘县,唐宋沿用,明清属思思府。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4-30
宾阳县古为百粤之地。夏至周为荆州地,秦时属桂林邵所辖。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领方县,为本县立行政建置之始。三国时代,本县为吴国属地。元兴元年(264年)改领方县为临浦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将临浦县疆域划分为二恢复领方县,又予汉广郁地设等宁县,唐朝贞观五年(631年)置宾州。清朝康熙以前,仍沿明制,宣统三年(1911年)改宾州为宾县。民国元年(1912年)宾县改称宾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置宾阳县,宾阳县专区(后改邕宁县专区)1953年3月起为桂西壮族自治区(后又称州)所辖,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划归南宁专员公署所辖(后改称地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4-30
1952年迁江并入来宾县。1981年析置合山市。

合山历史源远流长。秦属桂林郡地,汉为领方县地,三国属临浦县地,两晋至隋,复属领方县城地,唐属羁糜思刚州辖地,宋至民国属迁江县。解放后,迁江县并入来宾县。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从来宾县划出设立合山市。

思刚州(今合山市境)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置羁縻思刚州。今合山市和兴宾区迁江一带为思刚州地。
迁江县(今合山市及兴宾区迁江一带),宋天禧四年把思刚州改置迁江县,属宾州。
元代迁江县(今合山市及兴宾区迁江一带)属严州。
迁江县(今合山市及兴宾区迁江一带)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改属思恩府。
1912年,迁江县属武鸣府。
[ 此贴被爱在战国在2007-04-30 18:38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4-30
林县历史悠久。秦朝即为桂林郡地,自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上林县,属南方州,此为“上林”名称由来。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改属南宁专区专员公署,1971年属南宁地区行政公署至今。1958年冬,上林曾与宾阳并称宾林县,翌年夏,重又分开恢复上林县建置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4-30
马山县历史悠久,行政区域由原来的那马县和隆山县合并而成。古属南荒地,秦属桂林郡地,汉属交州刺史部郁林郡领方县和增食县,唐属岭南西道邕管思恩羁縻州,元属湖广行省广西右江道思恩土州,明属广西布政使司右江道思恩军民府。明洪熙元年(1425年)全县设白山、古零、乔利、兴隆、那马、定罗等6个堡。正统七年(1442年)思恩军民府府署从寨城山(今广西平果县旧城)迁至乔利堡,历时86年。嘉靖七年(1528年)6个堡改署为白山、古零、兴隆、那马、定罗等5个土巡检司。清同治6年(1867年)改那马土司为那马厅,其余定罗、兴隆、白山、古零土司依旧。民国元年(1912年)那马厅和定罗土司合并改为那马县。民国4年(1915年)白山、古零、兴隆三个土司合并改为隆山县。两县直隶于广西省政府。1951年6月,那马县和隆山县合并为马山县,县政府设在马山县城厢公社(现白山镇)。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4-30
今广西都安县在清代属思恩府(武鸣府城镇)地域,清政府为控制少数民族和进一步推行"以夷治夷"政策,在思恩府下设土巡检司,都安曾长期处于思恩府武缘县的安定土司统治下。土司下设的机构称"城头",至清康熙年间安定土司在瑶族地区下设长官管制的"行宫",任用瑶族头人为"土目"、"总管"、"小甲目",通过这些小头领对布努瑶加以控制,土司巡检、城头、土目都为世袭。"土目"忠诚于清王朝的土司制度,掌握生死大权,历史上布努瑶称之为"瑶王"。土司制度下的安定布努瑶政治制度对瑶族人民政治上压迫、经济上剥削,在残酷的专制下瑶民起义此起彼伏。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4-30
思恩府是少有的几个府城和附郭县不同城而治的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