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40阅读
  • 3回复

[交通规划]溧阳轨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5-30

http://www.liyang.gov.cn/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26325918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5-30
《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
主要内容
  一、总则
   1、修编目的
为适应溧阳市外部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重大变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2、规划范围
规划区:溧阳市域,总面积1535.8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常溧高速、宁杭高速、长山路、茶亭路、城东大道所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3、规划期限
近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二、发展目标和战略
   1、城市性质
宁杭经济带重要副中心城市、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城市、苏浙皖交界地区交通枢纽城市。
   2、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最美副中心城市”愿景,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溧阳。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通过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将溧阳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城乡空间集约、特色经济高效,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城市。
   3、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融入常州、接轨南京、对接浙北、联动皖南”,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市域发展战略——培育支点、聚合发展,打破城镇之间低水平均衡发展格局,扶持发展重点中心镇;加强市域统筹重组,合理布局生产力,走符合溧阳城市定位的城镇化发展路径;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
城区发展战略——集约优化、彰显特色。促进城区紧凑集约发展,彰显山水城市特色;完善交通路网体系,促进产城融合;完善功能配套,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城旅互动,打造魅力之城。
   三、产业发展引导
落实“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特色引领,重点培育四大经济;创新驱动,构建智造创新体系;产城融合,优化“三生空间”产业发展战略。
   1、第一产业
在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培育农产品品牌,夯实产业基础,整合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深度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处于苏浙皖交界中心的区位优势,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发展的开放性,积极建设生态科技农业示范区。
   2、第二产业
以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产城融合为导向,提升主导产业,对传统制造业(如建材、金属冶炼与加工等)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延伸产业链,扩大相关配套企业规模,增强对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的扶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对优势产业(如智能电网、智能装备)加强技术支撑、服务支撑,促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对战略新兴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大力扶持,推进新技术应用,适应和引领市场需求。
   3、第三产业
以衍生融合,区域协调,全域一体为导向,重点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业,注重三次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实施市域旅游线路整合,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着力推进旅游业配套服务业的发展,提升苏浙皖交界城市的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推动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和品牌提升。
   四、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人口与城镇化预测
现状(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为76.1万人,城镇人口44.9万人,城镇化率为59%。
近期(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为86万人,城镇人口57万人,城镇化率为66%。
