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05阅读
  • 15回复

[经济]山东吸引外国专家数量全国居首(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08-23
山东吸引外国专家数量全国居首(转)

日期: 2012-02-14      作者: 记 者 张国栋  通讯员 范 粟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
  记 者 张国栋 
   通讯员 范 粟 报道
  本报济南讯 新春伊始,位于临沂市的山东常林集团一片忙碌景象,其引进的世界最先进的垂直无箱挤压造型迪沙生产线更是满负荷运转。集团董事长张义华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是他们聘请的德国专家约克拉姆先生帮忙引进的。近年来,作为集团引进的海外专家,约克拉姆先生一直在集团进行铸造工艺指导。他帮助引进的这条生产线,为集团提高工效20多倍,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大幅提高,新增产值过亿元。
  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和技术,经济社会发展所用,是我省始终坚持的一项战略。据统计,我省每年吸引外国专家总量都在1.6万人次,位居全国首位,尤其是去年,我省更是创造了获批国家外专局各类引智项目数、引智经费数、引进专家人次、国家友谊奖获奖人数等4项全国第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认为,山东之所以在引智方面领先全国,成为海外人才聚集的高地”,得益于我省创造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引智新模式。
  该负责人介绍,引智山东模式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大活动引领、大项目带动”,也就是通过大规模的引智活动和项目,带动全省各级各单位对海外人才智力的引进。去年,我省围绕蓝黄两区发展举办了半岛蓝色经济区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经验交流现场会、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组团参加了第十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大型引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通过这些重点引智活动,全省共向国内外发布海外人才需求2600余项,引进专家4000余人次。
  通过各种引智渠道和活动,我省与世界25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政府机构和专家组织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我省承办的中国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六届。组织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和引进日本花甲专家项目洽谈会,对接引进外国专家项目数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
  我省注意围绕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端领域确定引才和引智项目,一大批科技自主创新项目得到开发和推广,目前约一半引智项目为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项目。紧紧围绕蓝黄两区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实施引智重点项目,大力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智力,共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近400,引进外国专家4000余人次。
  为给来鲁工作的外国专家提供良好的服务,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发建立了外国专家管理工作系统,实现了外国专家证和来华工作许可的全程网上办理、实时查询统计、数据信息共享。十一五以来共有146名在山东工作的外国专家获得国家友谊奖齐鲁友谊奖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8-23
另外看到数据:2013年,共有61万人次的境外专家来华工作。

毛时代,有一万多苏联专家援华。
从编制一五计划;
到汉字简化方案拼音方案的确定;
到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的确定;
到中小学大学的教学体制,教科书编写;
到民族政策制定,民族理论的引进,民族身份认定;
到两弹一星制造;
到外交政策制定,外交知识的介绍;
到军队礼仪,检阅怎么搞;
到芭蕾舞的教学和人才培养;
到交响乐、声乐、歌剧等音乐教学和人才培养;
到怎么办报,办电视,办广播电台,办新闻社;
。。。。。
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手把手教。

1949年前也是这样。

改革开放后也是如此。

离开外国专家,中国社会运转立刻陷入停滞。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8-23
中国的经济政策,一直由外国专家主导,只不过媒体一般不宣传。

外国专家和跨国公司为中国发展建言献策
2011年03月21日21:30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
  题:中国繁荣对世界越来越重要--外国专家和跨国公司为中国发展建言献策
  记者江国成、郭信峰、程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会21日在北京闭幕。在三天的会议期间,数十家跨国公司总裁、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就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等问题畅所欲言,并与中国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和对话。
  聚焦中国转变发展方式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德拉瓦蒂表示,中国正在逐步而又审慎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经济体而言,这是正确和负责任的方式。
  她说,实现经济再平衡有助于中国保持经济发展,也有益于世界经济。30年前,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的帮助,需要外部的资金和知识,如今世界需要中国的繁荣战胜金融危机,并实现减贫的目标。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最近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再一次强调经济发展必须要伴随社会保障标准的提高、贫富差距的缩小,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很多举措令人称道。
  杜邦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柯爱伦高度评价“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在很多领域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特别是中国重视农业现代化、工业升级改造以及平衡区域差距等问题。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说,中国“十二五”规划中一些做法值得关注。中国致力于采用新技术、新的价格机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这有利于整个世界。为此,“全球都应该向中国学习”。
  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卡里德•法利赫高度评价中国在环境可持续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他认为这也是中东需要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像现在一样主要依赖资源的消耗,应该转型升级,增加对教育、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这位曾经任职于世界银行的专家认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方向是正确的。他还赞赏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努力。
  摩根大通集团主席、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表示,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乃至于全球的安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参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加强社会保障建设 进一步扩大内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利亚表示,提高社会政策的覆盖率和深度有助于降低经济中的预防性储蓄水平,促进国内需求的增长。他认为中国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明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保体系建设、教育等领域增加投入。“未来中国在世界舞台特别是经济舞台上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中国“十二五”期间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应该是住房政策和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应进一步完善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中国扩大内需须注重两方面,一是将越来越严格的住房政策坚持下去,二是使劳动者工资不断提升,两者都是迈向消费社会的基础。
  长期研究中国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说,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和规划,意义十分重大。“十二五”规划可能引发现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消费浪潮,对中国、亚洲及更广泛的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罗奇指出,“十二五”规划更多强调增进国内消费,尽管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为时尚早,但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很迫切也很重要”,中国要积极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加强社保。
  跨国公司应参与中国的创新与转型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罗旭德表示,在新的全球化年代,“中国制造”已经转向了“中国创造”、“中国发明”了。跨国公司只有结成伙伴关系,推动创新才能加入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去。
  他说,现在西门子在中国共有16个研发中心,2300多名工程师,每年中国的研发专利超过1000个。“我们在中国有90多个合资企业,总共4.3万名员工。我们也和中国有1.4万个供应商有业务关系,这些供应商总共为100多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利伟诚说,陶氏化学在中国有很多双赢的项目。他“非常欣赏”中国加强创新的做法。陶氏化学致力于在中国的战略性的研究和开发。我们的中国研发中心有500多个中国科学家。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思建议中国应推动传统部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价值链高端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改革户籍制度,改进社会激励机制,强调本土创新。现在工资不断上升,富余劳动力的情况也出现了逆转,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应更多依靠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扩大国内消费。对于中国政府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斯宾思建议,增加竞争会提高效率和效益。 返回腾讯网首页>>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8-23
文物保护,申遗等,也要依靠外国专家。故宫就是依靠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在保护,莫高窟也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天山奖”补授仪式
来自:外国专家局 时间:2014-07-03 字体:大 中 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6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在新疆生态环境和旅游事业发展以及天山成功申遗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加拿大专家杰弗里•沃尔先生补授“天山奖”奖章和证书仪式在乌鲁木齐举行。

       补授仪式上,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田文为获奖外国专家颁发了“天山奖”奖牌和证书,并向参加补授仪式的外国专家介绍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引进国外智力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希望更多的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更大的贡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文学主持仪式。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张小雷向获奖外国专家致贺词。
       受聘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加拿大专家杰弗里•沃尔先生介绍了项目工作情况,他感谢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他颁发的荣誉,并表示愿意继续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8-23
共济会完全控制中国。下面这个文章应该来自比较业余的人物之手,真正重量级的人物并没有提到。


"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
候选人材料(63人)

(1)艾德文•马厄(docsou.com docsou.com Maher)
候选理由: 中央电视台第一位洋面孔新闻播音员.勤勤恳恳将当代中国声音和形象高质量传播到世界各地,是目前在华工作全世界受众最多的海外专家.
艾德文•马厄(docsou.com docsou.com Maher),1941出生,新西兰人,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主播.
2003年,艾德文偶然听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则招聘广告,立即决定辞掉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的工作,放下自己开办的播音培训学校,来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事播音工作,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国同事.
2004年,艾德文成为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9)第一位洋面孔新闻播音员.来中国的几年中,艾德文收获了许多人生亮点,这些亮点大多是他融入中国社会过程中遭遇的种种意外.在他看来,这些不期而遇就是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的诸多拐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艾德文的拐点折射出中国的拐点,它们都反映了东西方不同制度,思维和文化的碰撞.
CCTV9于2000年9月25日正式开播,节目以新闻为主,口号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2004年,CCTV9将自己的口号由"中国的窗口"改为"中国和世界的窗口",即在报道中国的同时,用中国视角报道世界.这次改版的一大亮点就是"用外国瓶装中国酒",艾德文就是在这一年的3月开始担任CCTV9的新闻播音员.
他说,"对CCTV新闻报道方式的批评的确存在,但是每个国家电视台都要面对批评,让所有人永远满意是不可能的.从我这个外国人的角度看,在现有体制和环境的界限内仍然可以尽最大努力提高节目水平.外国专家的任务正是如此,传授我们的技术和经验."
工作之余,艾德文在英文《中国日报》上撰写了一系列文章,介绍他的中国经历和感受.2007年,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名曰《找不着北——CCTV洋主播的中国故事》.书的译者张黎新对这个"说不了几句中国话,却独自漫游四方"的"老顽童"颇为感慨,因为艾德文观察北京,体验中国的异域视角让她"重新开始热爱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寻找生活中被忽视的乐趣".艾德文并不清楚自己的书售出了多少册,但他坦率地说:"但至少盈利,目前已经出版了第四版,第五次印刷即将付印."
"30年来,中国的变化速度之快令人震撼,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一个新的开始,我想任何人都无法预测下一个30年会如何.我曾了解到这样一种观点:外国人也许不应该这样惊讶中国30年的成就,因为几个世纪前中国就曾在许多方面领先世界,尽管这种发展由于某些原因中断过."
"生活在中国如同乘坐高速火车,列车前进方向明确,乘客却不知道下一个拐弯的地方."2007年国庆前,艾德文荣膺中国政府"友谊奖",在代表外国专家发言时,他这样表达自己在中国的生活.

(2) 贝汉卫(docsou.comdocsou.com)
候选理由: 与中国人民并肩抗击"非典"的健康卫士.作为WHO第五任驻华代表,帮助中国积极争取国外理解,同情,支持和援助,为抗击"非典"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极大贡献.
贝汉卫(docsou.comdocsou.com),1958年生,荷兰人.世界卫生组织(WHO)前驻华代表,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2002年8月,贝汉卫来到中国北京,成为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五任驻华代表一直到2007年卸任,对中国友好.
docsou.com遭遇"非典"危机."非典"疫情初袭北京时,国际社会一度对北京市乃至全国公布的"非典"病例统计数据有过质疑."那段时间确实是比较艰难."贝汉卫说,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他不可能只凭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数据就轻易对北京的疫情下结论,他需要对这些数据作出判断和评估,分析它们是否可信.
3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贝汉卫的开场白是:"我希望告诉大家,过去的一周是非常成功的.很多事情得到推进,我想我们已经大步前进了.在这一周里,非常明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对抗疾病网络的一部分……我还希望告诉大家,(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非常明确的承诺."
4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获准前往广东考察,他们在广东停留了6天,与当地卫生官员沟通,参观了医院,并且与"非典"病人相处.4月9 日,贝汉卫在接受采访时说:"'非典'会伴随我们一段时间……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他指出,中国卫生官员已经大大增加了预防疾病的知识,目前的关键在于"如何遏制它".
4月20日,一个平常的周末,成为中国政府对抗"非典"疫情的转折点.贝汉卫积极联络国外媒体,帮助发布信息,成立有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参与的新闻中心,召开一系列新闻发布会.他多次说,北京非常愿意与WHO合作,北京每天都向WHO提供一切可能的数据.如果对数据有任何疑问,北京都会为他们提供考察核实的机会,北京从不怕他们找"麻烦".这无疑一定程度上安定了国内外舆论.
在2003年抗击"非典"过程中,他积极争取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的支持,先后介绍安排数十名"非典"专家来北京考察和指导工作,对北京抗击"非典"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设性意见;他协助北京市政府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沟通联系,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国外对北京的技术和经济援助,帮助中国做好疫情监测,疫苗研究,病人治疗等,为北京抗击"非典"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除了抗击"非典",贝汉卫数年如一日领导docsou.com代表处积极帮助中国政府改进整个卫生系统的运转问题,开展艾滋病,禽流感,肺结核等的防治.他也因此而被媒体称为"健康卫士".

(3)贝聿铭(Ieoh Ming Pei)
候选理由: 20世纪最为杰出的华裔建筑设计师.改革开放后给中国奉献了第一个经典作品——香山饭店,数十年来为香港,北京,苏州设计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建筑.
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年出生,美籍华裔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苏州市荣誉市民.
作为20世纪最为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贝聿铭曾主持设计法国卢浮宫扩建工程,为巴黎缔造了一处新地标;1979年,由他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建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引起中国建筑界的强烈震动.1982年,由他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一直以来成为香港的象征.
1974年,贝聿铭头一次回国,就向国家有关领导建议在故宫附近不该造高楼,对北京的旧区改造和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他始终关心苏州古城保护和文化建设.从苏州博物馆新馆项目酝酿,选址直至2006年圆满落成的8年间,耄耋之年依然5次远涉重洋,返回故乡,不辞辛劳地踏勘工地,以高超的审美眼光和近于绣花般的耐心,对每一个细节,一草一木都反复斟酌,渗透了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钟爱.
贝聿铭曾于1983年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策建筑奖,并用所得的10万美元奖金在中国创立奖学金,鼓励中国学生去美国深造,同时要求学成后回国报效祖国.1990年,贝聿铭与著名华裔音乐家马友友共同牵头组织了中美文化交流组织"百人会",为增进两国的友谊和交流而不断努力.

(4)陈省身(docsou.comen Chern)
候选理由: "微分几何之父",我国改革开放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第一人.以南开数学研究所为基地,开创了中国数学界"学术十年",推动中国成为世界数学大国.
陈省身(docsou.comen Chern,1911~2004),美籍华人.1927年入读南开大学数学系,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成为中国国内最早的数学研究生之一.1934年赴汉堡大学数学系留学.1936年至1937年间在法国几何学大师E•嘉当那里从事研究.
1943年,32岁的陈省身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完成了关于高斯博内公式的简单内蕴证明,这篇论文被誉为数学史上划时代的论文.因此,他后来被国际数学界尊称为"微分几何之父".
留美期间,陈省身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声誉.1961年被美国科学院推举为院士,并加入美国国籍.1975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1981年担任美国数学科学所第一任所长.几十年来,由于他的缘故,世界数学研究的中心由欧洲转移到了美国.1984年5月,陈省身获得世界数学最高奖项———沃尔夫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中美关系改善,陈省身开始每年回国访问讲学,把自己的后半生与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83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借此东风,南开大学顺利聘请陈省身担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陈省身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第一个聘请的外籍所长,第一个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从此,陈省身以南开数学研究所为基地,开始全力推动中国成为世界数学大国的努力.
1985年至1995年,南开大学迎来了中国数学界"学术十年".由陈省身倡导举办的南开大学"学术年"活动,每年选择一个主题,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研究生举行为时3个月到半年的学习班.
"学术年"活动以"开放"而享誉世界,成为当时数学界最为盛大的聚会.10年间,100多名外国专家,500多名国内学者同台授课,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青年教师,研究生汇聚南开园,聆听世界最前沿的数学知识;10年间,平均每10天就有一篇高水平论文从"学术年"问世;10年间,参加学习的学员达1000余人.现在,活跃于海内外数学界相当多数的中国中青年数学家,都曾受益于南开数学所的学术年活动.
陈省身还向国家申请了'特殊政策'——创办数学试点班.1986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省赛区的状元们,没有经过高考,即被破格录取为该班的首批学子.试点班199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被全国高校所效法.
每年,陈省身都用自己的经费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出国深造,而且都是送到世界数学领域最有名的大师身边去.在他的倡导下,国家设立了支持"中国数学率先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天元"基金.基金打破论资排辈之风,减少行政干预和指令性计划,给数学家充分的主动权和灵活性,被中国数学界传为佳话.
在陈省身等的积极争取下,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第一次移师中国.2002年8月20日,全球4000余位多位杰出数学家云集人民大会堂,共同分享数学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与重大进展,探讨新世纪的数学发展趋势.作为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名誉主席,陈省身高兴地对新闻界说:中国已经是数学大国,下一步目标是做数学强国.
2004年11月,93岁的陈省身最后一次出席数学活动,再次呼吁数学界淡泊名利.数日之后溘然谢世.

(5)戴乃迭(Gladys Yang)
候选理由: 英国牛津大学第一个中文学士,中国文化的英文诠释者.与丈夫杨宪益一起,把屈原,鲁迅等文学巨匠推向世界,为世界留下了迄今最为完美的英文版《红楼梦》全译本.
戴乃迭(Gladys Yang,1919~1999),英国籍,出生于中国北京.50年代初,戴乃迭为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从1953年起,担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部专家;1954年起兼任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专家和主要翻译人员.
戴乃迭是英国牛津大学第一个中文学士,她对中国文化的英文翻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戴乃迭和丈夫杨宪益一起,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中文翻译工作.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翻译.最为著名的译作是他们夫妻俩在国际上第一次推出了屈原的《离骚 》英文版,把屈原推向了世界.还有,这两位翻译家一起翻译了《红楼梦》全译本.目前世界上《红楼梦 》全译本只有两种,一种是他们的,另一种是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版的《石头记》.戴乃迭,杨宪益的英文版《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更为准确,更加严谨,最大程度上保全了《红楼梦》的中国文化本质,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第二,戴乃迭和丈夫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世界上推介了鲁迅作品,他们翻译了鲁迅的《阿Q正传》,《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鲁迅能够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离不开戴乃迭和丈夫的成功翻译.
第三,戴乃迭和丈夫对中国当代文学译介,起着极关键的作用,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冯雪峰的《雪峰寓言》,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郭沫若的话剧《屈原》,大型歌剧《白毛女》,李广田整理的撒尼长诗《阿诗玛》等.进入60年代中期,还有梁斌的《红旗谱》,白危的《度荒》,现代歌剧 《赤壁战鼓》,《刘三姐》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等样板戏,凡是有分量的当代作品,他们的英文版大都是由戴乃迭和丈夫完成的.

