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715阅读
  • 61回复

[甘肃]嘉峪关3区 酒泉1区 酒泉何德何能吞嘉峪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4-12-27
回 charmian 的帖子
charmian:建议各位在了解酒泉嘉峪关的历史沿革后再发言。酒泉嘉峪关分治是中国特殊时期为解决特殊问题所产生的事件,不了解的人肯定不懂。
建议酒泉嘉峪关合并后,在酒泉嘉峪关城区之间连接处划出一块地域设立新的区,作为新的酒泉市政府驻地,再加上肃州区和嘉峪关区,三区足矣。 (2014-12-27 11:59) 

        划新区,兴建政府驻地,在现实政治环境下难以成行。

    两个平等地级市重新洗牌,转变成另外两个地级市,不仅存在行政管理人员的迁移定居、办公机构和设施重建成本问题。在人力资源动员上,洗牌重组重建机构,要比整建制划转迁移工作难度大得多。而且还要涉及到一大堆附属事业单位的选择性迁移和资产移交或置换等问题,没有数亿元的财政投入和相应的时间成本是难以完成的。

    而官 员们在现行体制下调动迁徙需要付出重新置业不菲的成本代价,也是各种行政区划调整不可忽视的“暗流”阻力。在国家三令五申严厉禁止各级政府大兴土木建设“楼堂馆所”的大环境下,酒泉市级机构“易府”翻牌“敦煌市”,“暂驻”原有办公场所异地办公,肃州区划归新的“组合”城市管理。造成利用既有办公场所,新“市府”必须落户在嘉峪关的既定事实。可以“低成本”优势,大大加快“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格“地级市”的步伐。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4-12-28
嘉峪关那三个区,我就呵呵了。支持酒泉收复嘉峪关,设县级市。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4-12-28
回 jinshi 的帖子
jinshi:        划新区,兴建政府驻地,在现实政治环境下难以成行。
    两个平等地级市重新洗牌,转变成另外两个地级市,不仅存在行政管理人员的迁移定居、办公机构和设施重建成本问题。在人力资源动员上,洗牌重组重建 .. (2014-12-27 23:15) 

按照现有政治架构来说,绝对不会酒泉市翻牌为敦煌市,再由嘉峪关市来管辖原酒泉剩余地界。原酒泉下属县一直对接的是原酒泉市级机构,如果换由不熟悉酒泉事务的嘉峪关市级机构来管辖原酒泉属县的话,短期内会出乱子的。
体制内来看,绝大可能应该是酒泉市机构移驻嘉峪关市,照旧管理原酒泉市剩下的县和嘉峪关市区,再由嘉峪关原市级机构翻牌成新设地级敦煌市的机构,这样才是最大减少内耗。
适域市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4-12-29
回 中南海 的帖子
中南海:按照现有政治架构来说,绝对不会酒泉市翻牌为敦煌市,再由嘉峪关市来管辖原酒泉剩余地界。原酒泉下属县一直对接的是原酒泉市级机构,如果换由不熟悉酒泉事务的嘉峪关市级机构来管辖原酒泉属县的话,短期内会出乱子的。
体制内来看,绝大可能应该是酒泉市机构移驻嘉峪关市,照旧管 .. (2014-12-28 23:09)
“有立有破,先立而后破”,“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格“地级市”一气呵成!


   有“钱”咋玩都合理,没“钱”就得被“钱”玩,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无论是“先立后破”,还是“先破后立”,永远是“革命”难解的命题。创新活动必须“有立有破,先立而后破”。所谓“不破不立,先破后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的说法是文革中的口号,是违反发展规律的,肯定是要闹出乱子的。

    十八大以来我国更注重“先立后破”。习 近 平 总 书 记多次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摸着石头过河”这种实践先行,改革“先破后立”的时代即将终结,“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新常态即将形成,“先立后破”渐成新常态。

    无论是先“合”后“分”(先破后立),还是“分”“合”(先立后破)并行,都不能回避“酒钢”这个行政化利益集团的幕后主导因素。三十年来“酒嘉合并”的议题一直试图撇开脱胎于企业的嘉市“政企姻血相连、人员频繁交流”这一因素,设定“矿竭城衰”,收拾“残局”的“合并”格局。结果是在全面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嘉市持续“矿繁城荣”,区域地位此消彼长,“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格“地级市”旷日持久、久拖难解。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嘉峪关是重要的地缘“关口”和物流枢纽节点。政治的前提是经济基础,“酒嘉合并”显而易见的前提必须是在嘉市区设“府”,且是唯一选项。这样,保持适度的影响力,其它的就无关大企业利益集团的疼痒了。区别在于,先“合”后“分”(先破后立)可以保留“酒泉市”的誉名;而“分”“合”(先立后破)并行,“酒泉”则只能做为可选的次级誉名保留。

