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21阅读
  • 2回复

[世界遗产]世界遗产目录【印度支那半岛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06-21

关于此世界遗产目录资料来源的声明:



关于我在此论坛发表的一系列世界遗产介绍,其所择资料绝大多数来自于



1.一点地带网


2.世界遗产专题集邮网


小部分来源于时效新闻。




世界遗产【印度支那半岛篇】之越南
1.越南:下龙湾


 中文名称: 下龙湾
  英文名称: Ha Long Bay
  国家: 越南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4

  批准标准
  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N (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8 届会议报告。

  越南下龙湾国家公园坐落在河内东部,占地1553平方公里,以景色瑰丽、秀美而著称。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下龙湾内,堪称奇观。“下龙”这个名字照字面意思来讲,是指蜿蜒入海的龙。传说这里的人们曾饱受侵略之苦,龙神们为了拯救他们,曾在天空现形,那些岛屿就是龙用来打击侵略者,从口中吐出的宝石化成的。下龙湾分为三个小湾,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石灰岩岛屿若繁星密布,尖峰耸峙,形状奇突。
  越南下龙湾国家公园的历史并不悠久。由于越南连年的战争和动乱,有一段时间,并没有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后来这项工作始于Do Manh Kyiha先生。即使是在参军后,他也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收集了很多展品。Do Manh Kyiha还直接参与了下龙湾国家公园博物馆的创建工作。在1962年越南战争期间,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下龙湾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公园。32年后的1994年,下龙湾国家公园终以它的迷人风采,“打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进入下龙湾国家公园,你可以在下龙湾里泛舟欣赏岛上的秀丽景色,也可以直接到岛上的石洞游览一番。途中,你还能与船上的商贩交谈,又可领略到渔乡的风土人情。荡漾在祖母绿色的海湾中,细细品味着美丽的岛屿风光,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越南下龙湾国家公园的美景得益于人们的不懈努力。修复石洞、日夜在岛上巡逻、发掘和研究古代遗址,这一切使得公园里的景观美丽不减,锦上添花。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诺大的工作仅仅是由100来人完成的。没有他们,下龙湾国家公园决不会像现在这样引人入胜。
  越南下龙湾国家公园属国家所有,海拔高度在100-200米之间。下龙湾内有大量石灰岩岩石、片岩岛以及少量土质小岛,加起来共有1600个岛屿,其中有1000个已命名。岛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卉,有些还有原始热带森林的风光。高度在100-200米之间的大型岛屿位于下龙湾的南部,其间点缀着高5-10米 的零星小岛。下龙湾东部是一些中等大小的岛屿,岛上的斜坡近乎直上直下,很有特点。这些岛上还有众多岩石、钟乳石和石笋。下龙湾内的群岛上只有土质的岛屿有人居住。
  初步的统计表明,越南下龙湾国家公园里有大约1000种鱼。在岛上还发现有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各种鸟类。公园里现已发现许许多多处考古点。在史前年间,下龙湾曾是中国、日本及其它东南亚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
  越南下龙湾国家公园不仅对于越南人而且对于海外游人,都称得上是旅游胜地。 1990-1991仅一年间,它就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下龙湾国家公园的首要保护价值在于自然风光,当然还有地质学上的考虑,生物物种尤其是水生物种的多样性及考古遗址也都值得人们对它加以保护和研究。
  越南文化、宣传及体育部负责对下龙湾国家公园的全面管理。不管今后这个地区如何发展,下龙湾国家公园都将以一个主要的旅游、文化中心而出现。但它现在面临两个潜在威胁:一是海湾内将建造一个新的港口,这会导致进出该区域的大型船只陡增;二是一家新加坡公司获准在此建立一个大规模水上饭店,这将对下龙湾本已沉重的旅游压力造成进一步影响。

  评价:
  下龙湾坐落在东京海湾。它的1600个岛屿和小岛构成了一幅石灰石柱形的独特海景。由于那里地势陡峭,大部分岛屿杳无人迹,因此得以保持其自然风光。此地秀美的生态景观体现了它特殊的美学价值。
2.越南:顺化古建筑群


 中文名称: 顺化古建筑群
  英文名称: The Complex of Hue Monuments
  国家: 越南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3
  批准标准
  1993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 (IV)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7 届会议报告。

  顺化古建筑群位于越南中部、北纬17度线以南80公里处,距中国海10公里。顺化城修建在香江岸边的狭长平原上,紧靠植物富饶的山峦-玉屏山。顺化建立于公元17世纪,历史上曾为王国都城,现平治天省省会。

  城市历史:
  皇城于18世纪初叶建筑宫殿,阮朝嘉隆四年(公元1805年)开始大规模扩建整修,建成现存规模历经数十年。
  顺化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首次成为统一后越南的王国都城,并保持这一地位至1945年。在三十年的时间里,从中国边境到罗湾,整个王国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都被汇拢起来用于建设。正是在这段时期,越南国力达到了顶峰。
  顺化古建筑群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遭到重大破坏,特别是在1885年、1947年和1968年。
  防护城、帝王城和紫禁城等城市整体的组成部分按照连续闭合的原则分布。南北轴线用来保证建筑及其功能的均衡对称。城外的一些古迹与自然地理位置和谐地统一在一起:阮陵就是建筑和风景园林设计的杰作。
  皇城整体建筑大致呈坐北朝南方向,建筑式样基本上是照着北京紫禁城建造的。环绕皇城建筑的外层城池,也叫京城,则是法国式的建筑。城池曾正方形,周长9950米,周围有护城河。护城河宽22.8米,深4米,城墙全部用砖砌成,高8米,厚达20米,还有10座城门,每座城门高约16米。皇城也呈正方形,四周也有护城河,城墙每边长500多米,内有石砌的宽大广场,即大朝仪,是朝庭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地方。皇城内宫殿崔嵬,主要有太和殿、勤政殿、文明殿、光明殿、延寿宫以及御医院等。在午门前,还有一座封建王朝举行庆典时挂旗用的旗台。
  太和殿建于1805年,明命五年重修,20世纪初叶大修。大殿7开门殿基高2米,殿前有清化石砌成的石台,分两级,分别为一品官和九品官站立的地方。
  顺化城内有许多古迹。三道连续的防护城墙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采用沃邦式风格的第一道城墙象海防城堡,护道、城壕以及每边2235米长的斜堤环绕在外。建筑充满了东方哲学和越南传统的显著特征,就是自然景观也体现了同样的含义。砖石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但宫殿以及参拜场所也采用木料和黄色或兰色上釉瓷砖等材料。花园和果园与建筑古迹浑然一体。
  顺化古城是古代越南封建帝国在19世纪初期国力达到顶峰的最好见证,也是越南现在最大而且较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顺化古建筑群是东方封建都城的杰出代表。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顺化市作为统一制越南的首都建于1802年,在阮朝统治下一直延续到1945年。它不仅是政治中心,同时也是文化和宗教的中心。香河从这个帝国城,紫禁城以及内城穿越而过,给这个封建都市平添了许多自然姿色。
3.越南:丰芽—格邦国家公园