(6)戴伟(David G. Evans)
候选理由: 英籍无机化学专家.38岁辞去在英国大学职位,到中国从事研究工作,同事们听说后都以为他"疯了".十多年过去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国际科技合作成就得到了中,英两国政府的肯定.
戴伟(David G. Evans),1958年出生,英籍无机化学专家.1984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国埃克塞特(Exeter)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为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
1987年,戴伟作为300多名外国专家,第一次踏访中国,参加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十五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会后,游览了江南名城南京,杭州,苏州和上海.此后10年,每年暑假他都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看着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一天天成长,一年年变化,戴伟坚信中国美好的未来.
正是基于这点,1996年戴伟辞去在英国大学的职位,决定到中国北京化工大学工作.同事们听说后都以为他"疯了".戴伟对他们说:"虽然现在中国的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但发展潜力很大.再过几年你们去中国看看,就会理解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十多年来,戴伟以其坚实的层状材料结构研究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宽阔的科研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北京化工大学长江学者段雪教授合作,共同开辟了层状及层柱材料研究领域.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已在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方面奠定了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在"先进光电磁材料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十年来,所在团队先后承担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及实现产业化;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累计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共申报国际发明专利11项(已公开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3项(已获授权15项,公开19项).
戴伟对科学事业执著追求,对中华文化由衷热爱,对中国人民满怀深情,对推动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合作不懈努力.他的高尚品德和国际科技合作成就得到了我国政府的肯定.2001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2004年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聘为高级会员.
2006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戴伟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在此次获奖的5名外国专家中,戴伟是最年轻的一位,而且是历年来我国高教系统聘请的外国专家中少有的典型.2008年,由于在国际科研及在中英合作关系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获得由英国皇室颁发的大英帝国勋章中的官佐勋章.

(7)戴维•柯鲁克(David Crook),伊莎白•柯鲁克(docsou.coml Crook)
候选理由: 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通过对一个村庄的持续观察记录,使西方人真实了解了中国的土改运动.数十年如一日,为培养中国外语人才及外语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戴维•柯鲁克(David Crook,1910~2000),出生于英国伦敦.1928年赴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参加过国际纵队,投身反法西斯斗争.1938年他离开西班牙到达了上海,在圣约翰大学任教,后转移到成都金陵大学.2000年,90岁高龄的柯鲁克逝世.
伊莎白•柯鲁克(docsou.coml Crook),加拿大人,1915年出生于中国成都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伊莎白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有一半光阴在中国度过.成年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专攻心理学,1938年获硕士学位;随后,她回成都探望双亲,并且深入中国西部农村开展调查.
此时,她遇到来华的戴维•柯鲁克.伊莎白与柯鲁克最终走到一起,结为情投意合的伴侣.
1947年12月,柯鲁克和伊莎白以国际观察员的身份来到十里店,观察和采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改复查和整党运动的整个过程.他们以"解剖麻雀"的精神,在十里店住了6个月,与农民同甘共苦,真实地记录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
1948年夏天,柯鲁克夫妇告别了十里店村,前往石家庄西部一个叫做南海山的村子,那里驻扎着由叶剑英,王炳南直接领导的外事学校.这所外事学校几次移迁,几次更名,终于发展成当今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而柯鲁克夫妇成了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
"文革"中,柯鲁克夫妇也曾蒙冤.在二战中做过情报工作的柯鲁克被诬陷为"国际间谍",在秦城监狱关押5年之久.伊莎白也被造反派隔离审查3年.18岁,16岁,14岁的三个儿子统统被安排到工厂接受教育.最终还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他们全家才得以团聚.当时许多人猜想蒙冤受屈的柯鲁克夫妇会借出国探亲的机会从此离开中国,但他们回来了,继续一如既往地为中国外语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1959年,柯鲁克夫妇合作撰写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在英国伦敦出版.20年后,内容更为翔实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在美国纽约问世.这两部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使西方人真实了解了中国的土改运动.
柯鲁克夫妇1959年和1960年两次回访十里店,将采访见闻写成《阳邑公社的头几年》一书,于1966年在英国出版.1985年2月,夫妇俩第三次回访十里店,将当地的缺水情况,向河北省和邯郸地区人民政府反映,使村里有了一眼深水井.
柯鲁克夫妇与十里店淳朴的农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几十年通信往来不断.这种友谊一直延续到第二代,他们的三个儿子曾代表父母多次回访,向当地小学捐资,赠送图书.

(8)德克•托马斯(Dirk Thomas)
候选理由: 特区功臣.10余年来,为深圳的产业结构优化及高科技产业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使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硬盘生产中心.
德克•托马斯(Dirk Thomas),1955年出生,美国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2003年新加坡总理颁发的"新加坡友谊奖"获得者.
1992年,托马斯首次来华,作为IBM的一名技术及制造总监,与中国政府开始洽谈合作.1995年,促成了合资公司——深圳海量存储设备有限公司的成立,并担任该公司副董事长.这一世界级的磁阻磁头制造基地,目前产量占日立全球磁头产量的50%以上,在全球硬盘制造领域地位至关重要.1997年,主持成立深圳国际商业机器技术产品有限公司并担任该公司第一任总经理.2001年,引领IBM与易拓公司的合作项目,使易拓开启了中国生产自主品牌硬盘产品的历史.
2003年,领导日立环球存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引进总公司数亿美元投资,在深圳生产硬盘关键部件——磁碟.该公司成为中国首家硬盘磁碟制造企业,填补了中国磁碟生产的空白.2004年,托马斯领导日立特别项目小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考察研究选择新厂址,最终促成了日立在华的又一重大投资——斥资5亿美元在深圳兴建世界级的"超级硬盘生产中心".
10余年来,托马斯积极引导,不但为深圳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及高科技产业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使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硬盘生产中心.在他的领导下,海量公司和日立环球存储科技深圳公司连年被评为"中国出口额200强","中国进出口额500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
托马斯非常注重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包括海外培训,在中国造就了优秀的本土管理团队和大批硬盘行业精英,创造了上万个就业机会.除此之外,他还关注中国高校教育和科技发展,多次到四川大学等多所中国的高校进行巡讲,并领导公司将积极与深圳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等高校探讨高科技研发合作项目.托马斯非常重视对本地社会的贡献,其所领导的各公司每季度都组织向希望工程受灾地区捐款,向福利中心的孤儿老人捐赠电器和生活用品等一系列的慈善和公益活动来回报社会,以实际行动表达公司对中国社会,环境,人文的真诚关注和高度责任感.

(9)杜丹德(Daniel J.Dudek)
候选理由: 中国环保事业积极推动者.自1996年起,在中国开展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工作;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开始逐步建立和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
杜丹德(Daniel J.Dudek),1947年出生,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上世纪90年代初,杜丹德领导的工作小组,提出了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美国的酸雨问题,取得了突出成就.对此美国前总统布什给予很高评价,杜丹德还受邀担任了布什总统的环保顾问.
自1996年,杜丹德作为美国环保协会国际项目的负责人,在中国开展了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2000年,美国环保协会先选择了江苏南通和辽宁本溪进行中国最早的排污权交易项目试验.他们帮助两地制定了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的法规,协调现行政策,规定排放物测量办法等.在初步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美国环保协会又联合国家环保总局,在江苏,山东,山西,河南省以及上海,天津,柳州市等7省市扩大推广了排污权交易项目.经过杜丹德和美国环保协会的多年努力,在中国现已逐步建立和推行了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
这个项目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经历10年之久,杜丹德以出色的工作实现了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排污问题的环保理念,并取得了实际环保成效.在一份专门介绍中国排污权交易进展的报告中这样评价道:美国环保协会"在帮助中国防治空气污染及推行排污权交易中发挥了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在杜丹德博士的主持下,美国环保协会还与中国开展的一系列合作项目.2005年以来,美国环保协会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开展了"中国环境治理能力拓展"培训项目.其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为解决中国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培养一支具有强烈责任感,敏锐洞察力,掌握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技能,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性地解决环境问题的环保人才队伍,提升中国的环境治理能力.这个培训项目现已培训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的环境监察部门人员达1000多人.
除此之外,美国环保协会还与全国人大,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合作委员会,地方政府等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由于杜丹德博士对中国环保事业的突出贡献,2004年他获得了由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并且多次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7年6月,杜丹德先生被中国政府任命为中国咨询机构:中国环境与发展合作委员会的23位外籍委员之一.

(10)范克高夫(docsou.comrt Van Kerckhove)
候选理由: 最早来华的外籍商务人士之一,北京奥运会经济顾问.帮助中国引进第一笔国外政府软贷款,为北京奥运会"搭建中国管理机构和外国商业团体之间的桥梁".
范克高夫(docsou.comrt Van Kerckhove),1948年出生, 比利时人.现任北京大策略有限公司总经理,精通法文,英葡萄牙文,德文等6国语言.
1980年,范克高夫来到北京,组建比利时docsou.com的中国办事处.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作为最早来华的外籍商务人士之一,他为中国引进了第一笔国外政府软贷款,执行了中国河南平顶山的发电站项目.后来,他作为法国阿尔斯通驻中国华东地区总经理来到上海,负责上海地铁3号线及浦东金茂大厦等诸多重大项目的建设,涉及合同总金额超过7亿美元.
1999年底,范克高夫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北京大策略有限公司,他还接受了北京投资促进局的邀请,成为北京市政府的高级顾问,向来华的外商介绍北京的情况,用外国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诠释中国和北京,及时回答来华国外代表团的各种疑问.由于与北京市政府长期的密切合作,2001年,范克高夫被推荐参加奥运会的筹备工作,成为北京市计委奥运项目的投资促进专员,主要协助确定大型奥运场馆的建设项目.范克高夫提出联合体投标的概念:设计-建设-融资-运营,并利用网络扩大宣传,解释联合体概念.对大使馆,商会及潜在国外投资商做了大量的解释及引导如何组建"联合体"的工作,跟踪游说国外重点潜在投资商参加项目投标.
在 2008北京奥运会城市建设工作中,范克高夫作为城市顾问,为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大型奥运场馆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大量的合理化建议,在"水立方"和"鸟巢"的国际化招标进程中都凝聚了他的智慧和汗水.范克高夫说,"我有一张大嘴和一些勇气".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根据各使馆的要求,义务给外国代表团介绍中国的商业环境,提供建议,得到了大使馆,商会的好评.他则自称是北京的"说客",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搭建中国管理机构和外国商业团体之间的桥梁".
范克高夫还热心中西文化交流.2006年,在他的协助下,比利时世界著名雕塑家斯特贝尔先生将大型雕塑——"运动员之路",献给2008北京奥运会.这是北京第一个接收国外奥运雕塑的艺术品.
范克高夫前前后后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在这期间,他为中国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8年荣获上海"红十字会奖",1999年获得上海"白玉兰奖",2004年获得北京"长城友谊奖",2005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11)冯桂婷(docsou.com Finkelston)
候选理由: 银行家.开创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之先河,为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提供了范本和案例;领导并建立中国项目开发中心,为中国西部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援助.
冯桂婷(docsou.com Finkelston),1963年出生,美国人,国际金融公司东亚太平洋局局长.
1996年,冯桂婷加入国际金融公司东亚太平洋局,曾经负责过几个大型中国项目的投资.2000年开始担任国际金融公司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全面负责公司在华的事务.管理着15亿美元的中国项目,和大量的对华技术援助项目,为中国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2005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国际金融公司是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主要负责为发展中国家私营部门提供融资.早在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就入股了上海银行,开创了外资入股中国银行的先河,为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提供了一个活范本和案例.之后,国际金融公司又向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等进行股权投资,成为中国银行领域中最大的投资者.而这一系列项目,无一不是在冯桂婷的大力推动和领导下才得以实施的.
在国际金融公司入股上海银行之后的这几年,外资银行机构参股内资银行出现了一个高潮.如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入股深圳发展银行,美洲银行入股中国建设银行,汇丰入股交通银行等等.
2006年,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合作银行取得了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5%和10%的股份,开创了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国农村合作银行之先例.
在冯桂婷的推动和努力下,国际金融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领域逐渐扩大,将中国私营企业作为首选合作伙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她还与财政部合作,领导并建立了中国项目开发中心,为中国西部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培训数以千计的管理人才.在冯桂婷女士的精心准备下,2004 年,在她的推动下,国际金融公司投资了首个教育项目——上海国际银行金融学院,为我国的金融人才提供专业培训,培养世界水平的中国金融人才.

(12)傅莱(Richard docsou.com)
候选理由: 中国革命坚定的支持和参与者.帮助边区根据地战胜疟疾流行病,解决我军缺乏急需的外伤用药困难;领导建成我国第一个大型医学文献计算机检索系统,结束了我国医学文献手工检索的历史.
傅莱,原名理查德 施泰因(Richard docsou.com,1920~2004).少年时期即投身反法西斯斗争,因反对希特勒被特务机关列入黑名单.1939年1月来到中国.1941年,在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傅菜通过封锁线,到达向往以久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被安排到白求恩卫生学校担任教员.1944年,傅莱调到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担任内科教学工作,同年秋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晋察冀边区流行麻疹和疟疾,由于日本侵略军的军事封锁,前线的药品非常缺乏.傅莱通过向当地老中医请教,找到了用针灸治疗疟疾的方法,并亲自到作战部队去进行实验和推广,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蔓延,取得了边区根据地战胜疟疾流行病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傅莱利用美国援华委员会寄来的青霉素菌种和部分资料,成功地自制了粗制盘尼西林,缓和了我军缺乏急需的外伤用药困难.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不久他带着X光机和医疗就诊器,参加了著名的太原攻坚战和天津战役,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抢救了许多的伤员.
解放初期,傅莱在中国西南地区多年的工作期间,经常深入到该地区落后边远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去了解那里钩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情况,并为此撰写了大量的调查和防治报告.1952年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1962年,傅莱全家前往奥地利探亲,当时就有人猜测,他这次肯定不会再回中国了,但他仍然按期归来.他曾说:"我在中国参与了一项伟大的实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这个实验至今还在进行,我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将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半途而废."
1979年,傅莱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同时担任中国生物医学情报中心网络项目的领导工作.1982年开始,在傅莱积极领导和具体参与下,决定引进美国IBM4361型电子计算机.他从计算机房的基建,图纸设计,到规划审批,乃至机房后期的装修都一一过问,还经常到工地查看质量.终于在1987年建成我国第一个大型医学文献计算机检索系统,结束了我国医学文献手工检索的历史,为发展医药卫生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傅莱还采用分步骤和调动各级情报信息员积极性的做法,先后建立起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六大地区的信息网络,然后逐步推广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当时这一网络的建成,对沟通国内,国际的医学信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傅莱是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生前多次受到政府的奖励和表彰,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卫生部科学贡献奖.

(13)高锟(docsou.com K.Kao)
候选理由: "光纤之父". 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科技界的交流合作;他在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性成果,引发人类的通讯模式的彻底改变,促成了互联网的应运而生.
高锟(docsou.com K.Kao),1933年出生,英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5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于1957年获伦敦大学理学士学位,1965年获博士学位.从1957年开始,高锟即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在电磁波导,陶瓷科学(包括光纤制造)方面获28项专利.
早在1966年,高锟就取得了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性成果,他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掀起了一场光纤通信的革命.从此,光纤取代了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成为传送容量接近无限的信息传输管道,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模式,促成了互联网的应运而生.高锟"光纤之父"美誉传遍世界.
1970到1974年,高锟在香港中文大学电机系工作,以后在国际电话和电报公司电光产品部任副经理.1987年,高锟从英国回到香港,并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从1987年到1996年任职期间,他在中文大学设立了全港高等院校中当时唯一对内地院校开展交流合作的学术交流机构,与内地100多所优秀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为中文大学罗致了大批人才,使中大的学术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由于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2009年,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4)耿丽淑(Talitha docsou.comh)
候选理由: 上海市对外国人颁发的第一号中国永久居留资格证书持有者.利用自己的朋友,将介绍中国的宣传品发往世界各地,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耿丽淑(Talitha docsou.comh,1896~1995),美国人.1926年,受全美基督教女青年会委派,到上海支援中华全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开展工作,在学生部等部门任职.1947年后,为办理养老金回美,因宣传中国革命而被美国基督教青年会解雇.1952年,应宋应龄之邀,第三次到上海,担任中国福利基金会顾问,《中国建设》杂志编稿人,曾兼任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
耿丽淑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开辟《中国建设》海外发行的渠道上.她的朋友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她亲自邮寄每期杂志,写信介绍杂志.因为中美关系紧张,中国的杂志是不准直接邮寄美国的.她就通过香港的朋友改换包装寄往美国."一份份的,封袋,贴邮票,不觉得繁琐吗 "有人这样劝阻她.她说"新中国走向世界,也许正从这里开始."
从白天忙到晚上,吃过晚饭又伏在打字机上.给她煮了咖啡送到案头,她都不顾得喝,总是冷了热,冷了又热.
1956年,宋庆龄又亲自委托她担任幼儿园,托儿所的顾问,加强幼儿教学工作的实验性,示范性,科研性.1983年,她的腿不小心摔伤,在无法上班的情况下,她还翻阅各种国外书刊,研究国外幼儿教育的发展资料.1985年,兼任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顾问.
1986年3月6日,在她90岁生日时,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向她颁发了荣誉证书,表彰她"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作出的有益的贡献".
1987年,耿丽淑获上海市公安局对外国人颁发的第一号中国永久居留资格证书.是年,获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荣誉奖.1989年,获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的荣誉证书.1991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她人民友好使者称号和奖章.1995年2月12日,在上海病逝.

