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63阅读
  • 7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52):福宁府(宁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4-15
  福宁府:冲。隶福州道。总兵驻。明,州,领县三。雍正十二年为府,割福建之寿宁来隶,增霞浦。乾隆四年,复析置福鼎。西南距省治五百四十五里。广三百二十四里,袤二百三里。北极高二十六度五十四分。京师偏东三度四十一分。领县五。

霞浦冲,繁。倚。西南:霞浦山,县以此名。城北:龙首。南:罗浮。东:箬山。西:慧日。西北:望海。东、南、西际海。自福鼎迤南,小?俞山、乌崎港。杨家溪纳梓柏洋溪为赤溪,折东为雉溪入。又南三沙,迤西小皓,瓜溪入。又西松山,赤岸溪合倒流溪、三涧水入。又西百茶村,欧公河入。又西南渔洋垾,后垅溪入。又迤东南武崎山。又南废大金山千户所。又南罗浮山,是为三都澳,商埠、海关在焉。又西叶山。又南北壁。又南东冲口。又西至福安界。其北獃头山,霞浦溪入。又北盐田关,柘溪入。其西坪溪、坑口溪、富溪,并入福安。斗门闸溉田万顷。东冲、大金、古镇、斗米、牙城五镇。柘洋、三沙二巡司。高罗、杨家溪二废司。

福鼎冲,繁。府东北二百十里。治桐山南麓。东:福鼎山,县以此名。东:福全。东南:茭阳。西:铁樟。南:太姥。东南际海。自浙江平阳迤西南为沙埕港。桐山溪出西北金尖山,屈东北,合金钗溪、茭溪、南溪,折南为乌溪。合透埕溪、贯岭溪,迳城东而南,合龙山溪为夹城溪,又东南为关盘港。会三叉河、前歧溪、象溪,其西南会董江为白水江,又东南迳金屿门入。又西屏风山,有福安塘、弹江入。又西黄崎山,筼筜溪入。又西北九曲港,王柄溪会才溪、蔗溪、跃鲤溪、秋溪入。又西峡门,硖门溪合濮阳溪入,又西至霞浦界。西南:樟柏洋溪入霞浦,管洋溪入浙江泰顺。沙埕、峡门、南关三镇。秦屿,参将驻。有巡司。潋城废司。

福安疲,难。府西北百三十里。城北隅:铜冠山。城东:鹤山。北:扆山。东北:大东。西:福源。东南:马顶、城山。南:重金。南际海。自霞浦迤西南,为官井洋、白马门口。大溪二源:东溪北上承浙江泰顺,宁寿后溪,自缘界入,右会蟾溪;西溪上承宁寿托溪来会,为交溪,至城西栖云潭,右合秦溪,是为大溪。又东南,左纳坑口西坪水,折西南,会松洋溪,为三江口。又南为苏江,右合薛阪,左赤石关水。又东南为印江,黄崎江入。又东南,迳白马门、达官井洋,入于海。有白石关巡司。白石镇废司。

宁德疲,难。府西南百三十里。西:白鹤山。东:官扈。东南:金瓯。南:勒马。北:霍童山,白玉蟾云“三十六洞天第一”,高二十里,周五十里。东南际海。自福安迤西南为云淡门,松洋溪支津西北自寿宁入,纳麻阳峡水为南门溪。显圣溪缘屏南界合双溪来会,为外渺溪。又东南,左合赤溪,迳铜镜为金乘港入。又西南北溪,西北上承屏南龙漈溪入,迳石堂山合黛溪。又南,东为金溪。又东南,覆鼎屿、白匏山、青山。其南,青屿门。北溪南支合钟洋溪,纳杨溪,迳城北为蓝田溪。又东南合古溪,又东合蒲岭水,为飞鸾江,合焦溪入。又西南至罗源界。其松洋溪经流东南入福安。东湖、飞鸾镇。霍童巡司。石堂二废司。

寿宁简。府西北二百八十里。城北隅:真武山。北:立茂。东:丛珠。西:天马。托溪即北溪,西北自浙江庆元入,为九岭溪。又东南合西溪,至斜滩会南溪。其北蟾溪出西北大熟岭,会茗溪贯城东出,迳笔架山,屈东南,缘界并入福安达交溪。又北,西溪出庆元界青田隘,东合官台山官田洋水,又东为葛家渡溪。又北后溪自浙江景宁入,为上地溪,合小东水。又东,折北,错泰顺复入。又东南为百步溪,右合武溪,复错泰顺与西溪合。下游亦注交溪。西南松洋溪自政和入,迳芹山至泗洲桥,支津西南出,又东南至溪口,并入宁德。里老桥陂溉田二百馀亩。渔溪巡司。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31 17:11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4-15
晋太康三年(282)划侯官县温麻船屯设温麻县,属晋安郡。隋开皇九年(589)撤温麻县入原丰县。唐武德六年(623)以温麻废县设长溪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开成(836—840)中增设威德场。五代唐长兴四年(933)升为宁德县。宋淳佑五年(1245)增设福安县,与长溪、宁德皆属福州。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升长溪县为福宁州,辖福安、宁德2县,属福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福宁州降为县,成化九年(1473)恢复福宁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并就府治设霞浦县,属福建布政司(省),同年划入建宁府的寿宁县,乾隆四年(1739)增设福鼎县,计辖霞浦、福安、宁德、福鼎、寿宁5县,清末属宁福道。
  1912年废府制,属东路道(1914年为闽海道),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时属“闽海省”。1934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1935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1943年为第八行政督察区。1935年所设周墩、柘洋2特区,1945年改为周宁、柘荣县。