中文名称: 丰芽—格邦国家公园
  英文名称: Phong Nha-Ke Bang National Park
  国家: 越南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3

  批准标准
  Title 简介
  遴选理由:
  标准 (i):丰芽和格邦喀斯特地貌都是属于同一平原地带。这里的石灰石是不连续的,中间夹杂着页岩和沙石混合的沉积层,和该地区的板岩、花岗岩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形。公园内岩洞是远古因为各种原因而形成的化石层逐渐演变形成的古生代喀斯特地貌,也是地下河线路改道的主要原因。这些岩洞的位置和形成说明该地区喀斯特地貌的规模和形状也许是和石灰石层夹杂的页岩和花岗岩层有关系。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形成的地形景观各异,从绵亘的低山到平原,再到灰岩盆地。这些都是该地区古代成熟喀斯特系统发展演变中经历了至少一次热岩运动的证据。该平原也许石东南亚最好最清晰的喀斯特地貌。
  总之,丰芽—格邦国家公园为地球演变历史提供了大量的证据,对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地形、地理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丰芽-格邦国家公园
  介绍:
  丰芽洞是越南著名的岩洞胜景。洞深邃宽大,洞中套洞,知名的有天洞、水洞和浅洞。洞的出入口主要有两个:天洞口和水洞口。天洞口距离地面200米,水洞口则是注入胭脂河的一条地下深水溪流的出口。游人进洞,一般是乘船逆河从水洞口而入。水洞洞门宛如鲸鱼巨口,高约10米,宽20余米。洞口水色深黛,洞内溪流清澈。洞中景色奇妙,有的两侧石壁色彩缤纷,钟乳石光怪陆离,呈现出巨象、狮子、凤凰、麒麟、仙人奕棋、琼楼玉宇等千行万状的景物;有的钟乳石层层叠叠,犬牙交错,构成石林美景;有的形如洼地,周围石壁耸立,如入深幽山谷;并有岩壁水珠下滴和水波叩击岩岸所发出的音响,交织成天然乐曲。洞内还有古代遗迹:水洞口一边岩壁上的石座,是古代占族人供祀的丰芽洞守门金刚的遗迹;深入洞里约700米处,岩壁刻满古代占族文字。据说,游人在洞内,如果遇到地下发出轰隆声,旋风呼啸,就应急速出洞,不然,水位上升,转眼洞口封闭,就会被葬身洞中。因此,古人以“丰芽”名洞,沿称至今。

  Title 简介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丰芽—格邦国家公园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历史是从古生代(大约40亿)开始的,是亚洲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貌。由于亿万年来发生的巨大的地壳运动变化,丰芽—格邦国家公园的喀斯特地貌异常复杂,具有许多典型的地形特征。公园的喀斯特地貌面积广阔,一直延伸到老挝边界地带,拥有沿途65公里长的众多岩洞和地下河。
4.越南:会安古城

 中文名称: 会安古城
  英文名称: Hoi An Ancient Town
  国家: 越南
  所属洲: 亚洲
  编号: 333-003
  相关联接:  http://www.unesco.org/whc/sites/948.htm

  199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会安是15世纪到19世纪东南亚保存完好的传统贸易港,其建筑和街道样式,受到土洋结合风格的影响,这种风格也体现在整个遗址的建筑中。
  会安位于越南中部岘港市郊秋盆河北岸,会安江入海口的附近,距岘港市区约30公里,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东方大港。
  公元5世纪,会安是古代占婆国的著名海港,名为“大海口”。也就是说,会安作为一个海港城市,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古代会安港的发展经历了形成-发展-全盛-衰落等四个阶段。其中,发展与全盛阶段是会安港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形成与发展时期里,来自中国、日本、东南亚及南亚各国的商船都在会安港进行贸易交流,会安港则名列当时东方各大港的前茅。同时,该港还是古代占婆国使节前往中国进行朝拜的启航港。从公元15世纪起,荷兰、葡萄牙、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在会安港设立商站。各国商船经常出入会安港口。其中,尤以中国的商船最多,有时一次竟多达上百艘。中国商船带来的商品有锦缎、纸张、毛笔、铜器、瓷器、陶器、银器、金币、银锭、铝、铅、硫磺,而从会安则购回胡椒、糖、木材、香料、鱼翅、燕窝、犀牛角、象牙、黄金、蚕丝等当地土特产。后来,随着商品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中国商人就在会安购买地皮,建筑房屋,作为销售商品和收购货物的场所。会安是最早出现旅越华侨的城市。
  在会安城中,中国式的建筑物到处可见,而且保存得很完整。既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也没有因为修建高楼大厦而拆迁。城里有完整的华人聚居的街道,亦称唐人街。唐人街里建有观音庙、关帝庙等中国式的庙宇。其中最突出的是福建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琼府会馆、客家会馆和五帮会馆。这些会馆建筑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古色古香。
  会安城里的街道和各民族风格的建筑物颇具特色,这些建筑一般都是由参差不齐的山墙、彩色鸳鸯的瓦盖顶、用硬木做成的柱椽、门扇建成的房屋组成的深宅大院,而且大多前门通街道,后门边河岸停泊码头。这些建筑都是红墙绿瓦,在竹丛和热带阔叶树的掩映下,这座千年古城装扮得绚丽多姿。
  会安城内除大部分为中国式建筑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法式古典建筑和庭院式建筑群,这些 法式建筑大多数外形漂亮、美观、线条优美,外墙则装饰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塑像,颇具艺术价值。城内还有不少有越南民族特色的优美建筑。会安是一处著名的文化色彩浓郁的国际商业港,是一处保存极其完好的亚洲传统贸易港的典范。
5.越南:圣子修道院

