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631阅读
  • 38回复

[地名由来]襄阳,还是襄阳?从汉水之南的襄阳看“水北为阳”的命名规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7-18
    “水北为阳,山南为阳”,语出自《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中国叫“某阳”的地名,大都遵循这一命名规则。然而,遍查全国各地市、县名,也有与规则不一致的。比如,武汉的“汉阳”在汉水之南,根据规则应当叫“汉阴”却叫“汉阳”。这一违背规则的命名问题,在清代即已有人提出。[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汉阳府”记载说:“《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传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范宁注云,日之所照曰阳。是水北山南之训为自古不移易之定名。故《左传》‘汉阳诸姬’句,杜预注即引《谷梁传》之文作解而以为姬姓之国在汉北者,其义甚为明确。今汉阳郡治,按实在汉水之南,于阳字名实乖舛。而图内在汉水南者又有汉阴山仍以汉阴为名,又彼此自相矛盾,详求其故,盖由隋代改名之初,但知袭用《左传》旧文以为美称而未经考核方位以致舛误。宋史《太平寰宇记》知其未安,乃以汉水之南漳山之阳曲为之说,尤属附会。至古今郡县之以山水阴阳得名者甚伙,今据地形通加审核,大抵以山名者均无乖误,即以水名者亦多属相符,惟昆阳在昆明池南,溧阳在溧水南,海阳在大海西南,汝阴在汝水之北,汶阳在汶水之南,灈举阳在灈水之南,祈阳在祈水之南,俱与本义相违,盖皆因沿袭古名失于核实之故。后来昆阳等名已经改易,惟溧阳、海阳、祈阳尚沿旧称,今因汉阳而并及之,俾言地理者得以考证其失焉。”]
    同在汉水之南的襄阳,似乎也面临与规则相悖的问题,但襄阳实因襄水而得名。“襄阳”一名的由来,自汉代立县开始,史籍就有多种说法,主要有“在襄水之阳,故言襄阳”。本文目的即在于考证“襄阳”一名的真正出处。
    持“在襄水之阳”的说法有:
        1.《汉书·地理志》:“南郡,襄阳县,莽曰相阳(应劭注曰,在襄水之阳)。”
        2.《水经注》(《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91年版)“沔水条”:“……(沔水)又东过襄阳县北……又东合檀溪水,水出县西柳子山下,东为鸭湖……溪水自湖两分,北渠即溪水所导也……一水东南出,(应劭曰,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
        3.《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山南道二,襄州条”:“(西魏)恭帝改雍州为襄州,因州南襄水为名也。襄阳县,在襄水之阳,故以水名。”
        4.《康熙字典》(中华书局,1958年版):“襄,《广韵》,州名,本楚之西津,魏置襄阳郡,西魏改襄州,因水立名。”
        5.《古今图书集成》(中华书局、巴蜀书社影印)“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151卷”,“襄阳府部汇考一”,“襄阳县:汉为襄阳县,以在襄水之南,故名。”
        6.《汉书·地理志》(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版)“王先谦补注,襄阳条”:“檀溪水出县西柳子山,东为鸭湖,自湖两分,北渠为檀溪,水傍城北,流入沔,一水东南出,应劭云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
    虽然“襄阳”因“襄水之阳”而得名,但关于“襄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汉水及涑水。那么,“襄水”到底是哪条水呢?
    我们先来看“汉水襄水说”:
    1.明朝天顺年《襄阳郡志》(上海古籍书店1964年据陕西省图书馆藏明天顺刻本影印)“山川·襄阳县”条:“汉水,又名襄水,在县西北展转而南超经宜城入安陆州。”
    2.《明史·地理志五》:“襄阳府,汉水在城北,亦曰襄江。”
    3.《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151卷”,“襄阳府山川考一”,“府志”:“汉水:又名襄水,在县西北出大安军之泉,县西潘(山字旁)冢山至汉阳军汉阳县大别山入江。”
    4.《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襄阳府”,“山川”:“汉水……至襄阳县界自府城西北三十里白家湾抵城北稍东而左会唐白诸河之水,亦名襄水……”
      5.《中文大辞典》“襄河”:“水名,汉水流至湖北省襄阳县境亦称襄河,又曰襄水”;“汉水”:“……(汉水)至襄阳县会白河,俗称襄河。”
    