远期(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为93万人,城镇人口为70万人,城镇化率为75%。
  2、片区发展引导
将市域空间按不同功能进行划分,合理确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市域空间划分为生态保育与山水旅游发展区、城镇化发展区、田园综合发展区。
  3、市域空间结构
全市域形成“中心集聚,外围开敞”的总体格局,即市域中心城区极化发展,外围地区形成有机渗透融合的生态开敞格局,具体形成“一核两翼、一环双轴”的空间结构。
“一核”为主城区,“两翼”为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和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坚持产城一体、城景融合的要求,统筹推进三大板块建设,加强产业及人口集聚,承担市域综合服务职能。
“一环”为市域交通环路,连接“三山(南山、曹山、瓦屋山)两湖(天目湖、长荡湖)”及外围各镇,整合特色资源,构建市域大山水旅游格局。
“两轴”分别为宁杭发展轴、常溧宣发展轴,依托宁杭、常溧-溧广交通走廊,集聚非农产业和城镇发展空间。
   4、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构建“1+3+6”的城镇体系格局,即1个中心城区、3个重点镇(上兴镇、社渚镇、南渡镇)和6个特色镇(天目湖、戴埠、别桥、竹箦、埭头、上黄)。中心城区强调集聚、紧凑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市域培育若干重点镇,形成除中心城区以外的战略支点;特色镇体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五、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规划目标
加强与区域中心城市及重要交通枢纽的联系,提升城市交通区位;构建快速交通网络,形成内畅外达、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市域综合交通系统,依托溧阳丰富的山水资源,建设特色化、绿色化的交通系统。
   2、发展策略
   1)、优化轨道交通布局,构建交通转换枢纽
   2)、减少交通走廊分隔,引导用地布局优化
   3)、理顺道路功能结构,有序疏解内外交通
   4)、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保障慢行空间环境
   5)、发展绿色特色交通,构筑旅游休闲廊道
   3、航空运输规划
规划通用机场一座,位于别桥镇境内,长荡湖西南侧。
   4、轨道交通规划
   (1)宁杭铁路
宁杭客运专线铁路,北起南京,南至杭州,在溧阳市域内约40公里,设溧阳站和瓦屋山站两个车站。
  (2)镇宣铁路
规划预控镇宣铁路,为连淮扬镇宣铁路的组成部分。在常溧高速以南设置溧阳北站,同时从溧阳北站设联络线至宁杭城际铁路。
  (3)泰常溧铁路
规划预控泰常溧城际铁路,北至泰州,南接溧阳。线路沿常溧高速进入溧阳,止于溧阳北站,与镇宣铁路溧阳北站并站。
  (4)市郊铁路S2线
常州市域常溧走廊联系线路,快速沟通常州主城区与溧阳城区、天目湖景区。
   5、高速公路规划
市域规划形成5条高速公路,分别为宁杭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溧广高速公路、溧芜高速公路和常溧高速公路。规划高速公路互通17个,其中枢纽互通3个,服务互通14个。
   6、一般公路规划
规划市域形成“五纵五横”干线公路网格局,包括G104、G233、S265、S239、S341、S360、S456等。
   7、港口航道规划
规划形成“一纵一横”的市域干线航道网。“一纵”为丹金溧漕河;“一横”为芜申运河,均为三级航道。溧阳港区规划布置10个作业区,其中4个主要作业区,6个一般作业区。
   8、风景路系统
加强旅游交通系统规划,市域范围内规划形成“三横两纵”区域风景路网。
   六、旅游规划
落实“转型升级、文化崛起、城旅互融、全域一体”旅游发展战略,依据市域资源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突出片区资源特色和旅游发展导向,适应旅游产业升级发展趋势,形成“一核、三线、四组团”的旅游空间布局。
“一核”:天目湖—溧城商务度假区。
“三线”:串联全市主要景点的旅游大环线、南北山水田园休闲轴线、东西文化体验轴线。
“四组团”:南山组团(南山养生度假区),瓦屋山组团(瓦屋山文化体验区),曹山组团(曹山乡村休闲区),长荡湖组团(长荡湖旅游休闲区)。
   七、生态保护规划
市域规划形成“三片、三带、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
   1、三片
指天目湖南山竹海为核心的市域南部生态保育片区、以茅山余脉为主体的市域西北部生态保育片区和长荡湖周边的市域东北部生态保育片区,是溧阳市域大型的核心生态斑块,须严格按照生态红线管控要求,加强生态受损地区的生态修复,合理引导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开发利用强度,注重开发利用与整体环境的协调。
   2、三带
指宁杭交通沿线、长荡湖与中心城区及南部山区之间、芜申运河(中河、南河)沿线的一级生态廊道,应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建设较宽的生态防护带,促进沿线生态治理,提升生态廊道功能,搭建物种活动、迁徙和串联三大生态斑块的生态通道。
   3、多廊
市域多条骨干河道为主体的河流型生态廊道和多条高速、铁路、省道等交通型生态廊道,河流型生态廊道,应促进河流沿线生态治理,加强流经乡村地区河段的污染防治,在生态保护岸线范围内形成自然水生态系统结构,交通型生态廊道主要起到沿路绿化防护的作用,应建设完善防护林带,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将机动车通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绿化配置应选择乔灌混合的密林方式。
   八、历史文化保护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1、历史山林、河湖水系
重点保护瓦屋山、曹山、南山山体生态连绵带以及护城河、城中河;