 中文名称: 圣子修道院
  英文名称: My Son Sanctuary
  国家: 越南
  所属洲: 亚洲
  编号: 333-004

  199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在4到13世纪,由于受到印度教的启发,越南自己的文化在自己本土上发展起来。由占婆王国在作为宗教和政治首府时所保存下来的一系列庙宇和殿堂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切。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时间不太久的圣子修道院,是一处曾经统治越南中部及南部地区长达14个世纪之久的印度教王国的心脏地区,同时,圣子还因为曾有多达70座寺庙林立在那里而被认为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圣子,位于越南中部,早在100多年前,考古学家就发现了该处遗址。但是,在其后的80多年中,这座历史遗迹饱受着战火的摧残,没有施行任何的保护措施。
  圣子修道院是一处非同寻常的文化交流场所。正是通过这里,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教建筑结构被引进了东南亚。
  从公元3世纪到12世纪,圣子修道院一直是占婆王国的统治中心,它囊括了现存的占婆王国时期最古老最庞大的建筑群。这座占婆古都修建于1500年前,此处的挖掘工作表明,早在公元4世纪,当时死去的国王就已经被埋葬于此了。占婆王国在东南亚的政治和文化史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切在保存下来的圣子遗迹中生动地展现了出来。修道院中第一座木制结构的寺庙建于公元4世纪末,200年后此寺庙在一场大火中被焚毁。重修时,使用了大量的更为持久耐用的建筑材料。每一代富强的占婆王朝都修建新寺庙或对旧寺庙予以重新修复。从公元4世纪到13世纪,修建的寺庙总数达70余个,从而使得圣子成为王国的圣地。自从13世纪末被遗弃以后,圣子修道院安然无损地存留于世,直到1969年,惨遭美国B52轰炸机的狂轰烂炸,打破了其持续已久的沉静状态,70座美丽的寺庙及古塔,只有20座幸免于难,保存下来。
  许多历经风霜保存下来的圣子时期的纪念物,在60年代又为了能向参观的人们开放与清整植被,一些计划已经得以实施,这样就可以逐步展示寺庙遗迹、碑文及手工制品。由于一座被破坏了的水坝,洪水经常在此地泛滥。人们已经勾勒出了一项诣在重修建筑及发展旅游的计划,但是,此地真正需要的是一系列的保护条例,以加速修复工作,并保护艺术品免受风吹日晒之苦。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6-21
世界遗产【印度支那半岛篇】之老挝
1.老挝:琅勃拉邦


中文名称: 琅勃拉邦
  英文名称: Town of Luang Prabang
  国家: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5