(15)海因•维尔布鲁根(Hain Verbruggen)
候选理由: 北京奥运功勋人物.为北京成功申奥发挥特殊作用;帮助北京协调赛场安排,场馆建设,消除奥运政治化杂音,为顺利举办第29届奥运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海因•维尔布鲁根(Hain Verbruggen),1941年出生,荷兰人.现任国际奥委会名誉委员,世界体育大会主席.
维尔布鲁根对我国和我国人民非常友好,特别是在其担任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主席期间,以及担任国际奥委会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以来,为北京成功申办和顺利筹办第29届奥运会做出了积极努力,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维尔布鲁根始终"偏爱"着北京,"呵护"着北京.在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的关键时期,他作为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主席,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能力和条件做出了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评估报告中,他说:"北京举办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评估委员会相信,北京能够举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这一结论使北京在5个候选城市中的地位凸显出来,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呼吁抵制北京奥运会,维尔布鲁根态度鲜明地予以反对,始终站在北京一边.他多次面向媒体客观全面地介绍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维护北京奥委会的形象与声誉.
从2002年开始,他领导的协调委员会共在北京举行了10次全会,11次工作组会,始终对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给予了十分积极的,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协调并说服国际马联同意奥运马术比赛移师香港,在场馆建设,赛程编制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参与,反对将北京奥运政治化,向国际媒体客观全面介绍筹办情况,为北京奥运筹备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奥运会顺利举办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说,评判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有许多衡量指标,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综合服务水平是否让各代表团及运动员满意.因为服务质量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如果接到这样的投诉,那就非常糟糕.这方面中国做得很出色,各项服务都非常周到,各方面都让人满意!尤其是服务零投诉.总之,对本届奥运会我只能说,从大到小,每个环节都非常完美,非常出色!北京奥运会在整个奥运会历史中将会是非常重要的!
在奥运会筹办和举行期间,维尔布鲁根充分发挥其协调委员会主席的作用和影响力,对争取有利于北京的国际环境,树立中国的良好国家形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表彰维尔布鲁根的突出贡献,北京市政府决定授予他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中国政府授予他"友谊奖".

(16)海茵茨•克莱特(Heinz Klaette)
候选理由: 精神康复"武汉模式"缔造者.20年前,在大多数中国人对精神卫生和康复普遍陌生的时期,来到中国,呕心沥血,引进国外人性化精神病康复模式.
海茵茨•克莱特(Heinz Klaette),1925年出生,德国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德国总统颁发的"铁十字勋章"获得者.
克莱特在上个世纪70年代曾经担任德国最大的精神卫生组织,即德国社会精神病学协会首任主席.1986年,克莱特及夫人罗沙•克莱特退休后,受聘担任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外教.其间,他考察了武汉及其他地区的精神卫生机构,认为有必要引进一些国外特别是德国的人性化的精神病康复模式.1988年,克莱特夫妇正式辞去教职,在武汉市江岸区民政局和其他政府组织的帮助下,和几位年轻的中国精神科医生一起,创办了武汉江岸区精神康复中心(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前身).
克莱特夫妇在精神康复中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同行.他们曾经数十次将流浪街头的精神病人带回家或者带到医院,亲自给他们洗澡,喂食或者治疗;开办工疗工厂,使病人不仅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还可以重拾曾经失去的尊严.工疗工厂的产品,经常是被克莱特亲自装在旅行袋里,拿到北京的一些高级酒店去销售.一个确定无疑的事实是:最近20年来,在江岸区辖区内,没有一个精神病人流落街头.这些成就后面,是无数的汗水与辛劳.
为了中心的发展,克莱特经常返回德国,寻求经济援助.在克莱特多次回国陈述后,德国政府和弥撒尔组织决定资助近600万人民币,建立急诊精神病医院(中德心理医院).从康复中心创办,到2001年,来自德国的经济援助,折合人民币约为1200万元;在江岸区范围内,建立了现代的精神病康复网络,包括急性精神病住院部,慢性精神病康复医院,工疗工厂,日间康复医院和多个社区门诊,使区内的精神病患者得到了较好的医疗与康复支持.尽管部分机构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但分级康复的理念对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仍在发挥影响.
1997年,民政部组织全国精神病学专家对这一康复模式进行专业评估,专家一致认为,这一模式具有典范意义,并将其命名为"武汉模式".
克莱特夫妇还为中德两国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坚实的桥梁.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精神康复中心是武汉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接待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精神康复专家,为学习国外的新经验,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做出了贡献.现在,该院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心理治疗专门机构,被同行称为"心理治疗圣地",有源源不断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和医生前来咨询和学习.
罗沙•克莱特女士因患癌症于1996年在德国去世,克莱特在夫人去世后仍留在中国,一直工作到1998年才离开武汉回德国居住.至此,通过他们夫妇的努力,共争取外援(包括援助的设备折算成人民币)近2000万人民币,它使康复中心由原来一个个体诊所发展到现在的集急诊,康复,工疗,心理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初具规模的精神病治疗与康复机构,在武汉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17)何塞•阿罗斯•奥尔特加(docsou.comis docsou.com Ortega)
候选理由: 世界著名作物生理育种专家.2001年以来,全身心投入到小麦育种科研开发,解决重大疑难问题18项,培育出兰考系列超级小麦新品种.新增经济效益超过46亿元.
何塞•阿罗斯•奥尔特加(docsou.comis docsou.com Ortega),1956年出生,西班牙著名作物生理育种专家,目前就职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植物生物部,任首席科学家,在提高小麦产量潜力研究方面出版了大量专著和论文,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001年,45岁的阿罗斯应邀到天民种业公司进行学术访问.这次访问,促成了他与天民种业公司正式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任河南省超级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合作研究试验站生理育种室主任.
双方合作以来,阿罗斯全身心投入到小麦育种科研开发中.他结合公司承担的"十五"国家 "863"计划"优质,多抗,超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课题,提出了组建生理育种实验室的方案.为了加快研究步伐,他还主动联系,邀请国际上5位顶级生理育种专家来公司共同研究.多年来,阿罗斯为公司无偿提供各类生理育种实验仪器设备134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18项.
为提高科技人员的研究水平,将公司育种研究室建设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实验室,阿罗斯千方百计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他每年来公司工作期间,精心安排项目,开展讲座,采用田间和室内相结合的方式培训高级科技人员.他还十分重视科研人员的出国培训工作.通过阿罗斯的联系推荐,公司已有多名科技人员赴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地进行培训.此外,阿罗斯还积极帮助推荐公司生理育种室的科技人员参与欧洲重大项目的投标,docsou.com同英国洛桑所,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等共同承担了欧盟第六框架计划"提高地中海地区硬粒小麦稳产性研究"项目,获得8.5万欧元资助,大大提高了公司知名度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
2002年,阿罗斯在第一届超级小麦遗传育种国际研讨上,提出了超级小麦的概念,育种理论,育种途径,育种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我国超级小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2004年第二届超级小麦育种会议上,阿罗斯帮助公司制订了到2020年实现亩产小麦吨粮育种目标的具体方案.在实际工作中,阿罗斯结合"超级小麦育种"国家重大引智项目,培育出了兰考系列超级小麦新品种.其中"兰考矮早八"连续6年经国家科技部在同一地块组织实打验收,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创我国黄淮麦区单产最高纪录.研制的亩产700公斤窄行密植配套栽培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兰考系列超级小麦品种从2004年-2007年在黄淮麦区累计推广4370万亩,亩增产小麦75公斤,增产小麦近31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46亿元.

(18)霍震寰(Fok Chun Wan Ian)
候选理由: 香港新一代商界领袖和慈善企业家.投身慈善以及培训内地人才事业29年,组织或参与系列培训项目,为内地的发展,为促进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霍震寰(Fok Chun Wan Ian),1949年出生,香港人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广州市荣誉市民,香港霍英东集团董事总经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香港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香港培华教育基金常务委员会主席.
1980年,霍震寰投身香港中华总商会,次年即成为该会青年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期间组织总商会青年访问团访问内地,首开全国青联与香港商界的往来.之后,又挑起该会培训委员会的担子,致力为内地培训营商管理人才.至2004年,总商会就举办100期内地干部短训班,培训了4000余名内地干部,对内地一些地方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从1983开始,霍震寰积极参与香港培华教育基金的工作,经常风尘仆仆奔走于香港和内地之间,调查研究,征询意见,聘请师资,制定培训计划.培华20多年来,致力于为内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训各类人才,先后资助培训15000余人次,为促进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霍震寰功不可没.
执掌霍氏集团后,霍震寰通过几个基金会(包括霍英东基金会,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霍英东体育基金会,霍英东番禺建设基金会),资助了110多个建设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自1986年成立以后到2008年,共资助2900余名青年教师,一批有作为,有成就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不少获得资助的科研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5年,霍震寰又通过霍英东基金会,向香港科技大学捐赠8亿港元,支持科大发展成为全球的学术领袖.

(19)加弗尔•萨文迪(Gavriel Salvendy)
候选理由: 新中国成立以来清华第一位洋系主任.带领清华大学新成立的工业工程系,迅速发展,使得该系连续多年在全国高校100多个工业工程专业中排名第一,消除了人们对聘请外国人当系主任的种种疑虑.
加弗尔•萨文迪(Gavriel Salvendy),1938年出生,美国人.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首任系主任.
为了尽快提高教师水平,萨文迪教授邀请国际上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来给工业工程系的学生上课,系里教师则作为他们的"助教"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萨文迪教授还推荐他的优秀弟子,普渡大学博士毕业的台湾籍青年学者来系任教,这位台湾籍青年学者已成为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人因工程方向学术带头人,并于2004年荣获清华大学校先进工作者称号.
萨文迪教授不仅帮助引进高水平师资,还帮助现有教师提高水平.他提出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水准,和每一位教师谈话,帮助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指导年轻教师如何做才能很快地和国际前沿研究方向接轨.
萨文迪教授以其在国际上卓越的影响力,推动清华工业工程系与世界著名大学和世界著名企业合作.2002年清华大学与美国最大的职业安全保险公司——美国利宝互助保险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之后,先后与美国GM公司,英国Rolls-Royce航空发动机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等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2005年,工业工程系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截至2005年底,系里已经有28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编委,平均一名教师就担任一个半国际期刊编委;研究经费从刚刚成立时主要来自国内,发展到有40%是来源于国际大公司和国际组织;从成立初期来访工业工程系的国际学者10人发展到1年有超过50个国外的学者代表团来访;从成立初期应聘者寥寥到2005年发一次招聘启事就有来自国外的几十位学者应聘;从成立之初只有2名教师有国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发展到有8名教师获得国外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所有的教师都有在国外学习或者是工作的经历.
为了寻找合适的科研方向,萨文迪甚至去到中国的农村,与中国农民聊天.他走访了中国七八个村庄,看到了中国农民生活的真实状态.虽然最后没有找到提高中国农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有效的办法,但是要选择让中国广大纳税人受益的科研方向的态度却因此深入系里每位教师的内心.
在萨文迪教授的直接指导下,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起人才培养体系,选择国际一流大学教材进行教授,并出版了工业工程专业国际著名大学教材系列,其本科生专业课程全部采用英文原版教材.
由于他对中国大学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2003年萨文迪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外国专家"长城友谊奖",2006年又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20)菅井功(Isao Sugai)
候选理由: 富士苹果栽培专家.长期来华巡回指导果树修剪技术,由他传授技术指导种植的"红富士" 在各地四处飘香,成为中国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
菅井功(Isao Sugai),1929年出生,日本苹果专家, 有着数十年的果树栽培经验,曾获得过日本国家级科技奖,在日本有着"无袋王"的美称.
二战期间,刚从学校毕业的菅井功,被派到中国沈阳一家日本工厂做技术工人.日本战败那年,菅井功患了一场大病,生命垂危,是善良的中国人为他治好了病,并帮助他返回了日本.从那时起,菅井功就念念不忘这一恩情,等待机会予以报答.
1985年后,菅井功终于等到了有机会,先后到山西,河北,陕西和山东考察,并决定来中国帮助栽种苹果.
20世纪80年代,山东从日本等地引进了以"红富士苹果"为代表64个优良果树品种,由于不会管理,树到了结果期不结果.凭着果树专家的眼光,菅井功相中了烟台苹果,"烟台栽培苹果的历史比日本悠久,但在新品种开发和果园管理方面却落后于日本,我要帮烟台人缩短这一距离."菅井功说.
1986年秋,菅井功来到了山东烟台栖霞县臧家庄镇,用"重修剪,大开膛,大通风"方式对果树进行修剪.看到他把杯口粗的树枝给锯掉,很多果农困惑和不解.到了秋天,事实让广大果农对菅井功刮目相看."菅井功修剪法"很快被广大果农接受并应用.
1988年冬天,菅井功又来山东,此时臧家庄已将2700亩老品种苹果树改接成红富士.他针对高接换头树的修剪,对果农进行了细致的示范讲解.同年,在他的促成下,臧家庄镇副镇长翟臣民等人去日本山形县考察学习,来回20天的时间,在日本学习了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先进技术.臧家庄镇还与山形县朝日町建立了友好町镇关系,双方签定了技术合作协议,互派人员开展技术交流.
从1986年到2004年,菅井功自愿到中国帮助种植苹果, 每年义务到中国农村传授苹果修剪技术.单山东栖霞就来了20次,举办培训班100多次,培训人员36万人次,使先进的苹果管理技术迅速得到广泛推广.到90年代中期,臧家庄镇红富士苹果发展至2万亩,年产量达到3000万公斤,果农户均收入2万余元.到1996年,烟台苹果产值达25亿元,是1985年的10.3倍,成为全国最大的红富士苹果商品生产基地.如今,由他传授技术指导种植的"红富士"等在中国已是四处飘香,誉满神州,成为中国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
菅井功为人随和,和蔼可亲,不讲吃住条件,讲课示范都格外卖力,常常是在隆冬季节,顶着刺骨的寒风,在果树上边讲解边示范,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菅井功在烟台巡回指导果树修剪技术,每到一地,便会被数百名乃至上千名果农围得水泄不通,以至于当地政府不得不派出公安干警维持秩序.当他转往另一处指导时,乡间公路上常常出现奇特的景观:菅井功坐着汽车在前面跑,上百名听得不过瘾的果农骑着自行车在后面追.
他还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编写了《红富士苹果的管理与修剪》一书,无偿地送给广大果农.
1993年,菅井功被中国政府授予来华工作外国专家最高奖——"友谊奖".1998年1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出访日本期间,在他下榻的饭店,接见了对中国农业做出突出贡献的8位日本专家,菅井功名列其中.


[ 此帖被天地君亲师在2014-08-23 22:2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8-23
(21)金昶伯(Kim docsou.comk)
候选理由: 体坛"魔鬼教练".从1999开始带领中国女曲走出了基础差,人员少的状况,以罕见的速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领女曲再创辉煌,摘得银牌.
金昶伯(Kim docsou.comk),1955出生,韩国女曲的名教,曾获得韩国总理授予的体育勋章,也是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子曲棍球队获得银牌,带队10年的中国女曲主教练金昶伯,在曲棍球赛场边留下了一个难得的笑容.这位来自韩国的教练,将10年的岁月与心血献给了中国女曲,将一支世界三流水平的队伍,带上了奥运会的亚军领奖台.
1999年底,金昶伯刚刚拿起中国女曲的教鞭,就放出奥运夺牌的豪言.那时,中国女曲还从未登上过奥运舞台,在亚洲,她们根本无法与韩国比肩.金昶伯的到来,让这一切发生了彻底改变,他带领中国女曲走出了基础差,人员少的状况,以罕见的速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担任中国女子曲棍球主教练之后,第一次获得了奥运会参赛资格,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第五名.之后又带领中国女曲获得多哈亚运会冠军,冠军杯赛冠军;2004年再次率领女曲获得雅典奥运会第四名.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带领女曲再创辉煌,摘得银牌.中国女曲在他的指挥之下,一步步逼近梦想.
金昶伯的敬业精神与人格魅力让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动.他在队中的角色,既是严师也是慈父.金昶伯对队员要求非常严厉,强调"祖国荣誉高于一切"以及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他除了带给女曲理念和技术之外,还让队员都知道了在训练中严厉要求自己的意义,也因此而使他赢得了"魔鬼教练"的声誉.队员们经常在阳光下苦练6小时后,再做上几百个负重俯卧撑.几乎每个队员都被他训哭过.他说:"我要用自己的方式管理球队.我会用成绩说话."
作为教练,通常每天早晨,从6点钟早操开始,他的身影准时出现在运动场上,直至全天训练结束.夜晚还要总结分析训练,比赛,一般只有五六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有一次,在广州集训期间,其家属前来探亲,他没有耽误一堂训练课,只是让领队陪家人在广州走一走,看一看.为了使工作更加稳定,他把全家都搬到中国,住在北京.金昶伯有腰伤,犯病时,连行走都很困难,但无论有什么障碍,他还是一步一挪地蹭到运动场,指挥队员训练.一次,金昶伯在训练中被球打伤了腰,伤势很严重,连吃饭都是队员们为他送,但他还是坚持到训练场地.
虽说韩国教练金昶伯如今已离开了他曾任主教练的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告别了女曲的姑娘们,但女曲的姑娘们没有忘记他,中国人也不会忘怀这位备受尊敬的金教练.

(22)康斯坦丁 谢尔盖耶维奇 西林(K.S.docsou.com)
候选理由: 新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前苏联专家组组长.提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施工方法"大型管柱钻孔法",使大桥提前2年通车,为新中国建桥史树立起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
康斯坦丁 谢尔盖耶维奇 西林(K.S.docsou.com,1913~1996),前苏联著名桥梁专家,曾于1948年至1957年来中国工作,任铁道兵部队和铁道部顾问,武汉长江大桥前苏联专家组组长.
1948年夏,东北解放军遇到了桥梁损毁,部队和物资运输受阻等困难,西林随前苏联抢修队前来支援,和铁道兵战士一起不畏艰险,排除国民党仓惶撤退时埋下的地雷,日夜抢修被破坏的路基与桥梁,以便大军能够顺利地通过天险,解放全中国.
1949年,西林作为中国铁道部顾问第二次来华,和中国的铁路建设者并肩战斗.先后参加过成渝,天兰,兰新铁路的桥梁建设,到过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建造长江大桥的议案.1954年 7月,前苏联政府派遣了以西林为首的专家工作组一行28人来华进行技术援助.与中国建设者一起,承担起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历史重任.
长江水深流急,无法用初步设计中的气压沉箱基础方案建设桥墩基础.西林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修建深水基础的方案——大型管柱钻孔法,同时还研制了相应的新设备.这一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施工方法能克服传统的气压沉箱法不能克服的困难,把水下施工改为水上施工,大大改善劳动条件,加速工程进度,降低造价,是深水基础工程发展的一条全新的道路.经中苏两国专家共同试验,获得成功.
1957年秋,经过两年零一个月的奋战,大桥终于竣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新中国建桥史上一座划时代的丰碑载入史册.
这项巨大的工程由于采用了大型管柱钻孔法,使原计划4年零1个月完工的武汉长江大桥提前2年完成,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国务院授予西林由周恩来总理亲笔签署的感谢状,大桥桥头墩的纪念碑上,用铜字铸上了西林等前苏联专家的功绩.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同前苏联大使尤金谈话时对他作了充分肯定,"我和建设长江大桥的很多领导同志谈过话,他们一致反映:西林是一个好同志,一切工作他都亲自参加,工作方法很好,凡事都和中国同志一起做.大桥修好了,中国同志学会了许多东西."
援助工作结束后,西林于1957年11月返回前苏联.以后,曾多年担任苏中友协,俄中友协理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林多次应对外友协等单位邀请访华.西林曾说,他一生在前苏联和世界各地建设过许多桥梁,但他最珍视的是武汉长江大桥,"中国是我的第二祖国,我时常在思念着她".

