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伊斯兰教研究专题
2012-07-08 12:17:06
阿希克
(版权所有,仅供学术研究)
一、日本与穆斯林国家的早期接触
日本地处太平洋西岸,四面环水,自十六世纪末德川幕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以来,同其它国家联系甚少。宗教方面,除了传统的神道教和佛教外,其它外来宗教一直未能根植。有关穆斯林国家同日本的联系鲜有记载,也没有穆斯林传教的线索。明治天皇时期取消了闭关锁国禁令,日本政府努力寻求盟友以扩大国际影响,随着一些日本人的出国考察和欧洲人进入日本,伊斯兰教开始在日本出现。
1871年,福地源一郎(Fukuchi Genichiro)去欧洲进行考察时,岩仓具视(Iwakura Tomomi)亲王命他访问奥斯曼帝国。1875年,日本太正大臣三条实美(Saiyo Sanetomi)批准了外交部长寺岛宗则(Terajima Munenori)关于同奥斯曼帝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建议。1886年,日本驻俄公使馆书记西德次郎(Nishi Tokujiro)在深入中亚撒马尔罕和新疆伊犁地区考察后撰写了《中亚细亚纪事》一书。1887年,小松宫彰仁(Komatsu Akihito)亲王在考察欧洲各国的归国途中访问了伊斯坦布尔,将一封明治天皇睦仁(Emperor Meiji)希望建立盟友关系的信转交给了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哈米德二世(Sultan Abdul Hamid Ⅱ)。以上这些交往表明了日本对同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世界交往的兴趣。
1889年是日本伊斯兰教史值得铭记的一年。本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哈米德二世向日本派出友好访问团,旨在发展日本同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关系,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访问团搭载的埃尔图格露尔号(Ertugrul)军舰于1889年7月驶离伊斯坦布尔,1890年6月7日到达日本,会见了明治天皇,递交了给天皇的勋章、礼物及外交信函,受到了日本方的热烈欢迎。不幸的是,三个月后的返航途中,1890年9月16日,埃尔图格露尔号军舰在和歌山市串本町(Wakayama Kushimoto)遭遇暴风雨后搁浅沉没。当时军舰上共有609名船员,善良的日本渔民开展了营救,但只有69名船员获救,其余540名全部遇难(另一种说法是当时军舰上共有650名船员,587人遇难,63人获救)。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善后事宜,幸存者被送往神户,后由日本金刚号军舰与比叡号军舰于1890年10月11日送回奥斯曼帝国。1975年,串本町与埃尔图格露尔号军舰的母港梅尔辛市结成了友好城市,直到现在仍保持着友谊。
1891年,埃尔图格露尔号军舰残骸由宫川祥太郎野田(Otsutaro Noda)带回了奥斯曼帝国。1892年,山田寅次郎(Torajiro Yamada)访问了伊斯坦布尔,进行了吊唁并为遇难者带去抚恤金。他在那里住了十三年,学习了伊斯兰知识,成为日本最早的本土穆斯林之一,取穆斯林名阿卜杜·拉赫曼。埃尔图格露尔号军舰访日的壮举被铭刻在纪伊大岛(Oshima)的纪念塔上供人们凭吊,成为日本人民与穆斯林之间友爱的象征。同年,古川宣誉(Furukawa Senyo)在对波斯湾地区考察后撰写了《波斯纪行》一书,向日本介绍了波斯湾地区的伊斯兰教情况。
1909年,日本早期的穆斯林山冈光太郎(Kotaro Yamaoka)访问沙特,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哈吉,也是日本与沙特交往的开端。之后田中一平(Tannaka Ippeizai)在1923-1924年间访问过沙特,1935~1937年间穆罕默德•萨利赫•铃木斌(Muhammad Saleh Takeshi Suzuki)又访问过沙特。早期的私人访问增进了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友谊,也增强了两国在文化运动和教育领域的合作。