  琅勃拉邦
  介绍:
  老挝古都琅勃拉邦是一个精致的古色古香的小山城,位于湄公河畔群山环抱的谷地,距离首都万象大约有500多公里,是老挝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个城镇。1353年澜桑国国王范甘统一了老挝,把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政权的首都设在琅勃拉邦,直至1545年国王菩提萨罗在位时迁都万象。1694年澜桑国分裂成三个小国,琅勃拉邦是其中一个小国的首都。1893年以后,老挝逐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琅勃拉邦还是老挝国王王宫的所在地。
  经联合国专家组考察,琅勃拉邦全市有679座有保存价值的古老建筑物。1995年12月,琅勃拉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
  琅勃拉邦是老挝的一座历史名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琅勃拉邦城市不大,居民笃信佛教,是名副其实的佛都。5万多的人口中,有200多名和尚。每天清晨和尚沿街化缘是一大景观。等待布施的信徒沿街排列,等各个寺庙的和尚十来个排着队到来时,信徒便把糯米饭、粽子等食物依次献给和尚们。化缘的和尚排成长长的队列,黄色的袈裟,在太阳的照射下,反映出琅勃拉邦人对宗教的虔诚。
  佛教兴盛造成了琅勃拉邦古寺众多。有的寺院古榕蔽天,有的寺院花木繁茂,有的寺院大佛塔耸立。寺庙装饰的主色有的以红为主,华贵雍容;有的以金色为主,灿烂辉煌;有的以黑色为,庄严沉贵。其中被列为东南亚名寺的就有玄通寺和维崇寺等。
  玄通寺是琅勃拉邦最宏伟的一座寺院。主庙正面的墙和梁柱,黑底金饰,精致美观;背后的墙面是整幅“生命之树”的彩石镶嵌画。寺院内有一座王家灵车庙,庙内有高12米,有用金色龙头装饰的灵车和王室的骨灰金瓶。寺院内还有精美的小庙和多座佛塔。
  建于1513年的维崇寺是琅勃拉邦最古老的寺院,著名的普拉邦佛像曾经两度存放在这座古寺。寺院中有一座高34米的大莲花佛塔。这座佛塔于1903年由当时的王后下令兴建。佛塔内原来藏有的水晶佛和金佛像,现已转存于王宫博物馆。
  普拉巴斯努阿佛寺以有着一个三米长的佛的“足迹”而闻名。这些佛的“足迹”也出现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中。通常,佛的足迹都有着高度的装饰,依稀显出足迹的轮廓。它们是用来表明佛曾经到这儿讲过经的,所以人们对这片地方很是尊敬。
  瓦宗寺位于普寺山的顶部,普寺山正好位于琅勃拉邦的中部。瓦宗寺其实是一个老寺庙的复制品,最初的老寺庙建于1513年。虽然样品寺庙是1898年才建造的,但它展现了中世纪寺庙的氛围。这个寺庙中珍藏着无数的艺术珍宝。要想参拜瓦宗寺,游客们将不得不从普寺山继续向上爬328个阶梯,山顶上风景异常美丽,令人叹为观止。
  位于湄公河与南乌江汇合处、琅勃拉邦以北30公里的南乌河口的石洞寺,在每年的宋干节(即泼水节)琅勃拉邦人都要集资铸造佛像送到这里来,至今已经有上万尊佛像。在这里游人不仅能浴沐在大自然风光里,还能一览千万尊形态各异的佛像。这里也是爱好研究湄公河流域文明、宗教和艺术的人士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琅勃拉邦市内还有众多的佛塔,比较大的就有50多座,琅勃拉邦的佛塔不仅多,还具有其独特的风姿,如普西山顶上的宗西塔,塔身呈四角形,塔顶有如含苞待放的莲花,而市中心的维崇塔,形状如同西瓜。由于琅勃拉邦市内终年树木常青,鲜花盛开,层层叠叠的二、三层小楼和寺庙掩映在绿树之间,景色十分迷人,展现着琅勃拉邦的独特魅力。
  另外琅勃拉邦还有一个值得去的地方——老挝的前皇宫,现在已经成为老挝国家博物馆。这幢建筑物的历史并不悠久,是于1904年建造成的,但是它蕴藏着特殊的艺术风格。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澜沧王国的遗迹和许多国家级的文物。整个皇宫金碧辉煌,光艳夺目,殿内装饰古雅华贵。这里是老挝最后一代国王西萨旺凡达纳的行宫,王室成员今已不知何处去,宫中可见昔日的大殿、议事厅、书房、收藏室、起居室等。末代国王50年代曾经到过中国,他的礼品陈列室中至今还摆放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精美工艺美术品和纪念品。在前皇宫内,有一尊小佛像,代表了老挝佛教最重要的圣物。据悉,城镇的得名就来自这个小佛像,Luang是 capital(首都)的意思,Pra(普拉)是holy(神圣)的意思。这样,Luang Prabang(琅勃拉邦)正好可以翻译成为“Capital of HolyBang”(圣邦首都)。佛像的80% 都是金子制成。佛像高达83厘米,重约50公斤。据说,它是基督纪年的第一个世纪里制造于锡兰(印度以南的一个岛国,现已经更名为斯里兰卡)。公元11世纪,佛像一直保存在吴哥(柬埔寨的古都),直到后来,老挝国王法恩古姆娶了高棉国的公主之后,这尊雕像也随之被带到了琅勃拉邦。当国王塞特哈蒂拉特将万象作为老挝的首都时,他带走了这尊雕像。1779年,这尊雕像又被暹罗人抢走,于1839年又将雕像归还。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琅勃拉邦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城镇中传统的老挝建筑容纳于19到20世纪欧洲殖民者留下的欧洲城市结构中。琅勃拉邦彻底保留其独特的城镇风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间相互融合的突出体现。
2.老挝:占巴塞文化景观内的瓦普庙和相关古民居


 中文名称: 占巴塞文化景观内的瓦普庙和相关古民居
  英文名称: Vat Phou and Associated Ancient Settlements within the Champasak Cultural Landscape
  国家: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1

  批准标准
  Title 简介
  遴选标准:
  标准(iii):瓦普神庙是东南亚多种文化的独特历史见证,突出体现了公元10到14世纪统治该地区的高棉帝国的历史文化发展状况;
  标准(iv):瓦普神庙是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文化景观同当地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典范;
  标准(vi):瓦普神庙宏伟的建筑群及相关附属建筑建造在一处地域广阔的地方,依山傍水,巧妙得表达了古代印度文明中天人关系的传统理念。瓦普神庙拥有丰富的艺术杰作,全部以宗教皈依和献身为主题。

  占巴塞文化景观内的瓦普庙和相关古民居
  介绍:
  瓦普神庙是老挝著名的佛教古刹,老挝人把它与柬埔寨吴哥寺媲美,称为印度支那两大胜迹。
  瓦普神庙的建造和老挝的历史有着深厚的联系。公元1235年老挝与泰国之间暴发了一场战争,老挝的军队突破了泰国的重重防线。包围了泰国的要塞南市。不料泰国的南市要塞易守难攻固若金汤,老挝的军队久攻不下。经过几十天的抗衡,交战双方伤亡惨重,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老挝的占巴塞披耶卡马塔王和泰国的那空伯罗女王看到胜负难决,于是举行和谈。最后决定双方各建一座佛塔,谁先完成,谁就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这个方案居然获得双方的一致同意。比赛的结果是泰国女王所建的塔于当年7月中旬完成,从而成为这场奇妙战争的胜利者。老挝的军队履约,立刻退出泰国的领土,战争就在这和平中结束了。但占巴塞披耶卡马塔王却不久去世了,老挝人为纪念占巴塞披耶卡马塔王的爱国精神决定把这未完成的塔建完,一年后这座老挝著名的佛教古刹终于建成,这就是瓦普庙。
  瓦普老挝语意为“石庙”,坐落在海拔1200米的普高山山腰,东北距湄公河西岸城镇占巴塞8公里。规模宏大,建筑群从山腰向下伸展,长达数百米,全部用雕有各种图案的石块砌成。由于建筑时工程未全部竣工,并且年久失修,现除一座佛殿较为完整,余皆为断壁残垣,仅存遗迹。
  佛殿建在被称为“圣屋之顶”的一块巨石下的两个石洞之间的平坡上,内外石壁均雕有美丽图像,内容有根据民间神话而描绘的哈努曼奋战群妖等故事的片断,雕刻精致瑰丽,造像细腻生动。佛殿内供奉佛像数尊,其中一尊颇为高大。在佛殿的第3层石级上,有一尊石像,为瓦普庙建造者占巴塞王披耶卡马塔之像。
  由佛殿下行,原有两座崔巍石宫,现已倾塌,但从遗迹规模,可想见其当年气势。庙院内有石人石兽,多已残缺,散落在蔓草荒木之中。石宫正南有一湖,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人们称为“圣湖”。湖心偏西建有水榭,有桥连通西岸。湖西端有3座殿堂废墟。
  由于历史久远,人们已经无从考证瓦普神庙的确切建筑年代了,关于瓦普神庙的建筑年代有三种说法,一说为七世记,另说为十一世纪和十三世纪。
  到过老挝的人都知道老挝人民有一个传统的节日叫瓦普节,据说这个节日就是为纪念瓦普庙的修建和技耶卡马塔王的功德而设的。每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人们都要在瓦普庙内举行盛大的庙会,节日期间除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外,还有许多民间的娱乐活动如赛象、赛马、斗牛斗鸡等。

