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86阅读
  • 13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70):惠州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4-23
  惠州府:冲,繁,难。隶惠潮嘉道。西距省治三百九十里。广四百五十里,袤四百里。北极高二十四度八分。京师偏西二度三十七分。领州一,县九。有通判一,治碣石卫城,道光二十一年置。有惠州商埠,光绪二十八年中英商约订开。

归善冲,繁,难。倚。东北:归化山,一名鸡笼山。东南:平海山。东南滨海,中有霞涌、吉头、澳头诸港。东江在北,一名龙江,自河源入,西南流,至府治东北。西江出县东龙头石山,西南合长塘水、上下淮水,入博罗。西丰湖、潼湖,皆引流入于东江。内外管、平山、平政、平海、碧甲五巡司。欣乐司,废。

博罗繁,疲。府西北三十里。西北:罗浮山。东北:象山。东江自河源入,中与归善分界。合公庄水,迳县治南,右纳榕溪水,过缸瓦洲入东莞。其支渠,西北至黄家山,与罗阳水合,过石湾镇入增城。有石湾、善政、苏州三巡司。莫村废驿。

长宁简。府西北四百里。北:玉女峰、云髻山。东北:雪洞山。新丰水在南,出西北分水凹,屈东与沙罗山水合。一东迳县治,又东,左合羌阬水,迳马头墟,左纳密溪、大席、忠信水,右纳锡场水,过立溪口,至河源入东江。罗纹水出县西宋洞山,西北至来石汛,屈西南入英德合翁江。有?乍坪巡司。

永安简。府东北二百里。西南:越王山。东南:南岭。南:秋香江,一名榄溪,出县东鸡公岭,西南流,与南山水合,至河源入东江。又西,神江、义容江从之。南琴江,源出公阬嶂,南流至米潭,又东北入长乐。北琴江亦至长乐,合于南琴江,其下流是为梅江也。有驯雉里、宽仁里二巡司。

海丰难。府东南三百里。东:龙山。西北:五坡岭。南滨海。有丽江,一名长沙港,上流曰龙津水,出西北莲花山,东南会黄姜水,南屈而西,至鹿镜山,汇为青草澳,合大液水,迳大金笼山入海。东北有热水,南流过九龙山,屈东为大德港,至陆丰,合内河水入海。西:凤河水,南与鹅埠水合为小漠港入海。东:汕尾镇,县丞驻。有鹅埠巡司。平安废驿。

陆丰难。府东南三百五十里。雍正九年析海丰县地置,治东海■E1,来属。东北:内洋山。南:虎头山。滨海。北:内河水,一名罗江,源出东北旗头嶂,与吉石溪合。南过石头山,分流,至大德港、乌?敢港入海。又东:草洋水,东南流,屈西为华清港,至甲子港入海。上沙墟水出东北赤岭,至普宁合南溪。有甲子、黄沙阬、河田三巡司。有法留铺在县西,道接海丰,又东至惠来百六十里。有盐场三:曰石桥、海甲、小靖。

龙川简。府东北四百里。东:霍山。东北:龙穴,一名龙川山。西北:?山。龙川水在东,又名合河,上源为定南水,自和平入,东南合河口会杜田河,西南流,与浰溪合,迳县治东南,雷江水南流入焉。又西南,合合溪入河源为东江。又练溪出东北鹅石嶂,西南流,右纳通衢水,入长乐。有老隆、通衢、十一都三巡司。雷乡废驿。

连平州简。府北四百里。东北:九连山。南:戈罗、笔山。有密溪水,出分水坳,东南流,与杨梅坪水合。又过州治南,纳内管水、九岭水,东南至长宁入新丰水。东大席水从之。又忠信水,西南入河源。有忠信、上坪、长吉三巡司。

河源冲,难。府北百五十五里。西:桂山。东:古云。东北:蓝溪山。东江一名槎江,西南至蓝镇墟,左纳蓝溪水,右纳曾田水,又西南与康禾水合。过县治东南,新丰江自长宁东来注之,西南合秋香江入归善。西北:忠信水,出连平,西南过枫木镇,合二龙冈水,至长宁入新丰水。?噩湖东为河源旧城,今谓之下城也。有蓝口巡司。义合、宝江二驿,后废。