上述事件是伊斯兰教在日本的早期情况,尽管当时归信伊斯兰教的日本本土居民寥寥无几,但是迈出了日本与伊斯兰世界之间文化交流的第一步,也是日本人信仰伊斯兰教的开端。
二、日本伊斯兰教的发展
日本总人口约1.28亿,其中外国移民208万,但穆斯林人数尚不清楚。原因是外国移民的情况千差万别,有些统计材料并不符合实际。外国穆斯林人口的大致数据资料来自外国人在日本的登记记录,这种统计资料每年由日本政府出版一次。小岛清(Kojima)使用这些数据估计日本外籍穆斯林人口数不足10万。这一估计是比较可靠的,即外国人中穆斯林占5%。客观地讲,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日本的穆斯林大部分是来自俄国和土耳其的移民,而本土穆斯林很少。本土穆斯林的出现收到外籍穆斯林移民的影响,估计目前人数5000人以上,但最多不会超过50000人,准确数字仍有待深入研究。
日本伊斯兰教史从明治天皇以来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1890年至二战结束
1890年,日本与奥斯曼帝国首次接触,日本出现了最早的穆斯林宫川祥太郎野田(Otsutaro Noda)。
日俄战争(1904-1905年)和俄国1910年十月革命期间,一些外籍穆斯林因政治原因来到日本。随着1931年“9·18事变”爆发,伪满洲国的建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占领,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如何应付当地穆斯林成为日本的当务之急,日本政府开始认识到研究中国伊斯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设置了伊斯兰研究机构,在资金方面予以支持,使日本的中国伊斯兰研究开始走上体系化的道路。侵华战争中被派到中国回族地区进行调查的日本人,有的在当时或战后归信了伊斯兰教。这一批人是日本本土穆斯林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战前日本建立了两座清真寺,即1935年建成的神户清真寺和1938年建成的东京清真寺。这一时期,由于缺乏伊斯兰教知识的传授,一些日本穆斯林认为真主就是日本神道教里的主神,即天之御中主神(Amenominakanushinokami)。
(二)从二战结束至1980年代早期
二战期间,日本个别军官经过同所在国穆斯林的长期接触、交往而信教,归国后对发展伊斯兰教起了促进作用。如日本穆斯林协会前会长欧麦尔·五百旗头阳二郎(Mohammed Omar)原为二战中驻马来西亚飞行员;前会长哈吉·欧麦尔·三田了一(Alhaj Umar Mita)曾供职于南满铁路局,在中国期间受回族的影响很深;日本伊斯兰友好联盟会长小村不二男(Komura Fujio),二战期间在呼和浩特市进行调研后归信伊斯兰教。他们为推动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于1953年在东京成立了“日本穆斯林协会”,会址设在东京。该会是日本最早的伊斯兰组织,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其宗旨是在日本宣传和发展伊斯兰教,培养穆斯林人才,处理宗教事务。该会成立后发展较快,日本著名穆斯林人士阿卜杜勒·凯里姆·斋藤积平(Abdul Al-Karim Saito)、五百旗头阳二郎、艾布·伯克尔·森本武夫(Abu Bakr Takeo Morimoto)和三田了一等均系该会成员,有正式会员300人,非正式会员约2000人。该会从1957年就派遣日本学生去埃及和沙特留学,培养伊斯兰学者和宣教人员。1968年,协会获得宗教法人资格,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政府公认的伊斯兰教组织,这是日本伊斯兰教史上具有里程碑性的事件,为伊斯兰教在日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0年代,阿拉伯国家因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而采取石油禁运,此次能源危机对日本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日本政府开始加强对穆斯林国家的研究和友好关系,同时也对国内穆斯林给予了相应的重视。日本各界动用一切现代宣传媒体,大量报道有关伊斯兰各国的宗教、文化传统和民俗等,客观上使很多日本人了解了伊斯兰教,同时日本很多伊斯兰组织也得到了承认。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对中东问题感兴趣的人,日本的外籍穆斯林学生开始履行伊斯兰教的各项主命功课,因此,部分日本民众也受到影响归信了伊斯兰教。据报道此间生活在日本的穆斯林有3万人。