  Title 简介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占巴塞文化景观,包括瓦普神庙建筑群,是一处完好保留了1,000多年的人类文化杰作。占巴塞文化景观,以山顶至河岸为轴心,在方圆10公里的地方,整齐而有规划地建造了一系列庙宇、神殿和水利设施,完美表达了古代印度文明中天人关系的文化理念。占巴塞文化景观还包括湄公河两岸的两座文明城市和普高山,体现了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以高棉帝国为代表的老挝文化发展概况。



世界遗产【印度支那半岛篇】之柬埔寨
柬埔寨:吴哥窟


中文名称: 吴哥窟
  英文名称: Angkor
  国家: 柬埔寨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2

  批准标准
  1992年评为遗产的年代及标准:C (i) (iii) (iv)。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十六届会议报告。

  约建于1150年的吴哥寺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建筑群中最大和最著名的庙宇。吴哥寺是高棉国王领土内千百个宗教建筑之一。
  六百多年来,整个地区湮没在丛林榛莽中。现在部分地区正在被大自然回收。更边远的地区因为可能理有地雷而变得危险。有些树木穿过建筑物在石缝中成长起来,因而导致了一些主要寺庙正在被毁。但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一看。有人怀疑随着高棉人稍逊的木结构建筑被湮没,这些石建筑也终究会倒塌。
  世界上印度教建筑中最最精彩的珍品不在该教诞生地印度,而是在柬埔寨。12世纪时,一位神王苏利耶跋摩二世皇帝建造了这个巨大的吴哥寺。吴哥寺是奉献给印度教神灵毗瑟拿的,它既是一所寺庙又是苏利耶跋摩一世的陵墓。柬埔寨的高棉统治者在公元10-13世纪统治着一个相当巨大的王国。他们自认为是毗瑟拿在尘世的化身。吴哥寺犹如天堂的宫殿。国王的灵魂在这儿神游。
  寺院周围有壕沟环绕,墙外有很大的蓄水池。吴哥寺设计匀称典雅,规模宏大,围入外墙的面积达83610平方米。参观者由外墙的一个门进入就看见整个建筑物矗立在一个接一个重叠的平台上面。这个圣殿的中心上方有一个61米高的塔。要到达那里还要走过几道门,一座台阶和开阔的庭院,它的四周围有四座较低的塔,它们是四个附属寺庙的标记。
  吴哥寺丰富多采的雕塑装饰与它严谨的匀称设计形成对比。石雕上生动地描绘出印度史诗中的场面。许许多多男女神灵以挑逗姿态欢腾、跳跃。在长达数百英尺的络绎不绝的术廊的浮雕上展现了高棉历史上真实人物。最受喜爱和反复出现的形象是高棉舞蹈女神受斯帕拉斯。
  吴哥寺是一项辉煌的成就,它体现了对体积、空间以及几何体组合的深刻造诣。当时的建筑技术和风格非常有限――石头的使用犹如它具有木材的性质;拱形结构和穹顶未为人所知――但它的整体效果仍令人惊叹。印度教中的毗瑟弩神代表稳定和持久,他的威力曾在吴哥寺内受到严重的威胁。
  1973年曾有这里进行管理的法国考古学家们因战争升级而被迫离去,这个巨大的庙宇建筑群成了红色高棉的藏身之地(那里近160平方公里的面积内约有多达200个寺庙,吴哥寺位于它们的中心)。现在这些寺庙上留下了斑斑驳驳的弹痕。经过20年的废弃后,保护工作又开始了。可是人们担心这种粗制滥造的修复工作会带来更进一步的损坏。战争和政局的不稳定已留下了痕迹,对那些希望吴哥寺作为柬埔寨宗教、历史、建筑遗产的一个非凡的楷模所应得到的公正竺遇的人来说,财力匮乏是他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吴哥城:高棉艺术体现了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这两种教在高棉受到同样尊重。吴哥城是公元13世纪初阇耶跋摩七世建造的高棉城市,它靠近吴哥寺,但它的中心是佛教寺庙巴戎寺。皇帝又一次与神灵一样受到崇敬。这里也有圣塔、长方形的回廊,中央有一个突起的圣坛。生动而真实的浅浮雕刻划出统治者威严地骑在大象上,周围满是人群。还可以看到正在跳舞的女郎。这里供奉的是已入涅磐的饶王佛。吴哥城每个石塔顶上都刻有四个巨大的笑脸,象征神明保佑的祥和。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吴哥窟是东南亚主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公里,包括林地、吴哥窟遗址公园。这个公园有从九世纪到十五世纪高棉王国各个首都的辉煌遗迹,包括著名的吴哥Wat寺庙,在吴哥城,Bayon寺庙里有无数雕塑饰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一遗址及其周边已经制定了一个广泛的保护计划。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06-21
世界遗产【印度支那半岛篇】之泰国
1.泰国:素可泰及邻近历史文化城市