    再看“涑水襄水说”:
    1.《方舆胜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京西路,襄阳府”:“襄水,亦名涑水,在襄阳西北五里。”
    2.《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151卷”,“襄阳府部山川考二”,“明一统志”:“襄水,在府城西北,源出柳子山北流为檀溪,南流为襄水,又名涑水。”

    虽然持“汉水”说的要多于“涑水”说,但“襄水”应当是“涑水”而非“汉水”。理由可以从“襄水出于柳子山”得出。
    关于“襄水出于柳子山”的说法有如下记载:
    1.《舆地胜纪》(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版)“襄阳府”:“襄水,在襄阳县西北五里源出柳子山下,北流为檀溪,南流为襄水。柳子山,在襄阳县北(笔者案,当为西)七里,襄河、檀水出其下。”
    2.《水经注》“沔水”:“檀溪水,水出县西柳子山下,东为鸭湖……溪水自湖两分……一水东南出,(应劭曰,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
    3.《明一统志》(“涑水襄水说”),“襄水,在府城西北,源出柳子山北流为檀溪,南流为襄水,又名涑水。”
    4.《汉书·地理志》“王先谦补注,襄阳条”:“檀溪水出县西柳子山,东为鸭湖,自湖两分,北渠为檀溪,水傍城北,流入沔,一水东南出,应劭云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
    5.《清襄阳府志(光绪重修)》“山川”:“襄水,即今襄渠,檀溪水之东南出者也……又《陆澄之地记》曰襄阳有襄水,水出去西柳子山下,东为鸭湖,溪水自湖两分,一水东南出,应劭曰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案今檀溪已涸而襄水不改,城西南诸山之水皆归渠入汉渠。”

    从“涑水襄水说”和“襄水出于柳子山”两种说法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襄水”,又叫“涑水”。从襄阳城西北柳子山流出的檀溪,在山下分流后的东南支即“涑水”。襄阳因在“襄水(涑水)”之北,故名“襄阳”。汉水(襄阳段)虽然也叫“襄水”,但楚地的“襄”是指“水驾山而下”[ 《方舆胜览》“京西路,襄阳府”:“襄山,《荆楚记》水驾山而下者,皆呼为襄。”]。汉水(襄阳段)没有“水驾山而下”,之所以也叫襄水(江),当因流经襄阳县而名。
    综上所述,襄阳位于襄水之北,得名符合“水北为阳”之命名规则。
[ 此帖被seanyork在2010-12-03 19:47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红袍萤火虫 奖励 +10 颇有见地 2011-01-15
历史使人明智,现实让人迷失,未来令人痴狂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7-18
汉阳的问题在于汉水改道,命名的时候并没有问题。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7-18
涡阳也有类似问题。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7-18
引用第1楼北极星于2009-07-18 21:19发表的 :
汉阳的问题在于汉水改道,命名的时候并没有问题。



嗯,谢谢参与讨论!当时考虑过这个问题,撰写文章时特地了解过,历史上汉水并没有在汉阳之南注入过长江。
历史使人明智,现实让人迷失,未来令人痴狂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7-18
引用第2楼河山在我心于2009-07-18 21:41发表的 :
涡阳也有类似问题。


理论上“山南水北为阳”的原则是很严格的,现在凡是“某阳”不符合这一原则的,一般都是河流改道,山岳改名等原因造成的,也有很多情况类似襄阳,其实是大家的误以为不合规则。这类的“某阳”,虽然没在这水之北或山之南,但实际上在另一水之北或山之南。涡阳,我不太了解,条件允许的话,不妨仔细考证一番。
历史使人明智,现实让人迷失,未来令人痴狂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7-19
汉阳为何在汉水之南  
  中国古代把山之南或水之北称为"阳",反之,山之北或水之南称为"阴"。许多带"阴"字或"阳"字的地名,就是根据这种习惯命名的。如,陕西的华阴,在华山之北;江苏的江阴,在长江之南;湖南的衡阳,在衡山之南;河南的洛阳,在洛河之北。根据同样的道理汉阳应该在汉水之北。而现在的汉阳明明在汉水之南,这是什么缘故呢?  

