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054阅读
  • 13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66):宁波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2-02
  宁波府:冲,繁。宁绍台道治所。提督驻。康熙二十六年,改定海曰镇海,移置定海于舟山。宣统三年,增置南田。西北距省治四百四十里。广二百二十四里,袤二百八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五十五分。京师偏东四度五十七分。领县六。

鄞冲,繁,难。倚。西南:四明山。东傍海为鄮山。西南:灌顶、梅园山、海浦、羊求山。海,东南自象山入,迳大嵩水口。顺治十七年裁所置游击。雍正七年设同知。东接瞻崎,南毗盐场,有司。又北通东钱湖,汇东境诸水,有南北二塘、梅墟石塘。奉化江南自其县入,鄞江出四明山,合而北流,为甬江。又与慈谿江合,河流纵贯。道光二十三年开租界,与英立约,为五口通商之一。迳白沙巿。左出一枝津,首白沙,讫张家堰,与镇海为界水。西南:南塘河出四明,歧为二:前港贯城壕,注日月二湖;后港即里弄港,会中塘、西塘及中南二河入江。其东前塘河,三源汇于横溪,出横石桥,会中塘、北塘河,迳和安桥,为三河总渠,注大石碶入江。有浙海关。四明水驿。铁路。横山岙、猛港等砲台。

慈谿繁,疲,难。府西北五十里。西南:大宝、句馀。东南:石柱山。海,西北自馀姚入,北抵海盐。迤东有海王山,又东为松浦港口。港分杜湖水,出三眼桥,界镇海。慈谿江上流即姚江,自馀姚入,迳丈亭渡,歧为二:前江历车厩岭,抵大浃江口,会甬江;后江贯城壕,出东郭,曰管山江,南抵西渡会前江,西抵化纸闸会横溪。西南:蓝溪自龚村汇二十六隩水,出玉女山。西南诸水出四明,入蛟门,北资杜、白二湖。海壖设塘置闸,曰松浦、淹浦、古窑、津浦、洋浦。镇五:丈亭、洪塘、东埠、松浦有巡司、向头废司。鹤鸣盐场司。车厩驿。有瓜蒂山、东山砲台。

奉化疲,难。府西南八十里。东南:奉化山,县以此名。又鮚埼山。光绪十年法兵舰来犯砲台,毙其将孤拔,遂遁。海,东北自鄞入,迳湖头渡关,又西迳塔山城、应家棚,东接杨村汛,又西为河泊所。其口有悬山。又天门山,下即汉志天门水,南为江彭山,界象山、宁海。县溪出西南大公隩,七十二曲,硃、白二溪逾赵河注之。抵璡琳碶,歧流为长它江,抵三江口。金溪出东金瓘山,迳白杜河来会。其西剡溪,出六诏岭,合左溪,纳西晦溪,是为奉化江。又东合长它江,迤东北会甬江。塔山城巡司。应家棚守备。有鮚埼镇。连山驿。祥岭、董公、桐照等砲台。

镇海冲,繁。府东北六十里。海,西北自慈谿入,东至澥浦,水师参将驻,为郡北要害。又东迳招宝山抵钳口门。道光二十一年英兵舰由此登岸。其东蛟门,西虎蹲,并称天险。又东穿山所,临黄歧洋。又东崎头角,临崎洋。头长、跳嘴山扼其口,并为郡东要害。转南至霩所,南接昆亭汛。迤南扑蛇山,临双屿港。又南至荒屿,界鄞。外洋各岛,其著者,东北七姊妹山,东西霍山,迤东捣杵山。东距金塘水道为大隩子港。转南有天隍山,东西二屿,界象山。涌江西南自鄞入,入海口为大浃江口,即古甬句,东自张家堰至此,与鄞为界水。西北诸水潴为凤浦、沈窖、灵绪、白沙四湖,播为巨河。夹江河西自鄞分甬江水,逾白沙,历鹭林,入前大河。中大河上流后江自慈谿入,北流为西河。大闸河上流松浦亦自其县入,歧为三:一抵澥浦入海,一流为西大河入浃江河,一迳箭港为后大河。其中港贯前、后两河,并入城河,出头二闸入海。其东南上河注迳大碶巿,中河迳穿山碶,会芦江河海。有庄巿、柴埠二镇。定海关有管界、长山、穿山三巡司。龙头、穿山、清泉三场。有北城角、威远、定远、宏远、平远、绥远、靖远、镇远各砲台。

