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88阅读
  • 0回复

[山东]乡村振兴与新城崛起并重,济南起步区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6-17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成立以来,在聚焦打造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同时,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坚持城市与乡村一体建设、协同发展,探索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现代化农业打造增产减损新示范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近年来,起步区依托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等平台载体,发挥科技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近期,起步区约30万亩冬小麦喜迎丰收。走入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8600余亩冬小麦已收割完毕,立于田间地头系列智慧化设备更为醒目。


济南城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蕾介绍,示范区共安装了500多台(套)监测设备,可以监测微气候、土壤以及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为应对病虫害,示范区还在田间设置有病虫害智能监测和预报系统,包括太阳能智能孢子捕捉仪、智能虫情测报灯等。


有了智能监测设备的加持,在种植作物近万亩的示范区内,作物生长情况一目了然。所有设备的监测数据最终都将通过5G网络汇总到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粮食生产的多数管理环节均可实现远程智慧化控制,可减少约90%人工。

同时,示范区探索建立起从种子选育到生产管理、从收获到储藏全环节的粮食增产减损技术路线和模式,实现了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过程增产减损。据统计,亩均增产9%,亩均增收286元,综合减损可到18%,同时实现节约用水58%、节约农药化肥等投入21%。

记者了解到,太平街道郝家寨村用上了示范区示范应用的蛇床草—小麦生态生态种植模式,今年麦收实测亩产增至1400斤左右。

在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的同时,起步区积极推行种植业集约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83万亩,2023年新增土地流转和托管面积5万亩,全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87%。同时,引进中化、北大荒等农服企业推广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乡村特色产业点燃富农引擎

于家村开展种粮繁育,东营子村黄金梨成为品牌,小栏村引进种苗产业,薛家村探索花生油产业,祝家村发展蜜薯种植采摘……如今,起步区越来越多的村开始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2023年,辖区内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过70%,其中110个村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太平街道小栏村在开展西瓜、甜瓜等作物育苗的同时,也对本村优势的西瓜种植产业进行提档升级,利用已建成的10座高温大棚示范种植“锦玉3号”小西瓜。据了解,作为“中国西瓜第一镇”,太平街道正逐步推广由种植传统大西瓜到种植精品小西瓜的升级,“太平宝”西瓜品牌持续擦亮。


“低温大棚大西瓜一季亩产量约一万五千斤,均价按每斤1.1元来算,收入也就17000元左右;高温棚里的精品小西瓜亩产8000多斤,均价在5元左右,算下来每亩收入约4万元。”在同样种植小西瓜的来佛寺村,瓜农算了笔经济账,种植高温棚仅一季西瓜收入就翻了约3倍,此外,高温大棚便于调节瓜菜时令,西瓜收获后种植蔬菜同样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近年来,起步区持续推进产业品牌化、精品化运作。太平街道郝家寨村将石磨面粉、艾草作为特色产业,打造“艾郝堂”村庄品牌;孙耿街道薛家村在计划在花生上做文章,已注册“薛花香”品牌……于此同时,起步区积极探索“展销会+电商”方式,拓展销售渠道,记者见到,在京东商城“中国特产·济南起步区馆”,众多乡村特色品牌已实现线上销售。

在众多品牌中,“泉都乐”鲜鸡蛋品牌已发展成熟。去年起步区帮助该品牌所属公司选址太平街道东坡村,建设占地面积170亩的济南利民百万蛋鸡智慧养殖产业示范园项目,助力品牌提档升级。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投产,实现存栏蛋鸡40万羽,三期工程全面建成后,蛋鸡养殖规模可达100万羽,实现年产绿色鸡蛋3.5亿枚,品牌鸡蛋销售达60%,销售总收入达3.5亿元。

“新农人”“领头雁”激活乡村振兴人才活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起步区定位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包括农业在内的绿色产业被写进产业发展规划中,片区大发展为一批热爱农业、选择农村的人带来了机遇、坚定了信心。


“厂区搬迁扩建既是起步区发展的需要,也圆了我‘再创业’的梦想,40多年的蛋鸡养殖经验应该发挥更大的能量。”在济南利民百万蛋鸡智慧养殖产业示范园现代化鸡舍内,济南利民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立民说出了心里的感想。

拥有类似感受的不只是像刘利民这样的“新农人”,还有一大批扎根基层、心系百姓的“领头雁”。起步区在挂牌运行之初便召开全区村居书记会议,发挥村居书记在乡村工作中的“领头雁”作用,打造“头雁领航”精品工程。如今,经过培训和锻炼的村居党支部书记,能力更强干劲更足了。

孙耿街道薛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峰作为村居书记中的年轻一代,选择回村帮助村庄发展。如今在他的带领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老人孩子生活更有保障。“我们这些老年人身体好,离不开周峰和村里的照顾。”70多岁的村民于德元说。太平街道郝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海芝与周峰一样同为“兵书记”,在他的号召下,村里在外创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村庄发展,加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共同谋划乡村产业。

乘“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东风,起步区乡村振兴在“新农人”“领头雁”之外又迎来“智多星”。据介绍,近年来已有115名“第一书记”、43家企业帮扶全区116个村庄,谋划项目242个,帮助集体增收近300万元。

