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303阅读
  • 7回复

[总体规划]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草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10-29
一、总则
(一)规划期限:2013-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
1、市域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一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三个县,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中心商务区、高铁站南片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大王镇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3、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大王镇、阳店镇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口乡的部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部范围,面积合计128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总目标
全力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示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土高原融合的特色生态宜居城市。
(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极化中心:围绕新老城市中心,集聚发展商贸、金融、文化、生产服务、旅游服务等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区域辐射力。
紧凑发展:构建相对紧凑的带状组团式城市结构。加强湖滨和陕县城区的空间整合,完善交通联系,加强组团之间的功能衔接。
服务区域:努力提升三门峡区域地位,增强区域服务功能,支撑城市新区发展。
产城互动:资源型、污染型企业应尽量远离城市发展,已有污染企业应尽早搬迁。依托城市主要发展与城市能良好结合的新兴加工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渐进开发:城市发展不应盲目跳跃,应在集中发展的基本原则下渐进式开发,重要的战略性节点在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时期应当以控制发展为主。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规划。以整合区域优势资源为重点,以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抓手,着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动基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依托陇海铁路发展轴和蒙西铁路发展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推进运城-三门峡一体化发展、灵宝芮城潼关永济次区域合作和义马渑池同城化发展,加快区域间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区域辐射力,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二)市域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至2020年,三门峡全市总人口将达到23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全市城镇人口为136万人。至2030年,三门峡全市总人口将达到24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2%,全市城镇人口将达176万人。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0平方公里以内。
(三)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构建“一核、两翼、三带、多点”的市域城镇空间总体格局,形成一个分布有序,层次分明,彼此联系,相互协调的城乡空间网络格局。
“一核”即以三门峡都市区为全市发展的核心。以陕灵盆地的城镇发展空间为主要载体,包括湖滨、陕县、灵宝,并辐射至平陆,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209-310国道等区域交通走廊及城市快速路系统,形成带状组团型城镇群体结构,是带动全市城镇化及新型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
“两翼”分别是渑池-义马产业发展翼和卢氏生态发展翼。渑池-义马产业发展翼是依托渑池县城和义马市区的一体化发展,以及煤-电-铝产业规模化、技术创新与循环升级,联合周边英豪镇、观音堂镇等小城镇,成为带动全市传统资源型产业高端化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核心。卢氏生态发展翼是以卢氏县城为中心,依托三门峡南部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将是带动全市绿色经济与休闲经济发展的“生态之都”。
“三带”分别是沿黄河生态带、崤山-小浪底生态带、伏牛山-熊耳山生态带。是三门峡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所依托的三条生态保护带,也是三门峡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的重要支撑。
“多点”分别是依托产业集聚区、风景旅游区、交通枢纽培育多个重要节点,包括豫灵镇、观音堂镇、阳平镇、张村镇、函谷关镇、西张村镇、官道口镇、五里川镇等。
(四)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以三门峡中心城区为主中心,灵宝、渑池—义马、卢氏为副中心,以重点镇为市域城镇体系及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形成由一个大城市、两个中等城市、一个小城市及若干个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
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规模级别