    而现在已不再是“福利分房”的年代,却又没有配套建立起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官邸”制度。官 员们失去了“随调即安家”的基本条件,调动迁徙需要付出重新置业不菲的成本代价。失去了人员“逆中心城市”批量转移,“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财政动员氛围,成为各种行政区划调整不可忽视的“暗流”阻力。

    敦煌、玉门两市行政序列为省直辖县级市,目前由酒泉市代管(即正常管理)。敦煌市连同周边县也难以达到升格设“地级市”的标准,且无可预期的重大项目布局的支撑。在政府员额总量严控下,敦煌升格设“地级市”的大梦只能通过所谓“酒嘉合并”的途径置换而得。

    目前在国家三令五申严厉禁止各级政府大兴土木建设“楼堂馆所”的大环境下,加快“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格“地级市”,运作方式只能是“分”“合”(先立后破)并行,酒泉市级机构主体“易府”翻牌“敦煌市”,“暂驻”原有办公场所异地办公,部分人员分流至嘉市衔接“接收区”管理。肃州区等划归新的“组合”城市管理。坐实利用既有办公场所,新“市府”必须落户在嘉市区的既定事实,“酒泉”做为可选次级誉名。就地保持嘉峪关市级机构主体,部分人员再交流至敦煌“地级市”任职。
[ 此帖被jinshi在2014-12-30 13:0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4-12-29
回 上下求索 的帖子
上下求索:嘉峪关那三个区,我就呵呵了。支持酒泉收复嘉峪关,设县级市。 (2014-12-28 19:01)

原酒泉市的“头”都被拧“煌”了,还想“吃人”?以“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地级市”,“政企”驻地及名称配套一致,此“酒泉”脱胎换骨成为彼“酒泉”,保留住“酒泉”誉名的躯壳,只是给足了各方虚荣心的可能。
[ 此帖被jinshi在2014-12-29 03:1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4-12-29
回 jinshi 的帖子
jinshi:原酒泉市的“头”都被拧“煌”了,还想“吃人”?以“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地级市”,“政企”驻地及名称配套一致,此“酒泉”脱胎换骨成为彼“酒泉”,保留住“酒泉”誉名的躯壳,只是给足了各方虚荣心的可能。 (2014-12-29 02:49) 

原酒泉市的“头”都被拧“煌”了,还想“吃人”?

这话眼熟,楼上好像早就多次说过。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5-01-02
嘉峪关3个区是嘉峪关市政府为了管理方便自行设立的虚拟区,实际未获任何机关批准。这也能提到台面上说吗?这个地级市就巴掌大的地方,二十几万人口,实在是浪费国家资源!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5-01-02
甘肃省2013一2030城镇化发展规划,大家参阅。嘉酒合并是顺应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有地域情节可以理解,但应克服地域狗心态,“拧煌了,想吃人”这些话只是自说自理,在省级政府出台的规划面前,什么也不是。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5-01-02
回 闰子 的帖子
闰子:
嘉峪关3个区是嘉峪关市政府为了管理方便自行设立的虚拟区,实际未获任何机关批准。这也能提到台面上说吗?这个地级市就巴掌大的地方,二十几万人口,实在是浪费国家资源!

甘肃省地级市列表
地级市名称设立时间设立方式相关批文备注
甘肃省(共12个)
兰州市1949年8月承继民国时期的市 1941年7月由皋兰县析设兰州市
嘉峪关市1971年9月地辖市升为省辖市 不设市辖区
金昌市1981年2月永昌县金川镇改设(81)国函字14号
白银市1985年5月兰州市白银区改设(85)国函字66号
天水市1985年7月天水地区改设(85)国函字108号原县级天水市改设秦城区
武威市2001年5月武威地区改设国函[2001]47号原县级武威市改设凉州区
张掖市2002年3月张掖地区改设国函[2002]16号原县级张掖市改设甘州区
平凉市2002年6月平凉地区改设国函[2002]46号原县级平凉市改设崆峒区
酒泉市2002年6月酒泉地区改设国函[2002]53号原县级酒泉市改设肃州区
庆阳市2002年6月庆阳地区改设国函[2002]55号原县级西峰市改设西峰区
定西市2003年4月定西地区改设国函[2003]46号
陇南市2004年1月陇南地区改设国函[2004]1号

    ——嘉峪关市是名符其实的甘肃省第二座“地级市”!

