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91阅读
  • 3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61):六(lù)安直隶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2-01
六安直隶州:繁,疲,难。隶凤颍六泗道。明初以州治六安县,省入,属凤阳府,寻还属庐州府。顺治初因之。雍正二年,升直隶州,属安徽省。东南距省治四百四十里。广二百一十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五十分。京师偏东二分。领县二。东:龙穴山一名龙池山,与合肥界。东南:洪家山,四围壁立。南:大小同山。西南:团山,下临渒水。渒水一名白沙河,源出霍山,迳城西,又北流入河南固始,即沘水也。西南青石河,西三元幢河、青龙河,皆入渒。东南:马栅河,流迳舒城桃城镇入巢湖。西:溶水河,源出齐云山,西北流,入河南固始,合史河。西南:麻埠镇。钱家集有汛。和尚司、马头汛二。巡司一。驿二:六安、椿树岗。

英山简。州西南三百六十里。东:英山,县以此名。北:鸡鸣山。南:密峰尖、三吴山。西北:多云山。西:岐岭,通湖广界。英山河出英山,有二源,东曰东矼,西曰西矼,南流至城南而合。会北涧水,流入湖北蕲水。南:鸡兒河,亦由蕲水入江。北柳林关,西石门关,亦险要也。茅草畈有汛。七引店巡司一。

霍山繁,难。州西南九十里。西北:霍山,又名天柱山,亦名南岳。东:复览山。西南:四十八盘。东南:铁炉山。渒水即沘水,出沘山,俗名太阳河,北迳磨子潭,右合中埠及双河,至天柱山西,左合漫水及陡山桃源河,又东北迳城西。有潜台山,其西六安山。又北合新店河、楮皮岭水,入州东梅子关。包家河有汛一。上土市镇巡司。千罗畈镇县废司。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6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2-01
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称“皋城”。至西周,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九江郡。公元前 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目,“六安”之名沿袭至今。三国时由魏控制。两晋时,分属豫周的安丰郡,扬州的淮南郡、庐江郡。隋时,分属淮南郡和庐江郡。唐时,分属寿州和庐州,其间置舒城县和盛唐县。两宋时,大致与唐相当。元末,始设六安州。明时,北属寿州、南属六安州。清初,属江南行省右布政使司所辖的寿州和六安州。江南行省改为江苏、安徽两省后,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的六安州。中华民国初年,寿县、霍邱属安徽省淮泗道,其余县区属安徽省安庆道。1931年,六安、霍山(含今金寨县一部分)和英山、罗田、商城五县成立工农民主政权,曾称“五星县”。1940年,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1947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 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成立六安地区专员公署,隶属皖北行署。1952年,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合并为安徽省。此后,庐江县一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巢湖专区;肥西县曾两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合肥市。1978年,以六安县城关及近郊组建县级六安市。1992年12月,六安市与六安县合并,称六安市(县级)。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原县级六安市分设为金安区、裕安区。2000年3月,省辖六安市成立。

六安历史上是战略要地。古诗赞曰:“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发生在这里的不少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战国后期,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使寿春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公元383年10月,东晋迎战前秦,在寿阳(今寿县)淝水取得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的胜利,改变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开始了南北朝对峙。辛亥革命时期,寿州崛起的淮上军,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支劲旅,先后光复了六安、霍邱、颍上、阜阳等23个州县,推动了江淮地区的革命发展,在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六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0年,以辛亥革命老战士朱蕴山为代表的六安进步知识分子,就组织了“中国革命小组”,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活动。1923年,寿县小甸集成立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是安徽建立最早的党组织。1929年,相继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红十一军三十二、三十三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皖西成为红军的摇篮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3月,徐向前在这里指挥了历时48个日日夜夜的苏家埠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空前的大胜利。抗战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安徽省首府,国共两党的重要机构设驻于此。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这里指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转折。

古往今来,这块土地英才辈出。上古有辅佐舜禹而劳卒的皋陶,汉有“开巴蜀教化之风”的文翁,三国有“雄姿英发”的名将周瑜,宋有名冠“宋画第一”的国画巨擘李公麟,明有我国兽医学鼻祖喻本元、喻本亨,清有一代帝师孙家鼐。近代有辛亥名杰柏文蔚、张汇滔,抗日名将方振武、孙立人,著名左翼作家蒋光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了以许继慎为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在五六十年代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中,皖西籍就有108名,占全省130位的85%。全国9个将军县,六安就占2个(金寨县、原六安县),被誉为“将军之乡”。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2-01
英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升故里,乃七星(皖:太、岳、霍、金,鄂:罗、浠、蕲七县环拱)拱月(北宽南窄,与北斗星相趋相向)之县,汉属荆州江夏郡,晋属豫州戈阳郡,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立县,元、明、清属淮南六安,民国属安庆,1932年由安徽划归湖北。

英山是块红色的土地,曾孕育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仁人志士。清代主审和坤贪污大案的刑部尚书金光悌,辛亥革命元老傅慧初,对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提供确切依据的西伯利亚调查专员王孰闻,民国时期曾组织营救“七君子”的上海律师公会会长李次山,继周恩来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的傅维钰,继朱德任南昌卫戍司令、公安局长的彭干臣等,在中国历史舞台占有一席之地。黄埔军校一、二、三期学员中,英山籍人数居全国首位。英山是革命老苏区,早在1927年就组建中共党组织,1931年建立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从这里西征,红二十七军在这里组建,这里是红二十八军游击根据地,又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起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将英山作为主要军事通道,在此迂回鏖战,红军时期造就师级以上领导干部22人,在当时仅18万的人口中,为主力部队输送子弟3万多人,牺牲七千余人,被称为“血染红土三尺深”的红色苏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2-01
霍山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设有潜邑,汉代设为潜县,隋朝始称霍山县。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精美的华章。霍山人杰地灵,民俗风情、人文历史源远流长;霍山英雄辈出,曾有数十位杰出人物名垂二十五史。霍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徽向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安徽第一支正规红军在这里成立,安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在这里建立、安徽第一个全境赤化县在这里形成,被确定为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并成为皖西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县共有5万多英雄儿女为革命光荣捐躯,霍山人民用信念和鲜血书写了壮丽的史章。历史记载了霍山,霍山从历史走来而豪迈犹存。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