和平简。府东北四百二十里。北:紫云山。西:九连山。东北:定南水,自江西定南入,东南流,右纳乌虎水,又东北过江口,屈东南入龙川。浰水出西北羊角山,东南至合水口,汤坊水自东北来注之,过林镇墟,与九龙水合。屈东至龙川,入于定南水。有浰头巡司,后废。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50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4-23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就有"岭东雄郡"之称。在新石器时代,惠州已有人类活动。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在惠州设立循州总管府,始有地方一级行政区划。

宋朝天禧四年(1020年)由祯州改为惠州,始有“惠州”之称。

1963年始设立惠阳专区、惠阳地区。1988年撤销惠阳地区,惠州市升为地级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4-23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内设有博罗县;到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岭南设有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唐代时粤东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这里为祯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

最早是隋开皇十年(590),在梌山(今中山公园)设立循州总管府,辖归善、博罗、河源、新丰、兴宁、海丰6县。

  隋大业三年(607)改龙川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兴宁5县。

  唐武德五年(622)改为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循州辖归善、博罗、罗阳、海丰、陆安、河源、石城、兴宁8县。

  唐嗣圣元年(684)改为雷乡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5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为海丰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兴宁6县。

  唐乾元元年(758)改为循州,辖归善、罗阳、海丰、河源、雷乡、齐昌6县。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改为祯州、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4县。


  宋天禧四年(1020)三月,避太子赵祯讳,改为惠州,自此有了“惠州”之称。

  元至元十六年(1279)称惠州路,仍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4县。

  洪武二年(1369)增辖龙川、长乐、兴宁、正德十三年(1518)增辖和平县,隆庆三年(1569)增辖永安县、长宁县、崇祯六年(1633)增辖连平州。

  清雍正九年(1731),惠州府辖归善、剥落、海丰、河源、龙川、长乐、兴宁、和平、长宁、永安11县及连平州。雍正十一年(1733),长乐、兴宁划归嘉应州,惠州府辖9县1州,直至清末。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4-23
惠阳的历史沿革摘要

秦汉时期:为南海郡傅罗(后改称为博罗)属

东晋大和元年(公元366年):属东官郡欣乐县

南北朝——梁武帝天临二年(公元503年):属梁化郡欣乐县
东后主祯明二年(公元588年):属梁化郡归乐善县

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属循州(惠州的古称)归善县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为祯州当善县

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改“祯”为“惠”

元朝:置惠州路

明、清朝:置惠州府归善县

民国(公元1912年):废州改归善县为惠阳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惠阳为甲级县建制,辖十个区和惠州镇

1951年:惠阳辖23个区,为东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1958年3、4月:惠阳划分为惠东县和惠州市(县级)

1958年3月:撒销惠东县和惠州市,合为惠阳县:将惠阳东部的高潭、小漠划为海
丰县属;柏寿、小乡划归紫金县属;西南部的龙岗、坪山、坪地、横
岗、大鹏为宝安县属。

1964年10月:惠阳县再一分为三,恢复惠东县和惠州市(县级)。
(惠阳曾先后隶属东江专员公署、粤东行署、惠阳专区、佛山专
区、1963年隶属惠阳地区)

