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35阅读
  • 13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58):兴化府(莆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4-17
  兴化府:冲,繁。隶兴泉永道。清初因明制。北距省治二百四十里。广二百十里,袤八十五里。北极高二十五度二十六分。京师偏东二度四十七分。领县二。

莆田冲,繁,疲,难。倚。南:壶公山。东南:五侯。西南:天马、龟山。西北:夹漈。北:浮山。东北:澄渚。东:持久。东南际海。自福清迤南为黄竿。北荻芦溪,会澳溪为洙溪,汇为北洋太平陂,达迎仙港。延寿溪上承九鲤湖,东为莒溪,汇为北洋延寿陂,达涵头港。木兰溪上承仙游仙溪,东为濑溪,又东堰为南洋木兰陂,达白湖港。三港既会,是为三江口,又东入焉。又南:美南。东南:青山。沥?寻塘,唐筑,溉田百四十顷。县丞驻平海。盐场大使三,驻涵江、前沁、东峤。湄州、忠门二镇。涵江二巡司。大洋凌厝废司。莆阳驿。

仙游难。府西七十里。治大飞山南麓。西北:仙游山。东:铁山。北:将军。东北:石所。南:白岩。城南仙溪,西北自德化入,为大目溪,右合古濑溪,又东,右纳金沙溪,左合大济溪,为三会溪。右合神堂溪,迳城南,又东北,左合走马山水,右纳石二岭水,至东渡,左合安吉溪。其北九鲤湖,并入莆田。其南枫亭溪入海。北游洋溪入永福。兴泰、枫亭二巡司。白岭废司。
[ 此帖被QQme在2009-01-02 12:18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4-17
莆田市,别称“兴化”,1983年新建的省辖地级市,其行政区域历史悠久。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莆田、仙游被正式纳入行政建制以来,已有2200余年,随着历史的兴衰,时局的变迁,莆田市区域的产生、隶属和辖地屡经分合,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远古至立县前、立县后至设郡前、设郡后至撤府前、撤府后至建立新中国前、解放后至设市前、建市后等历史阶段。

“兴化”名称的由来

  “兴化”名称由来已有1000多年历史。五十年代末期,连年战乱,百姓备受兵匪骚扰。当时,割据莆田和仙游的兴泰、游洋、庄边、白沙等山区的林居裔势力接连打败官军,一度兵临泉州城下,州城几为所破。宋朝廷屡次派兵镇压,但因地势险阻,无法取胜,至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方被征服。宋太宗“阅游洋图志,念游洋地险,欲以德化之”,遂决定在游洋另设县治,取名“兴化”,寓“兴行化民”之意,并置兴化军,统辖兴化、莆田、仙游三县。自此以后,又有“兴化路”、“兴化府”。故“兴化”即成莆田、仙游之统称。
 
  远古至战国时期,从自然地理区划之“扬州”到人文地理区划的“闽地”   早在三、四千年前,人类已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和繁衍。今莆田市区西郊山上有古人穴居之所的海蚀洞多处,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仙游县大济乡钟峰村洋塘发现有我国“东现印纹陶文化”时期的遗址和石斧、石奔、陶片等遗物,距今约有三千年历史。仙游县园庄乡土楼溪尾以及莆田县华亭、西天尾镇等也发掘大量的石奔、印模陶、石戈、陶拍、石斧等新石器时代遗物。
  现在的莆田市辖地,远古时期初属“九州”之一的扬州。《书·禹贡》称“九州为冀、兖、青、扬、荆、豫、梁、雍诸州”。《尔雅·释地》云:“江南曰扬州”。后汉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的扬州,其辖地仍包括今福建全境。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福建划归江州。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又划归东扬州管辖。至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方独设“闽州”。

  四周时期,这里为“七闽”地之一。东汉《说文解字》云:“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东南越”的确切范围,通常系指今浙江东南和福建全境,以及广东潮州、梅县一带。照此,莆、仙亦属“闽地”。

  春秋战国时代,越王勾践灭亡后,越国(都城设今浙江绍兴)势力开始进入“七闽”地。越国周围的其他越族,因逃避战乱,也随之而入。周显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国被楚国所灭,其宗室四分五裂,贵族大规模涌入福建各地,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互相融合,逐渐形成新的闽越族部落。至战国末期,其中入闽的一支越族酋长无诸建立起闽越王国。 莆田、仙游成为越国领地之一。