  1949年6月至9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三专区。1950年4月改名福安专区(驻福安),辖福安、宁德、福鼎、霞浦、寿宁、周宁、柘荣7县。1956年增进原属闽侯专区的长乐、连江、罗源3县,撤销柘荣县,1959年划长乐、连江2县归闽侯专区,增进原属南平专区的松溪、政和2县。1960年合并松溪、政和为松政县。1961年恢复柘荣县。1962年划罗源县归福州市,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2县。1970年7月专区迁驻宁德,改名福安地区,同年划松溪、政和2县归南平地区,增进原属闽侯专区的连江、罗源、古田、屏南4县,再次撤销柘荣县。1971年改为宁德地区。1975年恢复柘荣县。1983年划连江、罗源2县归福州市。1988年撤宁德县,设县级宁德市。1989、1995年,福安、福鼎相继撤县设市。
  1999年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宁德地区和县级宁德市,设立地级宁德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蕉城区。宁德市设立蕉城区,以原县级宁德市的行政区域为蕉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八一五中路。宁德市辖原宁德地区的寿宁县、霞浦县、柘荣县、屏南县、古田县、周宁县和新设立的蕉城区。原宁德地区的福安市和福鼎市由福建省直辖。2000年正式撤地设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4-15
宁德属东南沿海印纹陶文化系统,早在一至二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晋太康3年设立了县治,元至元23年设立福宁州, 清雍正12年升为福宁府,民国23年设行政督区,解放后设福安专区,1971 年6月改宁德地区。闽东有许多文化古迹和传说。据史书记载, 蕉城霍童 山是道、佛两家的圣地之一。这里有“燧人氏造火”和“黄帝造(到)霍” 的传说,还有尧帝封太姥的传说。一百年前,在闽东开埠设立了福建第一 海关──福海关。历史名人朱熹、陆游、冯梦龙、文天祥、戚继光等曾在 宁德工作、生活和打仗过。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4-15
霞浦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古先越人在此劳动生息。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设立温麻县,唐时称长溪,元代升为福宁州,清雍正年间改称为福宁府,并增设附郭县(始称霞浦)。历史上,曾是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闽浙要冲”,“海滨邹鲁”之誉。

明洪武二年(1369年)霞浦州改县,属福州府;成化九年(1473年)复州,为州所在地。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福宁府。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4-15
乾隆四年(1739年)从霞浦县划出劝儒乡的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四里置福鼎县,隶属于福宁府,县治设在桐山,故称桐城。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属东路观察使,民国六年(1917年)属闽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省直辖,民国二十年(1931年)隶属福建省第二督察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称第八行政督察区。1949年6月11日福鼎“解放”,受辖于浙江省第五行政公署,1949年10月受辖于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50年改称为福安专区,1970年行政公署迁往宁德,1971年福鼎改属宁德地区。1995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福鼎县设福鼎市,仍隶属于宁德地区。2000年11月撤销了宁德地区设宁德市,福鼎现属宁德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4-15
先秦时期福安市为闽越族居住地,(禹贡)称为扬州地,周为七闽地域,秦属闽中郡,汉初隶属闽越国,东汉为会稽南郡,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属冶县,三国属吴建安郡东安县,晋、宋、齐、梁、陈属温麻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属原丰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属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起属长溪县。
  宋嘉定十年(1217年),乡人郑子化以长溪西北乡地偏难治,上书请析县。宝庆元年(1225年),长溪令范夔也建议设县,以韩阳坂为治所。几经公文往返,悬而未决。宋淳佑四年(1244年),大学生张过请在建县前先将长溪县西尉移驻西北乡。5月,福建路令代理福州知府项寅孙派员勘查,9月复派签厅邓采亲往踏勘县治,里人(进士)许子大愿意献地建治所。淳佑五年(1245年),乡人殿中御史郑采献诗理宗:“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顾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风飞衔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于问处拜皇都”县治因而议定。理宗御批“敷赐五福,以安一县。”福安因而得名,正式划出长溪县西北二乡、九里建福安县。福安建县后,直隶福建路福州。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福安县改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福宁州。
