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人口少、中低收入戶多 134個鄉鎮區恐消失...「無子村」會是台灣的未來嗎?
新聞網址
https://iamchucky.github.io/PttChrome/index.html新聞內文
日本進入「超高齡社會」後,2008年起每年人口自然減少約30萬人,部分偏鄉落入少子化、人口外流、地方產業消失的惡性循環,甚至面臨滅村危機。
2018年12月,國發會借鏡日本經驗,啟動台灣版的「地方創生」大戰略,力挽鄉鎮頹勢。全台368個鄉鎮區中,超過1∕3、共134個鄉鎮區須優先推動地方創生。尤其台南左鎮區、新北平溪區、高雄田寮區、高雄甲仙區,2050年人口比2015年再減少50%。
別以為30年時間還長,目前平溪12個里中,每年加起來出生約20個嬰兒,不少里根本沒有新生兒,成了「無子村」,人口流失速度超乎想像。
《遠見》團隊直擊台南左鎮及新北平溪現況,記錄可能消失的現場;專訪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剖析地方創生推動成效,並走訪台東縣鹿野鄉,觀察翻轉農村的地方創生故事。
「無子村」的現在,會不會是台灣的未來?你的家鄉會消失嗎?是時候開始行動了!
2014年,有一本新書震撼了全日本,書名叫《地方消滅》,指出日本在2040年前將有896個市村町消失。
儘管主題很硬,仍瞬間成為暢銷書。因為896個市村町占全日本一半的行政區,等於一半的日本人故鄉將消失。一時間很多日本人搜尋自己的故鄉在不在896個之中,擔憂:「我的故鄉會消失嗎?」
就在那一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地方創生計劃」,並宣布2015年為日本「地方創生元年」,全力搶救地方被消滅危機。人口早已嚴重老化的日本,從2008年起,又碰到一個新危機,每年人口自然減少約30萬人,讓原本人口流失嚴重的非都會區鄉鎮,一個個面臨消失的危機。
由於台灣人口老化與減少速度,一點也不輸日本,日本人擔心的地方消滅危機,其實也早已出現在台灣。
人口少、中低收入戶多 134個鄉鎮區恐消失
2018年12月,國發會發表了「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劃,在台灣共368個鄉鎮區中,超過1∕3、共134個鄉鎮區,被列入必須優先推動地方創生的地方。
這134個鄉鎮區主要位於中南部、東部等非六都,占全台近七成土地,但總人口卻只占全國的11.6%。顯示台灣人口過度集中大都會,不少鄉村地方,面臨凋敝。
負責統籌地方創生業務的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指出,這134個地方如果什麼都不做,放任人口逐漸減少,各種公共機能將無法維持,「可能不久的將來,就有消滅的危機。」
134個鄉鎮區是怎麼被選出來的?簡單說,一是當地人口少,二是當地收入少。
政府推估全台灣各鄉鎮區從2015年到2050年的人口變化比率,平均減少12.9%。若該鄉鎮區的減少比例超過全國平均,就列入地方創生名單內。
另外,全台灣各鄉鎮區2017年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平均戶數比例為3.5%。若該鄉鎮中低收入戶比例超過3.5%,代表比其他鄉鎮窮,也會列入名單。
自從去年開始規劃地方創生業務後,常常有人問陳美伶,到底地方創生跟過去政府曾經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一鄉鎮一產業、還有農村再造等,有什麼不同,是不是新瓶裝舊酒?