(三)1980年代末迄今
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曾有大批穆斯林移民因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涌入日本,多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朗、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伊朗人占大多数。1990年代中期以后,上述三国的移民人数有所下降,而印尼人数有所增加。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初,前来日本的穆斯林移民通常做劳工。有关他们的身份是否合法成为当时讨论的热门话题,这种趋势使社会提高了对外国劳工的关注。
日本同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的互免签证协议于1989年1月暂停,同伊朗的在1992年4月暂停,导致来自这些国家的人被指控违反了移民法,被戏称为“非法劳工”。日本移民局曾试图以驱逐出境和控制移民的政策来驱逐这些劳工。然而,事与愿违,一些穆斯林移民通过“配偶或孩子是日本公民”而获得定居权(主要是巴基斯坦人),另外一些以“留学生”和“实习生”身份获得签证(主要是印尼人),穆斯林移民数量和居留时间都有所发展。
因外籍穆斯林移民大部分是男性,婚姻成为日本女性归信伊斯兰教的主要原因,但绝大部分嫁给外国穆斯林的日本女性对伊斯兰教知之甚少。这一时期日本的清真寺、礼拜点和伊斯兰组织蓬勃发展,开设了教授《古兰经》和圣训的课程。通过举办培训会来消化所学伊斯兰知识,学习如何在日本以穆斯林的身份生活。新入教的日本穆斯林同老穆斯林有些区别。这些场所起到了对穆斯林及其子女进行主命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是个体举行会晤的地方。日本穆斯林自始至终都在寻求正统的伊斯兰教,对日本穆斯林而言,与居住在日本的外籍穆斯林一起生活很重要,因为从他们那里可以接触到正统的伊斯兰教。因此,外籍穆斯林对日本穆斯林的影响源远流长。
穆斯林移民到达日本后,那种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客观上成为穆斯林移民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穆斯林必须根据日本社会实际,因地制宜,克服各种困难,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事实表明,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奋斗,穆斯林不仅适应了日本的生活环境,而且传播、发展了伊斯兰教,为穆斯林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体现了日本穆斯林对伊斯兰教认识方面的转变。
总而言之,伊斯兰教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原因:
1日本人民支持和欢迎的态度。
2穆斯林基于经典,尤其是《古兰经》而表现出的和平、无侵略性特性。
3日本穆斯林与摩洛哥、麦加以及埃及各大学的交往,获得了他们的教育支持并受邀赴麦加朝觐。
4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沙特的宣教人员毫无政治目的,庄重而谦虚的宣教活动。
5来自穆斯林国家的大批留学生、实习生和工人在日本的长期留居。
6日本学者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研究。
三、日本的《古兰经》翻译事业