(23)克里斯蒂安•鲍埃尔(Christian Bauer)
候选理由: "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佩剑教练".给中国带来了快乐击剑训练理念,带领队员不断夺冠.指导中国弟子打败自己的法国同胞,夺得中国男子击剑选手第一枚奥运金牌.
克里斯蒂安•鲍埃尔(Christian Bauer), 1951出生,法国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佩剑教练".
自2006年8月来华执教,担任中国男女佩剑队总教练,鲍埃尔全身心地投入到队伍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给中国带来了快乐击剑训练理念:他刚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运动员放假,让他们停止繁重的训练,放假休息.
鲍埃尔十分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经常主动放弃乘飞机的待遇,和运动员一起坐火车出差.带队去法国比赛,也从不放下队伍自己回家,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营造团队精神.
经过他的指导,2008年8月12日,中国运动员仲满对决法国选手洛佩,在男子个人佩剑决赛中成功夺冠,为中国击剑队在1984年栾菊杰后再次获得一枚奥运金牌,也为中国男子击剑选手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法国教练指导自己的中国弟子打败了自己的同胞,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得到了中国人民的一致肯定和称赞.
在此之前,在他执教的两年中,中国佩剑队在多哈亚运会上包揽男女佩剑个人和团体4枚金牌,在2007年亚锦赛上再次囊括4枚金牌,取得了中国佩剑队在历届亚运会和亚锦赛上的最好成绩.在2006至2007年度女子佩剑世界杯赛中,中国队员谭雪获得6站个人冠军,女佩团体于2007年首获世界杯团体冠军,2007年在男子佩剑世界杯大奖赛中,选手王敬之获个人冠军,中国男子佩剑运动员首次获得个人世界冠军.

(24)孔贝德(docsou.comat)
候选理由: 中国地震救援领域"第一洋教官".帮助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完成包括汶川地震救援在内的9次国内外救援任务,使之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嘉奖,并得到国际同行的好评.
孔贝德(docsou.comat),1944年出生,瑞士国家救援队队长,曾带队在50多个国家开展人道主义行动.docsou.com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2002年,作为中国地震应急救援领域的"第一洋教官"和中瑞人道主义合作项目瑞士政府的协调代表,孔贝德来到中国.7年来,他将自己多年丰富的救援经验倾注到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规划,发展与建设中.
为了中国地震局和瑞士发展合作部的项目能够有效开展,他深入调查研究,从救援队管理层到基层队员乃至搜救犬,全方位了解了中方的实际情况与迫切需求,做出评估与分析,提供合理的意见与建议,并协调瑞方给予相应支持.这种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在他的协调帮助下,更多的洋教官来到中国,国内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初具规模,培训框架日臻完善,教官队伍日渐成熟,搜救犬队伍通过国际搜救犬高级测试并具备国际救援资质,省市级与社会志愿者救援队建设成为国内应急救援整体力量的有效补充.
2006年,在孔贝德的组织协调下,亚太地区年度地震综合演练在中国举行.经过他的培训和指导,国家救援队带领17支省级救援队与17支国外救援队一起顺利完成了演练活动,在向国外同行学习交流的同时,展示了国家救援队的风采.孔贝德还积极参与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9000多平米的废墟训练设施建设,从规划,设计,搭建到后期管理,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他的汗水与心血.
正是有了像他这样出色的国外专家的帮助,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作为专业领域内唯一的国家级救援队,成功完成了包括汶川地震救援在内的9次国内外救援任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嘉奖,得到国际同行的好评.
在中国,只要是搞地震应急救援的,没有人不知道这位一头银发的瑞士专家.从国家级救援队到省,市级救援队,甚至志愿者很多都接受过他的辛勤指导与帮助.年过花甲的孔贝德与中方的教官们一起在训练废墟上风吹日晒,摸爬滚打,作风严厉,远近闻名.

(25)李昌钰(Henry Lee)
候选理由: 华裔神探.先后参与调查6000多起重大刑案,屡建奇功,其中不少案例,已成为国际法庭科学界与警界的教学范例.往返中美之间,积极培训我国刑事侦察人员.
李昌钰(Henry Lee) ,1938出生.先后在美国各州与全球17个国家参与调查6000多起重大刑案.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美国曾经发生过7大冤案,他就参与了其中的3起冤案的侦查.他还参与轰动世界的辛普森杀妻案,克林顿桃色绯闻案,陈水扁"三一九"枪击事件的鉴识工作.因屡破奇案被媒体冠以"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鉴识大师","现场勘查之王","科学神探",美国的"包青天"等称号.
李昌钰先后出庭作证100多次,主持研讨会800多次,到世界各地讲学与培训刑事侦察人员达四五百场.他独立撰写的及与人合著的专业著作有20余本,已发表的论文达200余篇,编辑10种学位专刊.由他侦办过的许多刑案,都成为国际法庭科学界与警界的教学范例.他先后荣获800多个奖牌,其中包括:美国鉴识科学学会颁发的鉴识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奖——刑事领域杰出服务奖,美国法庭科学学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国际鉴识学会终身荣誉奖,美国物证技术学家委员会的优秀服务奖,美国司法基金会的最高司法荣誉奖,以及康州政府官员道德委员会所颁发的首位公共服务操守奖.1999年,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2008年,获得四川省政府颁发的"四川金顶奖".
上个世纪末李昌钰从康州警政厅厅长位置退上来后,又应该州州长之邀出任该州荣誉厅长一职.2000年7月正式退休,他又重回办案与教授岗位,受聘在美国11所医学院与法学院授课,为未来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李昌钰目前除担任美国康州政府荣誉鉴识中心主任,负责主管重大刑案侦察以及鉴识科学,刑事科学的鉴定之外,还被聘为北京,上海,四川省刑事鉴识中心名誉主任,并担任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安大学,汉江大学,沈阳刑警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的名誉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名誉院长.他先后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陕西,福建,海南,广东等省市的高校院所讲课或做访问.他还向四川省公安厅捐赠人民币100万元,用于四川公安民警组团赴美国进行消防,救援,应急等的专业培训和考察项目等.

(26)李政道(Tsung-Dao Lee )
候选理由: 为推动祖国科教事业竭尽心力.首倡大学"少年班";帮助打开中国研究生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深造之门;倡导并推动中国成立"博士后"制度和自然科学基金制度;促成中美高能物理合作.
李政道(Tsung-Dao Lee ),1926出生,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1946年,李政道获得政府奖学金赴美国留学.1957年,李政道教授和杨振宁教授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那时,李政道只有31岁.从获奖的那一天起,他们对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科学事业的巨大影响就一直持续着,直到今天.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李政道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74年,李政道首次回国,在国内教育几乎完全停顿的状况下,向毛泽东当面建言重视优异青年学生的教育,使大学"少年班"很快得以开办;为年轻人尽快成才,李政道教授除在国内开设长期讲座外,还倡议并创立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计划(CUSPEA),在1979年到1989年的10年内,共派出了915位研究生,并得到美方资助,打开中国研究生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深造的大门.在项目实施10年的过程中,李政道每年都要花费约1/3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大量艰难而繁琐的协调等工作.
1983年,1984年,李政道两次写信给中国国家领导人,建议借鉴发达国家措施,在中国成立博士后流动站制度.在他的推动下,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在鼓励留学生回国工作,加速培养一批拔尖人才,积极推进人才流动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在李政道的建议和安排下,自1979 年开始组织40多名物理学家到国外接受全面训练.后来成为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骨干;1982年当我国高能物理事业处在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他帮助我国选择了一个既先进又符合国情的BEPC方案,并促成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使BEPC工程在选择方案,进行设计和建设中都得到了美国高能物理界的帮助和支持,对撞机能够如期建成,成为当今世界上在c -τ物理研究能区唯一的高亮度电子对撞机,并做出了重要的物理结果,这些都与他的努力分不开.
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每年回国亲自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并指导CCAST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对提高科技人员的水平起了重要作用.同时, 他还在北京大学建立了北京现代物理中心(BIMP),其后,在浙江大学建立了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在复旦大学建立了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

(27)李约瑟(docsou.com docsou.com)
候选理由: 科学技术史著名学者.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被誉为世界上研究中国科技史最完备,最深刻,最具特色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李约瑟(docsou.com docsou.com,1900~1995),英国人.早年以生物化学研究而著称,出版了《化学胚胎学》(三卷本)及《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在国际生化界享有盛誉.194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李约瑟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与著述,最终以一部庞大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而名闻中外.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沉醉,他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对科学的无比执著,他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令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人们钦佩和赞叹不已.
《中国科学技术史》被誉为世界上研究中国科技史最完备,最深刻,最具特色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这部巨著的其他卷册陆续出版.著作以浩瀚的史料,令人信服的证据,第一次全面而又系统地阐明了四千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中国科学技术史》洋洋洒洒,包罗万象,涉及从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军事技术,到生活中各种小发明,例如雨伞,风筝,乐鼓,瓷器,围棋,甚至具有香味的卫生纸等诸多内容.有人称这部巨著是剑桥大学乃至整个英国学术的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是相关领域每一位学者都不可绕开的著作.
李约瑟博士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巨大成就让他享誉国际学术界.1974-1977年,李约瑟博士当选为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的科学史分会主席.
1994年,李约瑟博士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28)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docsou.comll)
候选理由: 关注中国经济的"欧元之父".坚定地站在中国立场,反对人民币升值;为培养更多金融人才,担任中国40多所高校的名誉教授,在中国各个领域发表200多场演讲.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docsou.comll),1932年出生,加拿大人.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发起人.1995年蒙代尔第一次来中国,在中国人民大学短期讲学,之后便提出了帮助中国培养一流经济学人才的设想,并陆续开始担任中国40多所高校的名誉教授,在中国各个领域发表200多场演讲.2001年,全国第一个冠名"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在他的共同推动下,人大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展了经济类硕士生培训项目.2003年非典时期,在北京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疫区期间,蒙代尔将自己原来位于纽约的公司总部迁至北京.从2004年开始,他被北京市教委聘请担任北京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顾问;同时被聘为北京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名誉校长,该校是我国唯一被授权使用蒙代尔名字的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以培养企业家为专一目标的国际企业家大学.2005年底,他开始创办中英双语《蒙代尔》杂志,2005年,蒙代尔成为第一位正式取得北京"绿卡"的美国经济学家;他也被业内人士誉为——"呵护"中国经济的"欧元之父".

(29)马海德(George Hatem)
候选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为消灭性病付出了卓有成效的劳动;把国外治疗麻风病的新技术引入中国,提出"中国要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奋斗目标.
马海德(George Hatem, 1910~1988),生于美国纽约布法罗市.1927年,靠勤工俭学进入北卡罗来纳大学读医学预科;1929年获奖学金,去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继续学医;1931年转到瑞士日内瓦大学攻读临床诊断,1933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马海德为了考察当时在东方流行的热带病,来到中国上海.期间,结识了宋庆龄和在上海的外国进步人士史沫特莱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马海德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和研究中国革命问题,投身于革命活动.他开的诊所常常成为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联络,开会的地方.
1937年,马海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接近陕甘宁边区人民,他很快学会了普通话和陕北方言,把自己的美国名字改成了中国名字——马海德.
1937年,马海德帮助新华社创立了英文部,开始向国外播发英文消息.1946年,马海德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医疗顾问,来到在北平成立的由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美国三方代表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和代表团的同事们一起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不久,又作为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医疗顾问,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和美国红十字会的人员进行接触,积极争取他们对解放区的援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海德立即申请加入中国籍,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1950年,他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顾问.
1953年,马海德协助组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前身).在卫生部的领导下,他会同有关专家首先制订了消灭性病计划.马海德先后到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江苏,江西,西藏和新疆等地,为消灭那里的性病付出了卓有成效的劳动.接着,他又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消灭麻风病.
根据中国的国情,马海德将麻风病传统的住院隔离治疗办法改变为社会防治,并于1980年把国外治疗麻风病的新技术——强杀菌联合药疗引进了中国,大大提高了疗效.
1981年,经过周密的调查和论证,马海德提出"中国要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奋斗目标.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第一届国际麻风病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在广州召开.1986年,为进一步落实各国麻风基金会给中国的援助,他出访十几个国家,为中国争取了价值上千万美元的援助.
马海德历任卫生部顾问,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麻风病防治中心主任,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理事长和中国麻风病福利基金会主席,中国肿瘤基金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30)马吉德 萨米(Madjid Samii)
候选理由: 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20多年来,共计为中国培养了1000多名神经外科医生,为中国疑难患者免费手术,为提高我国神经外科的研究和诊治水平作出突出贡献.
马吉德 萨米(Madjid Samii),1937年出生,德国籍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荣誉主席,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docsou.comI)所长,德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INI),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1984年萨米组织了第一次全球24个国家电话会议,他给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寄去《听神经瘤》的录像,请凌锋当时的领导段国升教授出面邀请中国神经外科专家一同观看.在北京长途电话局的会议厅,docsou.com神经外科专家一起观看萨米教授的手术录像.这是萨米教授与凌锋的第一次合作,他向中国的神经学外科专家们展示传授了自己精湛的手术技巧.
"听说当时有很多国家希望与您合作,甚至包括您的故乡伊朗,但是您为什么最后选择了中国 ""我喜欢中国,我喜欢中国人,我相信中国政府."说到这里,萨米教授身体微微前倾,一字一句地加重了语气继续说:"医学领域的合作是长期的,需要值得信赖的伙伴和稳定的国家政策,中国政府就是可信赖的政府,因为他是一个整体,所有的目标都是经过长远规划的, 不会因为个人的存在与否而改变."
2000年7月21日,由他亲自组建的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德国INI)落成.4年后的同一天,由宣武医院和德国国际神经外科研究所合作建立的"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INI)正式成立,萨米教授任所长,并无偿提供德国INI建筑外形及内部结构设计使用权.
"非典"过后的2004年,萨米两度来京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并为docsou.comI打造了一支由世界顶级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并且每年组织多名世界顶级专家来华进行手术示教,他还不忘这样嘱咐大家:"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大家要好好学习."
"为什么您要无偿提供价值200万欧元的外形设计以及建筑图纸给中国 "他眨眨眼睛,然后爽朗地笑起来,"这座'大脑'是我送给中国的礼物,它坐落在中国首都北京,人们看见它就会想起自己的大脑.大脑是人身体最重要的部分,要好好地保护.它也是中国和德国友谊的结晶,见证将延续这种真挚的情感.而且我已经得到了比这200万欧元更珍贵的东西——友好与合作."
20多年来,萨米共计为中国培养了1000多名神经外科医生,相当于中国神经外科医生总数的十分之一,为中国疑难患者免费手术,为提高我国神经外科的研究和诊治水平作出突出贡献.

(31)马珍妮(Betty Jane Marcum )
候选理由: 来自美国的"河南省十大爱心人物".从美国等10多个国家募集捐款,在河南建立慈善之家,采用家庭式的管理模式,为农村孤儿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庭,使他们过上了幸福,健康,快乐的生活.
马珍妮(Betty Jane Marcum ),1940年出生,美国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郑州市"十佳优秀母亲",2007年度河南十大爱心人物.
1985年,马珍妮第一次来中国,回美国后,她开始打算为中国做一点有积极意义的事情.1994年开始来中国执教,先后在郑州大学和郑州轻工业学院担任英语教师,对待教学科学严谨,每年都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状况精心选择组织教材,编印完整的讲义,送给学校,为学校的外国专家教学开创了新的途径,为外语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马珍妮与河南省新密市民政局合作,在中美两国政府注册成立了中美义务服务合作社,募集国外捐款,用以资助河南的孤儿.
1996年创立了第一个慈善之家,为8名孤儿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1999年10月,她又在新密市资助兴建了孤儿之家新址,占地 2000平方米,共有4套单元房,1个小操场,5间办公室和一个带围墙的院落.按照她的想法,新密市慈善之家一直采用家庭式的管理模式,现发展到4个家庭,入住38名孤儿,孩子们过上了幸福,健康,快乐的生活.她先后共为70多名农村孤儿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庭,其中有5名孤儿考入了大学.
十余年间,马珍妮为她的孤儿抚养救助事业经常奔波于学校和慈善之家之间.每年寒暑假,她还利用回国休假的时间四处演讲,为孤儿们募捐.在她的辛勤努力下,慈善之家已得到10多个国家的捐赠,五湖四海的人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用品,十几个在郑州工作的外籍教师也投入到无偿资助慈善之家的队伍.