陳美伶很篤定地說,其他方案是強調產業、生態保育、環境美化等,都沒有把人口減少當成主議題,但地方創生的核心是人,「要把人留住、hold住、不要再往外跑了,外面的人也可以進來。」
台灣的人口減少,已經像是個定時炸彈,進入倒數危機。在這134個優先地方創生的名單中,有超過四個,在2050年時,人口比2015年再減少50%以上,包括台南左鎮區、新北平溪區、高雄田寮區、高雄甲仙區。另外還有30個鄉鎮區,還要再減少四成。
到底一個地方,人口沒有了,會怎麼樣?為什麼人口減少了,地方會被消滅?《遠見》直擊南北各一個鄉鎮區,記錄可能消失的現場。
台南市左鎮〉2050年降為2500人
街道人煙稀少 菜市場僅有一攤
首先來到台南市左鎮區。這裡雖被畫入六都,但其實是窮山僻壤,目前人口4781人,預計2050年將降為2500人,14歲以下人口僅剩95人。
「使用了近100年的名字:左鎮,即將消失,」長期關注左鎮發展的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員翁裕峰表示,根據台南市政府「行政區劃分先期探討」,未達設置行政區基本門檻5000人的左鎮,可能將被合併改列為「南科區」。
左鎮豈止名稱會不見,當人口持續減少,診所、商店也都會歇業,目前的三條公車路線將更維運困難。最後國小、國中會廢校,青少年及兒童也將從地方絕跡。
其實不必等到2050年,目前左鎮已經呈現不少「人去樓空」的現況。
來到左鎮,所謂的中心地段只有兩條街,每走兩步就冒出一間廢棄空屋,算一算,60餘戶當中,高達20間空屋。
晚上8點,大街只剩五間店還在營業,柑仔店、診所、藥局、機車行和餅舖,人煙稀少像是已到半夜。返家的摩托車駛過寂靜的街道,格外大聲。
左鎮的傳統菜市場,曾經人聲鼎沸,但如今只剩下一攤,「魚有賣、肉也賣、菜也賣,什麼都賣,」當地區民無奈地說。
已在當地開店50年之久的美碧婚喪喜慶店,生意的起落能最能說明人口的變遷。早期婚禮用品賣的最好,現在變成輓聯和壽衣。等到今年75歲的老闆再也做不動了,這家店便會永遠消失。
光和里連四年沒新生兒 竟成「無子村」
左鎮十個里中,2018年只出生12個小嬰兒,其中光和里已連續四年,連一個新生兒都沒有,成為十足的「無子村」。另外還有岡林里、草山里、二寮里、榮和里、澄山里共五個里,也在過去四年內,陸續出現過「零出生」的紀錄。
沒落的村里,只剩下老人與狗,就連狗也在白天大膽地躺在馬路中央,因為許久才會有車子經過。荒涼的馬路上,冬風蕭瑟中,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顫顫巍巍蹣跚前行。
老人的咳嗽聲氣促聲卡痰聲,聲聲入耳,唯獨沒有小兒夜啼。
無子,宛如一場後座力驚人的「寧靜危機」。
左鎮岡林國小、澄山國小已相繼廢校;里的衛生室被裁撤;公車只剩下三條路線,岡林派出所變成「聯合辦公」,裡頭沒有警察駐守,鐵門拉下緊閉,形成治安死角。
「光和里1∕3是平地,2∕3是山區,謀生不易,」左鎮區區長李佳隆點出人口外移主因,由於光和里所在社區,43%土地為山坡地保育區,而左鎮全區屬曾文溪水質水量保護區,限制開發,沒有任何類型的工廠,很難為青壯年提供就業機會。
第二個原因是交通要道的改變。
土生土長的左鎮文史工作者茅明旭說,以前從台南市區要到靠近中央山脈的南化或玉井,一定要經過左鎮,早期芒果交易就以左鎮為中心。但自從開闢台84線東西向快速公路之後,這個中繼站的榮光嘎然而止。
從日治時代就設立的百年小學左鎮國小,全校最多時有近千名學生,如今僅有80位,六年級16人,五年級12人,三、四年級各10人,二年級7人,一年級5人,可以說學生一年比一年少,教室愈來愈空曠。