  明洪武二年(1;69年),福安县划归福建行中书省福州府管辖。景泰六年(1455年),划出县埂平溪里十一至十四都归新置的寿宁县。
  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安县届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宁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福安县隶届福建省福宁府。
  民国元年(1911年)废府、州,福建划分为4个道,福安县隶届东路道(道治在含闽侯)。民国3年,东路道改称闽海道,福安县属之。民国14年,国民==废道,福安县直属于福建省。民国22年11月.==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和国人民革命==,12月福建划分为4个省2个市,福安县属闽海省。次年1月,人民革命==失败,福安县复为福建省直辖。民国23年7月,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福安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民国14年10月,全省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福安县届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长乐县、后移驻闽侯)。民国31年5月,福安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次年9月移驻闽侯)。民国32年9月,全省划分为8个行政督察区、2市,福安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民国36年4月,全省调整为7行政督察区,福安县隶属第—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
  1949年7月19曰,福安县解放。9月30曰成立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福安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1950年3月,行政督察区改以专员公署驻地县命名。福安县属福安专区。1970年2月,福安专员公署迁驻宁德。1971年6月,福安专区改称宁德地区。福安县属宁德地区。
  1989年11月13曰福安撤县建市,福安市属宁德地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4-15
《禹贡》称境内为扬州地,周为七闽地域,秦属闽中郡。自秦始皇设立郡县制后,秦王朝虽将当今福建疆域划定为闽中郡,将今福州置为冶县,但秦王朝对闽域的郡县鞭长莫及,并未派任官员,更无法驻扎军队和征收赋税。郡县制在当时的闽域只是虚有其名,并无实质。闽中郡于秦末自废。
西汉隶属闽越国,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属冶县(亦称东冶,今福州)。由于西汉时期的冶县是山越人自立的,所以,其立县时间,史无明载,也未得到朝廷正式承认。由于是“自立”的县,其强烈的“自治性质”,使得西汉朝廷同秦王朝一样:政治上未派官,财政上无收税,军事上无驻军。这种局面,大约持续了300余年(前110-公元196)才被打破。
东汉为会稽南郡地。东汉末年,孙策在击败吴中豪帅严伯虎之后,亲自谋划平定冶县。冶县平定后,在闽北正式设立了建安(今建瓯)、汉兴(今浦城)、南平(今南平)三县;接着,又打败逃往侯官(今闽侯)的会稽郡守王朗,占领侯官,并立县。这是汉王朝第一次正式在福建地区立县。此时,原冶县(东冶)地就有了四个县。建安十年(205)又转讨上饶,并分建安之桐乡地,设立建平县(今建阳)。这样,汉廷第一次真正地在东冶(今福建)建立了五县(建安、汉兴、南平、建平、侯官),确立了政治统治。孙权于建安8年(203),确定了自己在东冶(今福建)的统治地位,在建安县设立了南部都尉府,隶属于会稽郡。这是一个军事管制委员会性质的政权。吴永安3年(260),建立了建安郡城,这是福建辖境的第一座省城。建安郡的设立,标志着福建地区从此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治行政建制,标志着“会稽郡南部都尉府”、“冶县”、“东冶”等提法退出了历史舞台。建安郡的建立,使福建从此被正式纳入了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轨道,结束了“此前不通中国”的局面,标志着“七闽,至三国吴时,始通中国”(乾隆福州府志),即正式接受中央王朝统治。当时福建重心在闽北,中心在建安。“建安”是当时福建疆域的代称。