第一位将全本《古兰经》翻译成日文的人是坂本健一(Kenichi Sakamoto)。这套日文《古兰经》译本于1920年作为15册《世界宗教经典全集》中的两册出版。该译本译自英文,存在很多缺陷。如单词没有任何注解,在翻译一些单词时不得不使用佛教词汇,借用《新约》中的同义词,甚至使用儒家经典中的词汇,但毕竟是向日本民众介绍《古兰经》迈出的第一步。
第二本日文译本出版于1950年。二战结束后,日本开始重建,人们拼命地寻找食物、工作和避难所。当时纸张短缺,但仍然有文化爱好者研究伊斯兰教。该译本由东亚调查研究局主持人大川周明(Shumei Okawa)翻译,他在研究歌德时对《古兰经》产生了兴趣。大川周明在前言中声明他不是穆斯林,阿拉伯语也很薄弱,他认为要完全实践伊斯兰的生活方式绝非易事。他还于1942年出版了《伊斯兰概论》一书,此书对日本民众认识和理解伊斯兰教影响深远。
1957年,庆应大学伊斯兰研究专家井筒俊彦(Izutsu Toshihiko)的阿日对照《古兰经》通译本出版,1980年经修订后再版。井筒俊彦还有《<古兰经>中的伦理学词汇》和《<古兰经>中的安拉与人》等关于《古兰经》的论著行世。
1970年,大阪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教授池田修(Osamu Ikeda)再次翻译出版了《古兰经》日译本。
1972年,北九州外语大学教授,日本穆斯林哈吉·欧麦尔·三田了一出版了名为《圣古兰》的《古兰经》日译本。译者曾经在沙特学习过三年,译经时参阅了大量阿拉伯语原典、注释及汉、英译本。这是首部出自日本本土穆斯林学者之手的《古兰经》译本,每一句阿拉伯语《古兰经》经文都有相对应的日语翻译,并在旁边附有简明注释。
自1920至2000年间共有13种《古兰经》日文译本相继面世,尽管这些译本中还没有一套更好更严谨的译本,但为日本民众了解经文和教义提供了便利。
四、日本的清真寺和伊斯兰组织的建立
1905年经过日俄战争后,数百名塔塔尔族中亚穆斯林士兵被俘后暂居日本,在大阪府泉大津市(Osaka Izumiotsu)修建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简易礼拜点。1910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一批土耳其和俄国穆斯林因政治原因逃亡日本。1935年,印度、土耳其和俄国喀山鞑靼穆斯林移民捐赠建成了日本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神户清真寺。大约同期,Ayaz Ishaki和Abdul Hai Qurban Ali两位土耳其穆斯林移民领袖得到政治家头山满(Toyama Mitsuru),陆军中尉桥本考高罗(Lt.Col Hashimoto Kogoro)及松井石根将军(General Matsui Iwane)等人的支持,Abdul Hai Qurban Ali开始发行一份名为《新兴的日本》的土耳其语简报。这是日本伊斯兰教教育方面的第一份文献,对于传播伊斯兰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38年日本建成了第二座清真寺——东京清真寺。该寺的建成依靠住友商事公司、三菱公司、日本三井物产公司等财团的支持,以及少数当地穆斯林的捐款。1986年东京寺被毁,1999年由土耳其“东京清真寺建设基金会”出资重建,部分日本和国外穆斯林也曾捐款,本寺以漂亮的土耳其风格矗立于东京涩谷区大山町街头。1938年东京寺建成时旁边还附设一所伊斯兰学校,现已不复存在,那里成为土耳其文化中心。
二战后,礼拜点作为大使馆或者同伊斯兰国家相关组织的附属场所建立起来,如东京印尼大殿堂(Tokyo Balai Indonesia)和阿拉伯伊斯兰研究会。印尼大殿堂的建设资金由印尼政府从战争赔款中支付;阿拉伯伊斯兰研究会,是穆罕默德·本·沙特伊玛目伊斯兰大学(Al-Imam Mohamed Ibn Saud Islamic University)的一个分支机构,其建立获得了沙特的财政资助。同期,日本人和外籍穆斯林一起建立了日本穆斯林协会和日本伊斯兰中心等组织和机构,这些组织和机构是日本伊斯兰教重要的发展基地,为日本穆斯林提供了宗教基础。这一时期,清真寺和其他伊斯兰组织的建立依靠外部资源,既有像沙特、印尼等伊斯兰国家政府的资助,又有来自日本政府的帮助,可以称为由上而下的建立阶段。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日本穆斯林移民多为劳工。除神户清真寺外,大部分礼拜场所都在东京附近。当时的礼拜场所基本能够满足劳工需求,但后来的移民们却散居各处。工人、实习生和留学生遍及全国,致使现有清真寺无法满足移民需要。礼拜场所短缺的情况在东京也存在,1986年,东京清真寺停止运行后穆斯林们为了礼拜场所不得不四处奔波,通过募捐租用礼拜场所或使用自己的房屋礼拜。其实,日本的大部分清真寺都始于临时礼拜点。直接建成的清真寺包括神户寺、东京寺、阿拉伯伊斯兰研究会、八王子寺、新泻寺、名古屋市寺、新居滨市寺、岐阜县巴布伊斯兰教清真寺。日本的伊斯兰组织和机构都依靠自身力量来筹建组织,没有社区外资源的支持。
