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53阅读
  • 28回复

[经济]2013年金砖国家各项数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4-10-15
我对印度统计方法也是在国内网站了解的:

1、印度GDP的FC是按照各产业部门计算的,相当于中国的生产法(中国公布的年度GDP数据为支出法)。其MP是FC再加上净间接税(Net Indirect Taxes)得到的。
但是印度只公布FC的名义和实际增长率,从不公布其MP的名义和实际增长率。

支出法就是以市场价格(MP)计算。大多数国家采用这样方法。
收入法就是以要素成本(FC)计算。以前印度就是用这种方法。
生产法就是以各个产业或部门计算。中国目前采用是这种方法。

支出法GDP = 居民消费 + 政府消费 +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 存货增加+ 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收入法GDP =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生产法GDP = 各行业增加值总和(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 )

它的网站很容易就打开了:

http://mospi.nic.in/Mospi_New/site/home.aspx

有些资料也很容易查,例如(印度统计年鉴2014):
http://mospi.nic.in/Mospi_New/upload/SYB2014/index1.html
[ 此帖被大呼拉尔在2014-10-15 09:5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4-10-15
       案例一: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及数据的分析应用
       (一)案例背景: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厂房或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包括住户),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领土台湾省内的单位。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核算与GDP不同。GDP表示的仅仅是一个总量指标,而GDP核算则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围绕GD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核算活动。GDP主要可以通过三种核算方法计算得到: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如何,不仅与GDP总量有关还与GDP结构有关,包括GDP的生产结构、支出结构和使用结构。只有合理的结构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案例的目标是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对我国GDP的统计资料进行核算,并对其核算结果和不同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案例计算分析,我们将讨论:(1)从生产的角度衡量,2000年我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及各产业部门的贡献比例;(2)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分配的角度看,2000年劳动者个人、企业和政府在生产过程中所得的收入份额;(3)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2000年我国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
      (二)理论知识点:
        GDP的三种核算方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
       GDP  = 各行业增加值总和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  =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支出法也称使用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的差额)五项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  =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即:1.生产法
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
GDP  = 各行业增加值总和
2.收入法
GDP  =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
3.支出法
          GDP  =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存货变化
            净出口=出口-进口

            消费贡献率=最终消费/GDP
            投资贡献率=资本形成总额/GDP
            净出口贡献率=净出口/GDP


       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质量上的差异,三种方法计算的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
       (三)案例计算分析:
       1.数据来源:
       中国投入产出表有GDP三种核算的较详细资料,因此,本案例使用200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中国投入产出表资料可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网站获得,网址:(http://www.iochina.org.cn/touruchanchubiao.htm)。
根据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网站上公布的我国2000年17个部门投入产出表的流量表,我们将其归并为三个产业的投入产出简表:


       2.生产法GDP
       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2000年新创造的价值。2000年,我国按生产法计算的GDP为92347亿元(15296+48453+28598)。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第一产业增加值15296亿元(26448-11152);第二产业增加值48453亿元(172970-124517);第三产业增加值28598亿元(58135-29537)。从各产业贡献程度看,2000年我国第二产业对全国GDP的贡献最大,达52%,其次是第三产业为31%,第一产业的贡献为17%。可见,第二产业在我国仍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与其人口比重不相配,此外,与社会发展要求比,第三产业还需大大加快发展。
       3.收入法GDP
       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分配额看,2000年,我国按收入法计算的GDP为92347亿元(14606+49920+13412+14409)。在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中,由劳动者个人获得的劳动者报酬为49920亿元、政府以生产税形式得到的收入为13412亿元,余下的为企业的营业盈余14409亿元和固定资产折旧14606亿元。考虑到固定资产折旧需在生产过程中对消耗的生产资料进行补偿,因此,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后的净增加值进行分配,其分配结构是劳动者个人得到净增加值的64%;企业获得19%的净增加值收入;政府获得17%的净增加值收入。由此可见,我国生产过程创造的净增加值分配中,劳动者个人得到的份额最多。
       4.支出法GDP
       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2000年,我国按支出法计算的GDP为92347亿元(56077+32500+3517+253)。在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中,其流向是用于消费56077亿元、用于资本形成32500亿元、净出口为253,此外,由于统计口径、误差等原因为253亿元。分析最终使用结构,2000年,我国最终使用流向中60.7%为消费、35.2%为资本形成、3.8%净出口国外及0.3%为统计口径等其他原因的误差。
       根据GDP核算三面等值的原则,可见,200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生产法计算的GDP=收入法计算的GDP=支出法计算的GDP。但应说明的是,由于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质量上的差异,实际中存在误差,本案例的2000年投入产出表,在编表过程中已做调整,但支出法计算的GDP仍还存在253亿元的差异。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4-10-15
  三次产业 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又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增加值 是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它可以按生产法计算,也可以按收入法计算。按生产法计算,它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它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之和。
  劳动者报酬 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它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就是单位直接支付给负责社会保险的政府单位(一般指劳动部门)的社会保险金或为本单位职工离退休、发生死亡、伤残、医疗保险等而支付的保险费。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生产税净额 是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具体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管理费中开支的各种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电费附加、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等。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处理,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收入等。
  固定资产折旧 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营业盈余 是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结构。
  最终消费 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居民消费 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居民关于货物的最终消费支出在货物的所有权发生变化时记录,关于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在服务提供的时候记录。居民消费按市场价格计算,即按居民支付的购买者价格计算,货物的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取得交货所支付的价格,它包括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
  政府消费 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等于它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资本形成总额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投资支出合计,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它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等。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由于服务活动的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因此服务的进出口业务并不发生出入境现象,一般把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非常住单位从本国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自国外(地区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及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地区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及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差额。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等于国民生产总值。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4-10-15
多谢楼主老兄,俺琢磨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