城镇

50-100

三门峡中心城区

20-50

渑池-义马、灵宝

10-20

卢氏

2-5

豫灵镇、观音堂镇

1-2

函谷关镇、阳店镇、故县镇、阳平镇、朱阳镇、张村镇、英豪镇、五里川镇

1万以下

西张村镇、杜关镇、官道口镇、范里镇、官坡镇、朱阳关镇、洪阳镇、天池镇

四、市域生态环境保护
(一)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加大对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以土地合理利用为基础,以三门峡市域的四条比较大的流域治理为重点,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坡改梯为主攻方向,建设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防护林体系。力争在规划期使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大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二)构建市域“三带五源”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三条生态带,包括沿黄湿地、生态林风光景观带,小秦岭-崤山-小浪底自然生态保护带,崤山-伏牛山-熊耳山生态保护带。
保护五大市域生态源,分别是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武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小秦岭省级地质公园构成西部生态源;三门峡水库库区及其保护区构成北部生态源;陕县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河南省燕子山省级森林公园构成中部生态源;韶山省级森林公园与小浪底水库构成东部生态源;卢氏县玉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及省级地质公园与卢氏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构成西南部生态源。
五、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一)规划目标
充分发挥三门峡市自然、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和交通枢纽的优势,把三门峡市建设成黄河旅游核心城市,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寓古文明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二)旅游开发空间布局
根据三门峡市旅游资源特色和分布特征,构建“一带一区三群四品牌”的市域旅游发展格局。
“一带”即黄河风光旅游带。包括黄河三门峡水库及其沿岸、黄河小浪底水库渑池县南村以西河段及其沿岸。发展重点在于建设沿黄河的水陆两条旅游通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黄河风情特色旅游线路。在旅游产品结构上主要突出黄河滨水观光、大坝揽胜、滨湖度假、生态休闲和峡谷探险。
“一区即卢氏生态旅游专区。以卢氏“三山、三河、两盆地”为骨架,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基础,以观光休闲、避暑养生为主题,以玉皇山开发为龙头,以豫西大峡谷为窗口,以双龙湾、汤河温泉开发为重点,以九龙洞、熊耳山开发为烘托,以高河探险及淇、灌河漂流开发为配套,以文化景点开发为衬映,以发展国内旅游为目标,强力开发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科考探险游、保健养生游,积极拓宽引资渠道,构建各具特色,分工明确,具有互补效应的旅游地域网络系统。将卢氏县建设成为以旅游为产业特征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并最终成为中原闻名的原始生态旅游特区。
“三群”即三门峡重点打造的三大旅游景观群,分别是三门峡都市旅游景观群,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景观群,仰韶文化山水旅游景观群。
三门峡都市旅游景观群应重点培育黄河水上旅游、天井窑院民俗文化旅游、甘山森林旅游、天鹅湖生态旅游、温泉保健度假旅游和虢国博物馆文化旅游六大旅游产业增长极。
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景观群应以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为依托,逐步与周边景区如燕子山、娘娘山等景区进行资源与产品整合,深度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完善旅游支撑体系建设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仰韶文化山水旅游景观群应重点培育黄河丹峡景区,使其成为东部旅游区的核心,并且发挥对周围景区如韶山风景区、仰韶村文化遗址、空相寺等的带动作用。整个景观群的旅游开发应根植于仰韶文化,注重自然山水当中文化内涵的挖掘,结合仰韶酒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形成互补性极强的仰韶旅游多元化开发格局。