象山简。府东南二百七十里。海,西自奉化入,迳西周渡,虎山扼其口,南接泗州头汛。迳东西塔嘴入,为陈山渡,接海口汛。又东迳前仓所,西接珠溪汛,东对牛鼻山。其东北猎户角,为南岸尽处。迤南迳爵溪城,青门、羊背诸山扼之,并为郡南要害。其南天目山,东即韭山列岛。又南至昌国,顺治中裁卫,置水师营都司。又南至石浦,明为所,道光三年移府海防同知驻。南出为东门,与小铜礁对峙。中为铜瓦门,道光二十二年英兵舰来犯,由此门入。过此曰下湾门、金齿门,西为林门、珠门。又南至大田岛。光绪初,派开垦委员驻此。宣统三年改为抚民?,移府通判、左营游击驻樊岙,守备、千总驻龙泉、鹤浦两塘。岛北为石浦港,西即三门湾。转西至台宁屿,界宁海。东大河出王家岙及旋井、飞凤诸山,注会源碶。南大河出凤跃山,自西水门接诸河,注朝宗碶。西大河出郭家诸涧,注灵长碶,并入海。上洋三碶蓄三河水,防泄下洋,下洋永丰诸碶防泄入海。有南田、竹山二巡司。前岙岭、高塘山等砲台。

南田简。旧隶象山。宣统三年新置,治大佛头山麓。孤峙海中,东、南、西大洋,惟北距石浦较近,水程十有馀里。海中十洲,此为第一。明汤和惧赵宋遗族苞?,拟废象山、弃滃洲,遂徙南田居民。后复有群入垦煎者。道光三年,巡抚帅承瀛奏谓“明与定海、玉环并封禁。嗣定、玉展辟而南田独否,以彼泥潮而此沙垆,匪船易留,故复徙之”。大小共一百八岙,南路四十九,北路五十九。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4:05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2-03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郡。两汉、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范围基本未变。隋开皇九年9589年,3县同余姚合并,称句章县,县治置小溪(今鄞县鄞江镇),仍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现宁波老城区);武德八年(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也在小溪。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五代称明州望海军。北宋建隆元年(960)称明州奉国军。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辖温台明越四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为庆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称庆元路。大德七年(1303年)设浙东道都元帅府。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
  宁波以港兴市,是中外闻名的商埠。唐时已是与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在近代史上,宁波新兴工商业发展较早,“宁波帮”更是蜚声海内外。2000年宁波港吞吐量已突破亿吨。北仑港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深水良港。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2-03
慈溪历史悠久。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远在公元前约5000年前之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活动。春秋时属越,并吴后置句章城, 为句章地。战国时楚灭越,又属楚。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置句章县,属会稽郡,县治在城山渡(今余姚市河姆渡东5里),历两汉、三国不变。东汉并曾为会稽东部都尉治。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 孙恩起义军由海道入浃口,句章城为所残破,遂迁治小溪(今鄞县鄞江桥)。隋开皇九年(589),省余姚、鄞、?3县入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废句章县,析置鄞州、姚州。七年,废姚州仍为余姚县。 八年,废鄞州,复县,属越州。自秦始皇二十六年置句章县至唐武德四年废,凡842年,慈溪地域归其属。此后百余年,先后属鄞州和县。现境姚北部分,自秦汉至唐初,先后属余姚县、姚州、余姚县 。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经唐初百余年之休养生息,浙东州县户口日繁,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浣奏请分县为慈溪、奉化、翁山(今定海)、 ?县4县,并分越州别立明州以辖之,明、越均隶江南东道。此为慈 溪设县之始。县治设今宁波市之慈城镇。县名据《延?四明志》载: “汉句章董黯,母尝婴疾,喜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旁, 以便日汲。溪在今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天宝元年 (742),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明州,慈溪县历为所 属。同年,江南东道下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道,慈溪县隶浙江东道 。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明州刺史黄晟卒,钱奄有其地,置节度使,设明州望海军,慈溪属明州望海军,隶吴越国。