    以镜铁山为中心,现肃南县西段一大片原是划给嘉峪关市的,因上世纪80年代初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才重新划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造成了嘉峪关市行政版图的大大缩小。按“两权分离”的解决方案,该行政区划属肃南县,但使用权归嘉峪关市。
[ 此帖被jinshi在2015-01-02 11:3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5-01-02
回 闰子 的帖子
闰子:甘肃省2013一2030城镇化发展规划,大家参阅。嘉酒合并是顺应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有地域情节可以理解,但应克服地域狗心态,“拧煌了,想吃人”这些话只是自说自理,在省级政府出台的规划面前,什么也不是。 (2015-01-02 08:42) 

     “酒嘉合并”,穷改就要有穷办法

      细节决定成败!任何改革都要付出代价,但更需要创新。

      敦煌、玉门两市行政序列为省直辖县级市,目前由酒泉市代管(即正常管理)。敦煌市连同周边县也难以达到升格设“地级市”的标准,且无可预期的重大项目布局的支撑。在政府员额总量严控下,敦煌升格设“地级市”的大梦只能通过所谓“酒嘉合并”的途径置换而得。

      而现在已不再是“福利分房”的年代,却又没有配套建立起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官邸”制度。官 员们失去了“随调即安家”的基本条件,调动迁徙需要付出重新置业不菲的成本代价。也是各种行政区划调整不可忽视的“暗流”阻力。酒泉市级机构已习惯于“500公里”宽幅管理,“易府”过渡期或永久性保留其市级机构在肃州区的所有办公、居住等场所,做为“地级敦煌市”的保留“飞地”,如同各种“驻外办事处”。借助现代网络数据系统,让挂牌“地级敦煌市”继续“远程”管理,才有可能在控制政府员额总量及行政建制数额不变的前提下,减少人事安排阻力和财政动员负担,尽快实现“酒嘉合并”跨入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中等城市行列,同时实现甘肃省的“敦煌大梦”。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5-01-02
回 闰子 的帖子
闰子:甘肃省2013一2030城镇化发展规划,大家参阅。嘉酒合并是顺应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有地域情节可以理解,但应克服地域狗心态,“拧煌了,想吃人”这些话只是自说自理,在省级政府出台的规划面前,什么也不是。 (2015-01-02 08:42) 

    有“钱”咋玩都合理,没“钱”就得被“钱”玩,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原文:“酒嘉都市区包括肃州区、嘉峪关市区和金塔县”。肃州是区,嘉峪关是市区。

    “合并”最重要的前提是要使各方利益和诉求最大化实现,真正造福最广泛的百姓。而不是单向的,“我的是我的,你的仍然是我的”,只要索取,不愿分享。“市刮县(区)”理所当然等极端自私想法的存在,带不来任何“合并建市”的希望。只能在愤世嫉俗中再哀怨三十年。
[ 此帖被jinshi在2015-01-02 11:0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15-01-02
敦煌升格“地级市”要整合疏勒河主流域

    按干旱区流域分布统一管理原则,敦煌升格为地级市,应管辖包括马鬃山在内的疏勒河全流域,有利于干旱区的合理开发和水资源调配,以及甘肃西端铁路“十字”枢纽的形成。同时以柳沟为界重新划分玉门与瓜州的管辖区域。

    由于原住玉门辖区的玉门油田生活基地、中核四0四生活基地已分别迁入酒泉肃州区与嘉峪关市区,但生产基地部分仍保留在原址,并将长期发挥作用;而酒钢公司则在玉门花海镇拥有大量的耕作土地,保留有农场。

    而石油河(白杨河、赤金河)与讨赖河支流断山口河尾闾在玉门花海子交汇,而非与疏勒河有直接关联,按照流域归一原则,应将其划归讨赖河流域管理。按流域统管原则,酒、嘉重组应以低窝铺(甘肃矿区)西为界,玉门东西分治。以西部分纳入玉—瓜—敦风光煤电新能源经济区,保留玉门行政区名;已东部分纳入嘉峪关—酒泉冶金能源经济区,设为新区,可冠名为赤金(承袭明卫所辖域)。