从临时礼拜点变为清真寺主要原因是来临时礼拜点、具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人数激增,以及对永久宗教活动场所的需求。为满足宗教需求,穆斯林通过购买或重修房产,就像欧洲穆斯林移民一样,花费约在1000万日元到1亿日元之间。经济问题是日本穆斯林建立清真寺的主要困难。
自1990年代初,日本穆斯林在适当的地方租了大殿,成立了许多临时礼拜点,严格意义上的清真寺也逐步建成。清真寺的数量从1980年代仅有4座变成了2008年的48座左右,且分布广泛,更多清真寺仍在崛起,表1为日本清真寺分布一览表。日本穆斯林也建立了一些伊斯兰组织,如表2所示。这些清真寺和伊斯兰组织在当地穆斯林社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功能逐渐趋向多元化,如发挥教育功能。这些机构的建立同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一之割清真寺(Ichinowari Masjid)1991年建造于一所补习学校的旧址之上,是1990年代初建造的第一座清真寺,初建时花费4500万日元,由清真寺坊民捐赠。但建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社区外部调集资源是个难题。此外,坊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也是困难之一。横滨清真寺的阿訇阿斯拉姆·古热斯(Asram Qresi)曾参与过一之割清真寺的建立过程,他说:“现在我们在生意上获得了成功,但那个时期大部分人刚来日本不久,所以我们的实施计划时尽可能地缩减自己的生活开支,并且将自己薪水的大部分捐给了清真寺的建设工程。”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穆斯林移民劳工大多没有定居权,同其他亚洲移民相比工资要低一等。但他们克服困难,积累了社会和经济资本,最终建成了清真寺。一之割清真寺的阿訇说:“那时建立清真寺是我们的举意,但是这份举意通常被认为很困难。有时候我们也这么认为。但我们努力开拓,感赞安拉,最终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对其他渴望建立清真寺的群体而言,调动内部资源是可取之道。
表1 日本清真寺分布一览表
编号 名称 地址/所属辖区 成立时间
1 神户清真寺 兵库县神户市 1935
2 东京清真寺 东京都涉谷区 1938(2000年重建)
3 一之割清真寺 崎玉县春日部市 1991
4 伊势崎清真寺 群马县伊势崎市 1995
5 成增清真寺 东京都葛饰区 1995
6 日向市清真寺 千叶县日向市 1995
7 境町清真寺 群马县佐波郡区 1996
8 市川市清真寺 千叶县市川市 1997
9 海老名市清真寺 神奈川县海老名市 1998
10 名古屋市清真寺 爱知县名古屋市 1998
11 户田清真寺 崎玉县户田市 1999
12 大冢清真寺 东京都利岛区 1999
13 富山清真寺 富山县新凑市 1999
14 御花茶屋清真寺 东京都葛饰区 2000
15 鸟取县清真寺 崎玉县鸟取市 2000
16 浅草清真寺 东京都 2000
17 足利市清真寺 枥木县足利市 2000
18 筑波清真寺 茨城县筑波市 2001
19 新安城清真寺 爱知县 2001
20 高松清真寺 香川县 2001
21 白井市清真寺 千叶县白井市 2001
22 富士清真寺 静冈县 2001
23 大阪清真寺 大阪府 2001
24 八王子清真寺 东京都八王子市 2002
25 岐阜县清真寺 岐阜县岐阜市 2002
26 新泻清真寺 新泻市 2002
27 馆林市清真寺 群马县馆林市 2003
28 新居滨市清真寺 爱媛县新居滨市 2003
29 蒲生清真寺 崎玉县 2003
30 小山市清真寺 枥木县小山市 2005