   汉阳在汉水之南,既不是古人起错了地名,也不是汉 阳搬了家,由汉水之北搬到了汉水之南,而是汉水改道造成的。汉水原来是从汉阳南边汇人长江的。《尚书·禹、贡》上说:"汉水南至大别人江。"《春秋左传》云:"定公四年,吴师伐郢,楚子常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 别"。杜预注《左传》释地曰:"二别,近汉之名。"郦 道元《水经注》指出:"案《地说》言:汉水东行,触大 别之破,南与江合,则与《尚书》、杜预相符。"这就是说,汉水古时是从大别山(即今龟山)之南人江的。汉阳县名是在606年(隋大业二年)由汉津县改名而来,取名汉阳的根据是汉津县治由林鄣山移到了鲁山(即今龟山),居汉水之北。汉水故道早已淤为平地,具体在汉阳南边的什么地方,今已不可考,大致是从郭师口折向东南,经邓家岭西南至旧汉阳城南,在今夹何至鹦鹉洲头一带人江,略对武昌鲇鱼口。  

   明成化初年,在汉阳县西郭师口之上,汉水冲决旧河道笔直向东而流,从黑山、梅子山、龟山之北注入长江。汉阳城便在汉水之南了。  

   同样的,原来的夏口或汉口,即汉水人江口亦在汉阳城南,汉水改道后,才在汉水人江日之北形成新的汉口。  

   故老传说,民国年间,因汉水人江口集稼嘴一带河道。弯曲,洪水时排水不畅,致使汉水两岸常受水灾,曾拟将汉水引人汉阳城南的故道,不知何故,此计划并未实施。  

   另,汉口有所谓襄河故道者,上通汉水处在郭师口对岸,称襄河口,下通潇湘湖(即后湖),从沙口人长江,方位约在今解放大道一线。从前诸书多误为汉水故道。其实襄河(襄水)本是汉水旁支,后来因汉水在襄阳一段俗称襄河,致混用为汉水之名。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7-19
我对于汉阳,确实不太了解。对襄阳的考证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对汉阳问题的记忆也早已涣散不清。不过,汉水不长,却出现两地(表面上地)不符命名规则的情况,很是有趣。北极星兄有可能的话,不妨对汉阳也做一考证。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岂非美哉!
历史使人明智,现实让人迷失,未来令人痴狂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7-19
lou  shang shuo fa dui  !    wo shi han yang de  hehe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7-19
呵呵,汉阳人多发发言啊
历史使人明智,现实让人迷失,未来令人痴狂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7-19
涡阳也有类似问题

很小的时候哪本武侠小说上面专门说了涡阳的问题的,不知道是哪一本了
知乎ID:温煦
上联:花香鸟语知春里 下联:山高水丽万景台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7-20
呵呵,虽然武侠小说不能作为历史学考证的依据,但或许也能提供些线索。说起这个,我还真考证过,李白曾经做过丐帮帮主,有诗可证。“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作为丐帮帮主,曾经离开鄂州前往五岳拜访五岳剑派,因为他一生放荡不羁,喜好与各门各派的武林高手切磋武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本考证纯属架空,如有雷同,实为巧合。
历史使人明智,现实让人迷失,未来令人痴狂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7-21
汉阳这个没必要讨论,汉水改道的事情是真实的,史书上也多有记载
没有汉水的改道,也就没有汉口的出现了
这是有历史关联的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7-23
引用第3楼seanyork于2009-07-18 23:19发表的 :
撰写文章时特地了解过,历史上汉水并没有在汉阳之南注入过长江。

