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86阅读
  • 0回复

[文物考古]左營埤北社區城門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8-11
城門洞
中國時報 / 王健壯 2009/08/11
恍惚間卻彷彿在電腦螢幕上看見,我坐在後座抱著父親的腰,在清晨緩緩騎過幽幽暗暗的城門洞……記憶的蟲洞好像隨時都開啟在那裡,等著你一次又一次地穿越。
有人叫它北門,也有人文謅謅地叫它拱辰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但我們村裡的人都叫它城門洞;家裡父母找小孩「小虎又死到哪去了?」,答話的人絕不會說「到北門那邊去了」,說的一定是「大概到城門洞那邊去玩了吧!」城門洞是個拱形的門洞,如果用現代的語言來形容,當年這個門洞還真有點像個蟲洞,蟲洞的兩邊是兩個不同的次元空間,洞北外面住的是很早以前就渡海來台的移民後代,我們叫那個地區舊城;洞南裡面住的是國共內戰後才隨軍而來的軍人及眷屬,那裡蓋了兩個眷村,離城門洞較遠的是我住的眷村,父母親們來自大江南北,口音也是南腔北調;靠近城門洞的那個眷村,住民卻來自同一個地區,聽到的口音也祇有一種,山東口音,也因為如此,在並不算大的那個村子裡,包子饅頭店就開了好幾家。
不久前在報紙上看到一則這樣的新聞:「左營埤北社區舊城巷數位八十餘歲老榮民,抗議國防部軍備局禁止他們在家門口種菜,在軍方視察時憤而搬出瓦斯桶企圖引爆,他們說:『小時候被拉進部隊,為國家貢獻一生,老來連種菜都不准,共產黨我都不怕了,還怕軍備局?大不了一桶瓦斯一根火柴,跟他們拼了!』」埤北社區這個名字,我沒聽過,但舊城巷就是靠近城門洞那個眷村的一條巷名。
住在城門洞裡面的人,即使再不熟,也比跟城門洞外面的人要熟;舊城的孩子與眷村的孩子也很少玩在一起,即使讀的是同一個學校,也不是「同一國」的人,「小虎」跟「旺仔」好像是兩個不同世界的孩子;道光年間建的那道丈高城牆,不但在地理位置上分隔了舊城與眷村,在生活上也把兩邊的人分隔得遠遠的。
但我卻是少數頻繁出入蟲洞的眷村孩子。小學快畢業前,我原來讀的學校有好幾班到城門洞外面的舊城國小借讀,我是其中之一。那間小學是舊城的象徵之一,也是「旺仔」們的地盤。借讀那學期,每天早晚我都要穿越蟲洞各一次,城門洞外的那口老水井,舊城窄狹的老街小巷,學校裡的大樹,校園裡那座老舊的孔廟,至今猶然鮮活眼前。我讀的初中,當年全高雄市聯考排名最後的那所學校,又恰巧位在屬於舊城的蓮池潭旁邊,村裡同年齡的孩子每天早上騎車上學的方向雖不同,全村卻祇有我一個人要孤單地穿越蟲洞而去。
但初一開學那天,我不是一個人穿越蟲洞的。大清早我穿上新的卡嘰布制服,背著新的書包,頂著一個青青亮亮的大光頭,坐在父親的腳踏車後座,騎過村子尾巴的幼稚園,彎到剛開門作生意的包子饅頭店,穿過幽幽暗暗的城門洞,再轉向舊城的老街,傍著有白鷺鷥佇足覓食的一汪潭水,一路騎到校園門口,十二歲的少年下車跟半百的父親道再見,「好好讀書」,我走進校門前,聽見他在後面這樣的叮嚀。再隔六年後,我到台北讀書,那天早上也是他騎著腳踏車,帶我穿過城門洞,騎過舊城到火車站,十八歲的少年又下車跟將近花甲的父親道再見,我走進月台前,他在後面叮嚀的還是那句話:「好好讀書」。
有天上網看了許多張城門洞現在的照片,依然舊時模樣,恍惚間卻彷彿在電腦螢幕上看見,我坐在後座抱著父親的腰,在清晨緩緩騎過幽幽暗暗的城門洞……記憶的蟲洞好像隨時都開啟在那裡,等著你一次又一次地穿越。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