31 磐城市清真寺 福岛县磐城市 2005
32 京都清真寺 京都府京都市 2005
33 横滨清真寺 神奈川县横滨市 2006
34 所泽清真寺 崎玉县 2006
35 丰田市清真寺 爱知县丰田市 2006
36 名古屋港口清真寺 爱知县名古屋市 2006
37 滨松清真寺 静冈县 2006
38 坂城町清真寺 长野县 2006
39 大阪茨城县清真寺 茨城县大阪市 2006
40 仙台市清真寺 宫城县仙台市 2007
41 札幌清真寺 北海道 2007
42 春日井市清真寺 爱知县春日井市 2007
43 结城市清真寺 茨城县结城市 2008
44 德岛县清真寺 德岛县德岛市 2008
45 小樽市清真寺 北海道小樽市 2008
46 坂户市清真寺 崎玉县坂户市 2008
47 岐阜县清真寺 岐阜县岐阜市 2008
48 福冈市清真寺 福冈市 2008
资料来源:OKAI Hirofumi,KITAZUME Hideki.Institutions and migration processes of Muslim migrants in Japan
自一之割清真寺建成后相继有45座清真寺建成。此外,自2000年以来建成了34座清真寺,而且在城市较少的地区也有分布。虽困难重重,但建立清真寺的活动随着穆斯林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善有所增长。部分移民努力改变相对不利的经济地位,转向自主商业经营活动,尤其是巴基斯坦人,在二手车市场开创了适合本民族的工作,从业人数已经超过伊斯兰商店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穆斯林社会经济地位提升与建立清真寺的活动密切相关。
如上所述,1990年代后宗教机构的财源从上层提供模式变为个人提供模式,主要的财力来自那些关心清真寺者的天课,清真寺的基金主要靠社区内部成员的财力,这也是多个清真寺迅速出现的主因。目前清真寺的建立可以得到本地清真寺和伊斯兰组织的帮助,如2006年建成的崎玉县所泽清真寺和横滨清真寺,就曾得到富山清真寺财力上的资助。富山以穆斯林聚居区著称,那里的穆斯林有二手车商品特许经销权。所泽清真寺和横滨清真寺的坊民在富山得到的天课有数百万到一千万日元之多。伊斯兰组织,诸如巴基斯坦志愿者建成的日本伊斯兰研究会(Islamic Circle of Japan),政府明确授权的日本清真寺基金会(JMF),都参与了市川市清真寺、浅草清真寺和馆林市清真寺的建设过程。建寺与其它组织也有联系,如日本伊斯兰价值协会(JIT),这个协会管理着大冢清真寺,它不仅给足利市清真寺主动提供了经济资助,而且还提供了实际的建设技术。
表2 日本伊斯兰组织分布一览表
编号 名称 地址/所属辖区 成立时间
1 日本穆斯林协会 东京都涉谷区 1952
2 日本穆斯林研究会 东京都 1961
3 东京印尼大殿堂 东京都目黒区 1964
4 日本伊斯兰中心 东京都世田谷区 1968
5 阿拉伯伊斯兰研究会 东京都港区 1982
6 北海道伊斯兰研究会 北海道札幌市 1992
7 日本伊斯兰价值协会 东京都利岛区 1994
8 伊斯兰文化中心 京都府京都市 2005
资料来源:OKAI Hirofumi,KITAZUME Hideki.Institutions and migration processes of Muslim migrants in Japan
五、清真寺功能的加强与维持
早期建立清真寺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礼拜场所,保证其永久性。清真寺建成后,其功能逐渐突显。
通常购买现址作清真寺,这些场地只需改造或重建,清真寺功能的加强和维持就显得很重要。新建清真寺亦如此,沐浴室的设置就是典型的例子。日本的大部分建筑都没有进行大小净的设施,同时要考虑将“不洁净的空间”与其它空间隔离开,如把礼拜殿同卫生间隔开。在御花茶屋清真寺,最初礼拜殿和卫生间是相邻的,购买场地后就得重新分开。还需要进行一些其他的改变,如粉饰宣礼塔使其具有伊斯兰风格、添置炊具和碗柜以方便做饭、保证有充分的生活空间、保证扬声器系统畅通,如果清真寺有全职阿訇最好能安装电脑。米拉哈布和房顶需用瓷片予以装饰,大殿内需铺上礼拜毯,安上时钟来显示礼拜时间,准备一些包括《古兰经》在内的图书等。