“四品牌”即三门峡旅游重点推出的四大品牌,包括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包括仰韶文化、老子文化、虢国文化、禅宗文化、廉政文化等),自然山水旅游品牌(包括亚武山、汉山、甘山、燕子山、黄河丹峡、仰韶大峡谷等),生态休闲旅游品牌(主要包括卢氏生态旅游专区和天鹅湖湿地国家公园等),康体养生旅游品牌(主要包括陕州温泉、汤河温泉、绿色食品和卢氏中草药养生系列产品)。
六、市域综合交通体系
按照充分利用、加强衔接、分离过境、优化组织、做强枢纽、拓展腹地的原则,依托国家及区域性交通网络,打造三门峡市域由高速公路、国道和高铁、普铁构成的对外综合交通网络。推进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形成“一纵两横两支”铁路网,“三纵两横一联”高速公路网,“两纵三横”国道网。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优化各级交通枢纽及场站布局。
(一)铁路规划(一纵两横两支):
一纵:新建蒙西铁路。为蒙西、陕西、山西等能源基地至湖北、湖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的北煤南运新通道。蒙西铁路近期以货运功能为主,远期增加客运功能,并与陇海铁路、郑西高速铁路互联互通。
横一:陇海铁路。在三门峡市境内设义马渑池三门峡三门峡西、灵宝五站。规划近期争取三门峡城区段取直调整,取消原陇海铁路交口乡至张湾乡路段,解决铁路运输对三门峡湖滨城区城市功能的影响。该路段改由自交口乡直接向西运行,设张湾站,取代原三门峡站的客货运功能,并向西南接入三门峡西站。
横二:郑西高铁。在三门峡市境内设渑池南站、三门峡南站和灵宝西站。
支一:三门峡至平顶山铁路。路线起于新三门峡(张湾)站,沿东南走向接焦枝铁路。将成为三门峡又一重要的南下运输通道。
支二:渑池至垣曲铁路。是侯马至丹江口铁路的一部分,路线连接陇海铁路,进一步强化了豫晋两省之间的联系,增加了晋煤南运通道。
(二)铁路枢纽规划
铁路客运站。铁路客运形成高铁三门峡南站、渑池果园站、灵宝西站,陇海铁路三门峡站(张湾站)、灵宝站、渑池站,以及蒙西铁路卢氏站等主要客运站。
铁路货运站。铁路货运以三门峡西站为主,规划进行扩建,蒙西铁路货运功能主要接入三门峡西站。
(三)高速公路规划(三纵两横一联)
纵一:由三淅高速公路灵宝至西坪段和运城—灵宝高速公路芮宝黄河大桥及连接线组成。路线起于芮宝黄河大桥,向南与连霍高速枢纽立交后,沿G209国道平行方向经灵宝市、卢氏县,抵达南阳市与沪陕高速公路连接。
纵二:由运三高速公路及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桥公路桥及其连接线组成。
纵三:垣曲—渑池—宜阳高速公路。起点位于渑池南村黄河大桥,向南与连霍高速交叉后转向东南经宜阳县、伊川县,终点交于二广高速。
横一:G30连霍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横向骨干,在三门峡境内经过义马、渑池、三门峡、陕县、灵宝。
横二:郑州—洛宁—卢氏—洛南高速公路。境内起于洛宁卢氏交界,向西至官道口与三淅高速交叉,规划拟向西延伸经朱阳镇至豫陕省界,终点在洛南与陕西省榆林至安康高速公路相交。该线路具有连霍高速公路复线的功能,可释放西行高速公路压力,直接达到四川盆地。
联络线:卢氏—栾川高速公路,规划新增高速。路线起于卢氏县城,与三淅高速公路立交,向东至栾川县,与洛阳至栾川、郑州至石人山至西峡高速公路相交,形成伏牛山旅游交通大环线。
(四)国道规划(两纵三横)
纵一:规划新增国道,山西太原—广西桂林(G208)线的一部分。路线自山西垣曲跨黄河进入渑池,沿省道S247行进,在小池洼与S318相交,随后经洛宁、栾川、西峡出省。
纵二:G209呼北线,呼和浩特—北海。争取向西取直改线。
横一:G310连天线,连云港—天水。路线在三门峡境内主要经过义马、渑池、三门峡、陕县、灵宝。G310是我国东西向重要通道之一,考虑G310改线南移。
横二:规划新增国道,江苏盐城—陕西渭南。路线沿S323入卢氏境至官道口镇,沿G209至杜关,向西沿X017线至美山,沿S250线至朱阳镇,而后沿X015线至陕西交界。
横三:调整国道,G311局部改线。路线沿S322进入卢氏,经过文峪村、卢氏县城、横涧、磨沟口、官坡镇,至铁索关入陕西省。
七、中心城区规划
(一)城市性质:中原经济区西部重要的商贸、工业、旅游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黄河沿岸文化名城。
(二)城市职能:能源、有色等资源型工业转型发展的示范区;创新型城市新兴产业发展基地;专业性区域金融和生产服务中心;区域物流商贸基地和物流管理中心;区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服务中心;职业教育、特色医疗服务基地。
(三)人口与用地规模。近期(2020年),三门峡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68万人。远期(2030年),三门峡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90万人,其中湖滨片区55万人,陕县片区35万人。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近期(2020年)控制在76平方公里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内。
(四)城市总体布局,规划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带、两片、三心、四组团”。
一带:即沿黄河城市发展带。三门峡北侧是黄河湿地生态景观带,南侧是黄土高原生态景观带,城市在两大自然因素的限制下沿陕灵盆地呈带状发展延伸。