晋太康三年(282年)建温麻县(今连江),隋开皇九年(589年)撤并于原丰县(今闽候)。隋大业三年(607年)属闽县(今闽候),唐武德六年(623年)废温麻县设长溪县(今霞浦),属泉州郡,不久迁治连江,改称连江县。长安二年(702年),与连江分治,复置长溪县。开元十三年始改闽州为福州,长溪县属之。唐开成年间(836-840)分设感德场,五代唐长兴四年(933)升为宁德县,宋咸平三年(1000),析宁德关隶镇为关隶县(今政和),宋淳佑五年(1245年)分置福安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辖福安、宁德两县,属福州路。
早在3000年前,寿宁县境内即有先民活动。而寿宁立县,则源于明代开采银矿课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寿宁便有局下(今大安乡官田场)官司采办银课。由于课税繁重、官吏暴敛,激起矿工的强烈反抗。景泰元年(1450),括(今浙江丽水一带)人郑怀茂等聚集2000多人,在官台山银矿公开对抗官府,进行武装开采。
明景泰六年(1455),闽浙都御使刘广衡、福建按察副沈讷率兵进驻寿宁“征剿”,并于端午节前一日攻占官台山寨。尔后,以官台山据险阻要隘,深恐武装矿工“时或窃发,为久远计,莫若立县以统治之”为由报请朝廷,于同年八月,批准划出政和县南里、北里、东里十至十五都(约今鳌阳、清源、大安、坑底、平溪、下党、芹洋、托溪和周宁县的纯池、泗桥)和福安县平溪里十一至十四都(约今武曲、斜滩、竹管垅、南阳、犀溪和凤阳),成立寿宁县,置县治于杨梅村(今鳌阳镇所在地)。
寿宁建县后,隶属建宁府,府治在建安(今建瓯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寿宁划归福宁府,府治在霞浦。民国元年(1912)废府,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设置东西南北四路道,寿宁属东路道。民国3年6月,全省依原辖区,置闽海、厦门、汀漳、建安四道,寿宁属闽海道,道所在地闽侯。民国14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政制,寿宁县属于福建省。民国22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分为4个省、2个市,寿宁县属闽海省。民国23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寿宁复为福建省直辖。民国23年7月,福建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寿宁属第二行政区,区治设福安。民国24年10月,全省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寿宁改属第三行政区,区治设浦城。民国27年6月,第三行政区治改设建阳。民国28年,寿宁改属第一行政区,区治设闽侯。民国31年,区治改设福安。民国32年9月,调整行政区,全省划分为8个行政督察区,寿宁属第八行政区,区治设福安。民国36年4月,全省又缩减为7个行政区,寿宁属第一行政区,区治仍设福安。
民国38年(1949)6月6日,寿宁县成立善后委员会,接管国民党政权。7月20日组建寿宁县人民政府,寿宁县隶属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福安。1950年第三行政区改称福安专区,专员公署仍设福安。1971年,专署领导机关迁宁德,福安专区更名为宁德地区,寿宁县隶属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称宁德地区行政公署,驻地不变,寿宁县仍属宁德地区。2000年10月宁德地区撤地建市,寿宁县仍属宁德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4-15
霞浦县古名温麻,创建于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县治在今霞清县古县村、县境范围相当于现在的连江、宁德、周宁、寿宁、福安、霞浦、福鼎、柘荣8县及罗源、政和、各一半的面积,除辽阔的海洋、众多的岛屿外,陆地总面积约有1.16万平方公里。
  唐、宋期间,连江(包括罗源)从温麻县划出自立为县,原温麻县改名为长溪县,县治由古县村移至今之霞浦松城镇,后因宁德、福安各自建县,长溪县境面积缩小为3500平方公里(即今之霞浦、福鼎、柘荣三县领地)
  北宋元礻右二年(公元1085年),创建长溪县城隍庙(即福宁府城隍庙的前身)为闽东境内第一座城隍庙,至今已有九百一十三年的庙史。元、明两代,长溪县升为福宁州,原县城隍庙,改为州城隍庙。清代,福宁州升为福宁府,原福宁州城隍庙随即改为福宁府城隍庙。原奉祀的城隍爷,亦依例晋爵为监察司民威灵公。每岁春秋仲月,地方官于风云雷雨坛合祭,每月朔、望行香及祈祷皆诣庙。神为西汉御史周苛,因守荥阳,羽破城、苛骂不绝口,羽怒,烹,高祖即位,思苛忠烈,令天下郡县各设城隍庙祀之。故福建都城隍庙与福宁府城隍庙,所祀之神,皆为周苛御史也。
  福宁府统辖霞浦、福安、寿宁、福鼎、宁德五县(当时周宁、柘荣尚未设县),福宁府城隍也统辖五县城隍,城隍庙内,并塑有五县城隍神像合祀之。霞浦县是福宁府的所在地,起初只有福宁府城隍庙,未有霞浦县城隍庙,鉴于福宁府五县其他四县都有县城隍庙,因此霞浦县知县胡世钰,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将福宁府城隍庙东侧的原蓝溪书院旧址,改建为霞浦县城隍庙。另外于明嘉靖间,戚继光参将,带领的浙江义乌兵,来此剿除倭寇,义乌兵营有一段时间常驻本县,他们都带有义乌城隍爷的香位前来,这些义乌兵也就在驻军处,建立了一座义乌县城隍庙,因此霞浦县城就有府城隍、县城隍和义乌城隍三个城隍庙,所以霞浦城隍文化特别发达,老百姓和政府,对城隍文化也比其他地方格外重视。三个城隍庙,都有较多神产,尤其是福宁府城隍庙,神产之多,富甲福宁府的所有庙宇。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