清真寺的维持也很重要,尤其是那些早期建造的清真寺,当绝大部分建造者已经返回原籍国时,清真寺的维持和管理就成了个问题。清真寺实际的费用包括燃料和公用事业费、安置长久访客费,以及全职阿訇的生活费,如果清真寺提供饮食还得承担食物费。清真寺功效的加强和维持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访客的捐赠。一些清真寺,如足利市清真寺和馆林市清真寺等,有固定的常规收入,但因社会环境不同和访客天课的多少完全出于自愿,所以部分清真寺的维持仍问题。
其次是清真寺功能的扩展及其对本地民众的意义。很多清真寺都举行学习班,内容包括诵读《古兰经》、表达个人想法、发表对日本生活和清真寺的看法等。清真寺功能的加强在欧洲穆斯林社会也很常见。据沃登伯格(Wardenburg)的看法,对穆斯林而言在一个移民社会里清真寺的意义和功能大体上可以总结为:1.主麻聚礼和其它时间礼拜的场所;2.由共同宗教联系起来的人们会面的地方;3.传授文化和社会价值活动的中心;4.为孩子和成人传授伊斯兰知识的地方;5.在本土社会中给他们截然不同的身份提供支持;6.强调伊斯兰的礼仪。
清真寺和礼拜点也可以作为中介机构进行其他社会服务。比如日本中部•东海地区the Chubu Tokai region,那里的穆斯林大部分是手工劳动者,当地阿訇与本土雇主交情很深,他会为社区成员找工作,他自己的职业是汽车修理师,做生意的同时处理清真寺里诸如礼拜、演讲等事务,兼管清真寺经济。他把社区成员介绍给他的顾客和同事,为大家找工作。雇主有时也会向他要合适某份职业的人选。他认为帮助人的行为是伊斯兰的道德规范。
六、日本穆斯林面临的困境
相对于那些有反伊斯兰情绪,对穆斯林的礼拜、面纱以及服装等习俗有诸多限制的欧洲国家而言,日本穆斯林的情况好多了。同时也像其他穆斯林少数民族一样,日本穆斯林也面临着普遍性的问题。
1.缺少基金支持和有薪水的全职工作人员。日本的穆斯林组织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这些组织人数有多有少,组织松散,活动没有规律性。缺少可以在政府机构里代表穆斯林权益、决定宗教事务及同其他宗教间进行交往的强有力的领导人。
2.完全由穆斯林主管的教育机构几乎不存在。日本当前的750余所高等院校中,15%以上是由基督宗教的各教派传教士所创办。在日本,没有穆斯林主管的可以接受伊斯兰教育的学校。各地都有周末学习班和阿拉伯语讲习班,但仅有这些远远不够。为此,穆斯林渴望有自己的教育机构,也有将孩子送到原籍国或第三国的个案,但由于经济原因和定居权问题并非首选。孩子们去基督徒主管的学校或传统的日本学校都有可能面临远离伊斯兰教的情况。目前日本大约有60个礼拜点和48个完全意义上的清真寺遍布全国,但是没有一所伊斯兰学校。
3.缺少墓地。日本是个狭长的岛国,面积有限,人口密度大,国家对占地面积较大的土葬实行限制。其次,日本公民缺乏对穆斯林文化、习俗和心理特征的理解,历来实行火葬的日本民众对土葬有抵触心理,认为土葬会污染水源和环境。东京和周边地区没有穆斯林墓地。日本穆斯林协会拥有的唯一一块墓地位于山梨县盐山市一远离水源的山上,墓地的购买费用加上其他费用,金额在110-130万日元左右。
4.饮食问题。日本几乎所有的饮料和食物都含有酒精或其它不符合教法的原料,比如非合法方式屠宰的肉类、猪肉和猪油等,穆斯林宁肯挨饿也不会食用这些非法食品。大多数地方没有可供穆斯林礼拜用的场所(一些友好的大学和工厂提供了礼拜场所,但为数不多)。多数日本民众认为伊斯兰教的信仰体系过于刻板,每天五次礼拜与日本极端重视功利和实用的国情不相适应。这种情况会随着日本公民对伊斯兰教理解的深入得到改观,礼拜点的数目会也会有所增长。
日本社会历来不是一个信仰天启经典的社会,而且也缺乏对古代先知的理解。他们通常很难理解那些对基督徒和犹太教徒而言很容易理解的伊斯兰概念,因此日常生活中也会有一些让穆斯林感到遗憾的事情发生,例如:
1用阿拉伯语书法将《古兰经》文印刷在衬衣、夹克和内衣等上面。
2阿拉伯语的清真言被印刷在纸巾和面巾纸的包装盒上。同样一些神圣的经文被配上舞蹈韵律当作歌曲在娱乐节目上演奏。
3真主的尊名被雕刻在卡车的橡胶轮胎上。
4某日本的印尼食品加工分公司在食物的原料里混上了酒精。
52001年5月21日有人将撕碎的《古兰经》文扔在富山清真寺的门前,日本外交部对此次事件表示遗憾。