1988年 :惠阳地区撤销,惠州市升级为地级市惠阳隶属惠州市辖

1990年3月:惠阳县驻地由惠州迁至淡水镇

1994年5月:撤销惠阳县,设立惠阳市(县级),以原来惠阳县行政区域为惠阳市
行政区域,惠阳市由市直辖、委托惠州代管。

2003年:惠阳市撤市设区,隶属惠州市由惠州直接管理。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4-23
汉置,《后汉书郡国志注》傅罗县有浮山,自会稽浮来,傅于罗山,遂置博罗县,《宋书州郡志》“南海太守博罗男相,汉书县,二汉皆作傅,晋太康地志始作博,”即今广东博罗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4-23
新丰县建置前,属南海郡龙川县地。
  南齐武帝永明元年(483),析龙川县地置新丰县,取义于“物产丰富”之意,故称“新丰”,属南海郡。
  梁天监六年(507),改属东莞郡。
  陈祯明二年(588),改东莞郡为东官郡,新丰隶属亦随之变更。
  隋开皇十年(590),东官郡废,新丰属循州。开皇十八年(598),改新丰县为休吉县。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循州为龙川郡,废休吉县并入河源县,属龙川郡。
  明隆庆三年(1569),析河源县地,兼割英德、翁源两县之东南隅,设置长宁县,取“长久安宁”之意,属州府。初设县时,知县赵钺在长吉都之沐河竹子坝(今属连平县)治事,至隆庆六年(1572)徙治鸿雁洲(今丰城镇城东象岭坪大营一带)始建土城。万历元年(1573)迁治所于君子嶂下(今新丰县城)兴建砖城。
  清朝,长宁县属惠州府。
  民国初,废府制。民国3年(1914),因避江西、福建两省的长宁县重名而复称南齐旧县名新丰县。民国3-9年,属潮循道;民国10-38年,属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6月13日,新丰解放。1951年1月,广东省东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东江专署)成立,新丰隶属东江专署。
  1952年11月9日,新丰改属粤北行政公署。1956年3月1日改粤北行政公署为韶关专员公署,新丰隶属韶关专员公署。韶关专区成立后,新丰隶属韶关专区。
  1975年1月,新丰县划归广州市管辖。
  1988年1月,新丰县划回韶关市管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4-23
建置沿革 紫金地域,春秋时属百越地,战国属楚,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长乐两县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属惠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改永安县为紫金县,属潮循道,民国15年隶属东江各属行政公署,民国26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紫金县解放,隶属于东江专区。1952年改属粤东行政区,1956年隶属惠阳专区,1959年改属汕头专区,1963年复属惠阳地区,1988年改属河源市。(摘自《紫金年鉴2005》)
  县名由来 紫金建县前,分属长乐县(今五华县)、归善县(今惠州市惠城区)两县地。明朝嘉靖年间,两县农民、矿工起义不断,其中青溪磜头山矿工起义持续20余年,范围延及兴宁、长乐、程乡(今梅县)、揭阳、河源、龙川、博罗,及海丰、归善、东莞,均以归善县古名、宽得都及长乐县琴江都为大本营。省、州府为此进行数次征剿,因幅员广、山沥多、易聚散,而未见显效。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两广都御史吴桂芳派重兵进行第五次征剿,镇压起义。为确保安靖,明隆庆三年(1569年)朝廷批准割划归善县古名都(秋香江流域)、宽得都(柏埔河、义容河流域),长乐县琴江都(琴江流域)共3都设立永安县,意即从此永远安定。以古名都乌石约安民镇(今紫城镇)为县治,建筑县城。因该县名与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同名,且其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早于本县117年,民国3年(1914年),中央政府批准永安县改名为紫金县,以紫金山命名。(摘自《紫金年鉴2005》)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4-23
海丰县古代为岭南望邑,地处要服之滨。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们已在海丰东南沿海聚居生息。历夏、商、周至春秋战国为南蛮之地,是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百越设郡县,海丰属南海郡,未置县邑。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置县署,取意于"临海物丰",称海丰县,属东官郡。隋属循州(龙川郡)。唐属循州,一度升置为海丰郡。至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废置海丰郡,仍为海丰县。五代南汉大宝至北宋属祯州(惠州),元属惠州路。明清属惠州府。


  民国3年至9年属潮循道。民国19年属广东东江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5年属广东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丰县于50年代初期属东江专员公署管辖,1955年12月隶属惠阳专员公署,1958年12月隶属汕头专员公署。1983年9月1日起重归惠阳专员公署管辖,1988年3月1日海丰县汕尾镇撤镇建市,海丰县属汕尾市管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4-23
秦:陆丰属南海郡傅罗县(今惠州)。其时今潮州、揭阳、汕头、梅州属南海郡揭阳县。[民国以前县的地位很高,特别是秦朝,当时的县是直辖于地方一级行政机关的]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在原南越王国地方设交趾郡,后改名交州。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始分交州设广州;广州辖今广东、广西两省大部,另设交州(早治合浦,今广西北海市,后迁治河内,今越南国属),辖区包括今广东湛江及越南国等地。  