北宋建隆元年(960),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国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宋,国除。太宗平诸国后,因唐之旧置13道,慈溪 县隶属江南东道明州奉国军。淳化五年(994)罢道。至道三年(997)分 天下为15路。天圣八年(1030)增为18路。元丰中(1078~1085)又析为 23路。慈溪县历属明州,隶两浙东路。南宋绍兴二年(1132),复分两 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慈溪属明州,隶两浙东路。绍熙五年(1 194),宁宗即位。明年,改元庆元,以明州为宁宗潜邸,遂以年号为 名,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县属之,仍隶两浙东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于庆元府置宣慰司。十四年改庆元路 总管府。大德六年(1302),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自婺州(今金华)移 庆元,慈溪县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元末,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 。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 隶浙江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十四年,避“明”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 8),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溪,仍属宁波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清初,改浙江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省县之间设4道。慈溪县属宁波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李世贤 部攻占宁波,曾一度改宁波府为宁波署。

民国元年(1912),废府,慈溪直属浙江省军政府。3年,于清宁绍台道范围置会稽道,道尹行政公署驻鄞县,慈溪县隶属浙江省会稽道。16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废道制,慈溪直属浙江省政府。21年 ,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区,慈溪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鄞县 。24年后,又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24~35年,专员公署驻鄞县)、第三行政督察区(36~37年,专员公署驻余姚)、第二行政督察区(37年4 月以后,专员公署驻余姚)。

1949年5月24日,慈溪县治孝中镇(今宁波慈城镇)解放。6月5日 ,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在宁波成立。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慈溪属宁波专员公署。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2-03
奉化

    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春秋时今奉化地属越国。战国时属楚国。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属会稽郡鄞县,县治设白杜里(今奉化白杜村)。

  公元9年(王莽始建国元年)改鄞为谨。东汉建武初年复改为鄞。

  589年(隋开皇九年),并余姚、鄞、贸阝三县入句章,治小溪。奉化属句章县。

  621年(唐武德四年)析句章为鄞、姚2州,下不设县。奉化属鄞州,州治三江口(今属宁波海曙区)。625年废鄞州为贸阝县,治小溪,隶越州。

  738年(开元二十六年),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浣奏请朝廷析越州贸阝县地,置贸阝、慈溪、奉化、翁山四县。并置明州。奉化属明州,为上县,治所今市区锦屏街道。境域范围大致与今同。

  宋时,奉化为望县。

  元代,1295年(元贞元年)升为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复为县,属明州府。1381年明州府改称宁波府。

  清沿明制,奉化属宁波府。

  1913年(民国二年)属浙江省第四地方。1914年属会稽道。1927年废道,直属浙江省。1928年属鄞县区。1936年属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8年属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化属宁波专区。1970年,专区改称地区。1983年,宁波地区撤销,奉化改为宁波市属。