  2、历史城区。整体保护以团城、护城河、城中河构成的“一环一带”空间格局和特色。加强城墙遗址、民居建筑、古井古树等文物保护;修复书院巷、费家巷历史风貌区,加强其传统街巷肌理、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整治更新。
  3、历史地段和传统村落。包括戴埠老街、社渚老街、沙涨村、浪圩村等传统风貌保存较好的区域,注重维护好原有的历史格局、空间肌理和空间尺度,修缮古民居建筑,并采取多元化方式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历史风貌。
  4、文物古迹保护。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好我市各级文保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合理利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九、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1、城市规模:
近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40万人,2030年达到55万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0.5平方公里。
   2、发展方向
主要向南、向西发展。按照“山水入城、紧凑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思路。保护山体、水系等重要的生态资源,强化开敞空间廊道,建设山水城市。整合空间资源,优化功能布局,提升环境品质,以空间集约紧凑为导向打造精致城区。
   3、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主一副,两轴五片”的城市空间格局。
一主:平陵中路与西大街-燕山路交叉口区域及延伸段为城市商业中心。规划结合老城的城市更新,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构建慢行系统,通过路网梳理、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品质。
一副:位于燕城大道与南大街的交叉口区域及延伸段,规划结合宁杭高铁溧阳站,以商务服务业功能为核心,同时通过市级公共设施建设,打造富有现代都市气息的城市副中心。
两轴:“西大街-燕山路”城市发展主轴,“码头西街-南大街”城市发展次轴。规划为城市两条主要空间拓展轴线。
五片:五个功能片区。包括主城片区、昆仑片区、城西片区、燕山片区、城南片区。
   4、片区建设引导
   (1)主城片区:激发活力,提升品质
挖掘老城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团城空间格局,有序推进旧城更新改造,激发老城区内生活力,完善设施配套和改善环境,提升生活空间品质。
   (2)燕山片区:枢纽拉动,多元发展
整合山水资源,发挥高铁站交通枢纽的综合带动作用,构建复合型的功能布局,展现现代化的城市景观,打造具有山水特色的城市门户空间。
   (3)昆仑片区:整合空间,产居相宜
通过完善配套、改善环境,积极推动片区更新改造,整合空间资源,进一步加强与主城片区的空间联系,构建绿色宜居、产城融合的综合功能区。
   (4)城西片区:科技引领,产业高地
依托高速道口的区位优势,突出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以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为先导,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产城融合示范区。
   (5)城南片区:转型提升,完善配套
整合提升现有优势产业,加快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结合周边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产业及居住、商业等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区域竞争力。
   5、道路交通规划
   5.1发展目标
坚持交通引导的基本理念,贯彻交通与用地一体化发展策略,建设适应旅游城市特点和需要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多方式协调发展、多层次衔接便捷、交通设施供给差别化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5.2交通分区
将溧阳市中心城区划分为三类交通政策分区:公交优先发展区、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平衡发展区、小汽车限制发展区。
   5.3 道路交通网络
主干路:规划形成“十一横十二纵”网格状主干路系统。十一横:繁昌大道、城北大道-腾飞路、金港路-泓口路-正昌路、码头西街-码头街、凤凰路、平陵西路-平陵东路、南环路、永平大道、燕城大道、溪缘路、茶亭路。十二纵:环园西路、中关村大道、泓盛路-长山路、云眉路、溧竹路-天目湖大道、清泓路、清溪路、美林路、燕山路-东大街、南大街、昆仑路-罗庄路-迎宾路、城东大道。规划溧阳中心城区范围内主干路网长度为190.9公里,密度为1.5公里/平方公里。
次干路: 规划溧阳中心城区范围内次干路总长度为140.0公里,密度为1.2公里/平方公里。
支路: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
   6、绿地系统规划
凸显溧阳山水城市特色,强化“区域融合、山水入城”的生态大格局,形成集休闲、生态、游憩、景观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地系统,居民步行500米见绿。规划总体形成“绿带绕外廓,青山楔入城;秀水织玉带,多园缀平陵”的绿地结构,构建覆盖面广、可达性高、亲水性强、具有溧阳多元景观特色的绿地系统网络,联系各功能片区。规划新建西郊公园、茭山公园、东升公园、西山河公园、丁家山公园等,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建立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