 中文名称: 素可泰及邻近历史文化城市
  英文名称: Historic Town of Sukhotai and Associated Historic Towns
  国家: 泰国
  所属洲: 亚洲
  编号: 336-001

  1991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素可泰是13世纪和14世纪暹罗第一王国的首府,这里矗立着许多引人注目的纪念性建筑物,它们反映了泰国建筑初期的艺术风格。
  泰国的素可泰及邻近历史文化城市遗址位于曼谷北部三百公里处,是世界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遗址之一。
  在果园和谷地的中间,是茂盛的大草原,草原延伸过一个山谷,与山谷平行的是一条发源于中国边境的山上的河流,湄公河即由此流过。在一片芒果和椰子棕榈的风景之后,有一个耸立的高塔,带着尖塔的圆屋顶连同巨大的雕像一起矗立在下层丛林中,几乎覆盖了一群更小的建筑遗迹,即一个古城所留下的历史遗迹。矗立在城墙和护城河旁边的建筑物便是神殿、寺庙和修道院,仿佛最初建造这个城市并且利用泥土和树木做房屋的人们只想把他们的精神传给子孙后代似的。素可泰是这个城市的名字,它在13世纪和15世纪时期是国家的首都,它的全部历史便是泰国历史的开端。公元13世纪中叶,随着王国的建立,新的朝代开始了,泰国人逐渐壮大,泰国的领土扩展到整个地区,从缅甸(东南亚国家)一直到柬埔寨,向南部一直扩展到马来西亚半岛那么远。在 200 年的时间里,素可泰一直是这种扩展力量背后的精神支柱。公元15世纪的上半叶,这个城市开始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南部的大城得以建立,逐渐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第一个泰国的王子毫无置疑地引入蒙古的社会等级制度,将社会分为三种人:勇士、平民和农奴。当时,佛教已经传入泰国,不久,又吸收了高棉文化,不过,这种文化已经受到印度人及其风俗文化的很大影响。国王拉姆坎亨成功地把王位传给了素可泰。他创造了泰国人的书法手迹,并且吸收了赫梅尔书法的风格,这一点可以从1283年的一个石头碑铭中看出来。拉姆坎亨还重建了这个城市,并且赋予其显著的宗教特征。佛教是官方的宗教,官方对佛教非常支持,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国王的继承人成为了一个和尚。佛教不仅与印度教和平共处,而且它还与传统的祖先崇拜和精神崇拜相协调。在首都和周围地区的发展中,佛教的教义和实践一直都起着主导作用。
  素可泰的一个石碑铭描述了王国的鼎盛时期:权力达到顶峰,人口达到了300,000。这个石碑铭还命名了城墙、湖泊和池塘,划定了果园和田地的范围,当时的政策是“谁耕作它们,谁就拥有它们”。尤其是,该石碑铭还列举了他们的国王为表示他们的宗教热诚而建立起来的建筑物。圣堂建设在中心地区,佛像通体都是用黄金、青铜和灰泥铸成。在西部,还有一个修道院包含有一个大的圣堂,里面有一个盘腿打坐的佛像,大概有18英尺高。东部有更多的圣堂。北部象塔一样耸立在房屋之上的是椰子、棕榈和稻谷田地大小的佛像。南部修道院和寺庙更多。尽管它们由繁荣开始走向衰弱,但是在位的最后一位王子依旧遵循其祖先的戒律,建造了很多建筑,表现出对宗教信仰的极大热忱。在一个非常完美的矩形区域内,大概其长、宽各为 2,000米 和 1,600 米,按照这个仔细规划过的城市城墙所圈出的轮廓,今天,已经建设有76个这样的纪念建筑物,并且在城墙外还有50个。这些宗教建筑的大量存在从一个方面表现出统治阶级对佛教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国家的稳定。这个宗教强调人民全身心的不求任何回报的投入,强调没有等级差别,没有性别歧视,公正和谐统治着这个王国,并且其统治已经不分国界,统治者号召国民用爱心和相互尊敬的方式来体会这些《启迪和同情教规》。
  这种由于西兰坎的灵感而产生的小技巧,对当地的文化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对未来许多世纪里的文化都留下了自己的烙印。这种影响是第一个也是最多的体现在建筑艺术上,这可以在那些复杂的建筑综合体中看出来,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有同样的建筑构成,只不过安排的方式千变万化。石工技术不是砖与石灰泥,就是红土石块。主要的建筑特征是耸立的高塔顶上有一个庄严的莲花蓓蕾似的圆屋顶,在印度被称作佛塔,而在泰国被称作圣骨塔,它的原意是圣骨匣的意思。也有一些其它的塔,要么是周围有圣区的中心纪念物,要么是用一些建筑结构来环绕圣骨塔。总之,建筑物风格奇特,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往返。
2.泰国:童─艾─纳雷松野生生物保护区

  中文名称: 童─艾─纳雷松野生生物保护区
  英文名称: Thungyai-Huai Kha Khaeng Wildlife Sanctuaries
  国家: 泰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1
  批准标准
  1991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 N (II)、 (III)、(IV)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5届会议报告,1998年遗产保护状况报告。