    按流域统管原则,酒、嘉重组只能局限于局部整合玉门区域,而非全部。不应过多涉及对疏勒河流域的区划人为割裂问题,避免干旱区水资源分配矛盾激化上升,涉及面过大,利益矛盾重叠,干扰区域发展决策。

    敦煌升级不能仅划入玉门以西地区,而是要整合疏勒河主流域。否则将会为疏勒河下游的“大敦煌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战略项目”设置行政壁垒,破坏干旱区流域行政管理的完整性,穷折腾不如不折腾。既然要恢复“大汉四郡”,现玉门市行政区划就应循“汉制”一分为二,分别归属原“郡治”。

    注:国家“大敦煌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战略项目”所划定的“大敦煌”,是指以敦煌市为中心,大致南依祁连山,北抵马鬃山,西达罗布泊,东接嘉峪关,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大致与汉代的敦煌郡相仿。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5-01-02
     按照法律上的先例借鉴原则,与“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格“地级市”最为接近的是“荆、沙合并”案例。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

    (1)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沙市区北京路。

    (2)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罗场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荆州区辖原江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纪南、八岭山2个,区人民政府驻荆州镇;江陵区辖原江陵县的郝穴、观音垱、岑河、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9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3)荆沙市辖原荆州地区的松滋县、公安县、监利县、京山县和新设的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原荆州地区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钟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省直辖。湖北省政府批准,钟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荆州市代管。[2]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5]86号)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99号)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全市总面积14032平方千米,人口约613.8万人,市政府驻沙市。辖沙市、荆州、江陵3区,公安、监利2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个县级市。

    1998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荆州市总人口6279990人。其中:沙市区591572人、荆州区585578人、公安县1009690人、监利县1363132人、江陵县389653人、石首市602649人、洪湖市877775人、松滋市859941人。

    2001年,荆州市辖荆州、沙市2个区,公安、监利、江陵3个县和松滋、石首、洪湖3个县级市。全市辖103个乡镇、l2个街道,421个居委会、2927个村委会,24476个村民小组。全市国土面积14067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l558平方千米,市区建成面积53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共有12个街道、88个镇、14个乡。[2]

    来源:荆州市_百度百科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5-01-02
   1994—1998年历时四年的“荆、沙合并”调整过程,基本原则是“留名不留驻”。“荆、沙合并”原荆州地区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由省直辖。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京山县和钟祥市脱离原荆州地区管辖。

    由此,“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格“地级市”,首先要解决的是因相互不对付而分离的群体,如何再次融合一桌“吃饭”的问题,而不是沉溺于纠葛谁原先“名气大”、“历史悠久”等,执意要“抢头”的问题。造成“问题”的解决旷日持久、久拖难解。

    “有立有破,先立而后破”,为避免“区域重组”工作实质的混淆,“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格“地级市”,加快“翻牌”进程,力争一气呵成,最基本的条件是不能将“酒泉”做为首要地名。

     没有最优,只有次优。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退一步”海阔天高,保留“政企融合”的城市发展核心主体,要比保留城市的名称更为重要。

    按国家近中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市管市”结构模式,在甘肃省已全面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基础上,新的组合“城市”按“一体化建设”协调机制构建,而非实体“集权”制,管辖嘉峪关市(县级,副地级权限)、酒泉市(县级,副地级权限)、玉门市(县级)、金塔县,或再增设以安置富余人员为主的派出制“肃州区”。 设置保留各自发展印记、城市文化和地域标识,“县域经济自治”的“峪泉市”,是最合理的选项。

    借鉴“荆、沙合并”例,新的组合“城市”经过“一体化建设”磨合期后,最终名称和管理体制依据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磨合”体会,充分讨论后再行拟定。
[ 此帖被jinshi在2015-01-02 13:1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5-01-02
     先立后破,“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格“地级市”,一气呵成。