生态环境与村庄发展互促铸就繁荣美乡村

泥路变为整洁的水泥、柏油路,污水不乱流、不发臭,绿化更多样、更精致,休闲广场、健身器材成为标配,幸福院陆续投入使用……在起步区成立的前两年,村庄最显著直观的变化便是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如今的黄河北,处处可见乡村和美画面,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4个,启动打造“粮安太平”泉韵乡居示范片区内13个村庄,建设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8.1公里。


2021年至2022年间,记者多次前往薛家村,见证了这座村庄的蝶变。第一次去,村内道路已经完成硬化,第二次去,雨污水沟渠工程正在收尾,幸福邻里中心、健身广场投入使用,第三次去,主干道铺上了沥青,爱心澡堂建成启用。

基础设施建起来,村庄面貌也就靓起来了。据介绍,当前,起步区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约400公里,村内道路硬化实现100%全覆盖,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5.74%,完成213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同时,实施教育配套项目22个,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近两年,随着环境提升带来的增益效果逐步显现,不少村庄正开始经历由“美环境”到“美经济”的嬗变。


在太平街道白家堰村,村委会楼前广场绿草如茵,而在东侧路边则种有金银花,在美化村庄环境的同时,也成为该村致富增收的法宝。据介绍,该村已发展90余亩金银花特色种植,配套建设金银花深加工车间,注册白家堰村金银花茶商标,形成了金银花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当年亩均收入超过2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9万元,农户分红11万元,并带动周边村200余名劳动力就业,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

繁荣乡村文化赋能全域乡村振兴

携河发展的起步区,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辖区内既有百年黄河铁路大桥、扁鹊墓、王士栋烈士纪念地等重点文保单位,也有德兰柳编、前街舞龙等非遗保护项目。起步区充分发掘文化资源,持续增加文化供给,以乡村文化繁荣赋能全域乡村振兴。


当前,起步区已举办两届“黄河文化季”系列活动,以精品演出走基层、消夏晚会、文化惠民消费季和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加强非遗传承,延续黄河文脉;通过口述历史、纪实摄影、编纂村史等方式,留住乡村记忆;实施文化微生态改造工程,高标准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更新基层文化空间,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今年春节以来,起步区精心策划“泉”在济南过大年、“泉”在济南过五一等系列文化活动,按照“一月一主题”要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

在提供丰富文化供给的同时,起步区将党的思想理论宣讲嵌入其中,持续擦亮“理响起步”宣讲品牌,不断改善群众精神面貌,凝聚起乡村振兴强大精神力量;以典范引领倡树文明新风,推荐孙耿街道贾明永、周玉叶等为济南市身边好人、山东省身边好人,推荐8个家庭参与济南市文明家庭评选,2人参与济南市道德模范评选;发挥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2024年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累计开展宣讲活动30余场次,受众千余人。


文化是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精神力量,同样也能成为强大推力。孙耿街道于家村充分发掘本村红色文化资源,新建红色于家政治生活馆,规划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撬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大桥街道鹊山东社区依托周边“鹊华烟雨”“百年铁路桥”“王士栋烈士纪念地”等文化资源,在黄河岸边探索以生态露营+现代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


党建联合实现村庄抱团式发展

乡村振兴,党建是引领。在大桥街道安置西区,起步区创新打造全区首家理想社区——鹊华理想社区,社区立足12个村集中回迁实际,组建社区党委实体化运作,社区党委下设社区治理党总支和村务管理党总支,进一步厘清社区治理和村务管理的职责清单,社区党委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


在理想社区内,社区办公室、网格、物业3个党支部和12个村党支部有效衔接,村级行政事务仍在回迁村开展,社区日常工作“去行政化”;社区党委统一领导开展15个党支部的党组织活动,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党的工作全覆盖。

立足村庄变社区实际,鹊华理想社区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推动农民向市民平稳过渡。社区内设置“书记茶摊”,社区负责人每周定期“出摊”,与居民谈心了解居民诉求;同时打造功能复合的综合治理中心,推动回迁群众和谐相处。社区成立以来,累计办理开通社区公交、增设无障碍通道等民生事项50余条。


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一幅新市民幸福生活画卷也在徐徐展开。社区搭建起银龄学堂、众创空间、欣欣乐园,配建日间照料中心、亲子乐园等嵌入式设施,搭建智慧可视化服务平台,理想邻里、理想教育、理想健康、理想创业、理想服务、理想治理等6大理想场景实现落地。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组织振兴便是“火车头”。起步区坚持以基层党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发展,联合党委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举措。


2023年5月,太平街道“骇河甜源”联合党委正式成立。联合党委以阎桥村为核心,实现邻近6个西瓜种植村抱团发展。“联合党委有效破解了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等问题,进一步优化村党组织体系、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骇河甜源”党委书记韩志军介绍,联合党委运行一年多来,以精品西瓜示范种植带动村民自主改造大棚约100亩,此外,搭建起乡村振兴片区发展平台,先后引进项目5个,解决群众困难需求25项,组织农技培训320余人次,成立新农人服务驿站,培养新农人43人,下辖村庄村集体收入增加约20万元。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胡沥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