真的吗?好好查下
百度上面有。
—— 红太阳是黄的!——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7-23
呵呵,qingsh兄的质疑,我已在6楼回答过了,再贴一下吧。“我对于汉阳,确实不太了解。对襄阳的考证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对汉阳问题的记忆也早已涣散不清。”文内引了一段关于汉阳的话。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汉阳府”记载说:……今汉阳郡治,按实在汉水之南,于阳字名实乖舛。而图内在汉水南者又有汉阴山仍以汉阴为名,又彼此自相矛盾,详求其故,盖由隋代改名之初,但知袭用《左传》旧文以为美称而未经考核方位以致舛误。宋史《太平寰宇记》知其未安,乃以汉水之南漳山之阳曲为之说,尤属附会……”也就是说,清朝人认为,早在隋代命名汉阳时,就没有遵守命名规则,而宋代发现这一问题后,穿凿附会地解释了一下,以期名副其实。重申一遍:我对于汉阳,确实不太了解。对襄阳的考证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对汉阳问题的记忆也早已涣散不清。如果襄阳的考证有问题,欢迎讨论,对于汉阳,我无力做出任何评论。谢谢qingsh兄的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现实让人迷失,未来令人痴狂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7-23
汉水几次改道,汉阳变成“汉阴”

    明宪宗成化年间,汉水下游主河道口在龟山北麓形成,从此结束了汉水下游河道经常变动的历史。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洪水泛滥,汉阳一片汪洋,只剩下大别一山。
    清雍正二年(1724年)汉阳知府郭朝祚主持修筑了一道堤,从龟山西端尾穿过月湖达汉水边,开辟了汉阳城直通汉水边的陆路通道,乘渡船达于汉口,人称郭公堤。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7-23
了解,多谢介绍
历史使人明智,现实让人迷失,未来令人痴狂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7-28
阜阳阜阳阜阳
省直管县.县市分等.阜阳设省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7-30
阜阳是什么情况?
历史使人明智,现实让人迷失,未来令人痴狂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7-30
中国风水看襄阳!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7-31
引用第18楼首长于2009-07-30 20:59发表的 :
中国风水看襄阳!


呵呵,很有趣,何解?
历史使人明智,现实让人迷失,未来令人痴狂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9-08-09
汉水改道是存在过的,沔水是存在过的,云梦泽是存在过的,别以现状来推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9-08-09
还有邵阳县,现在的县治塘渡口在邵水以南,这是县治迁移所致。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9-08-09
引用第22楼phanlileo于2009-08-09 11:28发表的  :
还有邵阳县,现在的县治塘渡口在邵水以南,这是县治迁移所致。

过去的邵阳县是府县同治,位于现在的邵阳市区,过去的邵阳县也比现在的邵阳县也大的多,现在的邵阳县早已名不副实,更名为宝庆县是最合理的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9-08-09
引用第23楼亮晶晶于2009-08-09 13:27发表的 :过去的邵阳县是府县同治,位于现在的邵阳市区,过去的邵阳县也比现在的邵阳县也大的多,现在的邵阳县早已名不副实,更名为宝庆县是最合理的
分了很多县出去。好像人们去邵阳县都说去塘渡口。宝庆府附郭县?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9-08-10
引用第22楼亮晶晶于2009-08-09 13:27发表的 :
过去的邵阳县是府县同治,位于现在的邵阳市区,过去的邵阳县也比现在的邵阳县也大的多,现在的邵阳县早已名不副实,更名为宝庆县是最合理的


宝庆是府的名称,当时有宝庆府,府治在邵阳县吧。所以现在的邵阳市区叫宝庆可以,现在的邵阳县叫宝庆就不一定合适了。
历史使人明智,现实让人迷失,未来令人痴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