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新设的区,常规情况下,无论总人口还是本地人口,都应该达到30万以上,
但如果是原有建制重组挪移,则在满足常住人口超过30万的前提下,本地人口可以下浮到20万。
现状:沪苏,过去5年已经把六普时常住的本地人口不足20万的区撤的差不多了,宁波现在跟进中。
六普公布的人口数据,原来可能太关注“常住人口”了,一直没有特别在意还有一项是“本地人口”,今天借着沸沸扬扬的宁波市辖区
调整一事,查了
浙江省各区县市的“本地人口”(应该就是常住人口中,减去居住满6个月的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的
户籍人口)。
想想,这个人口,才是地方政府最主要的服务对象。
2010年时,浙江省共有11个
地级市,32个市辖区。本地人口最少的是杭州市滨江区12万2452人,最多的萧山区102万5547人。其中各市辖区人口中位数最少的是宁波市,中位数19.4万(宁波市6个区中4个区不足20万),为浙江省倒数第一。
2010年以后,又增加的市辖区有富阳区(49万)、柯桥区、上虞区、洞头区。这次又声响的是宁波市。
2000-2010年间调整的是:萧山区、余杭区、鄞州区,金华县改金东区并调整边界,衢县调整为衢江区并调整区界,温州市调整区界龙湾区搬迁,吴兴区分设南浔区。
这中间的规律我猜:
1、取消单区市。这个比较直观,湖州市、金华市、衢州市、绍兴市都由1个区增加到2-3个区。
2、各区的本地人口数调整控制到20-50万之间(都按照2010年六普数据核算)。不足20万的扩大,超过50万考虑拆分,70万以上尽量拆分。
这里重点说的是后者。先说2000年后调整过区界的地级市:
1、婺城区、金华县重组为婺城区、金东区(2001)。
2、柯城区、衢县重组为柯城区、衢江区(2002)。
3、温州市3区重组(2001)。如果那次不调整,那么2010年时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的本地人口数据分别会是34万、6万、45万。龙湾区显然太小,调整后2010年真实的3区本地人口为39万、25万、28万,变得较平均。当时龙湾区从状元街搬迁到永中,如同撤一设一。如果单纯把龙湾
区划给瓯海区,则瓯海区将超过50万。
4、湖州市吴兴区分设南浔区。如不拆分,则吴兴区本地人口达到88万,拆分后分别是47万和41万。还在20-50万区间内。同时,原菱湖区工委辖区的本地人口只有18万,不满20万。也符合未满20万不设的前提。
5、越城区扩张5镇。2001年,绍兴县5镇划入越城区,划入前32.1万,划入的5镇17.6万,合计49.7万。逼近50万满血。
6、绍兴县、上虞市改区(2013)。调整前越城区49.7万、绍兴县56.5万,上虞市60.7万。调整后,绍兴县(柯桥区)划3镇给越城区,越城区55.7万,柯桥区50.5万。调整后新的3区人口都超过50万上限,但还没有到70万。
然后说一说这次有声音出来的宁波市。
现状:海曙区19.8万,江东区19.1万,江北区17.7万,镇海区17.8万,北仑区28.4万,鄞州区64.9万。
鄞州区一览众山小,且4区不足20万当考虑调整。如果按照最简单的版本,以奉化江为界,海曙区、江东区、鄞州区重组为2区。那么新的西区本地人口为44.8万,东区为59万。如果按照另一版本说的,镇海区、北仑区
合并,那也是符合20万以下撤销原则的。
无论如何,按照20万作为参考下限来说的话,宁波市20万以下的区那么密集,实在不正常。
接下来说一说其他的地市。
1、杭州市。萧山区102万,余杭区74万都超过70万,感觉宁波市鄞州区拆分完以后,杭州市会跟进。说一说杭州
规划的几个组团有没有20万(作为设区的底限)。下沙组团2010年时只有8.7万(此后入籍不详)。临浦组团25.7万(够)。瓜沥组团20.8万(刚好)。江东组团18.3万(差一点)。
同时,滨江区只有12.2万严重不足。
老余杭组团14.4万,瓶窑-良渚组团13.6万,西部4镇5.8万。
另外,上城区21万,下城区27万,竟然都没少于20万。
2、台州市的黄岩区43万、路桥区34万,合计为77万。算是满足70万以上拆分的原则。
=============
结论:
70万以上的老黄岩市、吴兴区已经都两分了。萧山区、余杭区准备
6万的龙湾区早就重组,20万不到的宁波三区危险,洞头区加快圈人。
[ 此帖被keating在2016-02-03 13:5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