(32)莫瑞斯•托帕兹(Moris Topaz)
候选理由: 抗震救灾现场的"白求恩". 40余次来华做学术交流和手术示范;自费从以色列飞到四川地震灾区,运用自己所发明的"负压技术治疗创伤"技术开展救治.
莫瑞斯•托帕兹(Moris Topaz),1950年出生,以色列希勒雅法医学中心整形外科主任,国际医学整形美容设备安全委员会和重建外科执行委员会总秘书长.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托帕兹推迟了国内多台预约的手术,以最快的时间赶到灾区,运用"负压技术治疗创伤"技术,免除了伤者不必要的截肢和不必要的大手术.
2005年12月,托帕兹首次来华,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了十多天的讲学交流,手术示范,为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烧伤致残患者——见义勇为救火英雄李海斌做了全面检查,免费实施3次6个部位的瘢痕整形手术,并被该院聘为长期特聘外籍专家和客座教授.2006年,托帕兹荣获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西省外国专家友谊奖".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特大地震.第二天凌晨,托帕兹打电话给正在以色列参加培训的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申耀宏,"这是一场大地震,肯定会有很大的伤亡,我想亲自到四川灾区去救人!"
抵达四川后,托帕兹博士在重灾区德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参与救治伤员300余人次,为伤员保住了肢体和生命.当时灾区余震不断,手术量大,他经常工作到夜里两点钟,临睡觉前还要穿梭在帐篷里查看已经熟睡了的患者,察看他们手术部位的负压情况,察看负压机器运转的情况,还要亲自指导值班医生和护士如何观察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等.手术之余,托帕兹还举办了3个培训班,培训当地医务人员60余人次.临别时,他将自己从国内购买的价值6万元人民币的手术耗材,敷料和一些手术器械无偿地捐献给了当地的医院.
灾区的人们纷纷说:"白求恩又回来了!托帕兹先生就是四川抗震救灾的白求恩!"托帕兹则说:"我愿意教会更多的医生掌握负压治疗这项技术.如果我们能更早几天来到这里给他们治疗,可以免去很多伤者不必要的截肢和不必要的大手术,还可以节省很多的抗生素."
从2005年起,托帕兹应邀来中国40余次进行学术交流和手术示范,把先进的医学技术传授给中国医务人员,每一次来都把他从国内带来的一些常用的手术器械和医用消耗品免费赠送给中国的医疗单位,尤其是他自己研制的医疗仪器"简易负压治疗仪".他希望中国的医院能以更经济的成本推广负压技术.
2008年,托帕兹荣获四川省政府颁发的"四川金顶奖".2008年,被《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和国际人才高峰论坛组委会评为"改革开放docsou.com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之一,并于2009年春节前夕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温家宝总理的接见.2009年,荣获了中国政府"友谊奖".

(33)牛满江(Mann-Chiang Niu )
候选理由: 积极推动中美交流合作的著名科学家.与中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动物胚胎移植,填补世界空白;在中美友好城市和校际交流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
牛满江(Mann-Chiang Niu ,1912~2007),美籍华裔科学家.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起先后在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组的"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选派赴美国留学深造.194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完成博士论文并留校工作九年后,先后在洛克菲勒医学院及天普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牛满江几十年如一日,知难而进,探索不止,对生物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1953年他完成了一篇关于 mRNA在遗传发育中重要作用的论文引起科学界关注.1975年与世界著名遗传学家塔特姆教授合作,发现植物mRNA改变遗传性,提出外基因学说.他发表了80多篇论文,两次荣获古根海姆奖和利利学术奖.1962年被美国天普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名字载入美国科学家名录.并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牛满江是一位对中国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早在1972年,牛满江以一个科学家的远见和胆识,为开辟科学合作改善中美关系的途径而积极努力.特别是与中科院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共同研究了动物胚胎移植并获得成功,填补了世界空白.1973年10月牛满江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docsou.com政府代表团访问美国,他努力促成天普大学授予当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80年他促成南开大学和天普大学结成姊妹学校,天津和费城结成姊妹城市;二十世纪90年代他为了中美法律,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作出了很多努力,1998年6月在中南海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几十年中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见.1995年美国总统布什把有美国总统标志的全金制作的领带夹和胸花送给牛满江夫妇,表彰他为中美交流所作的贡献.
牛满江身居海外,每年坚持来中国工作7-8个月.国内有80多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聘请他为名誉教授,他热忱待人和对工作执着的追求深深地感动着大家.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在实验室,就在其生命终止的前一天依然在实验室认真地从事他热爱的科研工作.
2007年11月8日,牛满江因病与世长辞.胡锦涛主席等领导同志以沉痛心情凝望鲜花丛中的牛满江,深情地为他送行.

(34)诺曼•福斯特(Norman Robert Foster)
候选理由: 当代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20多年来,在中国留下了香港汇丰银行新总部大楼,香港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等一系列经典杰作.
诺曼•福斯特(Norman Robert Foster),1935年出生,当代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主设计师,20多年来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留下了一系列经典杰作.
1979年,诺曼•福斯特赢得香港汇丰银行新总部大楼的设计工作,并以开创性的内部空间设计使其成为经典建筑.
香港国际机场是诺曼•福斯特又一个经典设计作品.机场投入使用后,曾入选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机场之首."在那里,我们完全颠覆了国际航站楼顶部的建筑传统,将机械服务设施统统设置于地下,如此一来,屋顶得到解脱,可以吸纳自然光——沐浴阳光和云彩带来的诗意,与之相伴的还有低能耗,并形成可持续机制的基础."
1995年至2001年间,福斯特主持设计了位于上海的久事公司总部大楼,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由西方建筑师为本地客户设计的第一座重要的现代建筑."
2008年2月开始运营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外形宛似一条巨龙,为古都北京开启了一个通向世界的新"国门".主设计师诺曼•福斯特说:"设计规模如此之大的新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难度很大.北京机场T3航站楼比伦敦希思罗机场1,2,3,4,5号航站楼相加的总面积还要大出17%,机场的大部分设施都集中在一个大屋顶之下.而且,它在如此短暂的工期内,以最高质量标准完工."最重要的是,机场是通向中国一扇意义深远的大门,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枢纽和国内枢纽.
3号航站楼投资规模为270亿元人民币,设计和建设时间仅仅为4年多.
什么样的效率才能保证在4年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项目呢 "在后勤保障方面,新机场建设打破了所有的时间记录.2003年11月中旬,我们获得授权.当月月底,我们在伦敦调遣38人,在北京设立11个人的办事处——所有这些都在2周之内完成.接下来的1个月,我们就提交了合同图纸,这使工程于2004年3月顺利开工.在施工高峰期,工地上共有5万工人在忙碌——协调管理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壮举.经过短短4年多的努力,一个长3.75公里,面积130万平方米,年容纳旅客量达6000万人次的新机场竣工并投入运营."
此外在环保方面,新机场也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建筑之一,它采纳了一系列被动式(太阳能)设计理念,如东南朝向的天窗可以最大限度地采光,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可以把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降至最低.T3航站楼虽然形体庞大,相当于5个或6个以传统方式设计的航站楼,但相比五六个航站楼,它算得上是一种紧凑且节能的建筑.
2008年,诺曼•福斯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35)佩德罗•雷诺•伊尼(docsou.comdocsou.comiesta)
候选理由: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与共同创始人.牵头创立学术委员会,为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和学术标准奠定了基石;从各方为学院筹集的教育捐款,为学院成功跻身全球10强立下汗马功劳.
佩德罗•雷诺•伊尼 (docsou.comdocsou.comiesta),1944年出生,西班牙人,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教授,执行院长与共同创始人.
雷诺是西班牙IESE商学院伯特伦基金会创业管理教席教授,曾在哈佛,密歇根等多所大学任教,并经常在众多国际性大会上发表演讲.他曾于1993-2000年间担任国际管理学会会长,2000年至今,担任副会长.他还担任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的咨询顾问,已出版十部专著.
1994年,由中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共同创办,专门培养国际化高级管理人才的非赢利性中外合作高等学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正式成立.作为执行院长与共同创始人,雷诺牵头创立了中欧首届学术委员会,此后一直担任中欧学术委员会主席,为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和学术标准奠定了基石.
在他的帮助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设立了捐赠基金和众多教席.他牵线搭桥,发起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世界一流商学院之间的第一个学术交流项目.经他亲手促成社会各界向学院捐赠包括5个教席,2个研究中心,一个发展基金,2座校园建筑冠名以及5项MBA 奖学金.仅最近5年中,由他个人从各方为学院筹集的教育捐款就达800万欧元之多.
15年过去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已从上海浦东的一隅之地蓬勃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排名最高的商学院.目前,学院每年招收EMBA学生700余人,MBA学生200人,还向10000余名学员提供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在英国《金融时报》2009全球MBA百强排行榜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功跻身全球10强,名列第8位,成为亚洲首家闯入世界前10的商学院.目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亚洲唯一一所三大课程(MBA ,EMBA和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全面走在世界前列的亚洲商学院.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的长期努力是分不开的.
因为对中国工商管理教育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04年,佩德罗 雷诺获得上海市市政府颁发的"白玉兰纪念奖";2007年获上海市政府"白玉兰荣誉奖";2009年,荣获了中国政府"友谊奖".他在商业领域的贡献还得到了西班牙政府的表彰,他曾获得西班牙政府颁发的国民成就奖章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颁发的圣乔治十字勋章.

(36)平松守彦(Morihiko docsou.comsu)
候选理由: "一村一品运动"发起人.多次到中国各地传授日本"一村一品"先进经验,由他倡导的"一村一品"项目在我国如火如荼开展,已经成为各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项目.
平松守彦(Morihiko docsou.comsu),1924年出生,日本人,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发起人和倡导者.在他的推动下,20多年来,"一村一品"运动从日本走向了世界,并在中国广大地区推广,大批农民从中受惠.2002年,中国政府特授予平松守彦"友谊奖".
1979年,平松守彦当选为大分县知事.为搞活大分县的经济,他带领人们广泛开展了"一村一品"运动.他要求大分县的各个市,町,村都要拿出一项充满自信的拳头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是甘桔,蘑菇之类的农产品,也可以是观光,民俗,民谣之类的文化产品.不管是什么产品,拿出后就要在全日本打响,成为名牌产品."一村一品"运动的开展使大分县面貌显著改变,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了,平均人均年收入达2.7万美元,高于美国的2.4万美元.
"一村一品"运动在大分和日本取得成功后,很快走出了国门,赢得了国际声誉,美国,英国,前苏联,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和农业专家都前去考察学习,"一村一品"成了各国落后地区摆脱贫困面貌的楷模.
在中国,"一村一品"运动也得到了广泛的学习和推广.陕西,江西,湖北等十多个省市区都在开展"一村一品"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1983年3月,平松应上海市长汪道涵的邀请,首次来中国传送大分县的"一村一品"经验.他在上海作了题为《大分的一村一品运动与科技文化城》的报告.汪道涵市长在评价"一村一品"运动时说,"大分的'一村一品'运动也是质量管理运动.所以,它既适用于农村,也适用于工厂".此后,平松守彦又多次来中国传授开展"一村一品"的经验.陕西杨凌,江苏溧阳还承办了"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
平松守彦为研讨会作关于"一村一品"运动的现状及未来的专题演讲,中日双方专家在会上交流了"一村一品"与农业产业化方面的经验做法.
现在,中国开展"一村一品"的专业村已达到4.3万个,占全国行政村的6.8%,经济总收入达1.2万亿元;创汇15.3亿美元,8512个村建立了龙头企业.开展"一村一品"的乡村主导产业突出,形成了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带.中国西部地区开展"一村一品"的乡村有1.1万个以上;这些乡村的农产品知名度大大提升,品牌效应显著;还有4600个乡村成为绿色食品生产村;经营效益好,农民增收,人均年收入达到5700元.

(37)石本正一(Shourichi docsou.comoto)
候选理由: 日本地膜覆盖专家.最早向中国传授地膜覆盖技术,先后105次来中国,给中国农业带来"白色革命".在短短的20多年间,为我国农业增加产值950亿元.
石本正一(Shourichi docsou.comoto,1925~2000),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当他17岁返回日本时,为自己许了一个心愿: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报答曾经养育过自己的辽宁.石本正一回国读完大学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曾任日本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会事务局长,日中农业农民交流协会理事,米可多种苗株式会社会长.
我国从国外引进并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开花和结果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短短的20多年间为我国农业增加产值950亿元.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又称护根或促根栽培技术,有提高地温,保持水分,提高肥效,疏松土壤的功能,并能防虫,灭草,促进根系生长.农用塑料薄膜给中国农业带来了如此大的效益,与日本农学博士石本正一有紧密联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各领域交往随之日益密切起来,石本正一的心愿得以实现.1974年,他用他掌握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开始致力于中日农业科技交流,这是日本最早向中国传授的地膜覆盖和园艺技术.他还无偿地投入大量资金,派遣专家,教授来中国指导地膜覆盖技术.
1979年,在石本正一的指导下,我国开始以蔬菜为主进行地膜覆盖技术实验研究.1984年,中国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会成立,被聘为荣誉顾问的石本正一向研究会捐赠1000万日元.他还出资与农业部合作在北京,上海,沈阳,大连建立"中日合作设施园艺试验农场",无偿提供设备,装置,仪器,在北京和宁夏建点,合作进行"黄土沙漠综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努力推进节水抗旱农业的发展.石本正一针对我国树脂原料,农膜制造业,农业发展的问题多次上书我国有关部委领导,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大部分被采纳实施.
石本正一应我国有关部门的邀请,先后105次来中国,足迹遍布26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指导和培训.曾获选国务院授予的"十位杰出国际友人",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2000年2月29日,石本正一不幸去世.根据他的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由夫人携带于5月17日播撒在中国的大地上.

(38)水岛裕(Yutaka docsou.coma)
候选理由: "药物导弹"发明者.将自己30项药品专利中最好的一项捐献出来,使之服务于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使得我国在纳米制药技术和"药物导弹"研究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水岛裕(Yutaka docsou.coma),1933出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发明了一种被称为"药物导弹"(全称为"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的药用载体.有了这个载体,就可以将那些进入人体内的药品安全,顺利地运送到"目的地"——人体的病变部位.一个偶然的机会,水岛裕把这项惠及人类的专利带给了中国人民.
1993年,时任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疑难病治疗研究中心主任的水岛裕教授应邀访问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受聘该院外籍名誉教授.在此次访问中水岛裕得知:中日友好医院于1984年由中日两国政府合作建立,此后一直接受日本政府的无偿援助,一晃10年将至,日方援助将于1994停止,到时医院运营可能会出现一些经费上的困难.水岛裕不假思索,立即表示愿意将自己30项药品专利中最好的一项捐献出来,使之服务于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用获得的利润来发展医院.
在捐赠抓里的过程中,水岛裕将个人房产作为抵押,从银行贷款1亿多日元,为中方购置了主要生产设备,这些贷款由他后来在5年内分10次还清;同时,他又个人出资,邀请日本大正等高水平专家十几次来华进行现场指导,为该药品的生产设计了符合GMP标准的厂房和生产线.几年下来,水岛裕为"药物导弹"引进中国一共花掉了1.52亿日元以上的个人资金.
1998年,中文取名为"凯时"的第一个药物导弹产品正式在我国面世;次年,该产品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该技术的成功引进,不但填补了我国相关制药领域的一项空白,还使得我国在纳米制药技术和"药物导弹"研究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0年,水岛裕引进了他的另一项专利;4年后,根据该专利所生产的靶向镇痛新药"凯纷"正式上市.2007年,水岛裕与中方协商,准备提供第三个治疗疑难杂症的生物制剂.
十几年来,水岛裕20多次来中国,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为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中日两国医学的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2001年,他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因为"药物导弹"对日本和中国的贡献,从2003年开始,水岛裕被推选出任日中医学交流中心会长.他开始积极利用这一平台来支持和推动中日两国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05年,中日友好医院第一个国外办事机构——驻日本联络处在东京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经中国卫生部批准的我国国内医院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办事机构.该办事机构就设在水岛裕所领导的日中医学交流中心.
水岛裕任会长的日中医学交流中心最近两年还跟日本麻田综合医院合作,在日本东京创建了日中友好医院.2007年1月30日,该医院正式开业,每周6天用汉语给那些在日本而不会日语的中国人提供医疗服务,同时也用日语为信任中医的日本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新开业的医院成为他竭诚为在日本的中国人提供医疗服务的窗口.

(39)森田欣一(Kinichi Morida)
候选理由: "京欣一号"西瓜育种人.为改进中国的西瓜品种,无偿提供了很多西瓜种植技术资料,终于培育出优质西瓜"京欣一号",实现了我国西瓜史上的一次飞跃.
森田欣一(Kinichi Morida,1916~2008),日本育种专家.日本育种专家.1939年毕业于东京农业大学,1949年创办米可多种子公司.
森田对中国非常友好.1979年后,他多次来中国访问,讲学和考察,将西瓜和甜瓜的育种和种植技术传授给中国人民,为改进中国的西瓜品种,为促进中日两国间友好作出贡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地区的西瓜种植主要是以传统常规品种为主,新品种因严重混杂而退化,消失.1982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成立,遂即开展对早熟,优质,丰产,抗病为目标的西瓜杂交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并聘请日本千叶县育种专家森田欣一,帮助引进先进栽培技术,相配套的设备器材和种质资源.
森田为培育新一代西瓜,无偿提供了很多西瓜种植技术资料.为加快育种周期,除每年对蔬菜进行一次杂交育种外,他还回到日本,进行第二次育种.在森田指导下,经过蔬菜研究中心人员的努力,终于培育出适合北京地区种植的优质西瓜:"京欣一号".
在北京地区西瓜评比会,评委按形体,甜度,肉质等多项技术指标打分.京欣一号糖度值达14度,远远超过其它品种.蔬菜研究中心把"京欣一号"的父本和母本以及栽培技术传给北京郊县的瓜农,从此京欣西瓜在北京大面积推广,农民致富,又派生出西瓜节.
"京欣一号"的嫁接育苗与大棚栽培等一系列早熟栽培技术的运用,标志着我国西瓜史上的一次飞跃,成为引进国外智力的一大成果.
1990年以来,"京欣一号"一直占据北京西瓜生产面积的85%以上.一个品种生产一般3到5年就要退化,而"京欣一号"至今已有20余年,可谓经久不衰.原因就是它既适合露地,也适合棚栽,同时在南方低温阴雨天气下,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在至今推广的近20年中,尽管气候多变,其亩产量均一直保持在3000—4000公斤,使西瓜产量提高了45%.每年创造经济产值数亿元人民币,真是一本万利.

