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77阅读
  • 0回复

[经济]小巨人时代之苏锡常制造业有许多可学之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yee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01-08

苏锡常装备制造业未来相当长的时段内仍将保持主导地位。
  
  整个苏锡常地区都是以装备制造业以主,新兴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也都作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就整个苏锡常的情况看,光伏产业并没有无锡高新区那么糟。很多光伏企业依然在维持着运转并且能够获利。
  
  苏锡常引进企业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
  
  苏锡常装备制造业目前在制造业中的规模、增长速度、工业增长贡献率总体上均最高。
  
  一些民营制造企业已能够以本地为中心整合国际资源实现创新与产业升级。
  
  苏州工业园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城市服务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科技创业者更希望在此而不是上海投资的重要因素。

  刘强
  
  当前,苏锡常的制造业和中国经济发展一起进行着深刻的转型升级,许多促进转型升级措施的力度、创意与灵活性非常值得借鉴。我借着课题对苏锡常众多的高新区、工业园区、开发区、保税区调研的机会对苏锡常制造业的发展做了一些近距离观察。
  转型升级,企业在行动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苏锡常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明显冲击。多重约束使得苏锡常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后发优势已经不多、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在此背景下,政府和产业界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张家港高新区调研时有人介绍,当地一位著名企业家2013年春节时谢绝一切应酬“闭关”思考:为什么一直快速发展的企业在最近两年发展动力明显不足。结论是技术研发没有跟上。“闭关”结束后的第一动作就是高薪从上海交大聘请人才、购买技术。
  又如张家港富瑞特装公司在看到分布式能源的广阔前景以及认识到国内相关技术水平依然较低的时,出重金(包括股份)引进日本专家形成分布式能源研发团队,实现了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江阴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个留学学习金融的富二代,归国后拒绝接班管理传统产业,通过对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研究,募集资金形成投资基金,投入风机制造产业。形成了在中国排名第7位,以50%的发展速度在成长的新兴企业。
  顺便说一下,我们问江阴高新区管委会的官员,当地的富二代企业家成长和接班的情况如何。没有回答之前先竖起来的是大拇指,然后说“很厉害!”,这与我们过去对富二代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
  积极促进创新要素集聚与质量提升,完善创新机制是苏锡常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普遍做法。促进地方人力资源素质提高是各地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几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人口的比例、新成长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企业员工全员培训率、工程技术人员再教育、每万人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等各项指标都在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优势正在逐步形成。在吸引人才方面,苏锡常地区的政府和开发区管理部门也做了很多工作,苏州“姑苏人才计划”、无锡“530计划”、常州“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起到了很好地集聚高端人才的作用。在张家港高新区的科技孵化园,我们参观了一家由几个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组建的公司,园区花大力气进行了电力设施的改造、为安全用氧园区购买了专门的制氧设备供企业使用,100多万元的投入换来了企业研发的快速成长,企业研发的高端军用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的成功,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为了满足产业对技术与知识的强烈需求,各地政府还积极促进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每年都有市委书记带几十个企业家到高校搞联盟、搞互动,积极促进上海、南京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成果向本地转移。如常州武进一个高新区就与六所高校和上百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还与上海张江、上海交大、上海复旦、中科院、中建材集团等全国1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250多个产学研联合体。又如江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积极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新传感网产学研合作平台及生物传感技术研究中心,着力于中国新传感产业特别是生物传感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展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合作。在此基础上,积极利用内外部资源建立了大量的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不遗余力地打造科技孵化器,如常州武进高新区投资20亿元创建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和石墨烯科技产业园。
  在要素资源集聚提升的同时,苏锡常制造业还表现出了管理能力在不断吸收国际经验与自我创新的基础上迅速提升。常州的光伏产业、无锡高新区的物联网产业、无锡惠山开发区软件园中的智慧交通等一些新兴产业已走在了长三角的最前列,一些民营制造企业已能够以本地为中心整合国际资源实现创新与产业升级。
  光伏产业已稳住阵脚
  苏锡常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投入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状况如何?在无锡高新区,我们了解到几十家光伏企业发展停滞,相关产值和税收大幅下滑,教训沉重。但就整个苏锡常的情况看,光伏产业并没有无锡高新区那么糟。很多光伏企业依然在维持着运转并且能够获利。
  如常州的光伏产业,2009年后,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依然保持了年销售收入增长11%、67%、42%的良好态势,成为江苏省唯一获批的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该公司一直执行谨慎的财务政策,依托技术创新获得发展,2011年用自主研发的“honey”电池技术缔造了标准尺寸多晶组件发电功率的世界纪录,并实现了高效电池和组件的大规模量产。在产品上天合光能注重国内市场和下游光伏微系统产品的发展,把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在欧美之外积极布局亚太、中东和非洲区,招募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作团队实现了全球三大区域的管理布局,为公司在动荡的环境下实现全球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光伏产业进入“寒冬”的大背景下,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逆势而上,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0.5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装备制造业保持主导地位
  通过对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苏锡常装备制造业目前在制造业中的规模、增长速度、工业增长贡献率总体上均最高,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器器材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优势地位明显,未来相当长的时段内仍将保持主导地位。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也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苏锡常地区对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追求使人印象非常深刻。各地的政府和企业普遍认为随着劳动力成本全面的提升,各类制造业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并且随着信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制造性能卓越的工业机器人也越来越容易实现。常州高新区抢抓机遇成立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其龙头企业铭赛公司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通过技术和资本创新实现了三年销售12倍的增长。“张家港机器人产业园”率先在今年9月与上海、北京的相关园区共同获得了国家工信部批准认证。调研中开发区管理部门将不遗余力地投入资源,聚焦生产、研发、服务要素,以国家品牌为依托全面占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高地。
