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49阅读
  • 4回复

[地名探讨]有关"淮安"的改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2-25
N年前,县级的淮安市--改--楚州区,
目前,楚州区--改--淮安区,
N年后,淮安区是否会又--改--某某名?
群众们将拭目以待.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2-26
淮安市——改回淮阴市
1,清河区——更名清江区,
2,清浦区不变(两区来自老清江市或清江浦)
3,淮阴区更名清河区(因原名清河县)
4,淮安区不变。
日联冬夏,雪梦罗浮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2-27
回 1楼(岁月似歌) 的帖子
淮安市没必要改回。毕竟淮安县以前叫山阳县,因为重名,撤府留县的时候,县以府名。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3-06
周恩来故里第三次更名:更名复名岂能正城市之名

2012年03月06日 10:15
来源:南方网

在庆祝淮安区诞生的时候,也许更该总结的不是县级淮安复名的经验,而是楚州之名复现又失的教训。

中国何其大,更名时常有。2012年2月23日,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正式宣布更名为淮安市淮安区。这是周恩来出生后他的家乡第三次更名。上两次分别是1914年由淮安府山阳县更名为淮安县,2001年2月,地级淮阴市更名为地级淮安市,为避免市、区同名,原县级淮安市被一并更名为楚州区。

有趣的是,此后10年,为把“淮安”两字改回来,当地一些官方和民间人士,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发起了一场要求“楚州”重回“淮安”的“正名”运动,声势甚至惊动了中央。

两千多年来,这块土地的名称经历了多次更换,总体上来说,“淮阴”最为悠久,“楚州”最为奇异,“淮安”最有寓意。时至今日,无论是地级市叫淮阴、县级市叫淮安,还是市叫淮安、区叫楚州,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足够的现实考量。

将楚州区重新更名为淮安区的推动者,将2001年后县级淮安发展相对较慢的原因归咎于更名。但与其说是更名造成的,不如说是县域原来的城市化不足所致,作为一个市辖区,楚州的城市化率过低,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本质上的县域戴上城市辖区的光环,有点招架不住。

面对周边县域总量快增、均量速进的咄咄逼人,面对同为古城的盱眙以龙虾品牌而名动天下,面对市委常委兼任书记的涟水对其淮安首县地位的无形取代,楚州区的“有识之士”急了,把一切不顺撒气在名称变更上,这实在有点本末倒置、变果为因。

地名本应有着独一性和连续性的内在要求。取意于“淮水安澜”的淮安之名出现了足足八百年,有七百年是二级政区的名称,而作为三级政区的名称前后却只有一百多年。当淮安成为二级政区地级市的名称后,三级政区借用历史上“楚州”之名本是顺理成章。在这个地方曾被称为楚州的六百年间,白居易称之为“淮水东南第一州”,是《水浒传》里宋江的魂归之所,是关汉卿笔下“窦娥”的蒙冤之地……

2001年把淮安之名提升为地级冠名的人士或许不够慎重,但改名十数载后,再次反复回去不如顺势而为,更何况“楚州”也是值得珍惜的历史地名。江苏省内“吴县”之名更为悠久,“无锡县”“南通县”的光荣不亚于“淮安县”,但这些地名消失后,没有一个地方反复折腾,更没有整出市、区同名的情况。

今天复名成功“功劳”的背后,是不顾当初更名楚州的花费和阵痛,不顾追求复名过程中的巨额开销和成功后的巨大浪费,不顾再度更名给淮安市人、给江苏人乃至全国人带来的新的巨大不便,更不顾“楚州”的再现可能蕴藏的无限发展潜力和可能。

不过,在烟花震天、财政埋单庆祝复名功劳的同时,已经无人有暇冷静反省了。在庆祝淮安区诞生的时候,也许更该总结的不是县级淮安复名的经验,而是楚州之名复现又失的教训。

无论是叫淮安还是楚州,本质上只是一个称号。关键在于应识别出名称真正蕴含的价值。仿若徽商故里反道而行,钓誉“黄山”而丢失足可敌国的“徽州”,留恋“淮安”之名的鸡肋而弃价值未识的“楚州”,亦只能徒增一声叹息。

更名、复名费钱扰民,尽管本该避免,但对于地方发展来说尚算其次,最令人担忧的是因此扰了人心、失了机遇、毁了布局、损了形象,让闹剧变成悲剧。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3-10
决策失误,谁负责任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