(40)苏珊•萨布莉亚•坦芭肯(Susan Sabriye docsou.comrken)
候选理由: 给藏区盲童带去光明的德国盲人专家.在西藏联合建立了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用自己设计的世界上唯一的藏语盲文开展培训教育,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苏珊•萨布莉亚•坦芭肯(Susan Sabriye docsou.comrken),1970年出生,德国盲人专家.凭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对藏区盲童的关爱,在西藏建立了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让藏区的盲人孩子走出了封闭的世界,进入正规学校,走入社会.
苏珊2岁时就被诊断为色素性视网膜病变,12岁的时候,完全失去了视力.坚强的苏珊在盲人学校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高中毕业后,顺利考上大学,主修中亚语,即蒙古语,汉语,古代和现代藏语.在藏语课上,她是班里唯一的一名盲人学生,而且当时,藏语并没有专为盲人设计的盲文,苏珊就自己设计藏语盲文.
1997年,苏珊来到西藏,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甚至受到社会的歧视,便萌生留在西藏为盲童创造受教育机会的想法.她要在西藏建立一所盲人学校.2000年,她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正式运作.该中心相继开设了一个盲童预备培训中心,一家盲文书籍印刷厂,一个盲人自我综合中心和一座职业培训农场等.她自己设计世界上唯一的藏语盲文,在实际的教学试点当中逐步完善.
约百名盲童在这里接受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以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奶酪制作,美术等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经过两年的专门培训,这些孩子都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学习,而年龄大一点的学生完成基础教育后会在中心继续学习一些技术知识.从中心毕业的学生有的已经开办了自己的按摩诊所,有的自己办了茶馆.有一个学生还做起了英语导游,为国外的游客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从2001年起,中心就开始自己编写教学用书.2002年秋,学生做出了第一块奶酪;2003年秋,中心开始了"自我融合"项目,意为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融入到社会和家庭中;2003年,学生自编自演了话剧《多么美好的景色》(What a beautiful docsou.com).为激发孩子们的潜能,2004年,苏珊邀请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埃里克•威亨梅尔和他的登山团队来西藏指导盲童们向喜马拉雅山脉一座海拔7000余米的高峰发起挑战.经过精心准备,苏珊夫妇和6名盲童在埃里克的带领下成功攀登至海拔6500米的高度.
在欧洲,盲人培训中心运行成本都非常高.而苏珊开设的中心运行费用很低.用极少的钱达到了这样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在发达国家是难以想象的事情.现在,苏珊介绍很多欧洲的盲人培训中心也开始学习西藏的做法,自己的想法也得到了德国家乡的支持.2005年德国总统克勒授予苏珊总统勋章.
2006年,苏珊荣获了中国政府"友谊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友谊奖"获奖专家时,专门来到她的身边向她问候.她幸福地说:"虽然我眼睛看不到总理,但是我在心里看到了."


[ 此帖被天地君亲师在2014-08-23 22:2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8-23
(41)添田修平(docsou.comuhei),内海博子(UtsMiHiro Ko)
候选理由: 新中国对外广播事业的忠诚战士.在10年动乱时期,在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夫妇俩一如既往坚守岗位,为保持我国对日广播播音水准的稳定,为培养中国对日广播中坚力量作出了贡献.
添田修平(docsou.comuhei),1929年生,日本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日籍专家.
内海博子(UtsMiHiro Ko,1930~1996),日本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日籍专家.
1963年,添田修平和夫人内海博子在去苏联的路上,途径北京.当时正值中苏论战,经过反复考虑,他们决定放弃去苏联的打算,留在中国.他们先在《北京周报》日语组工作了半年,后调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名北京电台)负责对日广播工作,为中国对日广播和中日友好贡献了自己大半生的精力.
在1970年以前,添田夫妇在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主要从事播音工作,主持新闻和时事解说节目,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除此之外,添田夫妇还担负起了培养中国年轻播音员的工作.在电台工作的30多年中,夫妇俩总是提前一个小时上班,带领日语部播音员集体练习发声,使大家掌握腹部运气,胸腔发声的技巧.几十年中,他们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培养了50多名高水平的日语播音员,其中很多都已成为中国对日广播事业的中坚力量.在10年动乱时期,许多外国专家离华回国,但是添田夫妇一直坚持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为保持我国对日广播播音水准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北京震感强烈.电台办公所在地虽然没有倒塌,但工作起来也比较危险.按规定,外籍专家可以离开工作第一线,暂时回国或去我国南方安全的地方避开危险.大部分外籍专家服从安排离开了工作岗位.添田夫妇虽然担心两个孩子的安全,但还是决定留在北京,与中国同事共同奋战,度过了那段特殊的时光.在电台内进行的紧急会议上,一位中方工作人员说," 即使这栋楼倒塌,砖瓦砸在身上我也要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内海博子马上站起来呼应:" 如果有人死了,就由下一个人接替他继续播音."在地震期间确保节目不停播,成为添田修平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
1993年内海不幸得了白血病.弥留之际,她还很真诚地对大家说,我其他干不了,但还可以作为一名普通听众收听日语广播,为国际台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如今,添田修平已退休,但依旧十分关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日语广播和日语人才的培养.

(42)王晓东(Xiaodong Wang)
候选理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留美人员中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第一人.带领新成立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为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王晓东(Xiaodong Wang),1963年出生,美籍华裔科学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84年本科毕业时,王晓东考取了北师大生物系硕士研究生. 1985年,"中美生化考试和申请"(docsou.comA)第二次组织中国学生留美学习生物.王晓东成为当年北师大唯一通过该项考试的学生,在全国也是少数几个人之一,赴美攻读医学研究生.1991年,王晓东获得博士学位.
1995至1996年,王晓东在艾莫里大学任助理教授,独立领导实验室,开始研究细胞凋亡的生化途径.1996年,他回到西南医学中心,历任生化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后成为终身教授.1997年起,他成为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短短几年,王晓东就获得了多项国际一流研究成果.自1996年建起自己的研究室后,王晓东的论文成果在8年间被其他科学家引用超过了15000次.成为 过去10年中被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
2004年4月21日,美国科学院宣布,美籍华人学者王晓东被选为该院院士.在目前的美国科学院院士中,41岁的王晓东是最年轻的一位.他同时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20多万留美人员中迄今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第一人.
王晓东始终眷恋着祖国,在美期间每年都回国讲学.他和十几个在美国有教职的大陆留美学者组成一个团队,为北大和清华等高校组织了名叫"bio2000"的研究生课程项目.此外,他在复旦大学和母校北师大也有频繁的讲学活动.
2003年,王晓东被聘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每两个月要用两周的私人时间飞回国内主持北京的工作,他希望能把它建成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目前,由他带领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自然》《科学》《美国科学院院报》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已稳居全国同类研究机构首位,论文平均影响因子也位居第一,站到全球生命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为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探索出了又一条新路.为我国探索出了一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的新路.2009年7月,王晓东正式就任第二任所长,作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全时回国工作.

(43)沃恩•道格拉斯•布罗斯 Vernon docsou.coms Burrows)
候选理由: 来自加拿大的"燕麦之父".用毕生心血培育出40多个燕麦新品种,免费将这些燕麦品种送到中国,为改善土壤荒漠化,发展生态农牧业,为农民开辟了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布罗斯(Vernon docsou.coms Burrows),1930年出生,加拿大国际著名燕麦育种和栽培专家.2002年被白城市政府授予白城市荣誉市民称号;2003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布罗斯被称为"燕麦博士"和"燕麦之父",从事燕麦育种已有40多年历史.他用毕生心血培育出来的40多个燕麦新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寒,耐干旱等特征,是"粮,经,饲"三用作物.加拿大政府和农业部为表彰他在农业领域的卓越贡献,在他退休那年向他颁发了最高荣誉奖"加拿大勋章",并特别授予他"终身教授"称号.退休后的布罗斯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把这些燕麦品种送到中国.
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问加拿大时,布罗斯特意给江主席写信,愿意在不取任何报酬的前提下,到气候条件与加拿大相似的中国西北部不发达地区,以他的同乡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帮助那里的人民脱贫致富,同时为改善当地土壤荒漠化,发展生态农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1998年起,布罗斯不断访问中国,足迹遍布河北,内蒙,吉林,山西等省市,并无偿援助我国100多公斤皮燕麦,祼燕麦,休眠燕麦,黑燕麦等种质资源260多份,含有中加燕麦优良基因的组合材料162个.
布罗斯带着他的燕麦新品种,在我国的田间地头耐心地向农民传授栽培技术,在试验室里为科研人员讲解燕麦所含的各种成分,脚上粘满泥土,脸上淌下汗水,其感人的忘我工作精神,以及他的夫人贝蒂义务为当地学校教授英语的事迹,在边远地区的农牧民中间广为传诵.
吉林省白城市农科院从1999年起开始引种加拿大燕麦,近几年已经大面积试种成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吉林省已将燕麦列为重点支持项目,把燕麦作为西部地区草原生态省建设,"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的主推品种之一.
燕麦对于荒漠化,中低产田等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土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潜能,并可改善当地的生态条件,协调农业和畜牧业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大面积推广.一些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兴奋地表示,这里的土地种别的庄稼没有收成,而种燕麦使他们人有粮吃,牲畜有草吃.可以说,燕麦使他们有了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44)威尔纳•格里希(Werner Gerich)
候选理由: 改革开放后我国聘请的第一位"洋厂长".在1984年至1986年,受聘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被海外舆论称作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进程中"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
威尔纳•格里希(Werner Gerich,1919~2003),德国专家,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聘请的第一位洋厂长.在1984年至1986年受聘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期间,格里希大胆改革,从严治厂,引进国外以质量,市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改变了工厂管理落后,质量低劣的面貌,使柴油机实现向东南亚7个国家批量出口,开创了全国引进国外管理型专家的先河,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产生了强大冲击.
1984年8月,格里希作为德国退休专家组织(SES)派往武汉的第一批3个外国专家之一,来到武汉柴油机厂进行为期4个月的考察,并义务担任技术顾问.11月,格里希受聘为武柴厂长,中国国企第一位"洋厂长"走马上任.国外评论说,格里希当厂长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进程中"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
格里希走马上任后,马上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他每天背上工具包逐个车间巡查.为了解决管理上人浮于事的情况,上任不久的格里希免去了严重失职的总工程师和检验科长的职务,将一批能干的技术人员调到质检部门,并给每个质检人员发一套红衣服.质检人员在厂里拥有与厂长同等的质量否决权.同时,他还规定从厂长到管理干部都要到车间和现场解决问题,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指挥.
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格里希在1985年年初提出了结构工资制.在此制度下,职工的工资随着工龄的延续,岗位的变迁,工作成果的变化而升降,每两个月浮动一次.
格里希的改革给武柴带来了新气象: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1986年,产机开始向东南亚7个国家出口,年出口量达到5000台,创汇超过百万美元.
格里希撰写的26万字的企业机构设置和劳动重组方案,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重视.朱镕基称他为"质量先生".1986年5月,格里希被授予在华永久居留权资格,成为来武汉外籍人士中获此荣誉的第一人.1986年11月,格里希离任.1987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格里希受聘为武汉大学荣誉教授.1987年7月,联邦德国政府授予他联邦十字勋章.1994年,武汉市政府授予他"黄鹤友谊奖".
这位可敬的德国老人把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与中国企业成功嫁接,拉开了中国企业界国际化人才管理的序幕.这在我国引智工作的历程中,是一个里程碑.正如朱镕基给《格里希在武柴》一书的序中写道:"我们应该学习他不图安逸,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忘我地为武柴工作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从细小而关键的事抓起,说到做到,一抓到底的求实精神;学习他严于律己,永不满足,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学习他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勤俭办厂的精神."
2003年4月17日,格里希在德国米尔豪森市逝世,享年83岁.两年后,武汉市和德国的杜伊斯堡分别竖立了格里希的两尊铜像.格里希铜像坐落在武汉市古田一路汉正街都市工业园.

(45)威廉•林赛(docsou.comndesay)
候选理由: 守护长城的英国人.自1996年以来,参与长城研究与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组织到长城捡垃圾活动,为长城募集并摆放垃圾箱,雇用当地农民成立长城环保站,在长城所在地设立绿色环保标志.
威廉•林赛(docsou.comndesay),1956出生,英国人,国际长城之友创办人,会长.林赛将长城看作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文化景观.每次到长城考察,都会身体力行,拾捡垃圾.然而,他的举动并没有产生带动效应.失望之余,林赛决定发起一场运动,希望唤起公众共同保护长城的意识.
1998年,林赛向中外媒体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长城的环境正在受到威胁.同年他组织了两次长城清扫垃圾的活动,并将募集的垃圾箱安放在长城上.当时有记者问,这是一次性的活动呢,还是要把清除长城垃圾的活动经常搞下去.林赛回答:"只要长城垃圾问题存在,我们就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1999年,在"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保持长城古朴的魅力!"的口号下,林赛在某跨国公司北京办事处的赞助下,参与了"保护长城不受现代化的侵害"项目.该项目与北京文物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了密切合作,为保护长城的活动增添了新内容,包括:成立了长城环保站;在长城所在地设立了绿色环保标志;雇用了一批当地农民,在长城附近捡拾垃圾;对一段野长城展开保护;召开长城保护研讨会等.2000年4月15日,在"长城——人类文化遗产"主题下聚集了来自38个国家的100多位志愿者,到金山岭长城段捡拾垃圾,他们中间有中国国家文物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的高级官员.
2001年4月,林赛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国际长城之友协会. 该协会的使命在于:协助中国文物保护机构,保护长城古朴的历史风貌.林赛与北京文物局共同向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申请,将北京地区长城的文化自然景观列入其"2002年100个濒临险境的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林赛筹划并举办了《万里长城,百年回望》摄影展,以百年以来的长城历史(老)照片和新照片为基础,按照地域,年代,保护程度等进行划分,通过见证人的故事,讲述长城的变化,唤醒现代人对长城的热爱并为长城保护拉响了警钟.
在中国生活的十几年中,林赛在长城上就度过了500多天,被中国新华社誉为"探索长城最成功的外国友人".对于保护长城,林赛说:"保护长城,对于我的意义无异于一个生命的承诺,让我一直思考它的意义."
1998年,威廉•林赛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2006年,威廉•林赛获得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主持颁发的帝国勋章,以表彰他对促进中英友好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所作的贡献.

(46)威廉姆•霍文克(Willem docsou.comk)
候选理由: 将西方经济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给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贸易教育带来了积极影响.30年来,为我国金融和经济学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威廉姆•霍文克(Willem docsou.comk),1920年出生,荷兰人.美国内华达大学资深经济学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
在二战期间,霍文克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加入了荷兰地下党,后不幸被叛徒出卖给盖世太保,被希特勒关押进集中营长达3年,于1945年4月重获自由.霍文克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并积极致力于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缩小全球贫富差距等问题.他的足迹遍及60多个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1980年,他应中国政府之邀,随美国教育界16人代表团来到中国,着手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等问题.其间,与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就中国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1983年,应邀来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任该校经济学荣誉教授直至今日.1990年,他获得了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的荣誉证书.
霍文克在对外经贸大学培养出了大批知名学者.他是将西方经济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给80年代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带来了影响深远的革命.霍文克将毕生全部经济学著作无偿捐献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并斥资建设了霍文克金融模拟实验室,为学校90年代的金融和经济学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2003年,经校方的进一步建设,该实验室现在正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此外,霍文克还先后资助了多名家庭贫困的学生赴美国读博深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近年来,虽然已近耄耋之年,但霍文克仍然活跃在三尺讲台之上,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幽默睿智的语言为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们带来精彩的讲座,使学生们受益匪浅.霍文克教授坦言,他非常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不仅因为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更因为中国人民的忠诚和中华民族的坚强.在中国,他重拾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关爱,从集中营生活的阴影之中彻底走了出来.在中国,他结识了最好的朋友,并且深入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被誉为"不讲中文的中国通".

(47)威斯德(Michael Hans Vester)
候选理由: 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铁路项目总协调人.作为西门子公司代表派驻唐山,频繁往返于中德两国之间,为引进和转让技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帮助创造了我国铁路动车的"四个世界第一".
威斯德 (Michael Hans Vester),1959年出生,德国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
2005年初作为西门子公司派驻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任时速300公里铁路动车组项目(简称CRH3)德方总负责人.
CRH3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350公里,属当今世界最先进动车组技术.项目庞大,技术标准高,引进周期短,项目启动初期面临诸多困难.凭借着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在技术转让方面丰富的经验,威斯德在短时间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到唐山之初,威斯德即着手策划组建了双方项目团队,建立了对应的技术转让接口关系,制定了技术转让流程和信息交流平台,同时形成了高效的会议制度,制定了完善的培训计划,积极向中方传授西门子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对唐车公司的工业化改造,采购,物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给予多方指导.他频繁往返于中德两国之间,克服时差及旅途的疲劳,立即投入到工作之中.他还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工作.他的勤奋,严谨作风影响了项目组的中德全体成员,保证了CRH3项目顺利实施.
CRH3项目开工生产以来,作为项目总协调人,他经常深入到生产现场,了解生产进展,掌握生产动态,及时解决大量现场问题,有力推进了项目生产有序进行,大大提升了唐车公司的现代管理水平.
结合唐车公司各方面实际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出创新性意见,并与德国总部及时协调和沟通,在技术方面给予中方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对CRH3项目的进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西门子技术转让83项,300公里项目国外培训工作已经完成大部分,出国培训90团组共519人次.国产化时速350公里车型已经进入了批量生产阶段.其国产化率超过70%.2008年8月1日正式运营的京津城际铁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铁路.CRH3创造了运营速度,载客量,节能环保,舒适度等"四个世界第一".

(48)沃尔纳•奥普兹(Werner Oppitz)
候选理由:"红色旅游"的倡导者.根据他提出的方案,江西省率先开发出"红色旅游"项目."红色旅游"如今已经在中国遍地开花,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休闲,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三者完美结合的品牌项目.
沃尔纳•奥普兹(Werner Oppitz),1932年生,奥地利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曾任奥地利旅游业最发达的萨尔茨堡市旅游局长,奥地利国家旅游委员会成员,在区域旅游业发展,旅游营销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1993年至今,他先后应邀为北京,大连,武汉,海南,乌鲁木齐,内蒙古,桂林,甘肃等地尤其是多次江西的对旅游景点进行了规划.1999年和2000年两度应邀来江西指导,在赣期间,奥普兹不辞辛劳,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为开发和推介江西旅游做了大量工作,并在江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包装,市场促销,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实施方案和建议,许多建议和方案已被采纳并产生了显著效益.根据他提出的方案,江西省充分利用历史,政治教育这一优势,大力开发 "红色旅游"项目,推出了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革命传统教育旅游线,红色旅游很快成为老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针对该省各自为政,一个景区一个模样,没有整体策划的概念,奥普兹指出,发展旅游必须有一个整体形象.结合专家对江西各大景点资源分布和特点的分类,2007年江西省对外界推出了南昌—庐山—景德镇(婺源)名山瓷都文化旅游线,南昌—龙虎山(龟峰)—三清山名山道教文化旅游线,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革命传统教育旅游三条精品路线,并对它们重点扶持,提升品位,三条精品线已成为江西省旅游发展的龙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占全省旅游业的75%和80% .
奥普兹还指出,旅游无淡季,要保证旅游景区的稳定客流,如何吸引更多的回头客是一项重要课题,将传统观光旅游和现代参与旅游相结合,开发参与性尤其是能够产生乐趣,促进身心健康,消费比较适中的旅游产品,是吸引回头客的重要措施.此外,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生命,也是吸引回头客的关键. 根据专家建议,继红色旅游项目的推出后,井冈漂流,攀岩,射击等参与性旅游项目为红色旅游赋予了新的内容.近两年庐山也积极转变观念,充分挖掘庐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庐山牌"越打越响,每年的回头客都达几万人,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均居全省首位.他指出,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人才培养的投入,要解决诸如空调不好,景区没有英语解说,饭菜凉等损害旅游形象的小事.建立和制定吸引和合理使用旅游人才的机制和优惠政策,吸引和培养负责任的旅游人才.江西正在"招兵买马",准备选拔一批一流人才从事旅游业的管理,开发,策划和市场营销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中国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在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构想,即在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大力构建"红色旅游"体系,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0大"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0年后全国"红色旅游"区(点)的年接待人数达3亿人次,综合收入1000亿元.