  东晋:咸和六年(331)始置东官郡,同期置海丰县,陆丰属东官郡海丰县。东晋义熙九年(413)废除原揭阳县,始设义安郡(辖义招县、海宁县、海阳县等县),辖今潮州、揭阳、汕头、梅州,并设义招县(即今梅州大埔县)。  

  南齐:广州东官郡增设陆安县,陈初闲置,后废。  

  隋初:大业三年(607)实行州郡同级制,设广州(南海郡,番禺)、循州(龙川郡,博罗,今惠州惠城)、潮州(义安郡,海阳);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潮州”这个行政地名。  

  唐:武德五年(616年),从海丰县划出东部地区建立安陆县(即后来的陆丰县),县治在今市辖之大安镇陆军环珠寨。唐贞观元年(627年),安陆并入海丰县。  

  南汉:循州迁治龙川县,原循州改设祯州,陆丰属祯州(今惠州惠城)。  

  北宋:天禧五年(1021),为避太子赵祯讳,将祯州改名为惠州。北宋重置揭阳县(所辖范围包括今普宁、揭西、揭东、澄海、汕头),北宋潮州辖揭阳县、海阳县、万川县、潮阳县(以原海宁县改置)等。宋代粤东地区设置了潮州、惠州、循州(今河源地区,包括今梅州地区的兴宁市、长乐县)、梅州(是仅辖一县的州,即程乡县)等四个州。  

  明代:行府制,洪武元年(1369)设惠州府、二年设(1370)潮州府,明代在粤东地区设置两个府。       明朝在粤东地区新设置了很多县,其中包括:惠州府长宁县(今韶关新丰,原休吉县改名)、永安县(今河源紫金)、连平县;潮州府饶平县、大埔县(原义招县改名)、平远县(今属梅州)、镇平县(今梅州蕉岭)、惠来县(东晋曾设海宁县,今属揭阳)、普宁县(北宋以来属揭阳县)、澄海县(北宋以来属揭阳县)。  

  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属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治东海溶旧墟寨(今东海镇旧墟),隶属惠州府。  

  民国初期:属潮循道(“道”无行政实权,仅为区域划分),后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惠州)、东江善后委员公署(惠州)、东江绥靖公署(惠州)、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惠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属第一区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东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惠州)。1953年,改属粤东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9年大跃进开始,海陆丰划属汕头专员公署。  


  1983年又改属惠阳地区。1988年划惠阳地区海丰、陆丰两县设汕尾市,陆丰隶属汕尾市。同年析陆丰县的河口、河田、东坑、水唇、新田、螺溪、上护、南万8个乡镇和吉溪林场设立陆河县。  
  1995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陆丰县,设立陆丰市,以原陆丰县的行政区域为陆丰市的行政区域。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4-23
龙川历史沿革  
 
龙川历史悠久,据《尚书》的《禹贡》篇记述,古时龙川属扬州南境,周初藩服,春秋为南越,战国属楚,称“百粤”。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南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属南海郡。龙川得名缘由,一曰博罗之东乡(古龙川)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一曰龙潭自敖山分注会于川,故名龙川。其时龙川县地辽阔,包括今之粤东大部分地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赵伦自立为南越武王,龙川为南越国辖地。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赵伦归汉,保留封地,龙川县仍属南越国辖地。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设置交趾部,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改交州为荆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吴黄武元年(222年),废荆州,复交州,龙川属南海郡。黄武五年(226年),吴分南海等郡置广州,不久又并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永安七年(264年),废交州置广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析置东官(东莞)郡,龙川析置兴宁县,仍属南海郡。废帝太和元年(366年),龙川析置雷乡县,均属南海郡。  


南宋年间(420—479年),撤雷乡并入龙川县。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置河源、新丰县。南梁天监二年(503年),析南海置梁化郡。龙川县析置雷乡县,均属梁化郡。 ?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总管府于龙川。隋开垦十一年(591年),总管府迁于归善,龙川并入河源县,雷乡并入兴宁县。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废循州置龙川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废龙川郡复循州。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循州属之。天授二年(691年),废循州置雷乡郡,复雷乡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雷乡郡为海丰郡。乾元元年(758年),废海丰郡复循州。  