  秦王朝时期,从建立“闽中郡”到纳入行政建制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推行郡县制度。秦初,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征服了百越以及边境的其他民族,又增设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和闽中郡。闽越故地划为闽中郡,辖境相当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宁海及其以南的灵江、瓯江、飞云江流域,并改闽越族王为“君长”名号继续统治。闽中郡的建立,是福建第一次作为行政区划出现在中国版图上,也是莆田、仙游首次被纳入行政建制。

  汉代时期,从闽越国到会稽郡冶县、东侯官县和侯官县   秦王子婴元年(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建立西汉王朝。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加封无诸为闽越国王,定都东冶(今福州市),统治闽中。之后,闽越国屡次与西汉王朝分庭抗礼,至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余善叛汉,武帝再次兴师征伐,闽越国遂亡,其地并入会稽郡。

  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西汉中央政权为强化对闽越故地的统治,另立冶县及回浦(今浙江南部)以管辖,并属会稽郡。冶县是福建最早建立的一个县,县署在冶(今福州)。莆田、仙游区域属冶县所辖。

  东汉,冶县易名东侯官,辖地不变。顺帝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在东侯官县增设南部都尉。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南部都尉移于建安(今福建建瓯)。十二年(公元207年),南部都尉下设侯官、建安、南平,汉兴及东冶等5县。莆田、仙游归侯官县辖。

  三国至两晋时代,从建安郡侯官县到晋安郡侯官县   东汉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巾起义,东汉王朝土崩瓦解,名存实亡,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国时代,孙吴多次进军福建,开发闽中。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孙吴政权撤销南部都尉,在闽中设立建安郡,为福建最早设立的郡治,辖建安、南闰、将乐、建平(今建阳)、东平(今松溪)、邵武、吴兴、侯官、东安(今南安、同安)等9县。莆田、仙游属建安郡之侯官县所辖。

  公元265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夺取政权,建立西晋王朝。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三年(公元282年),析建安郡地,又立晋安郡。莆田、仙游地域属晋安郡之侯官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4-17
南朝时期,属南安郡侯官县 南北朝时代,中国社会又进入了长期对峙的局面。南朝至梁武帝时,大时增设州、郡、县。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随着闽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南朝析晋安郡地增置南安郡,将莆田、仙游之地域从侯官县划出,归南安郡直辖。
北朝时期,置莆田县 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为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省级建制,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不久,改闽州为丰州,州署设晋安郡(今福州)。陈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自此,莆田方有独立之县冶,所辖之地相当于今莆田市区域范围,但不久即废。
随朝时期,从复置莆田县到裁撤莆田县冶归建安郡南安县 公元581年,北周杨坚灭陈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王朝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同年,降建安、南安二郡为县,改丰州为泉州,并复置莆田县,属泉州管辖。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翌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莆田县冶被撤。至此,闽中全境之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合并为建安郡。全闽九县裁并为闽县、建安、南安、龙溪等四县。莆田县区域为建安郡南安县辖地。

唐朝时期,从再置莆田县到增设清源县、易名仙游县 公元618年,隋朝太原贸守本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南安县复置莆田县,属丰州。唐贞观初(公元627年至649年),废丰州并入泉州,莆田县隶于泉州。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在丰州旧地置武荣州,并析莆田县地西半部另设清源县,属武荣州。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改泉州为闽州都督府(省级建制机构)。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所辖。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仍属岭南道。莆田、清源二县隶属不变。但因郡名与所隶属的清源县同名,故改清源县名为仙游。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清源郡改隶江南东道。

五代十国时期,从“大闽国”归泉州到南唐属清源军 从唐天佑三年(公元907年)朱晃灭唐建梁朝,到宋乾德元年(公元960年),中国历史进入大分裂、大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

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封为闽王。王审知死后,其长子王延翰继位,自称“大闽国”。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兄篡位称帝,升福州为长乐府,立为东郡,领福、泉、建、汀、漳、镛(将乐)、镡(延平)七州。自公元909年至闽王延政天德三年(公元945年)的“大闽国”期间,莆田、仙游隶属泉州不变。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4-17
闽王延政天德三年(公元945年),王氏“大闽国”被南唐灭后,南唐和吴越分割建州与福州。莆田以南的泉、漳二州,为南唐泉州散员指挥使留从效割据,南唐封留从效为晋江王,并改泉州为清源军。留氏卒后,继由清源军统军使陈洪进割据。莆田、仙游二县属清源军管辖。

军、州、路、府沿革

北宋时期,从属平海军到置兴化县、建立兴化军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至公元1127年宋钦宗被俘,史称“北宋”。公元1127年,宋钦弟弟赵构称帝建立南朝,至公元1279年南宋大臣陆秀夫负帝 投海,史称“南宋”。