(49)西特里维•德米特里(docsou.comvyi•Dmitri•Nigiforovich)
候选理由: 浙江省首位外籍劳模.推动中俄两国化工领域合资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项目顺利开展,搭建中俄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促成了10多个项目的成功合作.
西特里维•德米特里(docsou.comvyi•Dmitri•Nigiforovich),1932年出生,俄罗斯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浙江省首位外籍劳动模范,永久性居留权获得者.
西特里维是中俄两国化工领域合资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项目——浙江巨化巨圣公司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以及巨圣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总工,亲自主持了整个项目的基础设计工作,为生产准备和开工解决了诸多重要技术问题.
1994年,俄罗斯经济困难,俄方已无力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一年,以西特里维为首的33名俄方专家团,在中国从事该项目基础设计,克服了重重困难,提前完成了项目的基础设计初稿.这项成果挽救了危难之中的3000t/a PTFE项目. 为了减少引进设备,节省项目投资,西特里维支持并同意由俄方完成68台关键工艺非标设备的详细设计.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该项目中的大型关键设备冰机的国产化制造,为企业节约投资约1800万元.另外,在他的配合下,还实现了20几台不同型号的膜式计量泵的国产化生产.
为了该项目,西特里维不断往返于中俄之间.在企业步入生产准备和试车阶段,他全然不顾自己已是年近70的老者,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坚持在第一线,处理一道道的技术难关.在试车接近尾声时,因为紧张和劳累,西特里维病倒了.
值得一提的是,西特里维在华期间,还曾多次帮助中国厂家,研究院所在俄罗斯寻找合作伙伴,把中国设备制造厂家推荐给俄罗斯用户.如帮助中国船舶总公司富阳声学所同俄海洋物理仪表所取得联系,并就有关声学天线技术进行了谈判.3000吨PTEE项目试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技术领导和试车指挥,西特里维先生同中方领导和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废寝忘食,毫无怨言地工作.他身体力行,上几十米高的装置上检查阀门和工作状况,对各种问题都亲自分析,计算,提出解决办法,编写复杂的非正常操作方法.专家朴实,吃苦耐有的精神,为全体员工作出了榜样,被同事们称作来自国外的"拼命三郎".
1998年,他的独子右腿骨折,他都没有抽时间回国看看.2002年,自己因病到杭州做手术治疗,恰逢董事会召开会议确定合资企业重要事项,他要求马上拆线出院,第二天准时出现在会场.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因病在巨化去世,在他夫人临终前,他曾经因心绪繁乱而撕毁了计算初稿,但两天后他又顽强地重新计算,如期拿出结果.
从1992年起,他先后20余次飞越欧亚大陆,奔波于中俄两国之间,搭建省内外厂家及科研单位在俄罗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中俄双方已在中国浙江巨化中俄技术合作园进行了10多个项目的成功合作.

(50)小泽征尔(Seiji Ozawa)
候选理由: 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世界级外籍指挥家."文革"后第一个到中国演出,为中国音乐界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乐坛的窗口,为中国音乐人与世界的沟通开启了门户,为中国音乐人才的成长作出不懈的努力.
小泽征尔(Seiji Ozawa), 1935年出生,日本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荣誉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
出生于中国沈阳,在北京度过童年时光的小泽征尔,对中国人民怀有特殊的感情.1976年,身为世界十大乐团之一的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小泽征尔,应邀首次访问中国.1978年第2次访华,成功地指挥了中央乐团在北京的演出.1979年,第3次来到中国,带来了他执掌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成为改革开放后到访中国的第一个西方乐团.他那潇洒奔放,魅力四射的指挥艺术,为与世界隔绝多年的中国音乐界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乐坛的窗口,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音乐人与世界的沟通开启了最初的门户. 小泽征尔由此成为 20世纪70年代风靡中国的外国指挥家.
30多年来,每次访华,小泽征尔最关注和牵挂的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青少年音乐人才的成长.
1979年来华演出后的第二天,小泽征尔与乐队部分成员就到中央音乐学院访问讲学.访演结束后,他邀请刘诗昆和刘德海同机返美,在美国举行联合演出.数月后,又邀请姜建华,黄河等中央音乐学院师生赴美参加音乐活动.小泽征尔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把中国音乐和音乐人介绍给了世界.
1994年,小泽征尔访问出生地沈阳,指导并指挥辽宁交响乐团演出.短短几天,使名不见经传的辽宁交响乐团的艺术水准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乐手们至今仍记得他泪流满面离开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一定要好好训练,好好训练!"
1999年,原计划由他带领波士顿交响乐团做二十年后的重返中国演出.一切准备就绪之际,发生了北约轰炸我国驻前南使馆的悲剧,乐团的中国之行被迫取消.小泽征尔对所发生的事件非常痛心和遗憾.虽然他不能带领乐团演出,但是带着他的家人如期来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上他的指挥大师课.
2000年9月,小泽和罗斯特罗波维奇两位大师自费来中国,到中央音乐学院与学生交响乐团一起排练,并指挥乐团在世纪剧院公演了《爱之音乐会》.音乐会邀请青年音乐爱好者免费出席,反响十分强烈.2002年,应小泽征尔先生和日本四季剧团邀请,声歌系33名学生经过严格挑选,赴日参加《蝴蝶夫人》的排练,分别在日本东京和中国北京演出六场,获得巨大成功.
2005年,通过考试,小泽征尔在中国选拔了4名年轻的室内弦乐演奏者进行培训并共同演出.2009年4月,到中央音乐学院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前往日本参加夏季巡回演出夏令营,同时在国家大剧院亲自700多名大中小学生授课,为中国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

(51)亚仕都(Samuel Kwaku Asiedu)
候选理由: 加拿大马铃薯专家.帮助引进和推广土豆脱毒种薯生产技术,将"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使之成为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贫困地区扶贫效果的成功典范.
亚仕都(Samuel Kwaku Asiedu),1946年出生,加拿大农业专家.甘肃省"敦煌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1997年,亚仕都在加拿大专家组织的牵线之下,来到甘肃定西,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制定了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的5年发展目标计划.
在亚仕都的帮助下,定西建立了甘肃省第一家马铃薯病毒检测实验室,引进了脱毒种薯快繁技术,解决了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如营养液配方,栽培基质配方以及质量检测标准等.他还提出要健全马铃薯病毒检测手段及设施,从源头上防止马铃薯病虫害等积极建议,并以项目形式争取当地政府和国际机构投资.
马铃薯病毒检测实验室的建立,促进了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基地每年示范推广脱毒种薯约60万亩,仅此一项可新增纯收益1.62亿元,同时辐射带动起了3万户种薯专业户,每户年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由种薯基地筛选的10多个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在甘肃全省推广,每亩可增产450公斤以上.
亚仕都积极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教农民技术人员如何识别马铃薯病虫害,如何控制温度和湿度,如何使用种薯.据不完全统计,经他专门培训的当地科研推广人员及农民技术人员达500多人次.
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定西马铃薯的市场外销.2005年和2006年,定西马铃薯外销量年均150万吨左右,向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发送的"土豆专列"等,创造了中国运输史上的第一.
定西市旱农中心的技术人员对亚仕都教授帮助建设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从"小作坊"变成今天的全国最大的基地感触颇深;他们说,昔日不起眼的"小土豆"能成就今天的大产业,这一切离不开亚仕都等很多外国专家的悉心帮助和指导.
2004年5月,来中国参加"全球扶贫大会"的各国官员和专家在参观甘肃定西旱农中心后一致认为,引进和推广土豆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是中国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贫困地区扶贫效果的成功典范.
在往来中国10余年中,亚仕都教授除了在甘肃定西外,还去了中国的很多地方,比如辽宁等.他说,"我每到一个地方,听到人家说我们用的是定西的种薯,我就感到十分自豪."

(52)阳早(docsou.com Engst),寒春(Joan Hinton)
候选理由: 来自美国的中国"洋"农民 .夫妇俩一个原本是农牧专家,一个是原子弹研究科学家,战争年代来到中国,数十年如一日,为我国农业机械改良和奶牛饲养机械化事业贡献力量.
阳早(docsou.com Engst,1918~2003),出生在美国. 1946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农牧专业的阳早来到中国,以联合国养牛专家的身份辗转来到延安,从事农具改革和畜牧技术工作.在瓦窑堡,他做的耕作工具,风车等机械,让中国农民第一次领略了农业机械化风采.2003年因病去世,生前工作单位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寒春(Joan Hinton),1921年出生于美国.美国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1945年,美国用原子弹先后对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进行轰炸,作为一个参与美国原子弹研究的科学家,寒春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1948年,在未婚夫阳早的影响下,寒春决定前往中国延安.1949年来,寒春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并与阳早在延安的窑洞里成婚.
1953年,阳早任西安市奶牛场副场长,寒春任技术员.1955年,阳早任西安草滩农场畜牧场副场长,技师,寒春任技术员.他们研发,改进的奶牛青饲料铡草机已销售近100万台,至今仍是草滩农场乳品机械厂的主导产品之一.
1966年4月,阳早,寒春调到北京,阳早任中国电影发行公司译校,寒春任对外文委图片特稿社译校.1972年,他们主动提出调到北京市大兴县红星公社奶牛场,从事农业机械改良和奶牛饲养机械化工作,而且再也不住进城里,不住进专家楼.
1979年10月,阳早,寒春任中国农机院畜禽机械研究所副所长,1982年10月任机械部顾问.当年他们负责的《牛奶管道的自动洗涤与消毒》项目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1987年6月,阳早,寒春任主要负责人的《奶牛场成套设备研制,牛场设计和中间试验》项目,通过国家机械委鉴定.1988年12月,该项目被机械电子工业部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此项成果已在深圳,上海,北京,天津,长春,内蒙古,西安,新疆等地推广近1000台(套).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代表农牧业部给阳早,寒春颁发"国际合作奖".
鉴于阳早,寒春在奶牛胚胎移植推广工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他们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顾问.
寒春负责的牛奶冷冻奶罐的研发项目,达到了美国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并在上海华冠机械厂等工厂生产,替代了进口产品,占领了中国市场70%以上的份额.1993年1月18日,上海市授予寒春"白玉兰奖".
1993年12月15日,机械部何光远部长签发聘书,聘任阳早,寒春为机械部顾问.2003年1月,中国农机院授予阳早,寒春"个人贡献奖"(金牛奖).

(53)杨振宁(Chen-docsou.comdocsou.com Yang)
候选理由: 中美关系松动后回国探访的第一位美籍华裔科学.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振宁(Chen-docsou.comdocsou.com Yang),1922出生,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1971年,获悉美国公民不可到中国旅行的禁令解除,杨振宁立即向中国驻法大使馆申请访华签证.当年夏天,就取道法国回到了阔别26年的祖国进行一个月的访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热情招待.杨振宁也成为了中美关系松动后捷足先登回国探访的第一位美籍华裔科学.
回到美国后,杨振宁在美国好几个城市举行演讲,许多美国人,因为受他的影响,开始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并愿意同中国亲近;一些美籍华人学者,纷纷回国探访,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献计献策.因此,杨振宁被推选出任1977年成立的全美华人协会首任会长.同年,他以该协会负责人的身份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在《纽约时报》上整版刊登"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及其他文章,敦促两国建交. 1979年初,邓小平访美,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约建交,杨振宁代表全美华人协会和全美各界华人在欢迎邓小平夫妇宴会上致辞.
1974年,杨振宁利用回上海探亲的机会,开始了与复旦大学谷超豪等十几位教师长达数年富有成果的合作,推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同复旦签订交流协议.1981年,杨振宁在美国石溪分校设立了CEEC奖金,从美国和香港募集资金,专门支持中国各大学,各研究所人员到石溪做访问学者,到90年代初,共有80余名中国学者得到此奖金支持成功赴美,其中绝大部分按时回国到原单位服务.
1983年,杨振宁在香港发起创立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基金会从成立到2007年结束的24年中,资助金额累计达2000多万元港币,资助基础研究项目数百个,使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同时还为中山大学建成一座研究大楼.1986年,杨振宁应美籍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之邀,在南开大学数学所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
杨振宁晚年最大的举动,是推动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帮助清华引进了姚期智等顶尖人才,为清华在香港,美国分别设立了两个基金会,并成功募集到1500万美元的办学资金.
几十年来,杨振宁不断利用自己的学识和影响力,向中国政府和各界奉献其赤子之心,为推动中美人才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也因此而先后获得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中国政府"友谊奖".

(54)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
候选理由: 计算机界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海外专家.辞掉美国普林斯顿终身教职,卖掉美国的房子,回到中国定居和工作,展开在中国培养国际计算机科学领军人才的探索.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1946年出生,美籍华人尚未撰写" 美籍华人.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2000年获得图灵奖.现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
2004年,姚期智辞掉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卖掉美国的房子毅然回国,在担任清华大学全职教授仅仅1年半之后,就发起了志在培养国际计算机科学领军人物的"软件科学实验班",敢想敢做的风格令人钦佩.
清华大学"软件科学实验班"的首期学生,是全校大一,大二的59名理工科专业的优秀者.该班于2004年度的秋季学期开学,以后每届从大一学生当中招收30人."之所以发起成立这个实验班,是因为我感觉当前中国的计算机科学本科教育水平与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国外一流大学的教学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希望能以我在国外多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经验,结合世界上最优秀的软件研究院之一——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资深专家的实践经验,把这个班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麻省理工,斯坦福同等水平的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人才."姚期智先生在致清华学生的公开信中如是说.
借鉴国外计算机教育的先进方法,姚期智与微软的专家们专门为该班学生精心设置了8门核心课程.他亲自执教"理论计算机科学(上,下)"两门课程,国际著名密码专家王小云教授主讲其中的"密码及安全计算"课程.
曾在麻省理工,伯克利,斯坦福,普林斯顿教过课,有30年多年教学经验的姚期智,每次课前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准备课程内容,习题,每次课后都会和助教一起讨论课程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了鼓励学生勇于发现,勇于创造,他特意请来了3名美国大学的优秀研究生,与他旗下的研究生们一起上课,一起讨论."如果我的研究生喜欢这种模式,并且觉得自己完全也可以做到,他们就真的能够做到,这种榜样和学习的力量是巨大的."
他坦言,在清华教育年轻一代,心里会有一种很大的满足感,这是在美国教美国学生时所没有的.
姚期智21岁就离开台湾去了美国,这一去就是36年,但是这36年的异国生活丝毫没有改变他对中国深厚的感情:"我是在上海出生的,中国是我的祖国,我对同胞和中国的事情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很小就去了台湾,在台湾受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影响还是非常深厚的,我对整个中国的感情非常深厚,希望能为中国和同胞尽点微薄之力."

(55)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docsou.com)
候选理由: 国际著名记者.用自己一生的精力,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为新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深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以及中国人民敬重.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docsou.com,1915~2005),又名艾培,生于波兰华沙,2岁时随父母来到中国.他们一家先在哈尔滨住了3年,后移居天津,一直住到1937年末.这个时期,他们生活在外国租界区.
爱泼斯坦才思敏捷,酷爱写作,15岁开始就在天津的《京津泰晤士报》从事新闻工作,并因此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重要人物——时 任燕京大学教授的埃德加•斯诺,且加入了史沫特莱等进步人士的行列,参与了对"一二•九"运动南下请愿学生的接待,安置活动,并整天奔波在大街小巷,采访民众的抗日活动.
从1937年到1938年,身为美国合众社记者的爱泼斯坦真实地记下了卢沟桥事件的第一声枪响,天津争夺战的激烈悲壮,南京武汉军事事态的发展,台儿庄战役鼓舞人心的胜利,直至广州沦陷时的情景.日本投降后,他在美国积极参加反对干涉中国内政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身在大洋彼岸的爱泼斯坦心情无比激动.他在自己主编的《远东聚焦》杂志上特意用五星红旗作为封面,并发表了题为《新中国诞生了》的社论,摘登了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的闭幕词和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全文.
为了让外国,让世界了解新中国的真实情况,需要创办一个对外宣传的刊物.1951年夏,爱泼斯坦和夫人邱茉莉应宋庆龄的邀请重返中国.他克服重重阻力,由美国绕道波兰等国回到北京,并全身心投入到我国对外传播事业中,参与创办了后来用8种语言全球发行的《中国建设》(后来改名为《今日中国》)杂志.
1957年,爱泼斯坦加入了中国籍.196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革命联系在一起."
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爱泼斯坦虽年事已高,但仍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相继完成了《西藏的转变》,《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宋庆龄传》等三部著作.
2000年新世纪来临,对于新千年,爱泼斯坦满怀憧憬.他在给国家外国专家局的一封信中说,在科技领域,中国在去年岁末成功发射并顺利回收了第一艘宇宙飞船.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必将拥有载人航天飞船,从而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的第三个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能够发射飞船的国家.
2005年5月26日,爱泼斯坦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56)伊万•瓦西里耶维奇•阿尔希波夫(Ivan Arkhipov)
候选理由: 前苏联来华专家组总负责人.为帮助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作出巨大贡献;为维护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改善苏中关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伊万•里耶维奇•尔希波夫(Ivan Arkhipov,1907~1998),中国人民的老朋友.20世纪50年代,他作为中国政务院经济总顾问,前苏联来华专家组总负责人,在中国工作8年.
1958年,中国政府以周恩来总理的名义,授予他感谢状和"中苏友谊奖章".阿尔希波夫在华工作期间,为帮助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日夜操劳,作出巨大贡献.为讨论中国经济建设问题,阿尔希波夫召开了连续3天的专家会议.在会上,许多来华的前苏联顾问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中国存在的众多棘手问题. 经过热烈的讨论后,阿尔希波夫充满信心地说:"很明显,问题很多,需要一个个解决.我们来中国不是为了游山玩水,也不是为了夸夸其谈,而是为了工作,工作!中国朋友完全信赖我们.所以,我们提出每一项建议时,一定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弄清楚实际情况,切不可粗心大意,匆忙下结论.我们的工作不允许我们犯错误!"在中苏关系对峙时期,他始终保持冷静头脑,主张两国应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并为此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在后来中苏关系恶化期间,阿尔希波夫没有讲过一句不利中国的话,没有做过一件不利中国的事.他多次向苏共领导人安德罗波夫,雷日科夫,戈尔巴乔夫等建议,采取措施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初,阿尔希波夫终于克服重重阻力,以前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的身份率领前苏联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受到了陈云,彭真,薄一波等老朋友的亲切会见,并同他的老朋友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签署了中苏两国的贸易协定,为改善苏中关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当时前苏联方面就阿尔希波夫作为前苏联大使馆的客人来中国访问征求中国方面的意见.中国外交部答复说,阿尔希波夫作为前苏联驻华大使馆的客人来中国访问我们不欢迎;我们欢迎他作为中国政府的客人来中国访问.
80年代末,阿尔希波夫受前苏联领导人的委托组织前苏联专家学者研究了苏中关系恶化的原因和过程,并提出了改善同中国关系的政策建议,为戈尔巴乔夫访华同邓小平就恢复两党关系进行会谈做了准备.
20世纪90年代,阿尔希波夫以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团成员和民间团体领导人的身份多次访华,受到中国同志的亲人般的欢迎和接待.为表彰他50多年始终如一致力于维护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为感谢他对中国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在庆祝他80华诞的时刻,中国对 外友协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的荣誉称号.