五代南汉刘 乾亨元年(917年),循州析置祯州,循州治历迁设雷乡县(今龙川佗城),州县并存,仅辖雷乡县。


宋开宝四年(971年),设置广南东路,撤雷乡复龙川县,属循州。宣和二年(1120年),龙川改雷江县,属循州。绍兴三年(1133年),废雷江复龙川县,属循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废广南东路设置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循州改路,治所仍设龙川城(今伦城)。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循州路降为散州,龙川属循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置广东行中书省,惠州路改府,循州仍存,龙川属循州。翌年,废循州并入惠州府,龙川属之。洪武九年,广东行中书省改为广东布政使司,·龙川属惠州府。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龙川析置和平县,均属惠州府。


清雍正九年(1731年),龙川属惠州府。光绪元年(1875年),设置惠嘉潮道,龙川仍属惠州府。  


民国2年(1913年),废广东布政使司和惠州府,设置广东都督府潮循道,龙川属之。民国15年,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民国20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专员公署。民国26年,属广东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5年,属广东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翌年,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59年,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1963年恢复惠阳地区专员公署,龙川属之。1968年,属惠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至1985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88年1月至今属河源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4-23
据出土文物考证,连平县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群居住。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连平属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连平属南海郡,为龙川县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连平属南越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至三国时期, 连平属南海郡龙川县、桂阳郡浈阳县地。东晋时期,连平属东官县。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至明正德十二年(480~1517),连平先后分属河源县、浈阳县、龙川县、循州、翁源县地。明正德十三年至崇祯六年(1518~1633),连平分属河源、翁源、长宁(新丰)、和平县地。

明崇祯七年(1634),奉旨割惠州府和平县之惠化图、河源县之忠信图、长宁(新丰)县之长吉图,韶州府翁源县之东桃、银梅两铺(后称银梅图),置连平州。州治设在元善镇,辖和平、河源两县,属惠州府。这是连平单列县级散州的开始。

清沿明制,连平仍设州,但无属县。

清宣统三年(1911)九月,连平改州为县,属惠州府,下辖4个图:惠化图、银梅图、长吉图、忠信图。

民国3年6月,省、县之间设道制,连平属潮循道。民国7年,全县设4区:惠化区(一区)、银梅区(二区)、长吉区(三区)、忠信区(四区)。民国14年,省、县之间设行政区,连平属东江行政区。民国15年至17年,连平辖5个区:惠化(一区)、上坪(二区)、长吉(三区)、忠信(四区)、银梅(五区)。民国25年9月,广东省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连平属第六区(区址:韶关)。民国36年,连平改属第七区(区址:兴宁)。

1949年(民国38年)6月2日,连平县人民政府在忠信长安旅店成立。6月25日,县人民政府迁至元善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连平属东江专区(地址:惠州)。1952年,改粤北行政区(区址:韶关)。1956年,改属惠阳专区。

1958年11月,连平、和平两县合并,仍称连平县,隶属韶关专区。1959年11月,陂头(包括贵东)划给翁源县辖。1960年4月,隆街划给新丰县辖。7月初,惠化、上坪划给新丰县辖。连平县委、县人委机关迁往和平阳明镇办公,连平县改称和平县,隶属韶关专区。1962年6月,原划给新丰、和平两县的社(镇)重归连平,恢复连平县建制,仍属韶关专区,县人委设在元善镇。1963年6月,改属惠阳专区辖。1967年6月,陂头从翁源划归连平县辖。自此,原连平县境复原。

1983年冬撤社设区(镇)。1987春,撤区建乡(镇)。1988年1月,河源市成立,连平改属河源市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4-23
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秦于龙川置县。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属南海郡。南梁天监二年(503年)属梁化郡,隋唐属循州,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祯州、循州,河源地区属循州。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河源地区在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辖源城区、郊区、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1993年11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县委、县政府驻仙塘木京。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04-23
和平县春秋战国时属南越之地。公元前214年起至南朝齐代,为龙川属地。明正德十三年(1518)置县,定名“和平县”,县城设于和平峒羊子埔(今阳明镇),属惠州府辖。1949年5月24日和平县解放,先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辖,后隶属粤北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改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11月,与连平合并称连平县,隶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1962年6月,连和分县, 恢复和平县建制,改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88年1月新设河源市时,为河源市所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9-23
更多的了解惠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