宋代的地方政权建置。基本上承袭唐朝与五代之州、县制。宋时的军、州、府实为同级行政机构,州、县以上的路,相当唐朝的道。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渡后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共计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号称为“八闽”,共辖42县。

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清源军改名平海军,名义上归两浙西南路。莆田、仙游二县为平海军所辖。宋开宝八年(公元978年),宋灭南唐。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复灭吴越。至此,泉、漳二州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真正纳入宋朝版图。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划莆田县百丈镇(今莆田大洋、新县、庄边、白沙乡)和仙游县游洋镇(今仙游游洋、石苍、钟山、象溪乡)及福州之永福(今永泰县)、福清边境的一部分地区,另置兴化县,县治设在古邑(今仙游游洋)。同年,建太平军,又改为兴化军,直属两浙西南路,辖莆田、仙游和兴化三县,军治亦设于兴化县治所在地。次年,划德化县九座山区(今仙游县凤山、西苑乡)归仙游县辖。八年(公元983年),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独设福建路,兴化军隶属福建路,辖县不变。

南宋末,改兴化军为兴安州 公元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益王赵 在福州即位,改号景炎,提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但至同年底,兴安州即为元军所陷。

元朝时期,改兴安州为兴化路 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元朝统一中国后,施行行省制度。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地方政权机构,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同年,兴安州改为兴化路。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福建路为福建、泉州、隆兴三个行中书省。以后撤了又复,复了又撤,患有变化,也只是名称改变而已。元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兴化县治由游洋迁至汀溪(今莆田新县)。民间称前者为旧县(今仙游古邑),后者为新县,元至治年间(公元1321年至1323年),福建境内设八个路,均归江浙行中书省管辖。兴化路下领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为福建设省的开始。

明朝时期,改兴化路为兴化府,裁撤兴化县并入莆田、仙游县 公元1368处,朱元璋称帝,国号“明”。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兴化路改兴化府后,属福建行省,仍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九年(公元1376年),明王朝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各省分别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以掌行政、司法、军政大权,并直属中央。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兴化府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所辖之县不变。

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裁撤兴化县,其所辖之地的6个里归莆田县为广业里,4个里并属仙游县兴泰里。

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农历十一月末至次年正月末,兴化府城为倭寇所陷,三个月处于无政府状态。

清朝时期,兴化府归闽海道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建立统一的清帝国,全国划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内蒙古等盟旗。省下分道、府、县三级。与府并行的有直隶厅、州;与县并行的有厅、州。至清末,福建省共有9府2州,58县2厅。清代之兴化府皆隶于福建闽海道,下辖莆田、仙游二县,直至清朝灭亡。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4-17
明末清初,兴化府处于频繁的政权更迭之下。先后隶于南京弘光政权和福州隆武政权,并两次被清军攻占,一次为浙江鲁监国起兵克复。至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的清政府实行截界之前,兴化沿海仍处于郑成功(奉南明永历为正朔)和清朝两面政权的统治之中。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正月,郑军曾攻占仙游县城十余天,后移兵围攻府城,不克,乃退。
中华民国时期,撤销兴化府治改隶属门道到直属福建省辖 公元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从而宣告漫长封建统治的结束。同年11月2日,兴化宣布光复,改用黄帝纪元4609年,公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奉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令,改用中华民国纪元,并废除府、州、厅治,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福建全省分东、西、南、北四路,各路均设观察使以执行政事。民国2年(公元1913年),兴化府治撤废,莆田、仙游二县属南路。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除观察使,改路为道,行政建置仍为省、道、县三级制。全省设闽海、厦门、汀漳、建安四道。莆田、仙游二县属厦门道。
民国4年(公元1915年)12月,袁世凯窃国,中国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莆田、仙游地区一直置于北洋军阀统治之下。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12月,国民革命军克复莆田、仙游,宣告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和国民党统治的开始。国民党废除道治,改为省、县两级地方政制。莆田、仙游直属福建省辖。