(57)远山正瑛(docsou.comiei)
候选理由:"治沙愚公".在恩格贝治沙14年,将自己退休后的余生无私奉献给中国的治沙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共有包括他的子女在内的1万多名日本友人来恩格贝参加绿化沙漠运动.
没有哪个外国人像远山正瑛(docsou.comiei,1907~2004)那样,深深爱着中国的沙漠.
上世纪30年代,远山正瑛从日本京都大学毕业,作为日本外务省派到中国的留学生来到北京,并在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甘肃等地进行考察,他第一次见到了中国西部的大沙漠:流沙,沙丘,大漠,沙海,戈壁,荒滩,那漫漫大漠黄沙给他留下的强烈冲击久久挥之不去,以至他回日本看到满眼葱绿时,会暗然神伤.自此他立下了为治理中国沙漠做事的理想.
回日本后,远山正瑛选择了日本沙丘最多的地方——鸟取县,并在鸟取农林专科学校(后改名为鸟取大学)当农学教授,专门研究治沙.在他的长期努力下,日本漫长海岸线上24万公顷沙丘得到了有效治理.远山正瑛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治沙专家,美国《明星》杂志称誉他为"日本沙人".
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远山正瑛急不可待地来到中国的兰州沙漠研究所,并奔赴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阿拉善左旗,进行沙漠治理.远山正瑛认为中国东西部人口分布的不平衡,西部人口过于稀少,除了历史原因之外,主要是由于近年来荒漠化造成了沙进人退.而唯一能阻止沙漠蔓延的就是栽种植物,形成防护植物带.
头几年,远山正瑛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兰州沙漠研究所人员一起研究治沙,后来他感到仅仅研究还不行,必须去身体力行,去种更多的树,更多的种草.
1989年春,有一位叫王明海的企业家来到内蒙古恩格贝草原,买下了30万亩荒滩,本想种草养羊,但大风扬起的漫天黄沙让他意识到了治沙责任.于是他带领一批志愿者在恩格贝开始了治理沙漠工程,并自称为"治沙部落".
远山正瑛听了这个"治沙部落"的故事,急切地飞往内蒙草原,要求去当一名治沙志愿者,尽管他已84岁.远山正瑛还和王明海约定:今生今世,不治住沙,就不离开恩格贝.
为了筹集治沙经费,远山正瑛在日本NHK电视节目中发表演说,呼吁日本人关心中国的治沙事业.许多日本人被远山正瑛的的精神打动,纷纷捐款采集草籽,并很快将1000多公斤葛藤种籽送到远山正瑛手上,让他带到了恩格贝.
在内蒙古恩格贝治沙的14年中,每年工作八九个月,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他号召日本国民每周省下一顿午餐钱,来支援沙漠绿化.在他的感召下,共有包括他的子女在内的1万多名日本友人来恩格贝参加绿化沙漠运动.
治沙是远山正瑛毕生热爱的事业,他坚信有沙漠的地方一定有水,沙漠一定能够治理.91岁高龄时,他荣获了中国政府友谊奖.他说:"我要生命不息,治沙不止."
2004年,97岁的远山正瑛在日本辞世,按照他的遗嘱,他的骨灰一半埋在日本故乡,一半埋在了中国恩格贝.

(58)原正市(docsou.comoich)
候选理由: 外国专家楷模.为传授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坚持不懈20年,跨经30个省市自治区巡回指导,引发了中国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鼎盛时期,全国每年有2亿多亩水稻因此受惠.
原正市(docsou.comoich,1917~2002),日本水稻专家.1981年末,日中农业交流协会与中方签订协议,决定派原正市以水稻栽培技术指导志愿者的身份前往中国.1982年4月,原正市来到黑龙江海伦县东太大队的水稻栽培试验田.他和当地农民一道浇田,翻田,碎土,平田,还示范如何插秧,3天内原正市育的稻秧共移栽插秧4.5亩稻田.
当年秋天,原正市指导的旱育稀植试验田平均亩产达576公斤,比海伦县直播水稻的最高亩产量高出一倍.农民们震惊了,奔走相告,这意味着农民收入将成倍增加.随后数年,原正市一直在黑龙江从事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据统计,1982年黑龙江全省水稻种植面积306万亩,平均亩产202公斤;1997年种植面积2095.3万亩,平均亩产460斤.种植面积增加6倍,亩产翻番,总产量增加了13倍.1986年,黑龙江省授予原正市荣誉市民称号,1997年又授予他重大科研成果奖.
原正市在黑龙江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同时,还到河北省任丘,滦平,隆化三个试验点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继而赴长江以南的湖南省长沙,浏阳做培训和技术指导,随后,又在四川,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推广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尤其在广东三水市采用了二季稻旱育方法,试验田亩产高达841公斤,创下了全国之最.
原正市曾多次荣获中日两国的奖项.如中国农业部授予的中国农业奖,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的"友谊奖",国家科委授予的国际合作奖等.原正市在日本获得的奖项有外务大臣奖,北海道社会贡献奖,北海道新闻社产业经济奖,岩见泽市贡献奖等.
1995年,经中国外交部批准,军事博物馆著名雕刻家程允贤无偿为原正市先生制作了两座铜像,一座送到日本,一座留在中国,以纪念原正市先生向中国传授旱育技术,为中国农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原正市第一次来华时64岁.此后20多年间,他来华工作达60余次,在中国各地传授水稻旱育栽培技术,把晚年时光奉献给了中华大地.

(59)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
候选理由: 年薪1美元的客座教授.辞去高盛总裁职务,放弃高达1120万美元的年薪到清华大学当一名年薪1美元的客座教授,来发现并培养世界新经济体制下中国未来的行业领导者.
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1954年出生,美国人,清华大学教授,盛集团前全球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从2003到2008年,桑顿已经在清华大学连续举办了6期"全球领导力"课程,教过的学员有300人,桑顿开设这门课程,旨在与学员探讨传统的和最前沿的领导学理念,将其应用于中国的商业和社会实践,同时发现并培养世界新经济体制下中国未来的行业领导者.这是一门开放的课程,桑顿不仅自己授课,还邀请很多国际企业负责人和政府领袖现身清华大学做讲座,包括诺基亚首席执行官奥里拉,英国BP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布朗爵士等重量级人物.能获得与全球业界领袖面对面交流国际先进领导理念的宝贵机会,这也是桑顿主持的"全球领导力课程"的魅力所在.
他认为,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一件事.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中国正在迎头赶上.中国对美国的了解,比美国对中国的了解要多得多.正因为如此,他愿意成为一座桥梁,帮助美国更好地了解中国,帮助中国学生成为世界大使.
早在1997年,桑顿所在的高盛集团就曾作为中国大型国企上市的主承销商,参与了中电信的海外上市和中石油的海外首次公开募股.这些业务帮助桑顿深入了解当时由朱镕基总理领导的中国政府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国企改革面临的重重挑战,也激励他将帮助中国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作为自己未来的目标.1999年朱镕基再次与桑顿会面,邀请他参与起草一份关于清华大学在高级管理人才方面如何发挥作用的建议.2000年10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成立,桑顿是最早的顾问委员之一.2001年1月,清华大学召开了一次有关启动高级管理人才培训课程的会议. 2002年9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式推出了EMBA学位教育.2003年,桑顿正式到清华任教,讲授"全球领导力"课程.
"5年前,我做出了一个决定,致力于帮助中国发展未来,尤其是建设中美之间的桥梁.我之所以选择在清华任教,是因为清华大学能吸引中国最优秀的人群,而我通过与这些优秀者的互动,让他们带着我的理念去创造中国的未来,从而给世界带来积极影响.这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也是我的生活,我享受它."
正是因为桑顿对中国毫无保留的支持和信任,以及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docsou.com政府颁发给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友谊奖".

(60)詹姆斯•厄尔•卡特 (docsou.com Earl Carter)
候选理由: 关注中国发展和进步的美国前总统.促成中美两国建交,利用"卡特中心"在中国展开多个合作项目,帮助建立我国村委会选举数据统计系统,培训各级选举工作干部.
詹姆斯 厄尔 卡特 (docsou.com Earl Carter), 习称吉米 卡特 (Jimmy Carter),1924年出生,美国第39任总统, 200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卡特一直扮演着和平使者和沟通桥梁的角色.1979年,在承受着巨大国内压力下,卡特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一起,作出了和中国建交这一历史性决定.中美关系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卸任总统后,卡特首次前往北京访问.与邓朴方合作,在中国完成了两个项目:一是帮助兴建了一个非常大的生产高质量假肢的工厂,另一个是在全国培训了900名教育专家,再由他们培训懂得如何指导盲童和聋哑儿童的小学教师.
1982年起,卡特受聘担任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名誉教授,创建了卡特中心.卡特中心成立以来,他和夫人带领中心的工作人员,与国内外研究中国基层选举的学者和专家一同合作,积极关注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参与制定程序来增加选举的透明度和竞争性.
1998年,卡特中心与国家民政部交换了双方谅解备忘录:建立一个全国村委会选举数据统计系统;由卡特中心在美国和中国培训中方选举官员,安排中国官员到美国观摩选举等.同年11月,卡特中心协助中方在湖南长沙培训了158名市,县选举工作干部.第二年,他们又在河北保定举办培训班,组织220名市,县选举工作干部学习村委会选举组织法和选举规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卡特中心帮助民政部在福建,湖南,吉林等6省(市)建立了村委会选举数据统计系统,这一系统为民政部和卡特中心研究选举规程标准化,开展选民教育提供了相对可靠的依据.
2000年卡特中心与国家民政部签订了为期3年的"规范村委会选举程序"项目合作协议.2003年,该项目再度续签3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卡特的支持下,中心还不断派遣专家来中国讲学,调研,指导,举办村委会选举官员培训班和村务管理培训班,参与修改,编辑和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选举规程》,《村民自治论丛》和《当代中国农村选举与治理观摩丛书》,印制并赠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选举流程图等宣传资料,与民政部合作定期互派访问团观摩中国村委会选举及美国大选等.同时,还不断向美国公众比较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情况,增进了美国人民对中国民主政治的了解.
2009年4月,由国家民政部和美国卡特基金会合作,美国卡特基金会资助的"河北省农村社区建设研修班"顺利召开.这是国家民政部和美国卡特基金会签约合作以来,在全国组织的第一个农村社区建设研修班,也是卡特关注中国发展的又一举动的开端.
迄今为止,卡特已9次来中国访问,考察,演讲,一直以来以一个老朋友的情怀,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关注着风风雨雨中发展着的中美关系.

注:这份名单还没有提到洛克菲勒鸡精,福特鸡精,卡耐基鸡精等,还有大量的美国经济学家,比如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

[ 此帖被天地君亲师在2014-08-23 22:2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08-23
江见俊彦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江见俊彦是世界冶金行业知名专家,毕业于大阪大学冶金工程学专业,在日本钢铁行业研发机构有35年的工作经验,获得北海道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高校、研究院和钢铁企业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曾于2004年荣获瑞典皇家学院金质奖章,该奖项被誉为工业领域的诺贝尔奖。但在2007年他73岁高龄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在张家港从“零”开始自己的事业,正式出任江苏沙钢集团董事长助理、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院长。
江见俊彦教授和沙钢的合作始于8年前,当时主要从事顾问工作,他每年来沙钢两次,根据沙钢产品研发的需要举办学术讲座,讲解高档产品研发关键技术与理论,帮助解决产品研发中的疑难问题。
2007年2月,江见俊彦教授正式出任江苏沙钢集团董事长助理、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院长,全面负责研究院的建设与运行。江见俊彦教授十分敏锐地觉察到,一个研发机构涉及建筑、设备和人才三大部分,要建成顶尖的研发机构,研究院就必须招聘到世界一流的人才。但在招收人才这个方面,沙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在钢铁、材料研发领域,很多人还不了解沙钢,引才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江见俊彦教授想尽办法,通过建立研究院网页、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宣传等途径,宣传沙钢及研究院。同时利用自己的私交,向世界知名高校的教授发送信函,并前往国内院校进行宣讲。江见俊彦教授的努力有了回报,世界各地专业人才纷纷汇聚沙钢,目前,投资8亿元兴建的沙钢研究院已引进各类人才130多名,他们中大多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其中有7名外籍专家,39名博士、硕士。江见俊彦表示,这所现代化的企业研究院,将以国际化视野集成一流技术,尽快在优化炼钢生产工艺、研发优良钢种上出成果,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这位日本专家2012年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从1995年至2012年,共有74位外国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荣获此奖项。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08-24
本乡认为,太长了没人看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08-24
好一个长篇大论,等有空再仔细看吧……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08-24
回 天地君亲师 的帖子
天地君亲师:
另外看到数据:2013年,共有61万人次的境外专家来华工作。
毛时代,有一万多苏联专家援华。
从编制一五计划;
到汉字简化方案拼音方案的确定;
到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的确定;
到中小学大学的教学体制,教科书编写;
到民族政策制定,民族理论的引进,民族身份认定;
到两弹一星制造;
到外交政策制定,外交知识的介绍;
到军队礼仪,检阅怎么搞;
到芭蕾舞的教学和人才培养;
到交响乐、声乐、歌剧等音乐教学和人才培养;
到怎么办报,办电视,办广播电台,办新闻社;
。。。。。
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手把手教。
1949年前也是这样。
改革开放后也是如此。
离开外国专家,中国社会运转立刻陷入停滞。

这既是帮助,也是深度影响中国的好机会啊。介入程度这么深,没想到连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都有苏联专家的身影,但这个似乎完全没听到提过。

需要别人这么深度全面地来教,这证明中国不是什么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完全跟现代文明一张白纸的那些非洲、美洲、西伯利亚土著民族没啥两样啊。

不过办报、办广播电台、新闻社、编教材等这些事,中国人之前又并不是不会做呀,而且做的方法更与欧美主流、普世价值相通呢。把之前知识分子已经做出的启蒙努力和取得的一点成绩全都一笔勾销了。这是让中国社会放弃已有的文明成绩,完全另起炉灶呀,也是一种去西方化、改俄国化的过程。完全退回婴儿状态、敞开大门让人来教并施加影响,这不是让整个民族走弯路吗?

毛泽东这个人不安分,才没几年就冲昏头脑、还嫌太慢、觉得该赶美超英了,自己把这个过程给打断了。如果双方正常合作、苏联专家再这样深度介入地教几十年下来,中国的俄化程度可能就更深了。
[ 此帖被zhoupc在2014-08-24 09:26重新编辑 ]
一级:州、都
二级:郡(虚级)
三级:县、市
四级:乡、镇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08-24
回 zhoupc 的帖子
zhoupc:
需要别人这么深度全面地来教,这证明中国不是什么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完全跟现代文明一张白纸的那些非洲、美洲、西伯利亚土著民族没啥两样啊。
.......

你以为啊。
在西方文明面前,原来的一切所谓“文明古国”,都变得毫无价值,和原始人没什么两样。一切都要重建、改造。
而重建、改造的技术和方法,只能全盘向西方学。

差别在于,有些民族学得快,比如日本,明治维新20多年就学得差不多了。

有些民族一直无法学会,只能一切拜托外国人帮忙。

西方文明的本质,是获得了不断自我生长的能力,中国人一直无法获得这种能力,所以就只能不断学习。因为西方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

比如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新闻社等,虽然1949年前中国也有了基础,但是没有自我进步的能力。这样到1949年后,原来的一套就落后了,需要继续向苏联学习最新的东西。这一套到改革开放时,又落后了,所以又要继续引进学习。
从组织结构、到工作方法、到管理手段、到业务内容,各方面,都要重新学。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4-08-24
某种角度看,苏联对49年后初期中国内政的控制,比21条、中美通商条约等厉害多了!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4-08-25
回 南岭孤侠 的帖子
南岭孤侠:某种角度看,苏联对49年后初期中国内政的控制,比21条、中美通商条约等厉害多了! (2014-08-24 21:59) 

要是都公开了,能爆发第二次五四运动否?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08-26
好事啊!
美帝也是吸收全球人才啊!
闭门锁国,自取灭亡啊!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4-08-28
多谢分享。
人,愿你永为福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