两片:在中间生态带的隔离下整个三门峡带状城市形成两大发展片区,分别是湖滨片区和陕州片区。两大片区分别紧凑发展,形成各自功能完善,居住、服务、产业功能平衡发展,相互之间紧密联系,而发展侧重各有不同的两大城区。
三心:整个带状城市按照城市空间拓展的时序以及服务职能的差异形成三大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分别是湖滨区综合商业中心、商务中心区现代商务中心、陕县区域商贸中心。
四组团:两大城市片区内部通过生态廊道的隔离所形成的四个功能鲜明的城市组团。其中,湖滨片区以青龙涧河为生态廊道,形成湖滨城区和商务中心区两个城市组团。陕州片区以淄阳河为生态廊道,形成陕县城区和产业新城两个城市组团。
突出各组团间的分工:湖滨城区位于青龙涧河以北,包括湖滨城区、开发区、以及磁钟工业区,是城市商业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商务中心区位于青龙涧河以南,高铁南站两侧,是金融商务中心、生产服务和贸易中心、企业总部基地。陕县城区位于淄阳河以东,是三门峡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产业集聚区、温泉休闲服务中心、生态城市示范区。产业新区位于淄阳河以西,远景可向好阳河以西拓展,是现代制造业基地、职教实训基地、创新研发基地、出口加工贸易基地和物流基地。
(五)城市空间拓展方向。以现有城市建成区为基础,加强湖滨城区存量土地的再开发和利用,着重优化建成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配置。城市空间拓展的主体是新规划的商务中心区和陕县片区,即向南和向西发展。
(六)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三门峡中心城区的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优化湖滨城区市级行政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区县级行政中心,健全区县级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服务设施。
1、教育设施:原则上以2-3万人设置1所初级中学、1-1.5万人设置1所小学为控制标准,规划湖滨城区设置22所初中,40所小学,陕县城区设置15所初中,28所小学。
2、文化设施:建设市级-区县级-居住区级-社区级城市文化设施系统,规划文化设施用地为69.8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0.78平方米/人。
3、体育设施:规划体育设施用地为101.0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的1.04%,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12平方米/人。
4、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医疗卫生设施用地为82.5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0.90平方米/人。医疗设施千人指标床位数以7床/千人控制,规划床位应当达到6300张。按3-5万人一所的标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期内,在湖滨城区设置25所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陕县城区设置15所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社会福利设施:规划建设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市光荣院、市老年服务中心,社会福利设施用地为29.8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0.33平方米/人。
(七)城市绿地系统:以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环境、地形地貌和文化遗产资源,构建“一心两廊四楔十脉多园”的网络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84平方米。
(八)城市景观系统:将城市景观建设与周边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加强对城市南部山体的保护和生态恢复,重视对黄土沟壑地形的利用,构建“一带四楔、三区九核”的山水景观主骨架,形成“望得见黄河、亲得近涧水、上得了台塬、进得去沟谷”的山水城市环境。
(九)城市道路系统:强化城市各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优化城市组团内部的道路系统,形成路网完善、功能明确、结构合理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中心城区道路网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级构成,湖滨组团主干路呈“四横八纵”布局,商务中心区组团主干路呈“六横五纵”布局,陕州片区主干路呈“七横九纵”布局。理顺城市的内外道路交通,打通城市断头路,合理布设公共停车场,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形成“配建为主、公共泊位为辅,路边停车泊位作为补充”的格局,规划公共停车场21个,路外公共停车场泊位2.1万个。公共建筑和商业商务类建筑每100平米建筑面积设置1个停车位,居住建筑每户设置不少于1个停车位。