   7、旧城更新
   7.1 优化用地布局
优化与置换一些对城市整体环境品质、居民日常生活有影响的地块,包括影响城市道路系统构成的区域、对生产生活有干扰的工业企业等。
   7.2优化道路交通
完善旧城交通骨架,加快改造建设清泓路、码头西街、西后街等旧城内部道路与外围交通对接,疏解交通压力,促进旧城与新区联动发展;在保持原有道路网肌理和尺度下,优化旧城道路交通系统,沟通旧城断头路;对重要交叉口交通渠化,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实行交通分区政策,推行公交优先,鼓励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适度布局停车设施。
   7.3 疏解功能设施
疏解部分市级行政办公、教育医疗等易带来大量人流与机动车交通的设施,改善旧城交通状况,完善社区公共配套设施,提升旧城居住环境品质。
   7.4 增加绿地空间
通过微改造、整合挖潜等方式增加绿量,提升旧城护城河、城中河、北环河等滨水绿地空间,改善老旧小区、城中村密集区域等缺乏绿化与活动空间的区域。
   7.5 保护历史文脉
维持“一环一带”与团城的空间格局,全面保护旧城历史文化遗存,梳理现状具有保护价值的物质空间与非物质文化,维修整治和局部更新。
保护和修复传统风貌街区书院巷、费家巷等历史地段,复建人文历史地标文昌阁、双桥,局部恢复码头水街,将团城打造成为市民休闲、文化展示、功能复合的综合游憩区域。
   7.6 整治提升环境
整治城中村、老旧小区等环境较差的区域,以及景观风貌不佳的滨水界面与街道空间,改善环境品质,提升滨水活力。
   十、中心城区公用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远期扩建中心水厂至22.5万立方米/日,水源使用沙河水库、大溪水库作为水源。规划沙河水库、大溪水库两处水源互联互备,保障供水安全。同时规划长荡湖作为应急水源。
   2、排水工程
规划扩建溧阳第二污水厂至10万立方米/日,处理后尾水排入芜申运河。新建花园污水厂,规模8万立方米/日。
   3、海绵城市建设
2020年,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将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将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面源污染削减率≥60%。
   4、供电工程
中心城区以溧阳变、余桥变、梅园变、马垫变、中关村变5座220千伏变电站为主供电源,周边的淦西变和茶亭变兼供中心城区。
   5、通信工程
保留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已建成的通信设施。结合用地布局,各通信运营商集约化建设通信基础设施。
   6、燃气工程
中心城区由溧阳门站、南渡门站供应天然气,上游来气经门站计量、调压后供中心城区中压管网。近期投运天目湖和昆仑高中压计量调压站,规划新建城北高中压计量调压站,中心城区形成多座高中压调压站联合供气的格局。
   7、供热工程
中心城区以富春江热电厂作为集中供热热源点,供热范围内企业使用热电厂蒸汽实施集中供热,不得自行配置燃煤锅炉。
   8、环卫工程
以市级垃圾转运中心作为垃圾集中转运设施,规模800吨/天,保留现状水上垃圾转运站,其它垃圾转运站逐步取消。
   十一、城市特色规划
结合城市现状资源特色及城市发展,规划形成“一环一带、三河汇秀;双心双轴、山水入城”的空间景观结构。
一环一带、三河汇秀:“一环一带”指护城河、城中河以及团城古城风貌区,集中展示溧阳的历史文化特色、水乡古城韵味,是城市空间特色的核心区域;“三河汇秀”指丹金溧漕河、竹箦河、南河交汇至城中河,是溧阳市寻水而兴的脉络。
双心双轴、山水入城:以东西大街-燕山路和码头街-南大街为城市发展轴,串联古城历史遗存和现代城市风貌,打造城市主中心和燕山片区副中心。彰显由宁杭高铁、高速景观绿廊和“十里长山-西郊公园-湿地公园”生态绿楔以及芜申运河、丹金溧漕河、竹箦河、南河、城中河、湾溪河、北环河、茶亭河等骨架河道组成的生态廊道与城市建成区相融相楔的绿色城市形象,以绿色廊轴串联城市公园,形成最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十二、综合防灾体系
   1、抗震减灾规划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溧阳市按照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设防。规划设置中心避震疏散场所一处,位于燕山公园内,设置固定避震疏散场所5处。规划城北大道、码头西街、平陵路、永平大道、燕城大道、溪缘路、环园西路、泓盛路、溧竹路、肇庄路、昆仑北路-昆仑南路、城东大道为主要的疏散通道。
   2、防洪排涝规划
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年一遇。
   3、消防规划
按照消防站设置标准,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特勤消防站1座、一级普通消防站7座。
   4、人防规划
形成以指挥工程为核心、人员掩蔽工程为主体、医疗救护工程和防空专业队工程等专用工程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人防工程体系,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全面提高城市战时防空和平时防灾减灾能力。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05-30
铁路、地铁的设置能逼死尴尬症。
宜杭高速以西都是溧阳的势力范围,只不过绿隔是宜兴的地盘。
溧阳站偏东是为了东部起半个城(注意虚线东环路)。选择没错。
西边不够发展,城东大道最终是城市主轴,应该改名溧城大道。

铁路还是要研究并站方案, 可以过宜兴西部,给官林站。上黄有地铁,不该走铁路。
泰兴-新北-嘉泽-官林-溧阳。
[ 此帖被轨道部在2017-05-30 11:16重新编辑 ]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05-30
铁路争取并站,地铁过溧阳站。
最后迫不得已设溧阳北站的话,再引支线去北站。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