以上行为有些是无心的,但有些是有意的。不管怎样当穆斯林向政府提出抗议时问题会得到重视。鉴于此,日本政府也从2008年起成立了专项财政补助基金,开展“伊斯兰地域研究”。日本著名的人类文化研究中心(NIHU)和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多家单位都设立了伊斯兰研究中心,组织了学术团队,招收国际留学生并培养本土学生。加强了同伊斯兰世界的学术联系,派遣学生到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印尼、马来西亚,甚至穆斯林作为少数民族的国家留学,开展伊斯兰学的研究,关注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同时整理、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价值的图书资料。截止2010年底,连续在吉隆坡、开罗和京都召开了三届“伊斯兰研究新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云集了世界各国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联合研究。这些都有助于日本国内各界对伊斯兰的理解,以及伊斯兰文化在日本的根植。
结语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在百年间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日本民众的关注与了解,但由于文化差异,日本民众对伊斯兰教的认识很少,甚至存在一定误解。毫无疑问,日本穆斯林的人生观和生活意识与日本社会和伊斯兰教息息相关。日本穆斯林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群体,而属于日本公民社会,必须要同日本社会建立关系,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穆斯林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同样是对伊斯兰教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有理由相信,在日本穆斯林不断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的努力下,日本社会对伊斯兰教将会有全新的认识、足够的包容心和理解力,日本穆斯林社会也会不断发展和壮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目录
[1]OKAI Hirofumi,KITAZUME Hideki,2008.Institutions and migration processes of Muslim migrants in Japan[E].In:Paper presented at IAS-AE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Horizons in Islamic Area Studies:Islamic Scholarship across Cultures and Continents”.
[2]Muhammad Abdur Rahman Siddiqi,2008.Islam Shines in Japan - perspective and prospects.
[3]Okai,2007.The birth of Islam network:Establishment of Mosques and Islamic activities.
[4]Fukuda,2007.Formation of religious group by immigrants——Case example of Pakistani who are living in Japan,Japan Urban Sociology Association Annual Report第25期,pp.63-78.
[5]Sakurai,Keiko,2003.Japan's Muslim Society,pp.181-182.
[6]胡振华.伊斯兰教在日本[J].中国穆斯林,1985,4:44.
[7]马惠禹.日本伊斯兰教简况[J].中国穆斯林,1995,3:37.
[8]鲁忠慧.日本对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概述[J].回族研究,2000,3:93-97.
[9]王建新.日本穆斯林社会的形成与现状——东西文化交流中的新现象与新课题[J].回族研究,2001,2:64-69.
[10]佐藤次高著,孙振玉译.1945以来日本的伊斯兰暨中东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