    目前,国务院对行政区划调整采取从严从紧的政策,总原则是减少行政建制,区划调整容易批准,增加一个行政建制区难度极大。在目前整个区划政策继续从严控制审批的环境下,进行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或未减少行政建制层级的调整是难以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为减少行政性开支,各省也基本遵循对行政区划调整采取从严从紧的政策。当前有两种情况最有可能进行区划调整,一是对现有的区划进行结构调整,二是减少行政建制。特别是第二种情况,更容易得到国务院批准。很多城市在新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批准之前,一般采用分步走的办法,先制定设立管委会之类的过渡性方案,待方案批准后再按新的行政区划方案设置进行调整。

    敦煌、玉门两市行政序列为省直辖县级市,目前由酒泉市代管(即正常管理)。敦煌市连同周边县也难以达到升格设“地级市”的标准,且无可预期的重大项目布局的支撑。在政府员额总量严控下,敦煌升格设“地级市”的大梦只能通过所谓“酒嘉合并”的途径置换而得。

    目前在国家三令五申严厉禁止各级政府大兴土木建设“楼堂馆所”的大环境下,加快“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格“地级市”,运作方式只能是“分”“合”并行(先立后破),酒泉市级机构主体“易府”翻牌“敦煌市”,“暂驻”原有办公场所异地办公。肃州区等划归新的“组合”城市管理。“酒泉”做为可选次级誉名。就地保持嘉峪关市级机构主体。

    以“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地级市”,按照人员分流“属地”优先配置原则,资产补偿置换,减少人事安排阻力和财政动员负担,一气呵成,才有可能在控制政府员额总量及行政建制数额不变的前提下,尽快实现“酒嘉合并”跨入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中等城市行列,同时实现甘肃省的“敦煌大梦”。  
[ 此帖被jinshi在2015-01-02 17:3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5-01-02
    由于集权体制下对非中心的“排它”性“市刮县(区)”,纵览神州大地,难觅两座城市合并后能得到健康发展的范例。如果看到“荆、沙合并”失败的结局,很多人就应该闭嘴了。即使是宏观层面有“合”的必要,也要充分汲取“荆、沙合并”的经验与教训。
[ 此帖被jinshi在2015-01-02 14:0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5-01-02
国家确实没有承认嘉峪关的三个区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5-01-02
回 weiyuan1993 的帖子
weiyuan1993:
国家确实没有承认嘉峪关的三个区

不设区的市
    不设区的市,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制中,其内部不设立市辖区。这里的“市辖区”是指“区人民政府”所对应的县级行政区划,而不是作为市的派出机构的“区”(如开发区、高新区、嘉峪关市自行设立的区等等)。而区人民政府的设立、撤销要经过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

    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不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相反,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则采用间接选举产生。

    目前,所有的县级市均不设市辖区,所以他们都属于不设区的市。另外还有4个地级市作为特例也不设立市辖区,包括广东省中山市东莞市海南省三沙市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市自行设立的区是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不是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市辖区),被称为“直筒子(地级)市”。这4个地级市也具有“设区的市”的法律权责。

    由于绝大部分的地级市都设立市辖区,所以立法上所称的不设区的市常常被和行政上的县级市被认为外延相同,实际上二者无论是内涵定义还是外延范围都不一致。

    1982年宪法颁布以后,不设区的市中,曾经的地级市有:
  •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1983年时列于地级市之列,1984年始设区
  • 河南省濮阳市,1983年时列于地级市之列,1985年始设区
  • 湖北省十堰市,1983年时列于地级市之列,1984年始设区
  • 湖北省,宜昌市,1983年时列于地级市之列,1986年始设区
  • 湖北省,沙市市,1983年时列于地级市之列,1994年与荆州地区合并为荆沙市(1996年改荆州市)后始设区
  • 湖北省,襄樊市,1983年时列于地级市之列,1984年始设区
  • 湖北省,荆门市,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1985年始设区
  • 湖北省,鄂州市,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1984年始设区
  • 湖南省岳阳市,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1984年始设区
  • 广东省,茂名市,1984年始设区
  • 广东省,佛山市,1984年始设区
  • 广东省,江门市,1984年始设区
  • 广东省,深圳市,1990年始设区(此前为办事处,非正式区建制)
  • 广东省,珠海市,1984年始设区
  • 广东省,韶关市,1984年始设区
  • 广东省,东莞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一直未设区
  • 广东省,中山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一直未设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1984年始设区
  • 海南省海口市,1990年始设区
  • 海南省,三亚市,1987年升格为地级市,2014年始设区
  • 海南省,三沙市,2012年6月21日设立地级三沙市。未设区
  • 四川省泸州市,1984年始设区
  • 四川省,德阳市,1984年始设区
  • 贵州省六盘水市,1987年始设区
  • 云南省东川市,一直未设区,1998年撤消改设昆明市东川区
  • 甘肃省嘉峪关市,2009年12月1日设置的3个市辖管理区结束了嘉峪关市不设区的历史,但这些市辖管理区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不是作为正规的地方人民政府的“市辖区”,所以嘉峪关市仍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设区的市”。
  • 甘肃省,金昌市,1984年始设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一度视为地级市,但未设区
    另外,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由中卫县升格为地级市时,曾获批准设立沙坡头区,但实际并未成立,但中卫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否由直选产生,需要查证。
[ 此帖被jinshi在2015-01-02 19:2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5-01-02
     被称为“直筒子(地级)市”的4个地级市(广东省的中山市、东莞市,海南省的三沙市,甘肃省的嘉峪关市)具有“设区的市”的法律权责。许多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不甚了了的人,对不设市辖区的嘉峪关市常常被认为与行政上的县级市外延相同,从而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行政区划调整要求,实际上二者无论是内涵定义还是外延范围都不一致。