(十)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以大中运量公共交通(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等多方式协调利用,高效、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规划期末城市人口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0%以上。按照每万人拥有公交车15标台的配置标准,规划2030年三门峡中心城区公交车辆总量达到1300标台。以每千人2辆出租车计,规划2030年出租汽车总量1800辆左右。
(十一)供水工程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人均年综合用水量控制在110立方米以内,最高日需水量约为37.8万立方米。规划以卫家磨水库、大石涧水库、窄口水库水为主要水源,以黄河水、地下水为补充和备用水源。
(十二)综合防灾规划:规划黄河设防标准为100 年一遇,青龙涧河、苍龙涧河、五里河、好阳河、淄阳河等河段设防标准为50 年一遇。以318米等高线作为经验洪水淹没线,325米等高线作为规划洪水淹没线,335米为最高蓄水高程(大沽高程基准)。高程低于318米的区域严禁开发建设,318~325米区域不允许兴建居住建筑,325~335米区域涉及的具体建设工程项目,需按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能实施。城区内排水泵站能力,排涝量按5年一遇暴雨强度设计,以30年一遇暴雨强度校核。市区抗震烈度按7度设防,结合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等设置人员避难疏散场地,至2030年,规划三门峡中心城区设立18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八、城市建设时序
结合三门峡产业结构调整和开曼铝业搬迁的情况合理安排城市发展时序。
规划近期内仍保留开曼铝业,但应对开曼铝业周边用地进行控制,禁止新增工业用地,已有工业用地严禁原址扩张,为远期开曼铝业搬迁后预留城市功能发展空间。近期产业功能建设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区南部发展。城市近期开发主要围绕商务中心区的建设、湖滨及陕县旧城区改造、城市整体基底生态环境的整理(如黄河景观带的建设)、职教园区及温泉度假景区建设、以及铁路枢纽和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等进行展开。
规划远期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搬迁开曼铝业,城市建设环境将得到松绑。并伴随陇海铁路的改线,蒙西铁路、运三、三淅等高速公路的建成,三门峡的区域地位将切实提升。远期城市新增发展空间将主要集中在陕县片区和大王组团,湖滨片区除高铁站南部地区和磁钟地区也有部分新增发展空间外,以功能完善和结构优化为主。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商务中心区功能的高端化及商务功能空间拓展、物流园区和高端商贸市场建设、城市整体环境和绿地景观系统的建设、以及湖滨和陕县旧城区、职教园区的功能完善等进行展开。
远景将形成三门峡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中心城区与灵宝之间的联系将更为紧密,中心城区将进一步向西、南方向组团式拓展。
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10-29

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10-29

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10-29

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10-29
陕县纳入中心城区,妥妥的带状滨河城市了。
反对省管县,支持虚省(中央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弱县(地级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强化地级市,扩权乡镇。

本人唯一马甲为涩心依旧,只在特定情况下出没...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10-29
注意图中的三门峡至平顶山铁路即禹亳铁路西延走向、陇海铁路三门峡市区段改线走向、310国道三门峡市区段改线走向以及蒙华铁路走向.
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10-29
现三门峡站坐车还算方便,去张湾站就不方便了
/撤销省区,地市直辖中央,一级行政区有州、盟、直辖市,可民族自治。/二级行政有县、市、旗,也可民族自治。/乡撤销,行政村直属县政府,镇作为县下面的直属小城市管理。/直辖市的市区和较大的市区可分为若干监察区,不设政府,街道为城市基层自治机构直属市政府。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10-29
三门峡早几年想把灵宝设区,但没有成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