  童-艾-纳雷松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泰国西部的泰缅边境旁,面积320000公顷,是泰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童-艾-纳雷松野生动物保护区建于1974年4月24日;1991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该保护区位于海拔250米到1811米之间,属多山地形,保护区内有几座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海拔在1100米的山峰则很常见。保护区的中部有一片辽阔的草原,童-艾-纳雷松野生动物保护区因此而得名(“童-艾”在泰语中意为“广阔的草地”)。
  保护区的气候介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之间,每年4月到5月气候干燥,从6月到10月气候潮湿闷热。该地西部年均降水量为2000到2400毫米,而东部年降水量只有1600到2000毫米。保护区内年平均温为15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
  童-艾-纳雷松野生动物保护区内的主要植被为高山常绿林木(面积54900公顷)、旱地常绿林木(面积112900公顷)、混合落叶林(164100公顷)、龙脑香科树木(3600公顷)、热带稀树大草原(9900公顷)以及面积为3900公顷的草原和15400公顷的农田。高山常绿林木生长在保护区内地势最高的地方,旱地常绿林分布在海拔600米左右。旱地常绿林较高山常绿林木生长得更为高大繁茂,而且分带现象更为明显。在海拔更低的地方主要分布着落叶林和竹叶林,而在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着龙脑香科树木,值得一提的是,龙脑香科树是东南亚一带独有的树种。热带稀树大草原和草原植被种类非常接近,而且它们的分布范围也很广泛。热带稀树大草原包含17种树,其中以榄仁树及黄檀树居多。像河边这样特别潮湿的地方生长着一些热带室内观赏植物,这些郁郁葱葱的植物要比保护区内的其它植物生长得更为繁茂苍翠。在热带观赏植物的枝干上常常会附有一些蔓藤植物、攀援植物、真菌等。
  尽管目前尚未对童-艾-纳雷松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动物进行完整的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保护区内的动物品种、数量之多是泰国少有的。这里有丰富多彩的哺乳动物,如老虎、美洲虎、美洲豹、亚洲象、貘、苏门答腊犀牛、印度野牛、羚羊、梅花鹿等。1985年,曾有人发现一群约50头的印度野牛,这是迄今为止在泰国发现的最大的印度野牛群。保护区内还有爪哇野牛和野水牛。另有报道说,保护区内还曾经发现了爪哇犀牛,而且有人曾在1988年拍摄下爪哇犀牛的足迹。保护区内出名的鸟类主要有生有白色翅膀的森林野鸭、缅甸孔雀,以及当地绿孔雀。据1988年的统计数字表明童-艾-纳雷松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共有120种哺乳动物,400种鸟,96种爬行动物,43种两栖动物,以及113种淡水鱼类。其中有34种属于濒危物种。
  童-艾-纳雷松野生动物保护区同时也是一处考古胜地,它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更新世时原始人类的生活时期,而后来出土的石器则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设想。
  保护区内居住着一个大约有3800人的部落,1988年又从保护区内迁走了900人。现今,部落内的人以种庄稼为生。

  评价:
  在泰缅边界上延伸60多万公顷,是相对保存完整,包括东南亚几乎所有森林类型的保护区。它是各种不同种类动物的家园,包括77%的大型哺乳动物(特别是大象和老虎),50%的大型鸟类和33%的陆地脊椎动物。
3.泰国:大城(历史名城)及有关城镇

 中文名称: 大城(历史名城)及有关城镇
  英文名称: Historic City of Ayutthaya and Associated Historics Towns
  国家: 泰国
  所属洲: 亚洲
  编号: 336-002

  1991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大城是继素可泰之后的第二任暹罗首府,大约建于1350年,于18世纪毁于缅甸人手中。它的遗迹——圣骨塔和大清真寺还依稀显露出它昔日的辉煌。
  大城是泰国故都,位于中部,首都曼谷以北88公里的湄南河畔,面积达2480平方公里。
  大约自15世纪中叶开始,大城作为泰国政府所在地长达417年时间。这座城市建于三条河流交汇处的一个岛上,城市周围的低地每年都发洪水,因而形成了大量的淤积土。这种自然条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使大城易守难攻。而且,由于临近朝披耶河河弯,使得航海商船很易到达。这样,大城就成为了一个控制其北方各地外贸的交易中心,很快就繁荣昌盛起来。由于可以得到国外的武器与技术,使得大城在其近临之中异常强大。
  大城的统治方式是集权统治。王被认为是神的化身,家族统治系统成为封建社交中心,它控制着所有的文化活动及社会活动。国王成了佛教及其他各种艺术的庇护者,同时也成为所有艺术的皇室赞助人。
  大城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其丰富的农产品以及外贸关税。商旅们来自于中国、爪哇、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伊朗、日本、葡萄牙、法国、荷兰以及英国。在其鼎盛时期,大城变成了那一地区最为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大城的繁荣可以从当时的艺术中看出来,艺术的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在素可泰的历史文化上是无与伦比的。后来,在17世纪中期,一个新的‘圣骨塔'建成了,计划中它是正方形的,有着多锯齿状的棱角。这幢古代建筑的建造过程一直贯穿了整个大城时代,并且在进入曼谷时代时,它的建造还在继续着。
  同样,大城的绘画艺术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在早期,这些绘画作品展示出强烈的高棉风格。当时人们只认识三种颜色,只使用这三种颜色:红色,黑色和白色。早期的绘画作品遗迹同时也展示出佛的图象。并且大概后来的佛的雕像也是在这个装饰性的画面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大城府绘画艺术的中期展示出素可泰的影响。这一点可以在保存下来的图解性质的经文中看出来。这使得在漆器背景中应用极薄的金箔来自由设计样式成为可能。过去人们用它来装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从书籍的包装到整幢建筑的装饰,都离不开它。
  在1767年,大城在缅甸军队的入侵下伦陷了。这在当时是数十年来两国之间最高级别的军事冲突。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城市就被废弃了,没有任何领导阶层存在。大城在废弃后不久就变为废墟。大城府的衰弱是灾难性的,即使那次战争事件后的数十年后,泰国人们依然回忆想念着那个“光辉的历史名城”。
4.泰国:班清遗址