每個新學年度前,左鎮國小校長李智賢必到每一位即將入學的小孩家中拜訪,「我們去招生,一個都不能少。」如此緊迫盯人,是害怕家長將小孩送去外地讀書。
李智賢是當地公務人員中,唯一住在區內的,眼看過去十年,學生數減少超過三成,他沉痛指出:「我們這裡不是少子化,是無子化。」
「競爭力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有同學,」李智賢說,其實教育上的城鄉差距不在於學習的內容,而是偏鄉學生的文化刺激少,除了家庭以外,沒有同學也將是關鍵。
無子村將來還要面對的是整個村莊都是老人,當時光像隻虎視眈眈的異獸吞食掉生機,老人一直凋零下去,用台語形容就是「滅庄」。
如果你以為台南左鎮「無子村」,是個特例,那就錯了。就在距離台北市一小時車程的地方,居然也有「無子村」。
新北市平溪〉2050年只存2424人
遊客散去後 晚上8點靜如鬼域
新北市平溪區,天燈、鐵道、老街,每年吸引近100萬名觀光客。但觀光人潮救不了人口減少。這裡目前人口4666人,到2050年將剩下2424人。
來到平溪,不到晚上6點,遊客就都走光了,很少留下過夜。老人家大多8點便關燈睡覺,整個區靜無人聲,宛若鬼域。
平溪12個里中,每年加起來出生約20個嬰兒,不少里早已是「無子村」。例如,望古里已經連續五年沒有嬰兒出生。隔一條橋與望古里相望的南山里,則分別在2013、2014、2016年完全沒有新生兒;還有平湖里,2015~2017年零出生。
回想昔日煤礦業發達之際,平溪可不是人少又老。1979年左右,金山,萬里、瑞芳的人都跑來平溪挖煤,高峰時將近兩萬多人。隨著煤礦坑一一關閉,人口也外移了。
平溪甚至有台灣人口最少的里,「整個台灣,我這個里的人口最少,」個性直爽的望古里里長林寶玫劈頭就說,全里154人,2018年九合一選舉,她以140票「高票」當選,連任第五屆里長。
林寶玫深刻體會到,人少真的難辦事。全里訂了三份報紙,必須請平溪線的火車司機幫忙帶上山,停在望古車站時,放到月台上,林寶玫再去撿,另外有訂報的兩戶再去她家拿。
「如果為了三份報紙,送報生在山上繞來繞去,油錢都不夠,」林寶玫笑說。
踏上摩托車,熱心的林寶玫帶著剛買的暖暖包去探望高齡92歲、重聽的高絨。平溪冬天多雨,濕氣重時寒冷刺骨。
高家是典型的「老人照顧老老人」,而且橫跨三代。高絨在68歲時返鄉照顧自己的母親,直到母親89歲過世。數年之後,她65歲的女兒高碧雲又回到望古里照顧她,而高碧雲如今已經70歲。
「也許等我老了,我女兒也會回來照顧我,」精氣神尚稱勇健的高碧雲悄聲說。
「無子村」愈來愈多 2050年跌至2000萬人
大人比小孩多、生少死多的情況,不只發生在左鎮與平溪,隨著出生率愈來愈少,「無子村」在台灣愈來愈多。
隨便舉幾個例子:台東縣長濱鄉忠勇村,2018年零新生兒,卒10人。嘉義六腳鄉工廠村,近五年只出生3個新生兒,兩個1歲,一個3歲,近10個月沒有新生兒。高雄四寮區四寮里,近四年只有3個新生兒,但光2018年一年便死亡13人。
台灣民眾或許聽慣高齡化,但新的無子化、人口減少的海嘯,已讓台灣人口危機更加雪上加霜,陷入更大困境。
根據國發會統計,台灣在2022年,總人口數將開始減少,到2050年,人口約剩下2000萬人,比現在少了300萬。陳美伶指出,人口減少已經沒有辦法抵擋,目前要做的是讓都會區減壓、讓地方不要一直人口外流,才能減緩地方消滅的危機。
「無子村」的現在,會不會是台灣的未來?肯定的是,需要改變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