  引资最看重创新型企业
  外资在苏锡常区域制造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这些外资企业与区域外部企业的关联度与协同度远远大于与本地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与本地经济没有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松脚型产业。同时,外资企业不少还存在转移利润、税收贡献少、环境污染重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稳定、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苏锡常各地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产业集群成为新的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目前产业空间组织集群化已经成为了苏锡常区域重要的竞争优势,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医药制造、环保机械、光电缆、智能仪器、网络通信、医药制造、通信电子制造等产业在原有基础上,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配套能力不断加强,重新树立竞争优势,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以前投资的外资企业很多已在原来的加工车间的基础上增加了本地研发、采购、营销、物流等功能,逐渐向完整的企业转变,并且与整个区域的产业链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对区域的“粘性”,其劳动力密集的简单装配部分外不仅不会连根拔走,还会增加更多的投资和技术的转移。
  我们调研过的江阴贝卡尔特公司是世界尖端钢丝产品研发生产企业,因为与当地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对当地政府服务的认可已从一个生产小厂发展为亚太区的研发中心、工程与制造中心、财务结算中心、采购中心。同时,在调研中了解到各开发区也是从产业链、产业集群方面强调自己在招商引资中的优势与成效。在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提高的背景下,不少技术含量高的各类外资项目依然青睐苏锡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获得完整的产业配套。
  引进企业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目前苏锡常地区已经超越了招商引资中“拉到篮子里都是菜”的阶段,对引进项目的环保、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的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更加注重高端制造业以及制造业中高附加值部分外资项目的吸引,更着力吸引能够带来大量新投资和带动原有企业发展的外资企业。太仓开发区向我们介绍了其招商引资的新趋势:切实执行环保一票否决;超能耗企业不予考虑;重视效益,亩交税50万元以上、亩销售额2000万元的企业才能购买土地,而不再看重固定资产投资不太,认为投入不等于产出和效益(如一家名为克朗姆的德企,占地、投资、用工均不多,但能每年交税8000万元);创新是最重视的原则,不带研发中心的投资企业已很少能获得优惠待遇。
  园区重视软环境及产城融合
  在无锡高新区我们听到了对“三通一平”的全新解释,“三通一平”已经从过去的“通路、通水、通电、土地平整”变成了“资金、信息、人才流动的畅通和公共技术平台”。通过园区的生态化与花园化增强对高端产业吸引力也是重要的转变。随着制造业的高端化,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日渐强烈,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对产业的发展与吸引高端制造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苏州工业园、张家港、太仓、无锡惠山等园区正在通过产城融合、打造适合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城市基础条件,建设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化、花园化园区,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利、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图在未来吸引高端制造业及相关人才。
  在苏州调研时了解到,苏州工业园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城市服务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科技创业者更希望在此而不是上海投资的重要因素。
  区域间产业差异化竞争开
  通过对苏锡常三市间制造业相似度的计算,发现三地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均超过了0.5。从产业发展规划来看,整个苏锡常地区都是以装备制造业以主,新兴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也都作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产业同质化现象很难有大的改观。
  调研中了解到,小类产业间的互补合作在逐渐增强,差异化竞争趋势正在形成。招商引资中各个开发区都开始对招商引资的对象进行更细的划分,对自身的功能进行更清晰的定位。太仓开发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太仓聚焦吸引中小型德资企业,成为了国家命名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和“中国德企之乡”,很多细分产业中的世界“单打冠军”在太仓形成了集聚,如专业生产汽车安全带卷簧的里伯斯公司产品占据了世界60%的市场份额,大量从事精密机械制造和汽车配件生产的德资企业已经成为太仓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太仓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还向我们介绍说,企业的集聚还带来了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太仓不仅有高素质的留学回国人才,这里的打工者现在不会一点外语、看不懂图纸很难找到工作。另外,德资企业对环境保护的严格执行、对技术工人培训的大力投入也为区域发展做出了贡献。
  政府角色在转变
  几乎在每一个开发区都能听关于转变政府行为的思考,强调政府不应该过多介入到具体企业的经营活动、改变“父爱主义”式的政府与企业关系,更多的是提供服务、提供环境、提供平台等等。无锡高新区管理部门向我们介绍:“要靠企业自身,不应该扶持本应淘汰的企业;政府在转型升级中,主要是引导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多搞培训班,主要介绍经验,而不是告诉他们怎么办;政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协调好将被淘汰企业,将空间等资源转移给优势企业。”
  这些做法使园区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走向良性互动模式。常州高新区管理部门与天合光能合作建设光伏产业园,则给出了一个政府作用、市场竞争、产业规律结合促区域发展的案例。园区管理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以天合光能为中心,准备引进的企业首先要与天合光能或已有产业链上的企业签订供求合同,新企业与原有企业的配套完全依托市场机制,这样迅速形成了运作顺利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并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光伏产业集群。
  在调研中,各地都反映上海已不再是带动当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辐射源,这引起了我们对上海制造业发展的思考。上海不仅传统制造业随着外迁而衰落,很多高端产业领域也不再领先,甚至在制造业总部经济也在被苏锡常地区赶超。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政府对上海制造业发展的定位犹豫,另一个是受GDP至上思路影响,产业升级转型不及时。
  面对新一轮世界产业革命,上海应主动学习苏锡常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经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装配型低附加值产业,在新的高度上重塑制造业的领导地位。■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你大爷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