从属兴泉省到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在闽发动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同年12月,福建划分为闽海、兴泉、龙汀、延建四省以及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共辖64县。莆田、仙游二县属兴泉省。翌年2月,“闽变”失败后,福建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划分10个行政督察区。莆田、仙游二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管辖,直至解放。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莆田县之南日岛归福清县辖,次年改为省辖特种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裁瓜南日岛特种区,划归莆田县辖。
从隶属晋江地区到建立莆田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福建省眚区重新划分。1949年8月21日和8月25日,莆田、仙游两县先后解放,分别成立人民政府,同隶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4月起,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后更名为“晋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晋江地区专员公署”,莆田、仙游二县人民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
1967年,全省各地先后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同年7月,莆田、仙游二县成立的“军事管制委员会”同隶于“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全省各地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同年9月,莆田、仙游分别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属“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6月,莆田、仙游二县划归闽侯专区,并将专区驻地从闽侯县螺州迁移至莆田荔城。原南平、福安、闽侯、晋江、龙溪、龙岩、三明等7个专区改称地区。1971年7月,撤销闽侯地区,析晋江地区的莆田、仙游二县,同原闽侯地区的福清、永泰、闽侯、长乐、平潭、闽清六县,城立“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地区革命委员会驻莆田且。这是莆田市至今历史上管辖范围最大的时期。1973年7月,复将闽侯县划归福州市辖。1979年1月,改“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为“莆田地区行政公署”,行署驻地和辖县不变。尔后,各县“革命委员会”亦改称“人民政府”。

撤销莆田地区,成立莆田市 1983年5月,莆田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并析莆田地区的福清、永泰、平潭、长乐、闽清五县归福州市管辖。同年9月9日,基于开发湄洲湾的需要及兴化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的实际,国务院批准建立莆田市,辖莆田、仙游二县和由原莆田县城厢镇、城郊公社及涵江镇、涵江公社分别组建的城厢、涵江二区。市人民政府驻城厢区。

至1988年底,全市共有27个乡、16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44个居民委员会、578个居民小组,880个村民委员会、12006个村民小组。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4-17
仙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析莆田西部地设清源县,历属武荣州、泉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仙游县,历属闽泉州、南唐清源军;宋代,历属清源军、平海军、兴化军和兴安州;元代属兴化路;明清两代属兴化府;民国时期,历属福建南路、厦门道、兴泉省和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25日仙游解放后,历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晋江专区、晋江地区、闽侯专区、闽侯地区和莆田地区等,现属莆田市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4-29
  你说的是什么时候,明朝与清朝时的属县是不一致的。明初辖三县,后并为两县。
需要翻墙服务,请QQ153673020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4-29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县,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和秀屿区,同时调整莆田市市辖区行政区划:(1)撤销莆田县。将原莆田县的常太、华亭、灵川、东海4个镇划归莆田市城厢区管辖,原莆田县的江口、梧塘、秋芦、白沙、新县、庄边6个镇和大洋乡划归莆田市涵江区管辖。(2)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将城厢区荔城街道的文献、凤山、长寿、英龙、梅峰5个居委会,城南乡的镇海、阔口、新镇、步云、埭里、古山6个村,城郊乡的长丰、七步、新浦、南郊、华郊、荔浦、徒门、张镇、西洙、东阳、拱辰、畅林12个村,以及原莆田县的西天尾、新度、黄石、北高4个镇划归荔城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县巷。(3)设立莆田市秀屿区。将原莆田县的笏石、东庄、忠门、东浦、湄洲、东桥、埭头、平海、南日9个镇和山亭、月塘2个乡划归秀屿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笏石镇。
需要翻墙服务,请QQ153673020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4-29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莆田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

  莆田市   面积4119平方千米,人口304万人(2004年)。
  城厢区   面积 502平方千米,人口 36万。邮政编码351100。
  涵江区   面积 790平方千米,人口 42万。邮政编码351111。
  荔城区   面积 293平方千米,人口 46万。邮政编码351100。区人民政府驻县巷。
  秀屿区   面积 699平方千米,人口 79万。邮政编码351152。区人民政府驻笏石镇。
  仙游县   面积1835平方千米,人口101万。邮政编码351200。县人民政府驻鲤城街道。
需要翻墙服务,请QQ153673020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12-24
太长了,累不累呀?
当台州行署驻在临海时,全国人民都说要市管县;
当台州市搬迁到原黄岩县域后,全国人民都说要省管县。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8-27
     介绍的极为详尽,楼主辛苦了!
需要翻墙服务,请QQ153673020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8-28
两个县的府……为什么不设直隶州领一县?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8-29
引用第11楼phanlileo于2009-08-28 00:27发表的  :
两个县的府……为什么不设直隶州领一县?

設府以示地位尊崇

明朝好像還沒有不設附郭縣的府。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9-17
回 12楼(雅昭) 的帖子
记得还有一样只领一县的府。可是罗定直隶州在明朝就有。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