中文名称: 班清遗址
  英文名称: 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
  国家: 泰国
  所属洲: 亚洲
  编号: 336-004

  199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班清被视为东南亚发掘地区最重要的史前聚居地,是人类文化、社会、科技进化现象的中心。这处遗址反映了当地在农业耕作、金属器制造及使用方面的情况。
  班清遗址位于泰国的乌隆地区,是泰国东北部呵叻高原诸多遗址中广为人知的一处,也是研究的最为彻底的一个遗址。然而,它只是组成班清文化传统众多遗址中的一个。这种传统已经扩展到周边的许多地区,如乌隆地区、 沙功那空地区、 那空拍侬地区和孔敬地区,其覆盖面积达49,000 多平方公里,而班清本身有可能是这种文化相对重要的一个中心。
  在班清发现的早期黑色雕刻陶器有点象马来亚、菲律宾和东南亚其他地区发现的早期黑色雕刻陶器。皮科克等人在1978年宣称,其后的着色陶器与中国甘肃东部仰韶地区的绘画陶器有惊人的相似性,虽然二者前后相差几千年的时间。他们认为这种相似性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周朝的戟出现在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211年,有人在班清附近发现了它,戟的发现至少成为泰国东北部和中国进行直接或间接贸易的证据。由于陶器种类繁多,几乎令人难以置信,呵叻地区的古代制陶者作出的陶器形式也多种多样,并且许多陶器虽然经历了好几代,却依然保持完整,所以仅凭简单的类型创建年代表是不可靠的。
  根据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葬物,怀特于1982年使用的年代序列表中将班清遗址分为三个主要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公元前36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划分特征是在一个突出位置上摆放的成年和青少年的葬物,当时婴儿一般都葬在坛子里。这些墓地一般都伴有墓穴祭品,如在头部或足部放置的罐,偶尔会有珠宝和其他的日常用品。一些成人被埋葬在一个构造复杂的低矮位置。最早时期的墓穴祭品的特征是足部有底线的陶器在肩部有着雕刻的装饰图案。后来,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其他种类的陶器变得更加普遍,包括没有足部的陶器,有着密集的雕刻图案。大约在同一时间,人们发现了婴儿的葬坛。后来,边缘整齐的大口陶器和高颈陶器也相继被发现。在早期的晚些时候,出现频率更高的球状陶器特征是“在肩部经常有雕刻的图案和画”。
  中期(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300年),特征是经常呈仰卧状或者伸出坟墓。但是在这个时期用作葬礼的陶器是破碎的,而不是完整的埋葬在头部或者足部。新类型的陶器的出现包括形态各异的龙骨陶器,有些陶器有着雕刻和着色的图案,有的陶器有着白色龙骨,有的龙骨的脉管镶嵌着厚厚的红边。
  晚期(大约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00年),尸体仍然埋葬在仰卧的位置。用作祭品的陶器不再象中世纪那样呈破碎状,而是完整的放在尸体之上。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精心绘制的红色黄色错杂的陶器成为墓礼上的常用祭品。这段时期的其它陶器还包括有红色图案的红陶器和红色的磨光陶器。各个时期的班清遗址物品中都发现了陶器的丝线标志,同时还发现早期时代的青铜艺术品也是葬品,尽管在中期和晚期青铜艺术品的应用还很明显地并不普遍,但作为脚镯、手镯的青铜艺术品还是很普遍的。铁制葬品大约在中期公元前1000年出现,尽管这种原料一直被用来制作很多物品,但是在晚期这种铁制葬品消失了。
  泰国呵叻高原上的古代制陶者生产的陶器形式和装饰模式的多种多样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5年的班清史前文化专论中,金尤迪将绘制的脉线划分出50种不同类型的基本形式,而未经绘制的脉线划分出98种不同的类型,为班清的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摇摆压印、丝线标志和雕刻图案是早期普遍使用的装饰技术。在早期的后半叶,手工绘制简单的线条图案日益盛行。球状的陶器有的有美丽的短花边,有的在下部有着特征性的丝线标志,有的在肩部有着红色的画和雕刻的图案,这些都出现在早期的末期。尽管丝线标志和雕刻的陶器贯穿了整个班清时代,但是其它的形式、装饰模式和精致程度最早还是出现于中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更大的陶器容量和更小的陶瓷厚度,丝线标志和雕刻也变得更加精细了。在班清中期葬品中发现了龙骨形的陶器。由于中期的陶器葬品习惯上在入墓时都被打碎了。因此学者们只能依据特定的技术来探知这些陶器的原始形式。晚期的陶器普遍用红色蒙在黄色上面,有着鲜明的手工设计特色。这些给人印象深刻的组合中,主要有卷轴形的、涡旋形的、S卷形的、同心圆形的等等。简单的、磨光的、没有绘制图案的陶器在晚期也普遍得到制作。

5.泰国 东巴耶延山-考爱山森林


 中文名称: 东巴耶延山-考爱山森林

    英文名称:Dong Phayayen - Khao Yai Forest Complex
    国家: 泰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2005

  东巴耶延山-考爱山森林 横跨在柬埔寨东部边缘的巴耶延国家公园和西部的考爱山国家公园之间。这里是100到1351米高的崎岖山区,总面积615,500公顷中的7,500公顷在1000米以上。北边是几条湄公河支流汇聚而成的MUN河。南边是许多瀑布、河谷和四个溪流汇聚而成的Prachinburi河。这里包括800多种动物种群,其中有112种哺乳动物(长臂猿类有两种),392种鸟类,200种爬行和两栖类动物。它是国际上重要为全球性地被威胁的和危险的哺乳动物的保护, 鸟和爬行动物种类, 在他们之中19 是脆弱的, 四被危及, 并且一重要地被危及。 区域包含坚固和重要热带森林生态系, 哪些可能为这个种类长期生存提供一个可实行的栖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