    无论是先“合”后“分”(先破后立),还是“分”“合”并行(先立后破),都不能回避“酒钢”这个行政化利益集团的幕后主导因素。三十年来“酒嘉合并”的议题一直试图撇开脱胎于企业的嘉市“政企姻血相连、人员频繁交流”这一因素,设定“矿竭城衰”,收拾“残局”的“合并”格局。结果是在全面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嘉市持续“矿繁城荣”,区域地位此消彼长,“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格“地级市”旷日持久、久拖难解。

    政治的前提是经济基础,“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地级市”,显而易见的前提必须是在嘉市区设“府”,且是唯一选项。这样,保持适度的影响力,其它的就无关大企业利益集团的疼痒了。

    嘉峪关市是“酒钢集团”的安身立命之所,政企“水乳交融”。“酒嘉合并”的方案,只要得不到“酒钢”这个行政化利益集团的认可,一切都是逗比白扯。
[ 此帖被jinshi在2015-01-03 16:2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5-01-02
回 jinshi 的帖子
jinshi:
    由于集权体制下对非中心的“排它”性“市刮县(区)”,纵览神州大地,难觅两座城市合并后能得到健康发展的范例。如果看到“荆、沙合并”失败的结局,很多人就应该闭嘴了。即使是宏观层面有“合”的必要,也要充分汲取“荆、沙合并”的经验与教训。


       荆、沙合并是失败了,但是湖北省内与荆、沙合并同步进行的十堰与郧阳的合并却是成功的。凡事不可一刀切,不可因荆、沙合并一案就说都是失败而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15-01-02
回 红花郎 的帖子
红花郎:
       荆、沙合并是失败了,但是湖北省内与荆、沙合并同步进行的十堰与郧阳的合并却是成功的。凡事不可一刀切,不可因荆、沙合并一案就说都是失败而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十堰市范例: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东临“三国”襄阳、南望神农架、西依大巴山、北屏古秦岭,三千里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级市)。十堰市_百度百科

   “十堰”做为县域及以上行政区划名称,1969年因“二汽”建设才出现。

    1967年,郧阳地区党委、行政总署迁往十堰。

    1969年12月,撤销“十堰办事处”,成立十堰市,为隶属郧阳地区的县级市。郧阳地区辖十堰、郧县、均县、郧西、房县、竹山、竹溪。

    1973年2月,郧阳地区所辖十堰市改为省辖市,地市分离。升格后十堰市辖十堰、茅箭、白浪、大川、东风、花果、黄龙、大峡等八个人民公社。郧阳地区仍辖六县。一个机构、一套领导班子、两块牌子。郧阳地区辖六县不变。

    1982年4月,十堰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实行政企分离,十堰市独立成立十堰市委、市政府,所辖不变。郧阳地区所辖六县仍旧。1983年,均县改为丹江口市(县级市)。郧阳地区辖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和丹江口市。1984年5月,十堰设张湾、茅箭两个市辖区(正县级)。

    1994年10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郧阳地区、十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批复》,下发《关于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通知》(鄂政发[1994]142号):“撤销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实行地市合并。将原地区所属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划归十堰市管辖。地市合并后的十堰市(地级市)辖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和丹江口市,以及茅箭、张湾两城区。

