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58阅读
  • 35回复

[陕西]勉县撤县设市再次公开征集市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6-12-04
沔阳市或沔州市大好,余皆不妥。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6-12-05
希望不要用定军山这名字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6-12-05
回 南岭孤侠 的帖子
南岭孤侠:历史上有叫过“州”吗? (2016-12-03 23:19)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将“沔州”迁治“铎水县”(今勉县城东旧州铺),“沔州”正式“入籍”勉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省铎水入沔州(撤销铎水县并入沔州);洪武七年(1374年),降“沔州”为“沔县”。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6-12-05
勉县撤县设市,新一轮的征名又开始了,当前推举的候选名有5个,笔者认为其中的定军山市和武侯市名称不妥,故而建议首先剔除,另外“沔水市”名称也稍欠妥。

“定军山市”这个名称今年8月初曾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现在再次列出实在严重欠妥。而且在《征名公告》中的“市名命名原则”中明确写着“不以著名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作行政区专名”,“定军山十二连山一颗珠”,是沔县境内的著名山脉,这不是前矛后盾吗?

对此,有网友进行了如下批评,笔者实录如下:主张改名“定军山市”的人,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藉此推动勉县旅游。为此勉县还专门成了“定军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投资近亿元,历时不止10年了,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大失所望,再加上山下给你搞两个高污染的钢铁厂,怎么发展旅游?因此,这种赤膊上阵的做法实不足取。


由于“沔水”也属于“河流等自然名称”,而且整个汉水在古代都曾称“沔水”,只是侧重于上游一些,因此有违“市名命名原则”中的“自然地理实体的范围超出本行政区的,亦不以其名称作为本行政区域专名”。不过,沔水毕竟是古称,而且是“沔县”名称的来源,所以勉强讲得通。

至于“武侯市”也很不妥当,原因有三:其一,武侯虽是封号,但基本上也属于人名,因此有违《征名公告》中“不得以人名命名”的原则;其二,成都市早已有武侯区,不具唯一性;其三,武侯遗迹遍布全国,沔县除了诸葛亮外,还有张鲁、马超等众多历史名人,独用“武侯”难以彰显沔县作为“千年古县”的个性魅力。


除去这几个不妥名称中,我认为“沔州”最为妥当。“沔州”是勉县的古称,治在今旧州铺。“沔”字在《通用规范汉字》二级简表中的编号为3768号,二级简表中均为较常用汉字,不能算为生僻字。1964年改“沔县”为“勉县”对外解释的原因是“沔”字生僻,笔者认为真实原因是当时陕西省领导多来自陕北,识字少文化水平普遍差;同一个“沔”字在湖北为什么就不是生僻字?

最近,在1964年那场“改名潮”中和沔县同时被改名的户县(原名鄠县),网传撤县设区将更名为鄠邑区,这其实正是对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文化乱象的纠正,很好!笔者作为沔县人,由衷希望勉县能借此撤县设市契机,大大方方地启用祖宗十八代都认可的“沔”字,果断地更名为“沔州市”,恢复千年古县应的神韵和风采!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6-12-05
支持沔州市,首选且唯一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6-12-08
走持使用沔阳市
只有破除官本位,建立市场经济引导为主,行政调控(规划)为辅,才能形成城镇化的良性发展。
城市管理应执行三权分立,即人大拥有决策权,政府拥有行政权,政协拥有监督权,方能更好发展和管理城市。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6-12-11
沔州、沔县,其核心是一个“沔”字。1964年因郭沫若的一篇文章被迫改为“勉县”后,这种历史脉络就断了。这次接撤县设市之良机,续上这段“香火”,也算是对历史负责。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6-12-11
再谈勉县改名

12月2日,勉县撤县设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美丽勉县”微信平台发布《 关于征集勉县撤县设市市名的通告 》(以下简称《通告》),掀起了新一轮征集勉县撤县设市新市名的热潮。作为一名生于斯长于斯的勉县人,8月初笔者曾以《勉县改名大家谈》为题,谈了自己对勉县撤县设市新市名的意见。在此,再谈谈对勉县改名的看法。

从这次征名《通告》的文字组织看,官方似乎比较属意“定军山市”,但我认为不妥。
《通告》中“命名原则”开宗明义“ 不以著名的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作行政区域专名 ”,总不能自我否定吧。八十年代开始兴起的这股以名山大川命名城市的风气,已经屡遭诟病。7月22日《人民日报》以《 改地名不能改丢了“血脉” 》为题,对勉县拟改名“定军山市”点名进行了批评。况且,定军山旅游也因两大钢厂的存在而优势不再;继续坚持,只能是得不偿失。

我认为,“沔州市”是勉县这次撤县设市市名的不二选择,原因有二:
其一,遵循历史。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沔州”迁治今勉县境内, 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沔州”为“沔县”,1964年改用今名。也就是说,勉县本就是“沔州”演变而来,改名“沔州市”是历史的回归。
其二,符合惯例。如省内商县改名商州市(今商洛市商州区),耀县改名耀州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河南林县改名林州市,四川达县改名达州市,湖北随县改名随州市。国内单字县改名,大多遵循这一惯例。

从西汉初年设“沔阳县”始,“沔”字先后在勉县这块地盘上存续了1500年之久,已经打下了深深的地域文化烙印。 正如4月13日《人民日报》署名文章《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中所说,“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实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慎重更换地名,其实就在于对地名有情感。这种情感,是个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在更换地名之际,我们需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

[ 此帖被hand在2016-12-11 21:10重新编辑 ]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6-12-12
通过微信宣传,大家已经慢慢认可“沔州市”了。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6-12-26
就勉县喊的凶,但迟迟不见改区,可能想通过炒作这样的新闻提高知名度。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6-12-27
回 上下求索 的帖子
上下求索:就勉县喊的凶,但迟迟不见改区,可能想通过炒作这样的新闻提高知名度。 (2016-12-26 23:44) 

改为勉强撤县设市市最合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