  1988年10月13日,奉化撤县设市,以原县行政境域为市行政境域。
溪口历史悠久,被称为“千年古镇”。据清乾隆<奉化县志>志载,早在唐代贞元中(794前后),“右相樊泽致仕卜居。。。樊氏子孙世居此焉。”樊泽就是今溪口镇少堤村樊姓的始祖。宁监察御史樊良忠因与丞相王安石不合,弃官归里,陷居溪口。至宋景德五年(1006)溪口建村。据宋宝庆年间统计,人中口已近八千。南宋丞相魏杞奉孝宗命出使金国,不辱使命,成为一时重臣,淳熙十一年(1184)去世。他是安徽寿县人,却选择溪口飞凤山安葬,可见宋时溪口在外地已颇有名气。1902年重修的<光绪奉化县志>中,溪口已列为镇,在现有资料中,这是溪口称镇的最早记载。
  此后,溪口称乡镇,变更多次,民国8年(1919)正式成为行政镇,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又曾一度改乡,1951年起,一直称镇至今。
    溪口在近现代史上曾经发生几次重大事件。清咸丰十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将领范汝增率兵数万,自嵊县入境。六诏、跸驻、三石等地农民400人余人响应,经溪口,于11月26日攻克县城,12月9日建立农民政权。受战火影响,溪口商业一度萧条,玉泰盐铺也一度停业。
  1941年4月23日,侵华日军侵占县城和溪口,4月26日成立日伪监时政权-“奉化维持会”,丰镐房占为日军司令部。日寇守田大佐率部进入溪口,见镇内无人,悉数捣毁全镇水缸,锅灶,民间财物被洗劫一空。后在镇四周密布铁丝网,强令往来行人只许从武岭门及藏山大桥出入,经过岗哨逼行鞠躬礼,并限定妇女在剡溪洗涤时间,稍有不遵即遭毒打或枪杀。1945年8月日寇投降,18日撤离溪口。是年11月,据溪口镇公所第83号呈文载,溪口沦陷1576天,计被杀217人,被抓失踪73人,全毁半毁详房223间,楼屋1990间,平屋1172间,被抢粮米1.5万斤,茶叶2000余箱,以及大批耕牛、猪、鸡及实物细软;被砍大树4899株,竹150万株,汽车站、医院、公园等遭严重破坏。
  民国时期,特别是蒋介石三次下野期间,溪口一度成为国民党指挥中心,南京与溪口之间军政要员频频往返,溪口镇上车水马龙,冠盖如云,在民国史上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
清咸丰十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将领范汝增率兵数万,自嵊县入境。六诏、跸驻、三石等地农民400人余人响应,经溪口,于11月26日攻克县城,12月9日建立农民政权。受战火影响,溪口商业一度萧条,玉泰盐铺也一度停业。
    1941年4月23日,侵华日军侵占县城和溪口,4月26日成立日伪监时政权-“奉化维持会”,丰镐房占为日军司令部。
    民国时期,特别是蒋介石三次下野期间,溪口一度成为国民党指挥中心,南京与溪口之间军政要员频频往返,溪口镇上车水马龙,冠盖如云,在民国史上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
    1949年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21军61师进驻溪口,溪口解放。
  毛泽东主席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 1959年著名爱国民主人土章士钊在他致台湾友人的信中说,“奉化之庐墓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周恩来总理还在信尾加了四名话:“台澎金马,唇齿相依,遥望南天,诸希珍重。”说明溪口历史文物受到保护,在对台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文革”期间,在“左”的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下,溪口的历史文物遭到了一些破坏。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2-03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在鄮东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制之始。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改望海镇为望海县,未几改为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定海县改名镇海县。
  1984年,划镇海县部分行政区域,设立宁波市滨海区。
  1985年7月,根据国政字[1984]99号文件,撤销镇海县、扩大滨海区、设立镇海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2-03
象山历史悠久。据塔山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春秋时,象山为越国鄞地。汉为鄞县、回浦(后改章安)两县地。唐初分属宁海及鄮县。唐神龙二年(706),象山立县,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县以山名,属台州,广德二年(764),改隶明州(明代改称宁波)。

  民国元年,南田立县,治樊岙,同年4月,划象山东溪岭以南地入南田县,遂迁治石浦。翌年取消划并,南田还治樊岙。1940年,撤南田县,另置三门县,南田为其辖地。
  1949年7月8日,象山解放。10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属宁波专区,1952年,南田从三门划归象山。1954年4月,象山改隶舟山专区。1958年10月,宁海县并入象山,隶台州专区。1961年10月,复置宁海县,象山还治原境,回属宁波专区(后称地区)。1983年,宁波地、市合并,象山为宁波市属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1-03
宁波还吞并了我们台州的宁海县。
当台州行署驻在临海时,全国人民都说要市管县;
当台州市搬迁到原黄岩县域后,全国人民都说要省管县。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1-21
吞并了你们的宁海县,而失去了舟山市,这完全是不平等的交易!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2-01
不知道为什么以前不把宁海给宁波 偏偏让象山成为飞地
http://www.j-league.cn
Q群:17192729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2-03
漏了阿拉的舟山,当时的定海县,后来的定海厅
淘宝小店新开,请多捧场。http://shop61662756.taobao.com/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2-14
余姚在清代还属于绍兴府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5-22
引用第8楼fc1111于2009-02-01 09:09发表的 :
不知道为什么以前不把宁海给宁波 偏偏让象山成为飞地

因为当时宁海的辖区还包括三门县大部,这样离台州府城更近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6-24
余姚县是在民国时期划给宁波的,至今为止,观城以西的人讲话都和绍兴人十分的接近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8-13
不但宁海归台州合理,象山也该属于台州,象山南部说的基本都是台州话

舟山应该废掉回归宁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