    要点:
    1、十堰——历史上无郡县设置(属郧县)
    2、十堰——特大型企业第二汽车制造厂所在地,“因企设市”,县级市、省辖市逐步升级。
    3、十堰——原为郧阳地区的县级市,1994年郧阳地区合并于十堰市(地级市)

    1994年湖北省内同步进行的农业区兼并工业区的“荆、沙合并”,失败。而工业区兼并农业区的十堰与郧阳的合并,成功。

    按近现代行政区划沿革脉络,嘉峪关可比肩十堰,郧阳类似酒泉。郧阳地区与十堰市的合并为“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格“地级市”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15-01-02
回 jinshi 的帖子
jinshi:十堰市范例: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东临“三国”襄阳、南望神农架、西依大巴山、北屏古秦岭,三千里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 .. (2015-01-02 20:42) 

        古代史上,郧阳府有名。但是现代史上,“车城”十堰市远比郧阳有名。1994年地市合并,考虑到十堰市在汽车制造界所蕴含的巨大地名品牌效益,决定舍郧阳保十堰。

    嘉峪关市与十堰市一样虽然也是工业名城,但是知名度在自己所属产业界不可相提并论。比如靠炼钢发迹的嘉峪关市,钢铁公司却叫酒钢,这一点基本上就说明了酒泉的名气在嘉峪关之上。纵使嘉峪关也是天下名关,但山海关何尝不是?山海关能成为区名,嘉峪关又有何不可?嘉峪关要夺名,先把酒钢改名再说。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15-01-02
回 红花郎 的帖子
红花郎:        古代史上,郧阳府有名。但是现代史上,“车城”十堰市远比郧阳有名。1994年地市合并,考虑到十堰市在汽车制造界所蕴含的巨大地名品牌效益,决定舍郧阳保十堰。
    嘉峪关市与十堰市一样虽然也是工业名城 .. (2015-01-02 21:33)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格“地级市”,首先要解决的是因相互不对付而分离的群体,如何再次融合一桌“吃饭”的问题,而不是沉溺于纠葛谁原先“名气大”、“历史悠久”,执意要保留的问题。

    “有立有破,先立而后破”。为避免“区域重组”工作实质的混淆,“酒嘉合并”置换敦煌升格“地级市”,加快“翻牌”进程,力争一气呵成,最基本的条件是不能将“酒泉”做为首要地名。其它的称呼什么都无所谓。

    嘉峪关市是“酒钢集团”的安身立命之所,政企“水乳交融”。“酒嘉合并”的方案,只要得不到“酒钢”这个行政化利益集团的认可,一切都是逗比白扯。

     没有最优,只有次优。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退一步”海阔天高,保留“政企融合”的城市发展核心主体,要比保留城市的名称更为重要。
[ 此帖被jinshi在2015-01-03 09:1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15-01-02
回 红花郎 的帖子
红花郎:        古代史上,郧阳府有名。但是现代史上,“车城”十堰市远比郧阳有名。1994年地市合并,考虑到十堰市在汽车制造界所蕴含的巨大地名品牌效益,决定舍郧阳保十堰。
    嘉峪关市与十堰市一样虽然也是工业名城 .. (2015-01-02 21:33)

    中国许多城市改名都是以旅游景点命名的,如:武夷山市、黄山市、张家界市、峨眉山市、都江堰市等等。著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却不在酒泉,难以让人产生旅游的想法。

    有“钱”咋玩都合理,没“钱”就得被“钱”玩,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九泉”之下你慢慢玩去吧,看能玩出什么名堂来。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15-01-02
    目前,国务院对行政区划调整采取从严从紧的政策,总原则是减少行政建制,区划调整容易批准,增加一个行政建制区难度极大。简单粗暴的“合并”,一方面会造成大量人员的去留安置等问题,另一方面甘肃省再难得有把握敦煌升格“地级市”的机遇。

    只要是“和平”建设方案,必然是妥协的。不妥协,如同“哈马斯”伊 斯 兰极端势力长期与以色列对峙,带不来“巴勒斯坦”任何“建国”的希望。酒泉谐音“九泉”,梦断九泉。继续倾向性舆论造势,只要索取,不愿分享,“市刮县(区)”理所当然等极端自私想法的存在,带不来任何“合并建大市”的希望。只能在愤世嫉俗中再哀怨三十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